鯨魚心跳一分鐘有多少下

來源:時代範 2.64W

鯨魚心跳一分鐘有多少下,很多動物的心跳和人其實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某些魚類的心跳,更是和人差很多,其中,鯨魚的體型雖然大,但它的心跳卻沒有人類跳得快和多,現在分享鯨魚心跳一分鐘有多少下?

鯨魚心跳一分鐘有多少下1

不超過10次。鯨魚的心跳非常慢,一般來説,鯨魚每分鐘心跳的次數不超過10次。鯨魚是哺乳動物,只有心跳慢才能讓它們保存足夠的氧氣,供它們在水中潛友很長時間,這是漫長進化後的結果。

在遠古時期鯨魚是陸棲動物,他們也是用肺呼吸,依賴血液運輸氧氣。

當它們在陸地上難以生存的時候,鯨魚選擇進入廣闊的海洋。

在海洋中需要呼吸,就要露出海面,若是頻繁的換氣,不僅遇到危險的機率增大,也會使它們捕食的時間減少,不利於生存。

血液運輸着氧氣,心臟每跳一次,血液就會在血管中循環一次。心跳加快的話,那氧氣的需求量就多了。

為了在水下待得更久,自然就要控制呼吸節奏與心跳了。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便是如此,不然鯨魚也不會從陸地轉到海洋了。

或許最初它們會很累,但經過上千萬年的進化,它們已經完美的適應了這種狀態。

鯨魚心跳一分鐘有多少下
  

正常情況下鯨魚的心臟一分鐘跳動9下,就算極速運動時也不過一分鐘十幾下。

鯨魚除了進化出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

關於鯨魚的演化:

分子系統學研究表明,鯨目起源於偶蹄目,與河馬為姐妹羣,因此未包含鯨類的偶蹄目是並系羣(即部分演化支被歸入其他類羣)。現行分類多將偶蹄目和鯨目合併為單系的 鯨偶蹄目(Cetartiodactyla),但一般仍使用偶蹄目的稱法。

鯨與河馬的最近共同祖先,是 6000 萬年前由反芻動物分化出的半水生雜食動物,其中一支在 5400 萬年前的始新世從南亞等地入水生活,逐漸演化為完全水生的鯨類,並擴散至全球各大海域,部分種類還進入內陸河流及湖泊。

在物種進化史上,一切脊椎動物均由 3 億年前海洋中的魚類演化而來,鯨類祖先在離開海洋 2.5 億年後重返海洋,被稱作“二次入水”,是進化史上一次罕見的重大轉折事件。

鯨類在生理及結構上都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以適應水中生活,例如具有增厚的皮下脂肪層(鯨油),長時間潛水及回聲定位的'能力,同時具有強大的肌肉系統支持水中運動等。

最早出現的鯨類為原鯨科(Protocetidae),生活在 5000 萬年前,化石分佈在亞洲、非洲及北美。科學家對於在現今巴基斯坦發現的巴基鯨(Pakicetus)瞭解較多,這個生活在約 5300 萬年前的生物化石,頭部鼻孔已移向後方,具有狹長腦室,且仍具有後肢。

較先進的古鯨,是曾經被認定為爬行動物的械齒鯨科(Basilosauridae),該科大約存活在 3800-4500 萬年前,類似的化石也廣泛的在新西蘭甚至南極被發現。這顯示古鯨在 4000 萬年前便已擴散到南半球。

較先進的古鯨中另一分支,是至少包含有 6 種動物的硬齒鯨亞科(Dorudontinae),它們有較窄小的上顎,可能為濾食性;或是像現生大多齒鯨般,能藉此構造迅速夾住魚、烏賊及鳥。

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後,古鯨的各個支系在漸新世逐漸滅絕,僅有兩個分支繁衍至今,即鬚鯨(Mysticeti)和齒鯨(Odontoceti)。

鯨魚心跳一分鐘有多少下2

不超10次。鯨魚是哺乳動物,只有心跳慢才能讓它們保存足夠的氧氣,供它們在水中潛友很長時間,這是漫長進化後的結果。

鯨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它們原本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後來因為環境的變遷而改變了生存環境,轉而生活在海洋之中。不過,作為哺乳動物,鯨魚是需要氧氣的。鯨魚的血液具有運送氧氣的作用,而它們每心跳一次,血液會則會在它們的血管裏循環一次。

但鯨魚在水中呼吸並不方便,所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鯨魚的身體構造使得它們的心跳變得非常慢,這樣它們對氧氣的需求量就會減少,它們就不必頻繁露出水面呼吸了。

上面已經介紹過,鯨魚的心跳是非常慢的,這是鯨魚漫長進化過程的結果。只有心跳慢才能讓它們保存足夠的氧氣,供它們在水中潛游很長時間。

其實,鯨魚本身的新陳代謝速度也是比較慢的,這也是它們心跳慢的原因之一。具體來看,鯨魚每分鐘心跳的次數一般不超過10次。研究人員曾經對一隻正在捕食的藍鯨心跳做過實驗,發現它們在捕食狀態時的心跳也只有每分鐘8.5次而已。可見,鯨魚跟人類以及其它的陸生哺乳動物相比,心跳是非常慢的。

鯨魚心跳一分鐘有多少下 第2張
  

不過,鯨魚的心跳並不會都這麼慢。研究發現,當它們慢慢上浮接近水面的'時候,它們的心跳有所增加。而當它們下潛到海洋深處的時候,心跳則會減緩。

鯨魚分類和現狀:

鯨魚

現代鯨類分為鬚鯨小目和齒鯨小目,都演化自古鯨小目,在 3400 萬年前的漸新世初期便已分化。古鯨小目實際上是個並系羣,包含了已滅絕的古代鯨類的最近共同祖先,但未包含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即現代鯨類)。

鬚鯨小目種類較少,現存約 15 種,分屬 4 科:露脊鯨科、新鬚鯨科(或 小露脊鯨科)、鬚鯨科、灰鯨科。

齒鯨小目種類繁多,現存約 75 種,分屬 9 科:抹香鯨科、小抹香鯨科(侏儒抹香鯨科)、恆河豚科(淡水豚科)、喙鯨科(劍吻鯨科)、亞河豚科、拉河豚科、海豚科、鼠海豚科、獨角鯨科(一角鯨科),另有 1 個單型的白鱀豚科,被認為已於 21 世紀初滅絕。

由於環境惡化和人類的大量捕殺,鯨類特別是一些大型成員由於經濟價值高而受到廣泛捕獵,許多鯨類已瀕臨滅絕。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是一個負責管理捕鯨和鯨類保護的國際性組織。在商業捕鯨導致鯨數量鋭減後,IWC決定採取行動保護鯨類。

其中包括 1986 年生效的《禁止捕鯨公約》,分別於 1979 年和 1994 年建立了印度洋鯨類保護區和南大洋鯨類保護區。然而從 1986 年以來,因為日本、挪威等一些國家利用了IWC決議的漏洞,打着“科學捕鯨”的旗號每年捕殺了至少 25000 頭鯨或海豚。

捕鯨的國家還有挪威、冰島和日本,以及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和北加拿大的一些土著部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