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演藝生涯 家庭成員

來源:時代範 2.88W

侯寶林簡介

侯寶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國第六代相聲大師,先學演京劇,後改説相聲。1940年起,與郭啟儒搭檔,合演對口相聲。相聲代表作有《戲劇雜談》、《醉酒》等。....

侯寶林個人資料

侯寶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國第六代相聲大師,先學演京劇,後改説相聲。1940年起,與郭啟儒搭檔,合演對口相聲。

相聲代表作有《戲劇雜談》、《醉酒》等。

侯寶林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演藝生涯 家庭成員

侯寶林照片

侯寶林人物簡介

​侯寶林( 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滿族,中國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1917年出生於天津,因家境貧寒,四歲時被舅舅張全斌從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門外侯家。養父在濤貝勒府當廚師,從懂事起,就飽嘗了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1929年,他剛剛十一歲,就拜閻澤甫為師,學京戲。整天打雜、燒水、做飯、看孩子。同時,每天到天壇溜嗓子,練“雲手”、“起霸”等京劇表演程式。

侯寶林演藝生涯

12歲時,侯寶林開始學藝,先是學京劇,後來由於對相聲的酷愛,改學了相聲。先後拜常葆臣、朱闊泉為師,曾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擺地”演出,説單口相聲,與許許多多舊社會的民間藝人一樣,以此掙錢謀生,養家餬口。

經過幾年艱苦奮鬥,侯寶林的相聲終於成為什樣雜耍中攢底的“大軸兒”。從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規矩,天津的雜耍園子歷來是劉寶全、白雲鵬的京韻大鼓唱“大軸兒”。再好的相聲也只能排在倒二“壓軸兒”,但侯以卓絕的藝術衝破了老一套的規矩,也為相聲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戰爭期間,侯寶林與郭啟儒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藝術日臻成熟,聲名大震。而且,他一改當時相聲粗俗的風氣,以高雅的情趣與格調的質樸、正派的颱風贏得了廣泛讚譽。

新中國成立後,侯寶林更煥發了藝術青春,很快就成為婦孺皆知、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大師。此後,他立志相聲改革,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婚姻與迷信》、《一貫道》等。侯寶林晚年,侯寶林主要從事曲藝理論研究。與人合著有《曲藝概論》、《相聲溯源》、《相聲藝術論集》等。相聲集有《侯寶林、郭啟儒表演相聲選》、《再生集》、《侯寶林相聲選》等,其中收錄了諸如《戲劇雜談》、《夜行記》、《關公戰秦瓊》等膾炙人口的相聲精品。另外,他還主演過《遊園驚夢》、《笑》等喜劇電影。

侯寶林善於模仿各種方言、市聲、戲劇表演。他説相聲,語言清晰,動作自然,神態灑脱,寓莊於諧,化雅為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他注重相聲的知識性、趣味性和評論性,對相聲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1993年2月4日,侯寶林不幸與世長辭,享年77歲。他是人民的藝術家。他畢生都以“把笑聲和歡樂帶給人民”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他也因此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與喜愛。

家庭成員

侯寶林與妻子侯寶林共有子女5人,長子侯耀中與長女侯耀茹未以相聲為業,其子侯震現為德雲社相聲演員;次子侯耀華先生多年來從事影視表演與電視主持,極少説相聲,只是偶爾客串,其子侯軍為相聲演員師勝傑先生的弟子,活躍於電視主持方面;三子侯耀文先生從事相聲表演,已去世;小女侯錱(zhēn)女士負責整理侯寶林生前資料著書;傳與馬增蕙有私生子為歌手謝東(《笑臉》)。

主要作品

77號(侯寶林、郭啟儒)

北京話(侯寶林、郭啟儒)

劉寶瑞、侯寶林不宜動土(侯寶林 郭全寶)

猜謎語(侯寶林 郭全寶 )

猜謎語(侯寶林、胡仲仁)

猜謎語(侯寶林、姜寶林)

猜謎語(侯寶林、姜寶林)

猜字(侯寶林、郭啟儒)

猜字(侯寶林、姜寶林)

曹操打嚴嵩(侯寶林、張傻子)

串調(侯寶林 郭啟儒 )

打百分(侯寶林、郭啟儒)

打燈謎(侯寶林、郭啟儒)

方言(侯寶林、郭啟儒)

非洲獨立進行曲(侯寶林、劉寶瑞)

汾河灣(侯寶林、郭啟儒)

服務態度(侯寶林、郭啟儒)

改行(侯寶林、郭啟儒)

