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女人的中庸之道

來源:時代範 5.93K

幸福女人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其實是我們中國最智慧的活法,在這個世界上,你會發現,聰明的人都在踐行中庸之道,既不會過於偏激,也不會過於保守,而是處於中正的狀態,才會讓我們擁有幸福的人生現在分享幸福女人的中庸之道。

幸福女人的中庸之道1

不能沒事業,不當工作狂

事業是女人的護身符、定心丸,既是安身立命的保障,也帶給女人快樂與自信。沒有事業的女人,每天重複那點瑣碎生活,就容易變得嘮叨,小肚雞腸。但如果每天圍着工作滴溜溜亂轉,而放棄了娛樂休閒和戀愛婚姻,也是很瘋狂很異化的。

不能太奢侈,不必太吝嗇

有那麼些人,一拿到工資就花光,然後就開始哭窮。一點積蓄都沒有,又拿什麼以備不時之需?當然也犯不着做守財奴,錢是身外之物,賺了就是為了花的。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用錢要有計劃,該吃的吃,該穿的穿,可不要委屈了自己。

不必整天打扮,不可不修邊幅

經常看到女孩子在38℃的天氣臉上還抹着厚厚的粉,別人出汗都可以洗臉,她出汗卻還要不停地塗脂抹粉,別人看着難受。還有一些人,一結婚生了孩子,從此就開始變得邋里邋遢,皮膚不再保養了,身材也走形了。那些穿着睡衣就到處亂跑的女人,也算是大街上的奇特一景。並不是歲月偷走了女人的美麗,而是許多女人自己放棄了美麗。

找個男友不可太風流,不要太老實

風流倜儻的男朋友,一般都交友廣闊,情史複雜,喜歡吃着碗裏看着鍋裏。就這麼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怎不叫人提心吊膽。還有一種男人,人倒是聽話老實,可惜他不看其他女孩的同時也不看你,談戀愛好像是完成任務似的,甜言蜜語一句都沒有。這樣的男友,放心倒是放心了,豈不是索然無味?又哪來戀愛的樂趣?

嫁個老公不要太有錢,不要太沒錢

財大氣粗的老公,人倒也不一定花心,可是誘惑太多,防不勝防啊。而老公兩袖清風也不行,如果你們倆都沒錢,那麼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幸福女人的中庸之道
  

01中庸之道道破了天下是陰陽之間相互的轉換

懂得中庸之道的人,往往是能夠明白事物的發展,是一種混沌發展,是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

古人云,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和諧, 自然萬事萬物發展就會和諧。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過於陽剛,其實這個人是很脆弱的。

因為太過陽剛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崩盤。而一個人如果過於陰柔,我們也説他往往成不了事,因為過於陰柔的人缺乏力量感,無法讓人信服。

而真正厲害的`人一定是雌雄同體,既具備陽剛之氣,也具有陰柔的氣質,你會發現,這樣的人往往非常的有能力。

中庸之道其實強調就是陰陽之道的平衡,它是一種自然萬物發展的規律,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遵循的,我們就會身心平衡,健康發展。

中庸之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需要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一旦失衡,對我們自己就會造成嚴重的打擊。

02中庸之道要求我們對人對事保持一定的分寸感

如果我們懂得中庸之道的含義,我們就要懂得,中庸之道具備的第二個深刻內涵,就是距離與分寸感。

有人説距離太近就是一場災難。無論是親密關係還是親子關係亦或是人際關係中,保持一定的距離對於彼此的感情才是最好的。

比如在親子關係中,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界限,孩子就無法真正地長大。如果孩子不尊重父母的界限,那麼孩子將一輩子是巨嬰,不斷進行啃老。

在夫妻關係中,最好的妻子一定懂得尊重丈夫的空間,而不是把丈夫當作自己的東西。而最好的丈夫夜也會明白任何關係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界限,夫妻需要相互尊重和體諒,才能讓感情變得越來越醇厚。

這就是中庸之道的運用。如果我們懂得中庸之道,就會明白,失去分寸與界限感的關係就會變成煩惱與困惑源頭。

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做人做事都需要明白,保持一定的糊塗心越界限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事情都要苛刻,弄得明白,關係就會失去了發展與賴以生存的土壤。

唯有不斷尊重這種界限感,我們才會在彼此的關係中找回自在與自由。中庸之道告訴我們對待任何關係都需要去把握彼此的分寸感,這才是兩個人關係深入發展的關鍵。

幸福女人的中庸之道2

“中庸”為儒門稱道的至德,《論語》中僅一見:“子曰: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民鮮久矣。”《中庸》中,明言“子曰”的“中庸”共六見。這七見中,孔子均未就其內涵作具體闡述。後儒就此多所發揮;近現代學者對此亦很重視,然論述不一,或以為符合辯證法,或以為是形而上學。

近年胡念耕先生有《孔子“中庸”新解》一文,綜諸説,考字義,有新解,認為孔子推崇的“中庸”,其真實含義為“遵循周禮準則奉勞不已。”從孔子的道德理論學説意義上看,此説頗為合理。然就哲學意義上,特別是從方法論意義上看,孔子講“中庸”似有更深的內涵。茲試論之。

“中庸”之“中”,在金文中的意義,郭沫若説有“中心”、“圓心”之意,作為動詞有“命中”之意。朱熹言“中只是個恰好道理”,尤其有理。至今河南方言稱對、稱好、表贊同,亦説“中!”正是此意。

“中庸”之“庸”,《説文》雲:“庸,用也,從用,從庚。庚,更事也。”庚為更事,即改事。庚又有續義,孔子尊周禮,以周禮為標準、為中,故中庸即“遵循周禮準則奉勞不已。”

對“中庸”更進一步的解釋,要注意“庸”即用的連續性:用之不已。不已即不斷,是不斷地、經常地、持久地運動。朱熹所言“中只是個恰好道理”,即今百姓所言“正好”是也。這個“正好”是什麼意思呢?即既不走極端,又不搞折中主義,不取“中間路線”,而是以原則為主導兼顧對立面的意思。

幸福女人的中庸之道 第2張
  

為什麼又是不搞折中主義,不取中間路線呢?因為孔子主張“和而不同”,取中間,即把事物平分為二,彼此等同,也是一種極端。正如孟子所言“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孟子·盡心》)而孔子所取的`是“和”:“和為貴”,不是“同”。

如果搞折中主義,對立的雙方等同了,就是無差別境界,是靜止的,事物就不能發展了,那就意味着毀滅。所以,“中庸”之中,不是“折中主義”之中(即同),而是和,這才是“正好”、“恰到好處”,説穿了,是説在運動中把握平衡,是不平衡的.平衡,即堅持原則,但不死守原則,要兼顧對立面。

我們知道,孔子尊崇周禮,講仁政禮治,“克己復禮為仁”,以周禮為基本原則,這是不能隨意動搖的。在堅持這一原則的前提下,可以根據現實情況有若干變通,通過適當的變通實行周禮的大原則。這在方法論上有積極辯證法的合理成分。

以今觀古,孔子的失誤主要不在方法論上,而在其政治倫理思想的基本原則即周禮上。周禮的本質是等級制社會關係,與今天的民主制不相容。這是孔子無法超越的時代侷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