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情緒

來源:時代範 2.59W

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一般情況下是媽媽)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差不多從5~6個月開始,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和媽媽在一起的話能夠讓寶寶感到最大的舒適、安慰和愉快,和媽媽分開的時候寶寶就會覺得非常難過。

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情緒

如果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在身邊的話,寶寶也不會覺得很害怕;當寶寶飢餓、寒冷、疲倦、厭煩或疼痛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媽媽。

依戀對嬰兒整個心理髮展有着非常大的幫助,寶寶到底能不能和形成依戀及依戀的性質如何,對於寶寶的情緒情感、社會性行為、性格特徵和與人交往的基本態度的形成都是有聯繫的。

孩子依戀媽媽是建立人際關係的最初嘗試。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不管是誰逗他,他都會給予相同的反應。等孩子到了3個月的時候,對於媽媽的反應跟對別人的反應相比就會不同,等到了6個月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了。

那麼,孩子那麼依賴媽媽,媽媽要怎麼做呢?

事實上,孩子從剛剛出生的時候,就想和別人親近相處,這種生物學的自然反應可以算作是人的本能。因為孩子現在還沒有辦法保護自己,所以,如果想要自己不被掠奪、不被遺忘的話,那麼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呆在自己的親人身邊。

每次當孩子因為一些危險而發出信號的時候,媽媽總是第一個去保護她。所以,在孩子可以分辨出誰是誰的時候,誰對他的信號最快做出反應,他就會更加依賴誰。

孩子對媽媽的依賴分為三種類型的:

一、安定依戀型

在孩子對媽媽產生安定依賴以後,孩子會明白,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媽媽總是會在自己的身邊,不會讓自己一個人面對危險。孩子對於媽媽存在着最基本的信賴,因此他們不會停地跟着媽媽,他們知道媽媽是自己的安全基地,然後在媽媽能夠夠得着的地方進行一些探索活動。

二、不安定依戀型

不安定依戀型的孩子,對媽媽的信賴感不是非常強大。要是媽媽走開的話,孩子就會出現不安的狀況,就算媽媽再次回來,孩子依舊會存在一些不安的感覺。孩子有時候無法確定媽媽離開後一定會回來,要是媽媽沒有和自己接觸,孩子就會感到不安,所以孩子經常會發怒或反抗,這是他們在表達自己的焦慮。

三、最不安定依戀型

孩子之所以是這樣主要是因為在孩子想要獲得媽媽的心理安慰的時候,卻多次受到媽媽的拒絕,時間長了,孩子的心理就變得不想要再次承受被拒絕的感覺,所以孩子就先行放棄了自己對媽媽的愛。

這種行為具體反應就是在媽媽離開他的時候,他沒有什麼感覺,不會覺得難受,就算媽媽回來了,他也沒有任何喜悦的感覺。孩子不但不想和媽媽親近,就算是媽媽主動和他親近,他也會躲開。孩子以後就會慢慢變得孤僻、冷漠,甚至會出現逆反心理和反社會心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