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分總”式單元閲讀語文教學初試

來源:時代範 6.49K

“總—分—總”是在我們寫作中使用最頻繁、最經典的一種文章結構模式,即先用一段較為簡潔的話總起話題,文章中間部分則針對話題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分説,最後進行概括總結。這種簡單明瞭的結構模式之所以能被人們用到極致,無非是因為它能使文章條理清晰,便於把握中心思想。由此聯想到風靡一時的“知識樹”,大概也是運用了“總—分—總”這個結構模式吧。

“總分總”式單元閲讀語文教學初試

我想這種結構模式也可以運用到單元閲讀教學中。比如“三讀四問”的預習策略,就是一種由此演變而來的“總—分”式自主閲讀方法,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提高閲讀能力。但“三讀四問”是針對獨立的一篇文章而言的,教材的編寫卻是以專題來組織單元,如何將單元內的幾篇相對獨立又是相互關聯的文章有機融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呢?思來想去,還是得走整體教學之路。

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課語文上,我先是讓學生觀察目錄,引導他們發現本冊書是由8個單元組成的`,每個單元由3或4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組成。然後再引導他們去發現,每個單元內的那幾篇文章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去寫的,就像是老師給學生出了一個作文題目,雖然要求是一樣的,但是每個同學寫出來的文章卻各具特色。我們本學期的語文學習就是欣賞這些不同的佳作,並學習作者們不同的寫作技巧,最後將學到的運用到自己的單元習作中去,拿出一篇自己的佳作來與他們比一比。這樣一來,學生便對本學期的語文學習內容、方法和目標便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而不再是一篇篇孤立的課文了。

接下來出示第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題目,通過學生的觀察、猜測、閲讀導語、瀏覽課文和教師的引導概括,最後達成共識:這個單元的幾篇文章都是寫自然景觀的,都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那就讓我們走進古今作者的精彩文章,隨着作者的腳步,走遍千山萬水,去欣賞一個個美麗的自然景觀吧。”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和孩子們一起,飽覽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山水,遊覽了充滿神其色彩的天然溶洞,欣賞了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和奇特的新疆天山風光,在質疑、感悟、略讀中進行疏密有致的閲讀學習。

一個單元的學習接近尾聲,若不引導學生去整體回顧,那就無異於錯過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最佳時刻。比如,我們通過回顧本單元“寫什麼”“怎麼寫”,總結了出本單元的閲讀方法是“邊讀邊展開想象”,寫作方法有“開門見山、首尾呼應、總分總結構、運用修辭”等,尤其是《桂林山水》和《七月的天山》這兩課中將排比加比喻的修辭方法運用得淋漓盡致,學生將自己的發現再一次感悟吸納之後,便有可能有意識、有選擇地將這些方法運用到接下來的習作中去,提高寫作的質量。

“總—分—總”式單元閲讀方法是“三讀四問”閲讀方法的拓展和延伸,二者結合,希望能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