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何不整治娛樂圈

來源:時代範 1.45W

國家一直在控制娛樂圈的外擴,一直在弘揚健康向上的風氣,中國這些年全社會對於科學,奮鬥者的崇尚越來越高漲,這已經是國家做的最大努力

國家為何不整治娛樂圈1

娛樂圈吳某被刑事拘留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就不多説了,已經有一些部門有所動作。

比如中央網信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表示不良粉絲文化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還要繼續加強。文聯方面也有幾個協會發出了相關倡議。

但是不要覺得就要對娛樂圈進行大整頓了。和過去類似,對於娛樂圈仍然是針對投訴舉報、紅線問題進行鍼對性打擊,仍然是倡議為主;只是會在一些機制進行調整,儘可能減少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

為什麼廣電等主管部門不對娛樂圈進行整頓呢?

這當然不是因為娛樂圈沒有問題。娛樂圈肯定算不上正能量,不道德甚至違法的事情有很多。常常要等事情鬧大後,人們才發現當紅明星有這麼多不堪入目的背後。例子太多就不列舉了,比如最近的吳某。

所以,對於任何一位明星,團隊都是極為必要的。需要公關時刻監控輿情,防止負面輿論影響身價;需要法律顧問去指導肆意妄為的明星,幹了壞事後應該怎麼規避;除此之外,還需要一些專業人士去處理對內對外各方面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明星看着收入很高,但卻實際上入不敷出。因為他們需要養着太多人,越是流量型的越需要,更不要説為了維持熱度,還要買熱搜、買互動、四處打點等等。

以小見大,娛樂圈早已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圍繞人的精神需求、樂趣構建的完整鏈條。既然是產業就一定有資本投入,資本與明星影響力在娛樂上結合,就構成了娛樂圈。

很多朋友可能會問,國家説了,要打擊資本無序擴張,那資本進入娛樂圈不應該也被打擊嗎?

這個問題,是,也不是。

有的要打擊,比如涉及到國家安全、涉及到社會價值觀的。舉幾個直白的例子,像是有的明星發表分裂國家、攻擊我們國家民族政策的言論等等,我們肯定要進行處理。

有的未必要動用國家力量打擊。比如娛樂圈裏面的紙醉金迷,比如娛樂圈裏面的一些有悖社會價值的做法,這些最終靠輿論、訴訟而不是國家力量打擊,為什麼呢?

因為娛樂圈就是這樣的地方,有些你情我願的事情,只要別拉着圈子外的人下水、別搞得人盡皆知、敗化社會風氣,圈子裏面自己玩,也確實不好管。畢竟查證難度太大,甚至很多受害者本身就是自願的,何必浪費行政力量。

國家為何不整治娛樂圈
  

這裏面有兩個很關鍵的點:

一是有沒有違法犯罪;

二是有沒有造成巨大社會負面影響。

除了上面這個原因外,娛樂圈本身的複雜性就不是一個部門可以管控的。

再次強調下這是一個產業,而且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的產業,涉及到資金監管、公安司法、宣傳教育、勞動保障方方面面,粗略一算需要國字頭的十幾個部門共同參與。

這樣的大陣仗,可不是個別部門能做到的,需要類似校外培訓這樣最高層的整體規劃。

但是問題在於,行政力量是有限的,有太多比整治娛樂圈更重要的事情,娛樂圈的問題目前看是可控的,屬於典型的網絡聲量大、但是現實影響力低得多的行業,無需過多耗費力量,守住幾條紅線即可。

為什麼這麼説呢?

比如吳某,在網上好像他被抓多麼受到關注,有多少粉絲各種激烈,但是走到現實呢,風平浪靜,連吳某現在所在的地方門口都沒見幾個粉絲去聲援下。

為什麼他的人氣會如此虛無呢?

這樣涉及娛樂圈的本質,追星説到底是一種需求,既然是需求,就意味着所謂的追星不是真追這個星,而是為了滿足自己想追星的需要,在追星上“移情別戀”太正常了。需要強調下,一般的看看明星的作品、看看明星的動態,可不是“追星”。

這種需求背後最典型的原因就是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真正的追求。

2019年,廣州市某地吳亦凡應援會現場

為什麼説心智不成熟和追星有因果關係?

大家都年輕過,可以回憶下自己當年是不是也對某些明星痴迷過,現在呢?還在意嗎?

這種變化關鍵是心智的成熟、對於世界有了自己的認知,不太會因為某個明星的虛幻表面而沉迷;更關鍵的是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無論是個人發展又或者過得更好一點,已經耗費了太多精力,明星可有可無。

那麼問題來了,要説心智不成熟,最典型的莫過於孩子們。我們常説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既然對明星的追逐最痴迷的就是孩子們,那不更應該打擊嗎?