改行(侯寶林、胡仲仁)

關公戰秦瓊(侯寶林 郭全寶 )

關公戰秦瓊(侯寶林、郭啟儒)

規矩套子(侯寶林、郭啟儒)

黃金台(侯寶林、張世芳)

婚姻與迷信(侯寶林、郭啟儒)

講帝號(侯寶林 劉寶瑞)

講帝號(侯寶林、郭全寶)

交地租(侯寶林、郭啟儒)

交租子(侯寶林、郭全寶)

酒鬼(侯寶林、郭啟儒)

開場小唱(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郭啟儒)

砍白菜(侯寶林、郭啟儒)

空城計(侯寶林、郭啟儒)

寬打窄用(侯寶林、郭啟儒)

離婚前奏曲(侯寶林、郭啟儒)

買佛龕(侯寶林、郭啟儒)

賣包子(侯寶林 郭全寶 )

賣布頭(侯寶林、郭啟儒)

賣馬(侯寶林、劉寶瑞、高鳳山)

妙手成患(侯寶林、郭啟儒)

南來北往(侯寶林、郭啟儒)

南腔北調(侯寶林、郭啟儒)

歪批三國(侯寶林、郭啟儒)

普通話與方言(侯寶林、郭啟儒)

謙虛(侯寶林、李國盛)

謙虛(侯寶林、郭啟儒)

全家福(侯寶林、郭全寶)

三棒鼓(侯寶林、郭啟儒)

似是而非(侯寶林、郭啟儒)

抬槓(侯寶林、郭啟儒)

談規律(侯寶林、李國盛)

體育與廣告(侯寶林、郭啟儒)

跳舞迷(侯寶林、郭啟儒)

萬噸水壓機(侯寶林、郭全寶)

王二姐思夫(侯寶林、劉寶瑞)

文昭關(侯寶林、郭全寶)

我是家長(侯寶林、郭啟儒)

武松打虎(侯寶林、郭全寶)

戲劇與方言(侯寶林、郭啟儒)

戲劇與方言(侯寶林、郭全寶)

戲劇雜談(侯寶林、郭啟儒)

戲迷(侯寶林、郭啟儒)

戲與歌(侯寶林、郭啟儒)

相面(侯寶林、郭啟儒)

向您道喜(侯寶林、於世猷)

橡皮膏(侯寶林、郭啟儒)

笑的研究(侯寶林、郭啟儒)

笑的研究(侯寶林、郭全寶)

笑的研究(侯寶林、李國盛)

新式馬甲(侯寶林、郭啟儒)

學大鼓(侯寶林、郭全寶)

學越劇(侯寶林、郭全寶)

陽平關(侯寶林、郭啟儒)

夜行記(侯寶林、郭啟儒)

一等於幾(侯寶林、郭啟儒)

一頓飯(侯寶林、郭全寶)

一貫道(侯寶林、郭啟儒)

陰陽五行(侯寶林、郭啟儒)

陰陽五行(侯寶林、郭全寶)

陰陽五行(侯寶林、姜寶林)

英台弔孝(侯寶林、常寶華)

賊説話(侯寶林、郭啟儒)

賊説話(侯寶林、郭全寶)

找調兒(侯寶林、郭全寶)

捉放曹(侯寶林、郭全寶)

醉酒(侯寶林、郭啟儒)

醉酒(侯寶林、郭全寶)

醉酒(侯寶林、李國勝)

降神會(馬季、侯寶林)

窗口(侯寶林、郭啟儒)

新式馬甲(侯寶林、郭啟儒)

搭檔介紹

侯寶林與郭啟儒相聲演員。北京人,滿族。幼時讀過六年私塾,酷愛相聲,二十三歲曾在北京鴻奎社學演文明戲,二十五歲拜劉德智為師學説相聲。民國二十九年起,他與侯寶林合作,為侯捧哏,在天津南市燕樂戲園首次聯袂獻藝,一鳴驚人。又經電台廣播擴大了影響,聲名大震。郭啟儒在與侯寶林合作的二十來年間,專事捧哏。他一貫主張“捧哏要蔫,逗哏要歡”。他與侯寶林一起加工表演了許多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夜行記》、《離婚前奏曲》等。同時,對一批舊有傳統節目進行了重新整理加工,翻舊出新,成為他們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其中《關公戰秦瓊》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譽,成為傳世精品。

