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易犯三種錯

來源:時代範 2.69W

錯誤做法1:口含片吞服、嚼碎

兒童用藥易犯三種錯

臨牀上,常見一些兒童把口含片當作普通片劑吞服,或者是嚼碎後吞下,還有少數兒童把口含片當作糖果反覆多次含用。

正確做法:所謂含片就是在使用時要完整地將藥片含在口腔或口頰部的頰膜內,讓唾液將藥物緩緩溶解出來的藥片。如果把口含片當作普通片劑吞服,含片就不能被唾液緩緩溶解而發揮藥物作用。

至於將口含片嚼碎後含服,很容易造成局部藥物濃度過高,如碘含片嚼啐後含服,還會因此誘發過敏反應。另外,大多數含片在製作時均添加了糖類、香料等成分,口感較好。但口含片畢竟是藥物,無節制地含會造成藥物過量,危害健康

錯誤做法2:咀嚼片整片吞下

一些兒童患者在使用咀嚼片時,把它當普通片劑整片吞下,而不是嚼碎後再吞服。還有一些家長將果味型咀嚼片當作“糖豆子”,擅自給孩子服用。

正確做法:咀嚼片是因治療需要或藥物性質所限,需要充分嚼碎後服入胃的藥片。咀嚼片在口中被咀嚼或被吮吸溶解後嚥下,在胃腸道發揮治療作用或經胃腸道吸收發揮全身治療作用。常見的咀嚼片有維生素c、氫氧化鋁、胃舒平、西米替丁、乾酵母、碳酸鈣、對乙酰氨酚等。如果不按要求仔細嚼服,輕則治療效果不好,重則延誤治療時間。

小兒咀嚼片常常因加入了糖分和果味香料而香甜可口,深受小朋友喜愛,如小施爾康、小兒維生素咀嚼片、脾胃康咀嚼片,板藍根咀嚼片等。一般2—3週歲以上的小兒均可服用,但如果當成“糖豆”讓孩子大量食用,可能引起藥物中毒。

錯誤做法3:腸溶片掰開服用

有些家長習慣把所有藥物,包括腸溶片掰開,研碎後混在飲料、牛奶、糖水或稀飯中餵給孩子。

正確做法:臨牀上常用的腸溶片,是用苯二甲酸纖維等腸溶性材料包衣後製成的片劑,可以讓藥物在胃中不溶解,到了腸道才崩解,釋放出藥物,從而防止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或避免在胃內分解失效。將腸溶片瓣開服用,可能造成如下兩類潛在隱患:

1、對胃、口腔黏膜刺激。如腸溶阿司匹林、腸溶消炎痛等藥物,一旦掰開或嚼碎後服用,腸溶包衣被破壞,不但影響療效,還會引起消化不良、上腹不適、腹痛、嘔吐、噁心、出血和潰瘍等消化道不良反應。胰酶腸溶片或多酶片研碎後服用,會導致胰酶粉劑殘留在口腔中,刺激口腔黏膜,引起口腔潰瘍。

2、無效用藥。腸溶片在普通片劑外面包裹了一層薄薄的外衣,到了腸道這層外衣被溶解,藥物就能在鹼性的腸道中釋放並被人體吸收。若掰開後服下,藥物成分在胃的酸性環境中易遭到大量破壞,從而導致用藥無效。周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