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藍色叫死人藍

來源:時代範 4.24K

景泰藍

什麼藍色叫死人藍1

景泰藍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死人藍,西方人卻非常喜歡。

掐絲琺琅是景泰藍,是先用銅絲掐出圖案,然後填彩燒製。景泰藍有一種豔藍色,不是東方人的追求。過去中國人説這叫什麼藍,稱做死人藍,對這個藍不喜歡,但是西方人恰恰特別喜歡這種豔藍色。

如果到歐洲的博物館參觀,就會發現很多繪畫的背景,就是這種藍色。甚至包括大量的傢俱以及其它形式的藝術品,都有用藍色襯底。所以跟中國傳統的.東西是有一點點區別的。畫琺琅跟掐絲琺琅不同,它是直接畫出來的。

什麼藍色叫死人藍
  

琺琅彩

康熙帝想要將這種工藝從銅胎移植到瓷胎上,偉大的中國古代工匠就研製成了康熙琺琅彩,到了乾隆鼎盛時期,琺琅彩是最貴的瓷器;再後來,皇上要求將瓷胎換成玻璃器,中國古代工匠就把它燒在了玻璃器上,就有了玻璃胎畫琺琅。

畫琺琅,一般胎薄,拿起來都很輕,是從康熙年間傳入宮廷。康熙帝非常喜歡,所以迅速的在宮廷流傳開來。這種畫琺琅的器物,在乾隆年間,價值非常的高,普通百姓不能夠染指。通過畫琺琅,我們可以看到當年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以及相互吸收的結果。

藍色之所以叫死人藍是因為掐絲琺琅是景泰藍,是先用銅絲掐出圖案,然後填彩燒製。

藍色一般都是戀人之間用的顏色,死人一般用的都是黑色或者是白色的。

什麼藍色叫死人藍2

景泰藍幾個種類:

一、銅(金、銀)胎掐絲琺琅器

人們一般將銅胎掐絲琺琅器稱為景泰藍,也有人稱之為金屬胎掐絲起線琺琅器。這類製品,由於採用銅絲掐花起線的方法,通常被稱作“銅胎掐絲琺琅”,這是景泰藍的主導產品,市場上95%以上的景泰藍均為“銅胎掐絲琺琅”,金、銀胎掐絲琺琅由於胎體比較貴重,市場需求也非常少,所以基本沒有生產廠家。

二、金屬鏨胎琺琅器

金屬鏨胎琺琅器亦稱“嵌琺琅”,是將金屬雕鏨技法運用於琺琅器的製作過程中。金屬雕鏨技法是古代一種傳統的金屬器加工方法。

遠在商周時期,當時的工匠已將這種技藝廣泛地運用到青銅器的裝飾上,製作出許多裝飾精美的青銅器工藝品。金屬鏨胎琺琅器的製作工藝,是在已製成的比較厚的銅胎上,依據紋樣設計的要求描繪出圖案的輪廓線,然後用金屬雕鏨技法,在圖案輪廓線以外的空白處進行雕鏨減地,使得紋樣輪廓線凸起,再在凹下處施琺琅釉料,經焙燒、磨光、鍍金而成。

三、金屬錘胎琺琅器

金屬錘胎琺琅器簡稱“錘胎琺琅器”。按照圖案設計要求,在金、銅等金屬胎上錘出凹凸不平的圖案花紋之後,再在花紋內點藍、燒藍、鍍金而成。琺琅呈隱起效果,恰似在金碧輝煌的地子上鑲嵌的寶石,光彩奪目。錘胎琺琅工藝多用於製造七珍八寶等供器。

錘胎琺琅器和鏨胎琺琅器的相同之處,都是在金屬胎上直接運用金屬加工工藝製作出凹凸的圖案輪廓線。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鏨胎起線的琺琅器,是於金屬的表面施以雕鏨減地的技法起了線來;而錘胎起線的琺琅器,則是在金屬胎背面施以錘擊技法,使表面起出線來。

