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有抱怨多多傾訴沒必要硬抗

來源:時代範 4.14K

心理有抱怨多多傾訴沒必要硬抗,當前,壓力不斷增加,國人心理問題越來越多,“鬱悶”、“煩死了”等抱怨的話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現在分享心理有抱怨多多傾訴沒必要硬抗。

心理有抱怨多多傾訴沒必要硬抗1

一代人都不會表達

有這樣一個段子:美國孩子摔倒後哭了,母親會讓他自己站起來,説:你長大後要保護媽媽的,這樣不是男子漢。日本孩子摔倒後哭了,母親會告訴他摔倒的原因。中國孩子摔倒後哭了,母親會使勁痛打地面,告訴孩子:乖,不哭了,是地不對,媽媽幫你打它了。

這個段子反映我們從小就沒學會表達。復旦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孫時進説。有壓力,人的基本反應是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這需要表達和溝通。溝通不好,事情就無法解決,情緒得不到宣泄,就會產生抱怨。

我們父輩的成長年代講究整齊劃一,導致他們整體缺乏安全感,更不會表達內心的意見。久而久之,那代人不會建設性地表達,卻學會了讚頌和批判,併成為集體潛意識。

他們生兒育女,有意無意地將這一心理基因傳遞給下一代。許多父母容不得批評,不懂得合理聽取孩子的意見,對老師盲目相信或完全不信任,都反映出他們有效溝通的集體缺失,也是抱怨聲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心理有抱怨多多傾訴沒必要硬抗
  

心理問題大都自己扛

壓力不斷增加,國人又不擅表達,憂慮、焦躁越積越多,就可能產生心理疾病。教育部調查發現,62.7%的大學生有心理問題;民政部發現,81%的離婚夫妻有心理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現,61%的幹部心理異常。

有了心理困擾,國人往往不尋求專業幫助。一項調查顯示,26.1%的心理障礙者明確表示不會看心理醫生;32.3%的人認為,找心理醫生是宣泄情緒的.渠道,解決問題還得靠自己;甚至有32.9%的人認為,心理醫生就是江湖騙子。

有調查顯示,中國自殺者生前尋求過專業幫助的不足7%。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江光榮説,中國人比西方人更不願意尋求心理幫助,原因有3點:一是怕丟臉,二是覺得自己能搞定,三是擔心諮詢師幫不到自己。他還發現,女性更願尋求心理幫助,70%以上的心理諮詢來訪者是女性。

中國文化將女性定義為柔弱的,男性被定義為剛強的,家長也往往教育男孩子不準哭,別像個女人。儒家文化又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可見國人自古就提倡有心病自己扛。

遇到問題理性表達

江光榮説,許多來訪者心裏難受卻只能自己扛,又不懂得該如何解決,很無助。如此現狀讓他很難過。要包容,不要縱容。孫時進説,這些現象是社會發展和前進的必然過程。讓一個社會重新學會表達和傾訴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有耐心,允許這個還不太成熟的社會犯一些錯誤。

孫時進呼籲,對身邊的小問題不要聽之任之,要學會用理性的方式説出自己的看法,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的方法多了,抱怨肯定會少一點。父母要理解和包容下一代的表達方式,不要再讓自己不善表達的缺點傳遞給孩子。

江光榮呼籲,要培養國人的心理求助意識,需要記住兩句話:1.人吃五穀雜糧會得病,同樣也會有心理困擾,心理疾病並不丟人;有了心理困擾不一定非要自己扛。小感冒硬扛可能會扛成肺炎,心理困擾也一樣,實在扛不下去時,還是需要專業心理諮詢與治療。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去哪裏能獲得正規的心理幫助。現在不少大學心理系都下設面向社會的心理諮詢中心;綜合性醫院的心理科、精神病專科醫院的臨牀心理科等也可以治療心理障礙。

心理有抱怨多多傾訴沒必要硬抗2

1、調整思維方式,首先要明白,抱怨不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使問題延遲解決。

2、或使問題變得複雜糾結,或干擾自己的情緒添加痛楚,學會反思。

3、當遇到一件煩惱的事時,應該暫停抱怨,嘗試接納煩惱,並尋找煩惱事件背後的好處,馬上行動。

4、迅速離開是非地、是非人,去做改做的事,高潮時享受成就,低潮時享受人生,有心思時幹有意義的活,沒心情時做有意思的事。

5、當把抱怨當作減壓契機時,這是逞一時口快,過把嘴癮而已。

6、實際這是一種減壓誤區,當你抱怨時,你的注意力會短暫轉移到對這件事的態度上。

7、而會減少對自身不滿的關注,把抱怨當成眼前最重要的事,但當你停止抱怨後不久,你又會對當前處境漸漸滋生不滿,慢慢積澱到一定量時,你就又會管不住自己的嘴。

8、於是再次抱怨,再次休憩,再次積澱。

9、再次抱怨,依此惡性循環。

學會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負責

試想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命運、自己的情感交給環境、交給運氣或交給他人的話,那麼,他時時都有受到傷害和產生怨恨的可能,因為周圍的環境和他人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也不會滿足我們的所有的願望。

如果經常看着別人的臉色辦事,你的情緒就會受到環境和他人的左右,那麼你未來的生活將是充滿悲哀,也就是無真正內心快樂可言。所以我們要學會對自己、對自己的情感負責。

心理有抱怨多多傾訴沒必要硬抗 第2張
  

擺脱固步自封與依賴心理障礙

每個人都需要照顧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成功快樂,只可有自己找到。那麼,要解除自身煩惱,不能怨天尤人,要充分認識到家庭社會因素只是誘發煩惱的外因,而自身的個性心理弱點才是導致煩惱的內因,只有改善自己才能改善情緒。

要逐步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尊、自愛、自強、自立、自主等品德,這是衝破傳統觀念的無形羅網,掃除各種情緒障礙的最好突破口,也是成功的關鍵。

要學會自我消解與調節

即通過自我勸慰、自我開導、自我調適,使自己冷靜下來,把問題想通、想透,這是克服抱怨心理的最好的辦法。之所以會產生抱怨,固然與身邊的不公正現象有關,但也與一個人的思想修養和認知方式有關。想一想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是否對頭,是否只從個人意願出發;想一想自己考慮問題是否全面,有沒有偏激;想一想還有沒有比抱怨更能解決問題的辦法。

和衷共濟,與人為善

我們每個人都好比棋盤上的一粒棋子,不論是將帥還是兵卒,都有一定的權力,這種權力是與我們的社會角色相符合的,可以自行支配的力量。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走棋子那樣,通盤考慮,既能恪盡職守,又能為其他人的存在創造便利,那麼,我們的權力就可以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這種合力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反之,那將是抱怨的根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