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上拖延症了嗎

來源:時代範 1.38W

你患上拖延症了嗎,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事先做好了詳細的計劃,卻還是沒有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件事,而按時完成工作,卻是我們在職場上發展的基本準則,看看你患上拖延症了嗎。

你患上拖延症了嗎1

其實嚴格來説,拖延症甚至算不上一種症。無論從國際通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還是中國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你都不會找到拖延症的名字。這既是因為大部分拖延都沒嚴重到病的程度,也因為同樣的拖延行為,反映的卻可能是不同的心理問題,因此它應該是很多種病而不是一種病。其中,這五個原因是最常見的導致拖延原因:

拖延的原因之一,是誘惑導致的分心。

我們身處一個擅長製造誘惑的時代。精明的商家根據人們的各種需要製造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誘惑,房子、車子、各種精緻玩意,他們通常都被包裝成各種幸福生活的夢想兜售,不斷吸引着你的眼球,刺激着你的大腦。研究大腦運行機制的認知神經科學家還發展出了一個叫神經營銷學的新領域,仔細翻檢大腦的每一個薄弱環節,研究如何設計製造出更多的、更有效的誘惑。薄弱的意志力和精心設計的誘惑之間的戰爭實在不對等,在誘惑的重重包圍之下,意志力經常節節敗退。

米歇爾教授,就是這個做棉花糖實驗的心理學家,(幸福課十:棉花糖與幸福 - 幸福課 - 知乎專欄) 認為人的大腦存在兩個系統:冷系統和熱系統。這兩個系統就是意志力與誘惑交戰的戰場。冷系統的區域在我們的前額,它是理性的、自我控制的,它更高瞻遠矚,能為更長遠的利益考慮。而熱系統的區域在海馬迴和邊緣系統附近,一旦誘惑出現,這個系統就會被激活,我們變得急躁而短視,只管現在滿足,不管將來。

拖延的原因之二,是對壓力的逃避。

可以説,拖延總是伴隨着壓力而生的。壓力會在很多方面造成拖延。誘惑會激發大腦的熱系統,讓我們變得短視。壓力會產生同樣的效果。區別只在於,誘惑會讓我們趨近,因而遠離工作,而壓力則直接讓我們逃避帶來壓力的工作。

很多人覺得,壓力會帶來動力。沒有壓力我們會變得更懶散和拖延。因此,給自己壓力往往成了這些人戰勝拖延的祕訣。我們對懶惰自我的策略,是拖延之前,對自己惡狠狠地恐嚇,而拖延之後,對自己進行強烈的譴責——這和我們國家的外交部倒是挺像的,當然那個懶惰自我,也還是該幹嘛幹嘛。所以我們經常一邊自責一邊拖延。

壓力和動力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倒U型曲線。當壓力強度在曲線轉折點的那個最佳值上,人的潛能最容易被激發,壓力最能創造動力。但是過了這個值以後,壓力會產生更多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當我們自覺無法應對壓力時尤其如此。處理這些負性情緒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和心理資源。於是我們陷入了這樣的怪圈:壓力越大,我們越需要時間和精力來放鬆。放鬆後回頭一看,原本就很緊迫的時間又消失了些,壓力更大了,只好繼續放鬆。壓力和拖延就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

拖延的原因之三,是對失敗的恐懼。

與我們的常識相悖,拖延症患者並不都是沒有上進心,相反,很多人甚至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拖延症患者中,也有很多的完美主義者。心理學區分了兩種不同的完美主義者: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者和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兩種完美主義在信念上存在很多區別。第一個區別是關於自己的。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不僅有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而且相信自己有與這種要求相匹配的能力。而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不相信自己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高標準只會造成他們的挫敗感,提醒他們自己的不完美。第二個區別是關於對失敗的看法的。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雖然同樣討厭失敗,但他們會把失敗看作成功路上必然的經歷,並能在失敗後很快調整自己,重新出發。而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卻會把事情看作對自己能力的考驗。他們的心裏存在這樣的信條:如果我不能輕而易舉地完成某件事,那就是我能力低下的證明。,如果我努力後仍然失敗了,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對失敗的承受能力像坨屎。他們背後,常常都有嚴厲得不近人情的父母,父母經常以批評代替教育,這種對自己的苛刻態度逐漸內化為自我要求。他們對成功的想法是一根筋的,有時候一次考試失敗都能動搖他們整個人生信念,覺得自己就此完蛋。正因為這樣的信念,他們有時候寧願在自我批評中拖延,也不願意去面對費力掙扎卻仍然失敗的風險。拖延,成為了逃避失敗風險的無奈選擇。

