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的名字怎麼來的

來源:時代範 7.02K

颱風的名字怎麼來的?颱風是一種較常見的天氣災害,但每個颱風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相信許多人對於颱風名字的由來都十分好奇,其實颱風命名都是有規則的,下面小編分享颱風的名字怎麼來的?

颱風的名字怎麼來的1

什麼是颱風

1、颱風(Typhoon),指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

2、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32、7~41、4m/s)的熱帶氣旋為颱風或颶風。

3、日本氣象廳定義:中心持續風速118~156km/h(32、8~43、3m/s) 稱之為颱風。

4、西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地區通常稱其為颱風,而北大西洋及印度洋地區則普遍稱之為颶風。

按照其強度,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六個等級,是自然災害的一種。

颱風名字是怎麼命名的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據説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

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颱風的名字怎麼來的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

新的颱風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

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錶。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

具體而言,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如有任何一成員反對,這個名稱就不能用作颱風命名。

第31屆颱風委員會通過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老撾、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裏的14個名字(每個成員提供1個名字),按每個成員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命名錶按順序、循環使用。

颱風的名稱來源

國際上統一的颱風命名法是: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颱風的命名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以花命名:韓國的百合、薔薇,越南的潭美,中國的杜鵑、海棠等

2、以鳥命名:朝鮮的鴻雁 、海鷗,韓國的飛燕、天鵝等

3、以地名命名:香港的啟德、萬宜,越南的夏浪等

4、以星座命名:主要是日本的天秤、摩羯等

5、以神話人物命名:越南的“山神”,中國的“悟空”、 “電母”等

6、以女性名字命名:美國的瑪莉亞、柬埔寨的康妮、老撾的法茜等

7、以水果命名:泰國的山竹、美國的海高斯(無花果)等

8、魚與動物的:柬埔寨的達維(大象)、馬來西亞的塔巴(淡水魚)等等

這個颱風的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和地區提出10個名字。中國的10個名稱是:龍王(後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後被“白鹿”替代)、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後被“木蘭”替代)和海棠。

2005年由我國命名的颱風“龍王”破壞嚴重,單給福建造成了74、78億元的.經濟損失,導致近百人死亡,隨後就被永久性除名退出了颱風名冊,這也是“龍王”第二次亮相也是最後一次。

中國氣象局於2006年開展了“我給颱風起名字”徵名活動,首次邀請網友積極參與,來給颱風取名。當時網友為颱風起的名字五花八門,有麒麟、棉花、牡丹、巨龍、王母、哪吒、巨蟹等,甚至有網友建議取名“慈禧”,表示這樣才能突出颱風的“詭計多端”和風雲變幻。最後中國氣象局用“海葵”替代了這個以中國雨神命名的“龍王”。海葵是刺胞動物門珊瑚綱動物,是中國各地海濱最常見的無脊椎動物之一。

颱風名稱的除名和替換

根據颱風委員會規定一旦某個颱風的到來給當地人們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成為公眾知名的颱風,聲名狼藉後,那麼受災地所屬的成員國就可以向颱風委員會申請將該名字從命名錶中永久地刪去,也就是説它就會永久佔有這個名字,後面再也不會出現相同的,而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

比如2004年的0413號超強颱風“雲娜”,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81、28億元,就被永久性除名,退出了國際台風命名序列。2005年的19號颱風”龍王”,在福建造成了74、78億元的經濟損失,導致近百人死亡。

也被除名退出國際台風命名錶被“海葵”替代。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8號颱風“温比亞”,颱風“温比亞”於8月17日4時05分前後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南部沿海登陸。給安徽、上海、浙江、江蘇、河南、湖北多地帶來強風雨。2019年2月27日,颱風温比亞因為對我國造成巨大損失而被除名。

但颱風被除名也有例外,例如颱風名“韋森特”由“蘭恩”取代,只是因為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錶產生同名,是第7個純粹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退役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稱。中國開始提供的10個名稱中已經有3個被除名替換了:龍王(被”海葵”替代)、海燕(被“白鹿”替代)、海馬(被“木蘭”替代)。颱風蘇迪羅、颱風彩虹、颱風巨爵、颱風茉莉等等也已經從命名錶中剔除被新名稱替代。

颱風名稱的使用

颱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即根據列表給予名稱,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

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今年的第一號颱風“尼伯特”,它的編號就是“1601”。四號台風“妮妲”,編號即為“1604”。而且,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如0704號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其英文名均為”Man-Yi”,中文名為”萬宜”。

颱風的名字怎麼來的2

颱風命名方法

(1)颱風命名法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也可稱為熱帶氣旋命名系統,或熱帶氣旋命名法;

(2)國際上統一的颱風命名法是由熱帶氣旋形成並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

(3)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和地區提出10個名字。

颱風的名字怎麼來的 第2張
  

颱風名字的`由來

(1)人們對台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説,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澳大利亞報員里門蘭格,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可以公開戲稱它;

(2)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3)颱風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妮妲”為泰國的女士的名字。如茉莉、玫瑰等花名。一方面是期待颱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一方面因為颱風的到來,會帶來充沛的雨水,很大程度上緩解當地的旱情,改變當地的高温現象,並非徹底的“大凶大惡”。

颱風名稱的“退役”

一旦某個颱風到來給當地人們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成為公眾知名的颱風,聲名狼藉後,那麼受災地所屬的成員國就可以申請將該名字從命名中刪去,換言之,它就會永久佔有這個名字,後面再也不會出現相同的,而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

颱風的命名要求:(1)兩個或三個簡體中文字;(2)容易發音;(3)沒有不好的意思;(4)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