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兒童美術欣賞能力

來源:時代範 2.16W

1、整體感覺,自由地談論

培養兒童美術欣賞能力

美術欣賞教育是一種給兒童以豐富而複雜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動。在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中,兒童要獲得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把認知對象變為情感體驗的對象。對藝術品的初步印象,是兒童進入美術欣賞的第一步,這一步應把兒童鮮活的個人體驗放在優先位置,由此出發再來討論其他問題。如在米羅《哈里昆狂歡節》的欣賞活動中,教師剛出示這幅作品,兒童就情不自禁地發出一片“哇!”的驚呼,他們有的瞪大雙眼,有的興奮地晃動着身體,有的大聲叫着“真漂亮!”顯然,他們是被畫面鮮豔豐富的色彩、各種奇特的、不規則的圖案所吸引住了,這便是他們對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這是未被教師修正過的最原始最真實的直覺體驗,它伴隨一種創造性知覺活動和思維活動,是兒童產生審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對兒童的這種表現,教師如果選擇制止、阻攔甚至訓斥兒童的隨意和不守規矩的態度,就會挫傷兒童的積極性,妨礙兒童良好的情緒體驗和審美心境的形成。兒童在欣賞藝術品的瞬間,他們把所看到的、感覺到的和體驗到的東西往往都彙集在了一起,表現出特定表情、姿態、動作和聲音,他們的思維奇蹟般地活動起來,這是一件好事。此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和激發兒童的表現欲,給他們一定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和兒童一起作出真實的反應,拉近與兒童的距離。

2、要素識別及其形式關係分析

兒童欣賞美術作品,不僅要獲得對作品的內容、主題、題材等的認識,更重要的還要逐漸養成能夠透過畫面所描繪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內容,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潛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習慣和能力。這一步可以以老師“你看到了什麼”的提問為線索,引導兒童發現作品的點、線、形、色等要素。要放手讓兒童認真觀察,自由討論,一開始兒童可能會主要仿照於從作品描繪的具體事物,或這些點、線、形、色所構成的東西“像什麼”的角度來觀察和感知。如在《哈里昆狂歡節》這幅畫中,幼兒説出他們看到的具體事物就有“耳朵、眼睛、魚、小提琴、太陽、梯子、小貓、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很多種。兒童能從這幅抽象畫中看出這麼多東西來,説明他們的想象是豐富的,思維是活動的,這是兒童欣賞能力發展的良好開端,但這還主要是一種日常知覺而非審美知覺。在討論中孩子們還提到他們看到了“線條”,紅、共同、藍等各種“色塊”,各種形狀等,這是一些屬於形式語言的東西,是徒刑藝術的魅力的本體所在,是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要着意引導兒童把握的。在識別了線、形、色等要素之後,有時甚至在識別這些要素的過程中,這些要素與要素之間所形成的關係,它們所表現的情感和藴含的意味,自然便會成為兒童感受和談論的主要內容。如在欣賞《哈里昆狂歡節》時,幼兒不僅談到小提琴正發出美妙的聲音,梯子上有個耳朵,還談到梯子上的耳朵在聽好聽的音樂。當談到畫面中用的最多的顏色是紅色時,幼兒的感受是感覺很暖和,很高興,自己也想像小動物們一樣跳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