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個積累的過程

來源:時代範 6.74K

教育孩子是個積累的過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明白自己對於孩子的重要性,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説父親和母親擔負的重任大不同,缺一不可。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下教育孩子是個積累的過程

教育孩子是個積累的過程1

早報心理輔導專家給家長提出建議早報訊(記者蔡蘭春黃藝芬)昨日下午,早報心理輔導專家來接線,人際交往、情感婚姻、孩子教育依然是諮詢熱點。心理專家給出孩子教育的信條――要教育好孩子,家長也要有一定的付出。

一位與丈夫關係不和,雙方一直為錢爭吵的女士打進熱線諮詢説,自己11歲的女兒一個星期就偷了3元。一位自己本身就得過心理疾病的父親打來熱線諮詢,怎麼樣教育自己的兩個兒子認識到手足情誼的重要,不再輕易打架。

一位一直在外做生意的母親,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快會考了,成績卻很差,而且不想學習,還有早戀的傾向。從總體上來看,這次打進熱線反映出現問題的孩子基本都是在青春期,心理專家總結説,一方面是成長中的叛逆,另一方面,家長多年教育方式不妥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打進熱線的家長都是已經發現孩子出現問題的,而且急切地想知道當下要怎麼解決,其實教育孩子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家長要儘量從早、從小給孩子一個科學的教育方式。”省職業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泉州分會祕書丁菊英説。

教育孩子是個積累的過程
  

接線的幾位專家也一致提出,家長教育孩子要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跟孩子溝通,不要去一味要求孩子做什麼,但一定要隨時知道孩子正在做什麼。另外,重要的一點是教育孩子不等於簡單的説教,更不等於動手打孩子,而是要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一起做計劃,一起分析計劃失敗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彼此相互約束,付出時間和精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家長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

1、放任孩子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説,讓他哭吧,小孩子哭一哭身體好,不要管他。這種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他來説,他都已經躺在地上哭了,爸爸媽媽還是無動於衷,那以後孩子就不敢再去信任父母給自己的愛。

2、為孩子包辦一切

看着孩子折騰半天做不好,一些家長忍不住上前搶過來:“你只管學習就好,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整天幫倒忙,別弄了給我吧”。

家長出面替孩子做,看似提高了效率,實則容易讓他養成拖延、依賴的壞毛病。要知道,除了學習知識,孩子的技能鍛鍊也不能缺。

3、打擊式教育

大部分“玻璃心”的孩子表現多是不自信,內心敏感脆弱。從小都沒有得到過家長的認可,以至於對自己的表現極度不自信,和小朋友的相處中也顯得小心翼翼,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表現自己去融入環境。

很多家長打着“我是為你好、我很愛你”的旗號對孩子進行打擊式教育,抓着短處痛批。同時還認為這樣的的行為是為孩子好,卻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對於他而言,只有傷害,沒有教育,這也是家長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之一。

教育孩子是個積累的過程2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1、父母的模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會在不經意地模仿父母的言行。有人説過:“你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孩子的眼睛會觀察周圍的一切,尤其是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裏。所以談一千教一千,不如父母的言傳身教。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跡可循,一切因果都圍繞着父母和家庭,這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單方面要求孩子如何做人,而應該以身作則,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教育孩子是個積累的過程 第2張
  

2、自我覺知

在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不斷的跟孩子一起進步,教育中孩子不斷在進步,在成長,而我們父母不去成長,用陳舊的觀念在教育孩子,所以出現了孩子鬧情緒,不聽話。

其實這裏有一個最關鍵的就是我們沒有去覺察自己,反思自己,改進自己,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讓自己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3、懂得自律

自控力是一項可以培養的技能,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注意對孩子自律性的引導。其實,對學習這種艱苦的事情,孩子並不是天生就知道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該玩兒,這時候,需要父母做好下面三件事幫助孩子建立自律:父母退一步,給孩子讓出成長的空間;做孩子的榜樣和引路人;讓孩子自己做主,相信孩子的獨立判斷。

所以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引導孩子自律,父母要言傳身教,沉迷於玩兒手機的父母,養不出愛讀書的孩子。

引導孩子自律,不是專制也不是放縱,而是讓孩子知道他既有意願也有能力做到這樣,因為懂自律的孩子,未來的路會走得更加順暢。

4、讓孩子敢於夢想

有夢想才有創造,家長不要訓斥孩子的“夢話”,因為當孩子有夢想時,就會催促他向夢想邁進一步,還有就是不要拒絕孩子問的“為什麼”,因為這等於剪斷了孩子思維的翅膀。

所以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相信孩子,並且讓孩子敢於夢想。

6個不傷害孩子的教育技巧

睡前不批評

這是我以前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因為睡覺之前比較空閒,也想起教育這回事兒了,於是猛説一通,只想讓寶寶聽懂我的心聲,明白我的苦心,知曉她的錯誤,可這麼做的結果是把我們這唯一一點兒親子交流的時間也浪費了,並且讓寶寶一看到我擺出跟她聊天的駕勢就立即產生牴觸心理。

進餐不批評

我發現不少家庭都有這種情況,一家子團圓起來吃飯,結果寶寶就成了挨批的對象。寶寶邊吃邊聽訓,不僅影響食物消化效果,也令寶寶對批評失去敏感性,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久了,寶寶聽訓就會像聽歌一樣,你播你的他吃他的,完全起不到作用。

錯誤不重提

批評寶寶最主要的是就事論事,不要一個缺點連着一個缺點地批。“你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敢表現!像上次表演,你怎麼不敢上去呢?其他小朋友表演得那麼好!每一個都笑笑嘻嘻的!説一下你就哭了是不是?還哭?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哭!”當批評失去重點,寶寶都不知道你在説什麼了。這樣的批評還有作用嗎?

批評不比較

天下的媽媽最愛的都是自家的孩子,她們也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最出色、最可愛。但是也挺奇怪的,當媽的張嘴閉嘴就是:“你怎麼不看看某某某呢?人家做得那麼好!”似乎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比自家的出色。比較來比較去,最後卻傷害了彼此,並讓忠告變質失效。

情緒不發泄

寶寶做得不好,我也經常生氣,控制脾氣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火氣都到嗓子了就是得吞下去,因為我明白在氣頭上的教育是沒有結果的。把所有的怒氣發泄出來了,你是痛快了,但是把傷害轉移到了寶寶身上,根本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