什麼藍色叫死人藍 第2張
  

四、銅胎畫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又稱“畫琺琅”,俗稱“燒瓷”。製作工藝是先在銅胎上掛釉,再用釉色繪紋飾,經填彩修飾後入爐燒結,最後鍍金而成。燒瓷工藝品一般有兩類,一種是在胎體上精雕細鏨或配上鏨雕耳子花活進行配飾,然後彩繪;另一種是在光胎上進行彩繪。

前者屬高檔工藝品,後者為普及品。畫琺琅大約於17世紀初經歐洲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18世紀以後。現存最早的燒瓷製品是清康熙年間製作的《五福瓶》、《玉堂富貴瓶》,造型精巧,色澤豔麗,描繪精細。清乾隆年間,在清宮供職的意大利畫家郎世寧曾指導宮廷燒瓷,用西洋畫法表現西洋和中國的景物,形成早期燒瓷彩繪中的“洋味兒”。

五、金屬胎露地琺琅器

金屬胎露地琺琅器俗稱“金地景泰藍”。金屬胎琺琅製品,多采用紅銅製胎,這是由於紅銅軟,其延展性比較好,易成型,在制胎過程中不易開裂,且紅銅與釉料的附着力比較好的緣故。傳世琺琅製品中亦有用黃金為胎者,其釉料顯色比較鮮亮。有的作品只在輪廓線內填敷琺琅釉料,輪廓線外則顯露金地,可謂燦爛輝煌。

這類以金為胎的琺琅製品數量很少,多為18世紀以後的作品。後來流行的金地景泰藍,均彩用紅銅胎,掐絲輪廓線為雙線並行成紋樣,或輪廓線相銜接處交代明確清晰,只在輪廓線內點填釉色,其餘部位保留原胎形不點填釉色,待燒藍、磨光後,絲紋和原胎形露地處鍍上黃金。

如金地《葫蘆瓶》、金地《獅頂罐》等,凡露地凹處鍍上金色,凸起處點填有彩色釉色,效果似浮雕,金色與釉色相映生輝,別具一格。

六、透明琺琅器

透明琺琅器包括金屬胎透明琺琅器和無胎掐絲透明琺琅器。金屬胎透明琺琅器一般稱為“透明琺琅器”,俗稱“銀藍”或“燒銀藍”。製作工藝是將具有透明性的各種釉料塗飾在做過藝術加工的金胎、銀胎(或銅鍍銀胎)上,經幾次飾塗燒結後,露出胎上的花紋。

釉料一般用紫、藍、綠、黃四色,可用單色,亦可用複色。器胎處理分鏨花、錘花,或鏨、錘兼用,或鏨花之後再貼金片,或在透明琺琅上描金。銀藍釉料的燒結温度低於景泰藍釉料,但其透明度和細膩程度卻高於景泰藍釉料。銀藍的最大特點在於燒完後不用磨光就具有平滑細膩、光亮如鏡的自然美,這種工藝多用於花絲首飾、徽章、標牌等工藝品。

有人將燒銀藍稱為“金屬胎淺浮雕琺琅器”,是因為其坯胎需先用金屬鏨刻或錘花技法施以加工後,再罩以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質的琺琅釉料,經過燒製後,顯露出因圖案線條粗細和深淺不同,而引起一種視覺上的濃淡、明暗多變的效果。這種製作加工工藝,主要是利用琺琅釉料的.透明或半透明特點。這一工藝是在金屬鏨胎琺琅工藝衰落的時候興起並發展起來的。

我國的金屬胎透明琺琅器始見於清雍正時期,而又以清乾隆年間廣州所製造的最為著名。廣州所產的盆、瓶、五供等,器胎輕薄、鏨花後再貼金銀圖案,塗上紫、藍、綠三色琺琅,甚為瑰麗。此外,屬清代內務府的廣儲司中設有“銀作”,也生產“銀髮藍”一類的器物。

這類器物以銀為胎,鑿鏨花紋後塗飾半透明性質的琺琅釉料,經燒製而成,常用於製作一些小件的首飾品,其表面效果與半透明琺琅器相似,因此也是景泰藍工藝中的一種。

無胎掐絲透明琺琅器是將炭粉加白芨粉用水調和成泥狀,塑成器皿形狀後,再用掐絲方法裝飾出紋樣,填入釉料,經燒結後,再將塑好的胎形取即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