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國石之壽山石雕刻技術的發展

來源:時代範 2.88W

“銀浦流雲初度月,空碧掛團團。照夜珠胎貝闕寒。光彩滿長安。春風為拂新沙路,珂馬款天關。篆印金窠紅屈盤。嵬磊押千官。”這首詩出自北宋著名詞人毛滂的《武陵春》,讚頌的是我國四大名石之一的壽山石。良馬需要伯樂來發現,好的石頭若不經過雕琢,依舊是頑石一塊。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中國四大國石之壽山石雕刻技術的發展。

中國四大國石之壽山石雕刻技術的發展

1.壽山石雕刻的發展歷史

簡單來説,壽山石的雕刻起源於南朝,興起於唐宋,盛行在明清,復興與當代。

據資料記載,目前發現的歷史年代最久遠的壽山石雕刻實物是1954年在福州倉山區桃花山的一座南朝墓葬中發現的“石豬”。 該石豬高1.1釐米、長6.4釐米,呈伏卧狀,是用長方形條石料稍加琢磨,再用簡單線條刻畫形象。其石質經鑑定為壽山老嶺石,年代為南朝(公元420—589年),距今約1500年。此後,還是1954年,又在一座位於福州倉山樂羣路的南朝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壽山石雕刻的“石豬”作品,經鑑定亦為壽山老嶺石。由此我可以確定,壽山石雕刻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就已經開始了。

到了唐宋年間,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宗教昌盛,特別是文化和宗教,以強盛的國力為依託,以朝氣蓬勃的世俗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為主體,呈現出了兼容幷蓄、有容乃大的泱泱大國風度,佛教迅速發展壯大,並且興盛了起來。大家都知道,壽山石出產與福州,而福州素來又有着“佛國”之美譽,自然壽山石雕刻的興起與佛教的發展和興盛,有着極大的關係。據傳,當時住在寺廟裏的僧侶常在汲水或耕種時發現壽山石,因見其温潤可愛,於是常常就地取材,尋撿壽山石,再磨礪雕琢成佛像、香爐和念珠之類的佛教用品,除供寺院使用之外,還常常當做禮品饋贈給香客。從此,壽山石雕刻品開始隨着香客流向山外,傳名於世。

中國四大國石之壽山石雕刻技術的發展 第2張

元明之間,因為壽山石潔淨如玉、柔而易攻,所以壽山石印章便應運而生,倍受書畫家、篆刻家的賞識,自此,篆刻家自行奏刀,追奏仿漢、斑駁淋漓,中國獨特的篆刻藝術得以風行和發展。在明代,壽山石的鈕飾藝術又得到了長足發展,雕刻藝人在繼承古代玉璽、銅印等鈕飾的基礎上,造詣很高,風格獨特的印鈕藝術,使得壽山石印章成為了文人墨客們的心愛之物和珍藏之寶。

清代是壽山石雕刻的昌盛時期,據史籍記載,雍正時壽山石雕已納入官府的徵税範圍,雕刻藝術因材施藝,分別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動物及玉鑲嵌各種器皿,印章的鈕飾更加精緻多樣,表現技法上出現了陰刻和鏈條技法。據説當年乾隆皇帝用過的一套"寶印",就是用一塊田黃石刻制而成,並由兩根鏈條連接起來的三顆印章,技藝高超,堪稱國之瑰寶。

在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年代壽山石雕刻開始復甦,七十年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東西派融匯交流,取長補短,同時吸收了古代與西方藝術之長,促使壽山石雕刻技法日新月異,出現了以薄意、浮雕、高浮雕相結合的表現手法,發展了透雕、鏤空雕和銀嵌等新技法。

每個時代賦予藝術創作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都是不同的,壽山石雕刻也是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漸漸發展起來的,並且趨於成熟的,因此,每一個時代的每一件壽山石雕刻作品,都能夠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精神追求、藝術情趣,以及人生態度。

中國四大國石之壽山石雕刻技術的發展 第3張

2.壽山石雕刻的流派傳承

説起壽山石雕刻的流派傳承,就不得不提到石雕藝術史上的兩個重要人物——楊璇和周彬。

楊璇,又名玉善、玉璇等,福建漳浦人。清康熙年間客居福州,首創“審曲面勢”雕刻法,即根據壽山石豐富的色彩,順其自然,依色巧雕,使雕作之畫面,形神兼備,情趣盎然。楊璇在人物和獸鈕雕刻上,技法特別精到,是公認的壽山石雕鼻祖。他的作品構思巧妙,刀法古樸,獨具匠心。

周彬,字尚均,閩南人,尤擅鈕雕,其技藝超凡,名冠當時,所制印鈕被專稱為“尚均鈕”,多為地方官吏進貢朝廷,作為皇家祕藏之珍。

這二人可謂是清康熙年間壽山石雕的一代宗師。清同治、光緒年間,潘玉茂、林謙培二人繼承發揚周彬、楊璇的壽山石雕工藝傳統,各得其真,並各自收徒傳藝,各揚其長,此後又經世代相襲和發展,形成了兩個有同風格的壽山石雕藝術流派,也就是“西門派”和”東門派“。

什麼是西門派?“西門”是福州區域的方位名稱,由於“西門派”的鼻祖潘玉茂是福州西門外鳳尾村人,他的弟子們又多集中在這一帶,所以就稱為“西門派” 。“西門派”雕法以“薄意”為主,所以又稱為“薄意派”。該派雕品以印章和小品為主,其風格清新俊雅,書香氣很濃,專傳頌收藏家、鑑賞家、書畫家收藏、玩賞和使用。在傳承上,“西門派”沿襲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方法,一般是父子兄弟相襲,或是師徒相襲。

什麼是東門派?“東門派”也稱“圓雕流派”,是壽山石雕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它以清同治、道光年間的林謙培為鼻祖,傳人有100多人,主要散居在福州東門後嶼及其毗鄰的橫嶼、樟林、壽嶺等幾個村。 該派雕品內容廣泛,除製作印章外,更多的是利用石料的自然形態與色澤,雕刻各種人物、動物和花鳥等觀賞性陳設品,供應民間和市場需要。其雕品主要雕法是圓雕,修光善用尖刀,精巧玲瓏,矯健華麗,作品雕鏤結合,追求裝飾效果。

除了“東門派”和“西門派”之外,20世紀50年代以後,還出現了“學院派”,是指從大中專美術院校畢業後,從事壽山石雕工藝美術事業的專業人才。在“院校派”中,王則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在注重比例、透視等寫生法的同時,把現代美術理論和雕塑繪畫之要素與石雕藝術相結合,使長期以來以具像為主的壽山石雕藝術衝破傳統技法,體現了創新的理念。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為您提供的中國四大國石之壽山石雕刻技術的發展的相關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的珠寶知識嗎?請點擊收藏知識。更多寶石知識盡在本站收藏知識寶石專區:bs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