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

來源:時代範 2.35W

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鬥英雄。一起看看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

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1

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鬥英雄。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新世紀的兒童,我們也要漸漸的明白,清明節不光只是掃掃墓,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傳承感恩的精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身邊的親朋好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

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節雖然是落在4月4日,但由於在馬來西亞這天不是公定假日,也使許多外地工作的遊子,無法回鄉為已逝世的親人或是祖先掃墓。故這個星期天依然遊子趕回家鄉祭祖。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華裔民族文化注重孝道,而清明節祭祀文化,便是孝道體現。

然而,俗語説:祭之豐不如養之薄也。人死後,什麼關係都沒有了,只剩遺憾,懷念。晚輩,子孫慎終追遠,緬懷,感恩,反省,活得更好。其實也是都已故親人的一種致敬和尊崇。是與時俱進的文明祭祀之風,如燒了洋樓公寓,汽車飛機及文明科技用品,未必故者懂得使用?個人認為倒不如改用簡單的鮮花,水果及糕點更為實際。最重要的是,清明節提醒我們,趁父母健在,好好孝順,遠勝往生了,用豐富的祭品祭拜也是於事無補。

今天就於實際行動想想,你多久沒有回家看看,多久沒有帶父母到處遊玩,多久沒有陪父母長輩吃飯聊天了慶生了嗎?

如果沒有,現在就開始行動吧!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留在心中的缺憾。

個人則認為,清明節掃墓祭祖,這種追思親人的良好東方孝道精神,是必須代代傳承下去。同時讓我們能感恩先人為子孫與後輩的奉獻與付出。

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
  

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節是緬懷先祖及革命烈士的日子。但是我發現今天的清明節卻沒有了當初的意義。

清明節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先去了奶奶的墳墓去祭奠。當我看到紙灰飛向四處,彷彿又聽到“當火熄滅,大地冷去。蒲公英飛向天空,人類重新面對一切”這句話。逝者已逝,後人緬懷,人類的生命長河如接力棒,代代相傳。

給奶奶上完墳,我們又來到竹溝革命烈士陵園。進入陵園,映入眼簾的不是許多人在緬懷先輩烈士,而是一副冷冷清清,垃圾遍佈的景象。清明節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想必很多人應是到風景區踏青去了,所以顯得冷清。這陵園的景色也不錯,這些垃圾應是來這遊覽的人留下的。我拿起一把掃帚,和媽媽一起把垃圾清掃完。我願烈士們生活在一個乾淨的環境中。

現在人們物質生活極其豐富,在享受這些的同時,想過這樣的生活是誰給予我們的?當祖國母親備受蹂躪的時候,當人民深處水深火熱之中時,是這些革命先烈們,用舍子花般的鮮血換來了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今天的.我們,忘記了他們,也就忘了本吧。

我想只有親身經歷過那場大災難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清明節的意義。沒有經歷過的人,也應從書上,電視上,資料中瞭解到這些歷史。但,無論他感受力多強,也無法感受到當時死亡真正的意義,因為我們是旁觀者,但是旁觀者更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是由當局者的熱血生命換來的。清明節的意義是不應改變的。

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2

清明習俗有哪些

祭拜與掃墓

掃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併於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踏青

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仍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放風箏

每逢清明,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 第2張
  

植樹

寒食過去,清明到來,是時候多種些樹木了。

先人的精神,當像山上的樹木,是長青的;人的'生命,也當像新種下的樹木,在這春風中成長、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國傳統的植樹節。

碰雞蛋

每到清明,總有一些小朋友願意碰雞蛋,就是將兩個雞蛋對在一起,互相捏,看誰能把對方的雞蛋捏破。這個遊戲是小朋友們的最愛。

清明節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3

1、湖南清明節習俗

長沙將掃墓稱為“掛山”,有“前三後七”之稱,即清明節的前三天後七天為掃墓期。掃墓祭祀有先後順序,一般都要先將墓地清理乾淨,拔除墓地雜草,插上“掛山條子”在墓前拜祭,最好是下午3點前完成掃墓祭拜。

長沙府清明插柳,稱為“記年華”。“插柳”的習俗始於唐代,本意是為驅疫避邪,後來又有了裝飾的意思。傳統習俗看來,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的疾病寫在風箏上,放飛風箏,象徵着帶走穢氣。

2、廣東清明節習俗

傳統的.廣州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廣州人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着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捲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 第3張
  

3、江蘇清明節習俗

常州人清明節一大早,家家户户門框上要插柳條和桃花枝,以鮮豔的紅綠祛除隔年的邪祟。而小孩子則是把柳枝編成圓形環圈戴在頭上,或把柳枝連葉帶皮捋到頂梢,成一柔軟可以抖動的“柳球”。也有人家將豔麗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門環上,以示清明臨門,平安報春,藉以辟邪,帶來福祉。

除了這些,清明節當天,常州人早飯會吃沒有餡的糯米大團子。大團子是春節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着,要一直吃到端午節。清明那天,拿出大團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鍋用油煎,根據自己的口味放糖或鹽。也有人家會放點柳葉在裏面,意為添“青”。

常州人還有在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習俗,做青糰子要到田頭路邊去採一種叫“綠茱頭”的野生植物葉子,回來後洗淨,揉出綠汁液來,經過濾煮沸後和米粉而做成青糰子。

4、湖北清明節習俗

在湖北武漢,不管有多忙,清明節這一天,人們都會放下手頭的事務,回老家給先人祭祖,當地俗稱“上墳”。當地“上墳”包括墳前祭拜、送紙錢、獻花、添墳等流程。

祭拜前,由家中長者或長子首先除去先人墳墓上的枯葉雜草,另外拿出幾張黃紙錢,以土石壓於墳頭,意在向外人顯示家中仍有後人。前期工作完成後,當地人會在墳前劃好上供範圍,擺上香楮、元寶紙錢、鮮花祭品等,然後按輩分為祖先燒紙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