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為什麼很難相處

來源:時代範 6.29K

婆媳關係為什麼很難相處,婆媳關係中,人們往往關注的是兩個人女人之間的如何協調關係,減少矛盾,卻很容易忽視男人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發揮的作用。接下來我們看下婆媳關係為什麼很難相處。

婆媳關係為什麼很難相處1

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人在對各種人際關係分類時,會採用一個雙維度的標準。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身份角色的距離,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的真情交換和義務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是一種血緣關係,父母兒女以血脈相連,在以父子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裏,親子關係顯得尤為重要。而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會弱一些。對於每一個人來説,這些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來的。因此,我們對這些關係在情感表達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區別。

對此,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稱之為等差之愛。意思是説,在親子之間、夫妻之間、手足之間都有來自角色身份規定的情感。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説的應有之情。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倫理規範,也有不同的情感類型。

一般來説,在家庭生活中,由於家庭成員不僅有很近的血緣關係,而且還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同時具有最切近的應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當原本沒有親緣關係,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於相愛走進一家門的時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動的。婚姻不僅帶來了夫妻關係,而且也帶來了一大串家庭關係身份,新娘子一下掉進了一張關係網當中,需要四面應付。婆媳關係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關係。而對於媳婦來説,婚前與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較少,所以,對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對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員就只有應有之情。

應有之情只是一種根據角色規定的情感,例如傳統倫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這種義務之情由於僅僅是義務,很容易讓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婦心裏會想,我們之間沒有交情,我不是你從小帶大的,因為結婚,我就要對你百般照顧,我自己的父母我還沒來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現在這樣我就很不錯了。婆婆心裏會想,你在我家裏出出進進,就是一家人了,你應該像個兒媳婦的樣子啊!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兩方都不滿意。

婆媳關係為什麼很難相處
  

當婆媳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會因為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

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婦或抱怨媳婦的婆婆常常忽視一個現象,那就是無論婆婆還是媳婦,她們的母女關係一定比婆媳關係要好。被兒媳婦看作是惡婆婆的人,卻對她們自己的女兒疼愛有加,在她們的女兒眼裏,母親、孃家都是無法替代的情感港灣。反過來,被婆婆認為不懂孝順的媳婦,卻總是對她們自己的母親時常惦念,關懷備至。

婆婆看到媳婦與自己的兒子結婚,走進自己的家,就會本能地形成一種預期,那就是兒媳婦應該像女兒、兒子那樣對待自己。可是往往兒媳婦因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無法做到這一點。兒媳婚後改口稱婆婆為媽媽,也會本能地將婆婆的行為與自己的母親相比,形成婆婆應該像母親這種預期。當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

不滿的情緒出現後,婆婆和媳婦又都會出現一種歸因偏誤,那就是認為婆媳關係就是婆媳關係,永遠不會變成母女關係。有的婆婆説:無論你怎麼對她好,她也不會變成你的女兒的。媳婦就更容易説:哪個兒媳婦是婆婆養大的?她怎麼會對我像對她女兒那麼好呢!她們都不懂得通過對方的母女關係來看對方的情感和人品,來體會對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來換取真情,婆媳關係就一定會與母女關係一樣,成為家庭關係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單過日漸普遍,社會結構中夫妻軸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軸依然有重要地位

在傳統社會裏,女性嫁到夫家後,對於孃家來説,已經是一盆潑出去的水。姓名被改變,或是隻保留孃家的姓氏,變成王李氏、張劉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姓,成為夫家父子軸上的一個配角。孃家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家,為父母養老送終的真情表達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還不是自己的家,要對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並非易事。因此,媳婦處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幾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終於變成了自己家。

現代都市青年婚後一般不與父母同住,農村青年婚後分家單過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於是,婚後的媳婦就有了三個意味不同的家孃家、夫家與自己家。自己家是一種以夫妻為主軸的家庭,維繫夫妻感情的主要是真有之情,而不是血親關係。而夫家是丈夫的孃家,孃家是自己的孃家。一些已婚女性總是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孃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第三位。

一些已婚男性則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孃家排在第二位,把妻子的孃家排在第三位。這就是一些夫妻衝突的來源。很多夫妻爭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媽是媽,我媽就不是媽嗎?要求對方把順序排列與自己相同。這就反映出在社會發生變遷的今天,儘管在家庭中夫妻軸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們身上,父子軸仍然有着相當重要的價值地位。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兩種協調婆媳關係的思路。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會把丈夫的孃家也當成自己的孃家,把丈夫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樣,把岳父岳母當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孃家當成自己的孃家。另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對方對孃家的價值認定,體驗對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這兩種思路儘管有些不同,卻都可以較好地協調因婆媳關係引起的夫妻衝突。

婆媳關係為什麼很難相處2

相互育兒教育是婆媳之間的攔路虎

“相互育兒教育”不僅是婆媳之間的鋪路石,另外也是攔路虎。

婆婆媳婦交往原本就不容易,再再加相互育兒教育那分歧重合,真是就是説雞犬不寧。

幾代人的邏輯思維見解都不一樣,撫養小孩教育小孩的方法毫無疑問也是大不一樣。

而且做為隔輩親和爸爸媽媽看待小孩的方法都不太一樣,兩人在一起相互育兒教育肯定是會產生矛盾矛盾的.。

可是時下的社會現狀中,夫婦兩人由於要擔負衣食住行的經濟發展工作壓力,許多 情況下都是和老人一起帶娃,如何處理婆媳關係?相互育兒教育是每一個家中都是應對的難題。婆媳大事,婆媳關係不好怎麼辦?

迫不得已認可老年人帶孩子也是有一定優點的,終究是撫養過小孩的人,有一定的帶孩子工作經驗,另外也可以分攤爸爸媽媽們的艱辛,留有大量活力和時間陪小孩玩樂。

可是有的情況下老年人的一些文化教育意識也十分破舊落伍,而且做為隔輩親,老年人也會更為溺寵小孩。

婆媳關係為什麼很難相處 第2張
  

爸爸媽媽和老年人怎樣相互育兒教育?

1、分工協作

爸爸媽媽們要和老人們分工協作,統一好對孩子教育方位,由誰來承擔平時照顧,由誰來承擔文化教育,見解要達成一致。

不必這裏做爸爸媽媽的已經教導小孩,老年人突然冒出參與,商議好一個規範,不必做我行我素。

2、造就和睦的家庭環境

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尤為重要,小孩假如長期性處於一個爭執和分歧的家中中,當然也不會高興。

做爸爸媽媽的要遷就老年人的艱辛,孝順心懷感恩老人,也是給孩子作出一個榜樣。

婆媳之間也是媽媽們必須高度重視的,解決好自身和家婆的關聯,那樣相互育兒教育也可以更暢順,老公也不會刁難,小孩也不會受影響。

3、學習溝通

溝通交流是門造型藝術,碰到難題一家人坐着一起好好地的溝通交流解決困難。

爸爸媽媽們能夠 和老年人一起學習全新的育兒常識,學好科學育兒知識,一起報名參加親子課程學習培訓,或者報考報名參加親子互動。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讓老年人也豐富多彩新式的育兒常識,擴寬文化教育視線。彼此一起共同奮鬥,碰到難題還可以尋求幫助身旁有工作經驗的人求教,切忌把激化矛盾,把難題變大,造成 家中的爭執出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