侯寶林、劉寶瑞、馬季 羣口相聲《扒馬褂》1915年生於北京。自幼家境貧寒,曾向崇壽峯學藝,十三歲拜張壽臣為師,學説相聲。十四歲赴天津,與馬三立、趙佩茹、李潔塵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並在廣播電台播音,開始嶄露頭角。1940年從濟南迴北京,在啟明茶社相聲大會演出,聲譽鵲起。後去南京、上海等地演出,被譽為“單口大王”。四十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聲藝術介紹給予港澳觀眾。

解放初期,他回到北京,參加中國曲藝團,後調到中國廣播説唱團,擔任藝術指導。

劉寶瑞好學上進,刻苦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善於借鑑吸收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姐妹藝術的優點,大膽革新創造,形成了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許多名段子已成為曲藝界的經典之作,流傳至今。 劉寶瑞的代表作之一、單口相聲《連升三級》被選進中學語文課本,同時被譯為英、 法、日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1968年劉先生在北京病故,享年僅53歲。

8歲拜師王少雲學習唱京劇丑角。11歲起在天橋平民茶園裏與白全福等撂地演出化裝滑稽二簧。期間拜於俊波為師學説相聲,並與侯寶林、白全福等同台演出。14歲起輾轉於京、津、濟南一帶表演相聲。1951年調入中國廣播説唱團工作,先後與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郝愛民等合作表演相聲。擅演單口和鬧活,如《捉放曹》、《黃鶴樓》、《耍猴》、《借火》等。其中1957年由其逗哏的相聲《好啊,好》曾流行全國。晚年與羅榮壽合作表演雙簧。

五十多年的藝術實踐,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善演單口、捧逗俱佳。表演對口相聲具有配合默契,感情充沛,語言生動等特點。單口的表演更是幽默風趣,説表自如,摹聲擬態,維妙維肖。

侯寶林與馬季 原名馬樹槐,1934年生於北京。少年時代家境貧寒,曾在染織廠學徒。1951年到北京市海淀區新華書店工作,1956年調中國廣播説唱團,曾任團長和藝術顧問。於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家中突發心臟病,經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天通苑分院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2歲。

他自幼喜愛相聲,常常光顧西單商場啟明茶社,欣賞過趙靄如、劉德智、高德明等人的相聲藝術。參加工作以後,常常在業餘時間唱京劇,説相聲。起初只是追求笑料,內容卻是雜亂無章。有一次表演傳統相聲《黃鶴樓》竟説了五十分鐘之久。1958年,以相聲《找對象》參加北京市工人業餘曲藝觀摩會,初露鋒芒,受到曲藝名家白鳳鳴、侯寶林的讚賞。在他們的指導下,以相聲《都不怨我》加全國職工業餘會演,榮獲一等獎。到説唱團後,受到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的熱情關懷和指導,迅速成長。他認為:“相聲並沒有學校,只能口傳心授,而只根據個人的領悟而發揮。行個有句真言,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作為相聲藝術的重要流派馬(季)派的代表人物,馬季一身三任:演員、作家、理論家。

馬季的相聲表演獨具藝術風格特色。相聲表演風格有所謂“帥”、“賣”、“怪”、“壞”。凡屬優秀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四個字都沾邊,但在某個方面較為突出。一般認為:侯寶林佔一“帥”;馬三立佔一“怪”。馬季呢,可以説兼佔“賣”、“壞”。所謂“賣”,不是單純地賣力氣,而是颱風熱情,精神飽滿,善於調動觀眾的聯想,共同完成藝術創造。所謂“壞”,完全不能從字面理解,而是聰穎、機敏、靈活、俏皮的意思。馬季以“説”見長,敍述語言洋洋灑灑,富於變化。嘴皮子利索,功底深厚。師承於相聲大師侯寶林、劉寶瑞,又結合自身特點,有所創新。王決《笑苑名家——馬季》一文中精闢地概括了馬季的藝術風格特色;“舞台作風瀟灑,表演親切熱情,語言幽默諧趣,動作舒展自如。真正做到了寓莊於諧,寓教於樂。”

郭啟儒先生、郭全寶先生這兩位是和侯大師合作時間最長的。

徒弟介紹

侯寶林的徒弟有:賈振良、黃鐵良、楊紫陽、馬季、李文山、胡必達、殷培田、賈冀光、丁廣泉、康達夫、李如剛、吳兆南、於世猷、郝愛民、師勝傑 。

人物評價

作為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相聲藝術家,他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雖然相聲大師侯寶林(1917.11.29-1993.02.04)在國內外影響不斷擴大,但卻從不因地位變化而傲視他人。他終生和人民羣眾保持着密切聯繫,朋友遍及各行各業多個階層,他自稱是觀眾的“僕人”,始終把觀眾視為恩人,衣食父母和老師。