這裏就要説些殘酷的'了。

中國的確人口在老齡化,新生兒數量持續減少,但是終歸每年還有上千萬新生兒,對國家來説,這樣龐大的人口哪怕只有一半成才,已經遠遠超過美國、歐洲等國家新增人口數了。

相比上千萬的人口,中國的高等教育、好的就業等資源仍然是有限的,所以在18歲以前更多是一種篩選機制,這裏面不僅僅是大學聯考,更有很多的思維困境。

對明星的痴迷就是一個。如果一個人始終搞不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把寶貴的資金、精力耗費在轉瞬即逝的明星上,耽誤了自己的成長,對個人而言自然是一種災難。但是對國家而言就不一樣了,因為總有人在努力成才。

國家一直在控制娛樂圈的外擴、一直在弘揚健康向上的風氣,中國這些年全社會對於科學、奮鬥者的崇尚越來越高漲,這已經是國家做的最大努力。

如果在這種氛圍下仍然沉迷於追星,這是個人的責任、後果自然也是由個人又或者父母承擔。

説到底,追星是一種原始的需求,有了需求就會有資本投入,就會有人從業,就會形成產業,就會有一個又一個紅極一時的明星,姓什麼叫什麼不重要,沒有了吳某,還會有吳某二號、三號、四號。

需求不是監管、不是國家政策能打擊掉的,更何況這是一個吸納很多就業、提供很多税收的產業,在存在糟粕的同時也確確實實誕生了很多正向、有價值的作品。

水至清則無魚,如果強求娛樂圈全是正能量,那這個娛樂圈一定會死氣沉沉,連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也無法誕生。

整體的氛圍已經打造了,好的、壞的都放在那裏,國家也引導了,如果還是有人一定要吃壞的,勸一勸就行了,又何必硬攔?

反正最終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兜底的。越線了,就一定會捱打。

國家為何不整治娛樂圈2

國家出手整頓娛樂圈的必要性

一、資本逐利本質決定其腐蝕性

回顧我國的文娛史,為什麼在國家窮的時候,反而拍了很多經典影視作品。市場有錢後,各種亂象叢生,缺什麼不缺爛片。資本大規模進軍娛樂圈,不管是為了洗錢還是為了逃税,都製造了大量的、不符合時代主題、沒有現實色彩更沒有人文精神的垃圾作品。

一切向錢看,成就了很多荼毒青少年三觀的流量明星。某些演員火了,思考的並不是如何精進演技、拍更好的作品。考慮更多的是,圈錢、賣人設。

作為流量演員,火了紅了是好事,也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做不做慈善隨心,但是一定要對自己説的話、宣傳的思想警醒。因為有大量的、沒有辨別能力的青少年粉絲羣體在看着。

公然合理化“潛規則”現象,覺得這是"各取所需",這種言論公然宣揚,對自己的國小生粉絲是什麼影響?你自己被腐蝕不要緊,自己睡上位是你的選擇,但是你沒有權利公然合理化這種選擇。

文娛從業人員,離資本很近,離誘惑也很近。有點原則、有點底線,要點臉,不是壞事。不要批評觀眾是垃圾觀眾,羣眾的眼睛,始終是雪亮的,你拍的是垃圾還是優質作品,大家心裏有數。珍惜羽毛。

國家為何不整治娛樂圈 第2張
  

二、缺乏反映國家現狀的好作品

縱觀國內影視劇作品,古裝偶像劇、職場偶像劇、宮鬥劇、翻拍劇、摳圖劇成為了市場主流。

我們國家缺乏拍現實題材內容嗎,為什麼天天在拍搞對象的?還換着花樣拍,女王和小奶狗戀愛、大叔和大學生戀愛等,是給人正面精神能量的作品嗎?

你天天不工作不吃飯就搞對象嗎?年輕人就業問題、空巢老人問題、單身女性安全問題,科研工作者日常等等,可以拍的引起共鳴的內容那麼多。韓劇都拍《未生》了,真正治癒系職場劇,你還在拍霸道總裁愛上我?

我國是人口紅利大國,但在文娛作品影響力上,治癒民眾、反映現實上,反而沒有紅利。紅利都在不敬業演員、導演、製片的口袋裏。

三、過度寬容的輿論環境

一直以來,我國對演員的輿論寬容,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橫向比較,日本、韓國的演員,三五年接一部作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前期的預備,投入,週期非常長,演員對角色的'揣摩和把握也很深刻。演員對自身演技的要求,和觀眾對演員演技的挑剔,都非常高。演員很珍惜自己的每部作品。

演員有任何私生活上被報道出的不好現象,市場反應很快,觀眾唾棄的非常果斷。翻身,除非靠極佳的作品,否則難以再繼續演藝事業。反觀國內某些演員,打手機、詐捐、摳圖、水軍、演什麼都像自己,各種負面報道一直存在,就是屹立不倒,就是還拍戲噁心你。十分囂張。

老戲骨、演技好的年輕演員出不來,鼓吹“叢林法則”“各取所需”論的,一直有戲拍。時不時推送,凹各種人設,自己對炒作的熱情,遠遠大於對演技的鑽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