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舒服的聊天狀態

來源:時代範 1.58W

讓人舒服的聊天狀態,很多人很享受那種和很多人在一起聊天時的感覺,但也有不少人一想到要和別人説話就頭大,因為他們經常不知道該説些什麼,也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聊才叫得當,下面看看讓人舒服的聊天狀態。

讓人舒服的聊天狀態1

讓人感到舒服的聊天方式  

“有強烈的分享慾望”

和一個人聊天很舒服,是什麼樣的感覺?

有共同的話題,

三觀雷點一致,

彼此能對某一件事產生共鳴......

彼此之間有説不完的話題,這樣的狀態,真的很讓人享受。

我所認為聊天舒服的方式,是和對方有很強的分享欲。比如看到一個很好笑的視頻,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下意識就想到分享給對方。

鬆弛有度,有來有往。兩個人之間的聊天有來有回,不需要秒回信息,但是看到了信息便會第一時間作出答覆。

即使沒有及時回覆,彼此也不會介意,下次還可以一如既往的談天説地。

很幸運,我和朋友妮子就是這樣的相處存在。

她完全能達到“我説前言,她懂後語”的地步,相互不回對方信息,然後又相遇在現實生活裏。

彼此間的聊天,我們從來不認為是負擔,更不會感到焦慮。

比如她給我發的信息,隔了兩三天我才想起回消息。看起來,是不是很像“塑料友情”,但這卻是我們都認可的共同的聊天模式。

其實,我們並非一開始就能達到這樣的默契,而是經過多次嘗試和時間驗證後,才找到了彼此都舒服的相處方式。

當對方給你留下的舒服印象,遠大於相處中的小摩擦時,你會發現彼此的關係是可以長久維繫下去的。

每個人都會有想要分享和表達的渴望或需求,但能對一個人有長久的分享欲和表達欲,那這樣的聊天一定是舒服的。

“恰到好處的邊界感”

對於這個話題,我看到了一個被網友高讚的評論:

所謂的聊天舒適,就是和對方相處,會讓你覺得分享和表達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以放心地交付彼此的.弱點,也可以輕鬆地做自己。

有共享又有邊界,彼此尊重,誰也不會刻意去改變誰。雙方都能隨心地做自己,不用刻意隱藏自己,因為ta知道你是怎樣的人。

無論何種情況下,成年人恰到好處的邊界感,會人感到很舒服。

比如對於沒有好感的異性,要懂得適當的拒絕,保持距離,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聊天時可以有意無意的表達“和你這樣的朋友聊天很舒服”強調只是朋友關係;

對方很關心你時,發好人卡並拒絕,兩三次之後,對方差不多就會看清局勢。

聊天當中知道對方的底線在哪裏很重要,不用刻意詢問,這靠的正是邊界感的默契。雙方不用説,就能明白對方到底介意什麼。

儘量不要讓對方難堪,給對方一個台階,但也千萬不要心軟給對方任何希望。

以前一直有個困惑,明明在聊天的時候,拋出一些觀點對方能接受,但就是感覺哪方面不對勁,最怕空氣的突然安靜。

直到“雙向輸出”這個詞的出現,好像就給出了答案——只有雙向輸出的聊天才是有意義的,可以把它稱之為“有效聊天”。

如果只有一方在單向輸出,聊天的過程勢必會讓人心累。

所以,讓人覺得舒服的聊天一定是雙方本身都有相契合的點。

兩個人之間的談話有來有回,既要留給別人一些説話的空間,也要在對方説出一個觀點後拋出另外一個與之有關的新梗。

讓人舒服的聊天狀態
  

“所謂的高情商,即是共情”

通常能夠識別到自己和他人情緒的人,我們往往將其稱之為“高情商”。

這就意味着,在看到他人出現情緒化反應時,他們能夠產生更多積極的想法,從而使其更善於感知他人的心情。

先前的許多心理學研究曾發現,高情商能夠影響人們對話的質量,甚至是人際關係。

研究結果證明,那些雙方情商較高的人,在溝通深度、相互支持度和聊天內容等方面的評分都比較低。

他們感受更多的是”對當下關係感到滿意“、”覺得聊天過程舒適“。

他們能夠利用情緒信息引導自身的邏輯思維和行為,從而辨別外界世界中不同的情緒信息。

日常聊天中,你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和你聊天的另一方或許不會直接説出深層次的情緒感受,而是需要你通過認真傾聽,並將你體會到的情緒表達反饋給ta。

這個人願意傾聽,聽得懂言外之意,並且能分析出你想表達的是情緒還是事實。

學會迴應對方的深層次情緒,懂得共情,就能大大增加對方的信任感和被理解感,也更容易為你贏來“善解人意”的評價。

因此,學會外化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

試着説出內心感受,不要遮遮掩掩,練習用語言甚至是肢體語言傳達自身情緒,有效填補現有溝通上的不理解、不支持的情況,以此來建立起更滿意的溝通方式。

讓人舒服的聊天狀態2

與人相處,最舒服的三種狀態

一、朋友之間,有事聯繫,沒事惦記。

頻繁聯繫和不頻繁聯繫,其實都代表不了別人對你的真心。

真正對你真心相待的人,即使不聯繫,也會惦記着你。

朋友之間,最舒服的狀態就是,有事的時候,你聯繫我,我會盡所能地去幫助你,沒事的時候,你找我聊天,我也很樂意跟你傾心,暢快地聊,就算不聯繫,也不會忘記。

朋友,是一生的緣,相處好的,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這一生,擁有一些真心相待的朋友,其實非常幸福,朋友一生一世一起走,可以錦上添花,也可以雪中送炭,相互幫助,相互惦記,比親人還親。

如果你問我朋友之間相處最舒服的狀態是什麼?

