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氨基酸產業面臨洗牌困境

來源:時代範 2.69W

我國的氨基酸產業面臨洗牌困境 ,我國氨基酸行業受到政策的影響,由於行業受到政府直接管制,行業准入門檻高,新企業的准入和發展受到了較大的限制,下面分享我國的氨基酸產業面臨洗牌困境 。

我國的氨基酸產業面臨洗牌困境1

在國際上被稱作“萬歲產業”的氨基酸產業,有着廣泛闊的發展前景,然而我國的氨基酸產業似乎在“風雨飄搖”中邁着艱難的步伐。在日前召開的國內氨基酸企業首次高峯會議―――全國氨基酸重點生產企業座談會上,與會代表指出,國內氨基酸行業洗牌已在所難免。

氨基酸的用途比較廣,每年全球需求量達到100多萬噸。在我國,氨基酸產業發展雖然很快,但是對於一些要求較高的藥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需求還十分巨大,許多產品還得依靠國外進口,行業前景非常不錯。可是,我國氨基酸產業的表現卻差強人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無序競爭;二是技不如人。無序競爭市場亂我國氨基酸保健品生產企業眾多,但規模都很小,工藝相對落後。

許多產品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還不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每年總產值僅約5億元,與全球氨基酸總產值數百億美元相比微不足道。國內市場秩序較為混亂,主要表現在價格上的無序競爭、企業間侵權的事情時有發生、市場上以次充好等。

我國的氨基酸產業面臨洗牌困境
  

近年來雖然氨基酸行業原料藥領域受到的價格波動不大,但注射液和保健品領域價格的無序競爭比較嚴重,有不少品種近三四年來價格下滑幅度都在30%以上。許多進口的氨基酸產品其實國內企業也能生產,但在終端的銷售價格上卻相差很大。

每噸氨基酸的`市場價格已經從去年3月的3萬元左右降到了如今的1萬多元,下降了50%~60%,因此目前國內整個氨基酸行業都面臨虧損。技不如人差距大與國外的一些氨基酸生產企業相比,我國的一些企業技不如人,差距甚大。由於我國氨基酸行業在技術上面臨着較大問題,有些產品只有少部分企業可以生產,而且只能少量生產,即使是我國的氨基酸行業龍頭企業技術也無法與跨國企業相比。

比如賴氨酸,目前國外的產品已經達到第三代,而我國還在第一代產品上停滯不前。況且我國的氨基酸產品多數還僅用作附加值低的飼料,而對純度要求較高的醫藥用氨基酸普遍缺乏生產能力。同時,國產氨基酸原料藥的質量不及進口原料藥。

日本雖是一個缺乏原料、能源和勞力的國家,卻成為了世界上氨基酸生產大國。他們依賴技術優勢,以技術上的領先抵消其他方面的不足。控制着全球氨基酸市場60%份額的日本味之素公司等已經進入我國市場,在我國設立了10餘家企業,目前有10個醫藥類氨基酸在我國市場上銷售。

我國的氨基酸產業面臨洗牌困境2

氨基酸行業市場現狀

氨基酸是含氨基和羧基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的統稱,是構成蛋白質大分子的基礎結構,幾乎一切生命活動都與之有關,廣泛應用於醫藥、農業、保健、食品、飼料、化粧品等領域。隨着全球經濟的發展和健康需求的增長,氨基酸的工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品種越來越豐富。

世界氨基酸工業從二十世紀初以來先後經歷了蛋白質水解抽提法、化學合成法、酶法和生物發酵法等氨基酸生產方法。蛋白質水解法是最傳統的'氨基酸生產方法,從 1910 年日本味之素公司採用酸水解大豆蛋白提取穀氨酸開始,到 1957年發酵法生產穀氨酸成功前,幾乎全部氨基酸產品都是採用蛋白質水解抽提法制備的;20 世紀 50 年代,隨着石油化工業的發展。

我國的氨基酸產業面臨洗牌困境 第2張
  

化學合成法逐步興起並形成了大規模產業;酶法生產氨基酸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日本 1973 年用固定化菌體成功進行了 L-天冬氨酸的生產,開創了應用酶法生產氨基酸的先例;發酵法生產氨基酸始於 20 世紀 50 年代,日本於 1956 年成功分離穀氨酸棒狀桿菌,並於次年成功利用發酵法生產穀氨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