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文言文

來源:時代範 2.24W

鑿壁偷光文言文,我們現在常用“鑿壁偷光”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學子,這其實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原來是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居之燭光讀書,下面分享鑿壁偷光文言文。

鑿壁偷光文言文1

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歎,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翻譯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隔壁燭光透不過來,匡衡就在牆壁鑿了一個洞引進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户人家但是不識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辛勤勞作,卻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他説:“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借給他書。最終匡衡成了有學識的人。

鑿壁偷光文言文
  

註釋

1.匡衡:西漢經學家。

2.逮:到,及。

3.穿壁:在牆上打洞。穿:鑿。

4.邑人:同縣的'人。

5.文不識:人名。

6.與:幫助。

7.傭作:被僱傭勞作。

8.償:指報酬。

9.怪:奇怪的。

10.怪:奇怪的。

11.遂:終於。

12.資給:資助,供給。

13.得:得到。

14.屣:鞋子。

15.以:讀。

16.解人頤:使人開懷大笑。頤,臉頰。

啟示

1、本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天道酬勤,勤奮終有回報。即使學習環境再艱苦,也不要失去半途而廢,要開動腦筋來解決問題,通過刻苦勤學去解決困難,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2、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克服一切困難也要堅持讀書,創造條件達到目標。要堅持不懈。條件再艱苦並不能成為學習的障礙,缺乏條件可以創造條件,學習關鍵在於願意學習以及擁有頑強的意志。

人物簡介

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人。祖籍東海承,至匡衡時,始遷居於山東省鄒城市城關楊下村。西漢經學家、大臣,以説《詩》著稱。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在後幾年裏,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久,病死於家鄉。

鑿壁偷光文言文2

鑿壁偷光出自《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譯文:

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燈燭,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居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寓意

匡衡為了讀書替別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絲的亮光也要抓緊學習。這樣的態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質使匡衡成為大學者。

有時候,外部條件制約着許多人的進步,但是有心人會為自己創造前進的機會。艱辛只是一時的體驗,而經歷過這些艱難後所收穫的知識,才是人生寶貴長久的財富。

鑿壁偷光文言文 第2張
  

鑿壁偷光的啟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努力,有恆心,只有我們一直刻苦勤學,才能獲得成功。

1《鑿壁偷光》原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歎,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2《鑿壁偷光》翻譯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縣裏有個大户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説:“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3《鑿壁偷光》註釋

匡衡:西漢經學家。

逮:到,及。不逮,指燭光照不到。

穿壁:在牆上打洞。穿:鑿。

邑人:謂同縣的人。古時“縣”通稱為“邑”。

文不識:人名,姓文名不識。

與:幫助。

傭作:被僱傭勞作。

遂:終於。

資給:資助,供給。

得:得到。

屣:鞋子。

以:讀。

解人頤:使人開懷大笑。頤,臉頰。

4《鑿壁偷光》故事告訴我們:

要學習鑿壁借光的精神,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好學的恆心與毅力。對於現代的孩子可是非常幸福的,人人都學習平等的機會,要多珍惜學習的機會,因為學習才能豐富人生。

5《鑿壁偷光》的事例可看出:

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名。這就説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6《鑿壁偷光》的啟示:

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努力,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學習的恆心與毅力,只有我們一直刻苦勤學,才能獲得成功。

作品註釋

1、不逮:燭光照不到

2、逮:到、及

3、乃:就

4、穿壁:在牆上鑿洞

5、邑人:同縣的人

6、大姓:大户人家。

7、文不識:指不識字。一説,人名。

8、與:幫助

9、傭:僱傭。

10、傭作:做僱工,勞作。

11、償:報酬。

12、求:要。

13、怪:感到奇怪。

14、願:希望

15、資給:借,資助。

16、以:用

17、遂:於是。

18、大學:大學問家。

文言文語法現象

文中”怪“字,多做意動用法。意為感到奇怪。

文中最後一句“主人感歎,資給以書,遂成大學。”中,後倆分句均為省略句,前面省略賓語(匡衡),後面省略主語(匡衡)

“資給以書”除了是省略句還是介詞結構後置句,解釋為“以書資給(匡衡)”,即把書借給匡衡讀

作品含義

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