我會用自己一個經歷回答你説,我,阿珠,阿金,是從高中到大學到現在的好朋友,我們三個人高中同班,一起報考同一個大學,出來工作後,一直保持聯繫。

雖然我們聯繫不是很頻繁,不是天天都有聊的那種,但我們之中,當有一個人生日的時候,就會聚集到一塊吃飯,簡簡單單地過生日,這種聚會,從大學到現在,每一年都不缺席。

我們的友情,不會因為不聯繫而消失,只要叫上對方,對方就會過來,只要你找對方説話,對方就會迴應你。

雖然在同一個城市工作,但不會頻繁裏聯繫,卻也偶爾找對方聊天,關心也不會斷。能有這樣的'關係,處得輕鬆,也自在。

朋友不在遠近,而在永遠,牽掛不再距離,而在真心,這或許就是最舒服的狀態。

二、三觀契合,相互懂得。

有人説:“快樂分享錯了人,就成了顯擺;難過分享錯了人,就成了矯情。”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狀態就是,你懂我,我懂你。

沈復和芸在婚後的相處中,趣味相似,默契極深,眉毛一動,眼睛一閃,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對方就心領神會,處理妥帖。

正如張愛玲説,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懂你的人,自會了解你的感受,懂得換位思考,彼此包容。

讓人舒服的聊天狀態 第2張
  

三、真心付出,雙向奔赴。

任何感情,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都是雙向奔赴的,不是單方面的付出,唯有雙向都有呼應才具有意義。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一方掏心掏肺,一方卻視而不見,甚至不在乎,或是隻會享受,不會迴應,那付出的一方就會覺得很累,當一個人心累了,就會對這段關係失望了。

想要取得舒服的相處關係,就不要一味索取,也要懂得付出,這樣才能等價交換,才會達到平衡。

有些朋友相處,一方只想佔對方的便宜,什麼都不願意做,也不願意付出,更不想自己吃虧,那麼跟這種自私的朋友相處是很累的,終有一天,會感覺到心寒,而選擇遠離他們。

有些朋友相處,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這種雙向奔赴,相處起來永遠都舒服。

阿寶和大金鍊兩個人是好哥們,大金鍊比較斯文,阿寶則比較粗礦,大金鍊有什麼事情找阿寶幫忙的時候,阿寶都回去。

因為大金鍊有什麼好東西也會惦記着阿寶,比如自家養的雞,時不時就給阿寶送去一個,遇到別人送來了很多季節性水果,都會分給阿寶一些。

讓人舒服的聊天狀態3

懂得留白

愛表達的人,看起來口才不錯,但最大的問題是容易自嗨,覺得自己的説的太好了,於是沉浸在對自己言語能力的迷戀中,忽略了對方的真實感覺是怎樣的。

口才好,或者溝通套路多,有時候管用。比如兩個人交往不深,還處於破冰期,這時你説的多可以帶動一下氣氛。

但如果一直是你一個人在説,像獨角戲一樣,只有一個人在講,對方或者其他人都淪為聽眾,別人的交談熱情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有時候,別人會出於禮貌不會很明顯地展現出這種不滿或不爽,但如果誤以為這是在鼓勵自己繼續多説一些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真正善於聊天的人,會重視聊天時的互動性。

他們會在説自己想説的話的同時,控制自己的表達欲,多給別人一點時間和空間,聽聽別人的想法和感受。這樣的一來一回互動式的聊天方式才是最舒服的。

因此,在交談時懂得留白的`人,最招人喜歡。

好的迴應

兩個人聊天就好比兩個人在説相聲,一個在“逗”的時候,另一個需要適當地“捧”一下,這樣天才能聊的熱起來。

這個“捧”其實就是迴應。

很多人在聊天的時候,表面上在聽,實際上心思已經放在別處,導致不能很好地迴應對方。

有一句話説:無迴應之處便是絕境。

所謂無迴應,既包括我們常見的話語上的不迴應,比如沉默,比如“嗯”“哦”式的敷衍,比如轉換話題,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轉換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等等。

讓人舒服的聊天狀態 第3張
  

那麼,什麼樣的迴應方式是積極的呢?

多用“發生了什麼?”“然後呢?”這樣的迴應方式,就可以鼓勵對方去描述發生的事情,並在一些對方感興趣的細節上做一些深入的交流。而通過使用“好棒”“真為你感到高興”“你是不是感覺很難受”等表達方式,來回應對方的感受,會讓對方有一種內心被看見,被理解的認同感。

這樣的一種迴應,既是在交流信息,又是在交流情感,雙管齊下,更容易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好感,從而覺得和説話很愉快。

處理不同

聊天的時候難免會遇到想法不同、觀點不一致的時候,如何處理這些差異也是決定聊天效果的重要因素。

這時,我們可以遵循這一個邏輯:

當別人的意見和我們的想法不一致時,你可以堅持自己觀點,但要傳遞一些沒有攻擊性的非語言信息,也能夠起到維持關係的作用。

心理學家科胡特有一句名言:不含敵意的堅決。

首先是堅決,即我堅守我的觀點和立場,無論如何都不改變。但另一方面,我在表達方式上會很温和,讓對方感受不到任何敵意或不滿。

這樣,兩個人就可以做到就事論事,即堅持自我又不會傷害雙方的感情和關係了。

生活中,那些讓人感到舒服的交流,都是一種去除了攻擊性的表達。運用這種表達方式的人,更多在説的是此刻我的感受是什麼樣的,而不是評判甚至指責對方那裏做的不對。

真誠的談論自己的感受,可以讓對方站在你的角度看問題,真正的理解你,從而建立認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