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寵或者不寵

來源:時代範 1.85W

要説嬌慣孩子,頭把交椅無疑排給我們中國人,中國人嬌慣孩子歷史久遠,古人管這叫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裏怕摔了、要星星不給月亮……;民間管嬌慣孩子叫倒行孝,是説家長對老人都沒那麼珍惜,為孩子甘願當牛做馬,對孩子好過父母。尤其現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們且把這種現象稱為眾星捧月式。

孩子,寵或者不寵

與中國人嬌慣孩子程度不相上下的,大概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嬌慣孩子,不僅是家庭式的嬌慣,還有族羣式嬌慣的成分,惟一與中國不同的是他們更嬌慣男孩,男孩地位之高無可侵犯。相反,阿裔對女孩子的態度比男孩子就差不少。

排在第三的,該是黑人族羣。黑人兄弟慣孩子方式比較特別——家長原則性較差,孩子自由度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着就怎麼着,家長吼兩句也是手高高舉,輕輕落下,就是使勁打下,皮糙肉厚的黑小傢伙似乎也滿不在乎。

相對而言,不太嬌慣孩子的倒是白人族羣,以歐洲論,白人羣體教育孩子較為得當,對孩子該説就説,該講理就講理,該懲罰就懲罰,該打絕不手軟。一個比方,蹣跚學步的小小傢伙假如忽然摔倒了,家長會鼓勵孩子站起來繼續前進。即便旅行的路上,孩子往往背上自己的行李,而不是大人越俎代庖。

假如中國人看見孩子倒地,那還得了,不得抱着寶啊貝啊疼煞半天,孩子本來不疼也給寵疼了,本來不想哭也給寵哭了。更捨不得讓小孩子身背行李了。白人族羣還有一點值得尊重,少有男尊女卑的觀念,孩子就是孩子,與男女無關。他們的家長疼孩子,屬於正常心理和情感範疇,不過分嚴也不過分溺。

管教孩子最嚴格而不嬌慣的應該是猶太族羣。記得很多次在巴黎不少公園,每逢禮拜六、日,常有成羣的猶太男孩由兩個大人帶領着賽跑或做遊戲。我曾問他們,是不是經常這樣聚會?他們説是,巴黎幾乎每個區的猶太孩子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聚會,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團結意識。他們説,想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家人,要奮鬥就必須吃苦團結。猶太人羣體能有今天的成就,看來是真真正正從孩子抓起的。

當然需要説明,以上各樣的族羣都有嬌慣的孩子或嚴厲的家長,我只是就事論事總結出一個總體現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