拖延的原因之四,是弱者反抗的工具。

控制感是人的基本需要。我們都希望自己能為自己做主。可是在社會分工和組織序列中,深處底層的我們不得不聽從老闆或客户的指揮。

當老闆不得人心、官僚之風橫行,我們表面唯唯諾諾,轉身偷偷罵娘時,一場爭奪控制感的戰爭就悄悄地發生了。這場戰爭本來就不對等。戰爭的一方有資金和權力,能左右我們發展和未來,而我們擁有的武器,唯有拖延。當老闆交代:小陳,趕緊去把這件事做了。

你表面爽快答應,心裏卻充滿抵制時。當老闆再三問你什麼時候能做完,甚至表現出無奈時,你在內疚之餘表現出一種快感。拖延成了組織中的弱者表達不滿的反抗工具。只是,這種反抗,最終傷害的恐怕還是他們自己。

你患上拖延症了嗎
  

拖延的'原因之五,是對未來的錯估。

拖延症患者經常面對着這樣一個問題:該把工作放到現在還是留給未來。他們怎麼看待未來,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人們對未來的認識和對現在存在着一些系統性差異。正如心理距離理論所提示的,人們會用更抽象的視角來看待未來的任務和他們自己。人們會低估未來任務的難度。

人們會忽略未來任務中很多惱人的細節,因此,未來的任務會比現在看起來更簡單純粹。人們還會高估未來自己的能力和專注度,同時高估未來可用的時間資源。今天我總是被打擾,今天有那麼多的瑣事,今天我心情不太好。

這都讓我的工作效率打折扣,但明天就不一樣了。明天我就會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內褲外穿的超人,在一個完全沒有干擾的環境中全心投入地工作,只有拯救地球這樣的任務才可能讓我分心。既然明天這麼好,把任務放到明天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需要説明的是,這些對未來的系統性看法並不是拖延症患者才有,我們普通人也有,只是拖延症患者會更嚴重。這也是拖延這麼普遍的原因之一。

你患上拖延症了嗎?雖然拖延症算不上心理性疾病,但是嚴重的話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長期下去對自身沒有好處,而且拖延症的產生,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了我們並沒有超強的意志力。如果在工作中總是如此,顯然會影響我們的職場生涯,希望大家加以重視。

你患上拖延症了嗎2

44萬人都在討論“拖延症”

拖延症,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概念,它是近來網絡上流行的一個詞。在微博上,“拖延症”成為一個熱門討論話題,參與話題討論的有44萬人。在網上,有人專門成立“戰拖會”小組,網友們聚在一起,共商如何戰勝“拖延症”。

與“拖延症”相伴而生的心理問題

你患上拖延症了嗎 第2張
  

什麼是拖延症?做事拖拖拉拉,沒有緊張感,算不算拖延症?網友認為,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只能定義為“拖延”,也僅是一種壞習慣,改正它並不難。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症”。【我有同感】

下面為網友列舉的一些“拖延症”的表現:

1、看着工作任務、報告就煩,能拖一秒是一秒;

2、總覺得自己很忙,但又確實沒有可忙之處,於是每過幾十秒就會刷新網頁;

3、心裏雖很焦慮,但還是想“再等等,就一下下”;

4、不願意睡覺,喝杯水轉身看部劇,不知不覺就拖到了凌晨兩三點。

心理專家:調整心態戰勝拖延症

與拖延症相連的是嚴重的挫敗感和一連串心理問題。有網友説:“對自己失望,繼而產生挫敗感。隨着一次又一次相似的經歷,這種挫敗感周而復始。”專業心理醫生將拖延症的原因概括為三方面:

1、完美主義。

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願意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

解決方法:對自己説現在的狀態已很好,可以開始了。每有一點進展都鼓勵自己。意識到一點錯誤都不犯是不可能的。

2、容易頹廢。

任務太難了,或者別人都不需要做我幹嗎要做,不能忍受持續做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裏還是不高興做,又繼續往後推。

解決辦法:尋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幫助,設法降低事情的難度,取得進展;暫時推遲自己想要放棄的心態,每天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同時可以把任務分成比較容易的小塊,化整為零,告訴自己其實每一個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3、自我貶低。

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自己對自己能力的估計會越來越低,即使以後完成好了,也認為是運氣。

解決辦法:接受別人對自己工作的讚揚;自我勉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