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三大表現説明胃癌

來源:時代範 9.34K

飯後三大表現説明胃癌,中國人對美食有很深的造詣,但俗話説“病從口入”,因為“吃”,我們也惹來不少麻煩,胃癌就是其中之一,下面來看看飯後三大表現説明胃癌。

飯後三大表現説明胃癌1

飯後哪些症狀需要警惕胃癌?

1、噁心嘔吐

如果在吃完飯之後有噁心嘔吐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胃癌形成,胃部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食物攝入之後正常消化,胃部才可以保持輕鬆狀態。

但是,部分人的胃部明顯功能降低,局部腫瘤在生長過程中對胃部造成損傷,食物的攝入又讓胃部被刺激,飯後就有噁心嘔吐的.感覺。

針對身體發出的信號需要提高警惕,有異常症狀及時檢查,否則噁心嘔吐表現明顯,攝入的東西都吐掉了,營養物質也無法及時獲取,對健康造成的影響明顯。

飯後三大表現説明胃癌
  

2、胃部疼痛

吃完飯之後有胃部明顯的疼痛感,也是疾病發出的信號。很多人忽略了胃部疼痛的嚴重性,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局部的病灶持續發展,在食物攝入之後胃部受到刺激,疼痛表現會越發明顯。

因此,發現自己吃完飯胃部就有疼痛感,不確定原因可以及時檢查,如果是局部的腫瘤正在發展,胃部功能明顯降低,要通過合理的治療進行控制,否則腫瘤體積增大讓胃部遭受的傷害明顯,疼痛表現會持續。

3、飽脹明顯

很多人吃完飯之後胃部飽脹感明顯,好像無法正常消化一樣,這種情況也是不正常的。身體保持健康,食物攝入之後經過腸胃正常消化半個小時左右飽脹感就會減輕,不會一直有胃難受的感覺。

但是,很多人因為胃癌的發展讓胃部功能降低,食物攝入之後上腹部不適感持續存在,這種情況暗示身體消化異常,也需要警惕胃癌,很可能是發展到中晚期身體出現的不良反應。

飯後三大表現説明胃癌2

飯後3種表現,或是胃癌“找上門”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表示,胃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容易被人忽視,導致我國九成胃癌患者就診時已處於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但是胃癌的早期症狀並非無跡可尋,如果飯後出現以下3種表現,最好能及時檢查。

1、上腹不適

具體表現為腹脹、腹痛、噯氣、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等,尤其是飯後感到肚子異常飽脹,即使吃很少,也會莫名其妙地飽脹,引發不適。

2、燒心反酸

胃部出現腫瘤時,蠕動功能受到影響,速度減慢,使胃酸隨着食物反流回食道,導致食道灼傷,引起燒心、反酸等症狀。

3、大便發黑

腫瘤細胞本身的凋亡會引起出血,壓迫胃部也引起出血,導致大便發黑。當大便長期發黑,甚至出現柏油樣大便、貧血、臉色蒼白、渾身乏力等症狀時,要及時就診。

飯後三大表現説明胃癌 第2張
  

三種表現是胃癌找上門

表現一:飯後腹脹上腹部不適,是胃癌最常見的初發症狀,主要表現為進食後有飽脹感,甚至在只吃了少量的食物後,你也會感到異常的.飽。經常反覆發作,但持續時間並不長,症狀也不是很劇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消化不良或胃炎,因此被忽視。

表現二:飯後黑便食物在經過消化吸收後,排出體外,我們可以通過便便的顏色來判斷病情。一般來講,長期出現黑便,往往提示腫瘤已經發生,胃癌也是如此。

因為胃癌會導致消化道或者小腸出血,由於紅細胞被破壞,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就會使患者糞便呈現黑色。

表現三:飯後噁心嘔吐進食以後,除了會出現上面所講的腹脹以外,胃部有問題的人,通常還會伴隨着噁心、嘔吐、或者嘔血這些症狀。如果在肚臍上或者心口的地方可以摸到硬塊,那麼很有可能是患了胃癌。

飯後三大表現説明胃癌3

一、為什麼胃癌格外偏愛中國人?

牛津大學的Yang Ling博士指出,2020年全世界胃癌確診人數約為100萬例,中國佔了47.8萬例,將近一半,主要原因在於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偏高。

11月25日,發表在《柳葉刀》的文章指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賁門胃癌、非賁門胃癌高發存在因果關係,中國人胃癌高發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此。

研究人員收集了2004-2008年51.2萬名年齡在30~79歲的中國成年人數據,分別涉及5個城市和5個農村。截至2017年,這51.2萬人中有3464人確診胃癌。對數據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有以下3個發現:

非賁門胃癌發病率約為57.6人/10萬;

賁門胃癌發病率約為10.5人/10萬;

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3倍左右;

其中,城市居民的非賁門胃癌發病率高於農村居民。非賁門胃癌和賁門胃癌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都偏高,分別為94.4%和92.2%。

研究人員稱,幽門螺桿菌感染會提升6倍非賁門胃癌的發生風險和3倍賁門胃癌的發生風險。由此估計,中國每年有80%以上的非賁門胃癌和60%以上的賁門胃癌是幽門螺桿菌導致的。

除此之外,不良飲食習慣也是胃癌高發的可能誘因,比如愛吃燒烤、熏製食品;愛吃高鹽、醃製食物;愛喝高濃度白酒等。

飯後三大表現説明胃癌 第3張
  

二、同樣是“胃癌大國”,為什麼日本的生存率這麼高?

中日韓都是胃癌大國,但從胃癌生存率來看,日本卻遠遠高於我國和韓國,原因在哪?

數據顯示,日本胃癌的'5生存率在60%以上,其他國家卻只有10%~25%。筆者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胃鏡篩查率比較高

從1994年開始,日本就進行大範圍胃鏡篩查,大大提高了胃癌的早診率。此外,在日本,胃癌篩查已經被納入國民癌症篩查計劃,企業更是被要求承擔起責任,保證員工每年進行胃鏡檢查。這一措施下,日本的胃癌早診率達到70%,提升了治癒率。

2、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意識比較強

幽門螺桿菌被視為一級致癌物,是誘發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數據顯示,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降低2/3的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對此,日本非常重視幽門螺桿菌的根除,並將其作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方法。

3、減少高鹽飲食,推行分餐制

研究發現,高鹽飲食與胃癌發病率的上升有關。在幾十年前,日本也是個“重口味”飲食國家,人均攝鹽量居高不下。但隨着“積極控鹽”的政策推行,如今日本人的飲食口味已經越來越淡了。

此外,日本人吃飯習慣分餐制,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幽門螺桿菌的傳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