侯寶林被尊為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並被譽為語言大師。在他漫長的60年的藝術生涯中,潛心研究並發展相聲藝術,把歡笑帶給觀眾。以他為代表的一批相聲藝術家使這門藝術真正走進千家萬户,達到一個令人矚目的藝術高峯。他為相聲事業傾注了畢生精力,除創作和表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相聲名段以外,還對相聲和曲藝的源流、規律和藝術技巧進行了理論研究。他還注重培養年輕一代,一些活躍在相聲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學生。他生前曾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指導、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因病於1993年2月4日逝世。臨終前口述“最後的話”:“我侯寶林説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我的最大的願望是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我總覺着再説幾十年相聲也報答不了養我愛我幫我的觀眾。現在我難以了卻這個心願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愛、視為生命的相聲發揚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寶林獻給人民更多的歡樂。我一生都是把歡笑帶給觀眾,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別觀眾,我也會帶微笑而去。祝願大家萬事如意,生財有道。”侯寶林的功績將永載曲壇。

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國小,由於他勤奮好學,終於成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有一次,他想買一部明代的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風冒雪,連續十八天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住過地安門內織染局、龍頭井32號,後又搬至羊角衚衕、東煤廠衚衕、尚勤衚衕、藕芽衚衕2號、扁擔衚衕、福壽裏19號、

侯寶林和馬季南錢串衚衕6號旁門,至1983年12月才遷往復興門外木樨地居住……

侯寶林先生的大弟子賈振良重回東四頭條故宅時頗為激動:“當時師父從1987年搬來,我跟耀華陪着住在這兒,一直到生病住院。這麼多年,這是第二次回來。”賈振良老先生回憶説,有一年夏天,半夜裏侯寶林卧室的房頂一角突然塌了,聽見響聲賈振良出來一看,侯寶林一身是土站在門口,“就這麼一張牀,他只好在院裏洗洗澡,歸置歸置,鋪上牀接着睡。”侯寶林的長子、較少露面的侯耀中也回憶説,當年他和父親常在院裏做小吃,泡饃和爆肚都是父親愛吃的,小院內的香味總能飄到衚衕口。

侯寶林15歲時在鼓樓市場石記茶館門前的地攤搭班唱京戲,同時在鼓樓市場內相聲場子聽學相聲,向相聲演員常寶臣、聶文治、鄭祥泰、王世臣、張兆新、張書元等學習。有一次場內只有一位相聲演員,缺搭配的,侯寶林就説,“我給你幫幫忙吧!”就這樣侯寶林第一次上場説起相聲,當時他説的段子叫《雜學》,也就是後來的《戲劇雜談》。因為侯寶林學過京戲,所以段子很圓滿地説了下來。此後,他就開始在鼓樓市場説相聲,借宿在石記茶館。

侯寶林21歲時正式拜朱闊泉為師。拜師之後,就到正式相聲場子的西單商場北場演出。1950年1月19日,侯寶林等人發起成立北京相聲改進小組,改進相聲,發展相聲藝術。

只管一家的“一户侯”

侯寶林侯寶林少時無大號,只有個小名叫“小酉兒”,直到他入了相聲門,師父朱闊泉給他起了個“寶”字,名叫“寶麟”,後來由他將“麟”改為“林”。

朱闊泉,外號大面包,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京城著名的“相聲五傑”(高德明、張傑堯、朱闊泉、緒得貴、湯金澄)之一,當時,他們在西單相聲棚使活兒,享譽京城。1933年初夏,京劇大師周信芳進京在廣德樓獻藝,演出拿手戲《蕭何月下追韓信》、《徐策跑城》等戲,一時轟動京城,三天的票預售一空。周信芳:藝名麒麟童,當時就已大紅大紫。朱闊泉慕名去廣德樓拜會周信芳,一則與大師結交朋友,二則觀摩大師演出,學習京戲風格,來豐富自己的相聲活兒路。這天,朱闊泉匆匆前往廣德樓,不料,因沒買上票,被門房擋了駕,儘管朱闊泉左右説明、解釋,亦無濟於事。門房説:“這是‘麒老闆’定的規矩,請先生多多包涵。”朱闊泉説:“我是朱闊泉,是麒老闆的朋友”。門房説:“那好,請朱先生稍候,待我去稟知麒老闆。”説完,急匆匆來到後台,報知周信芳,周信芳沉思了一會兒,説:“在北平,我沒有叫朱闊泉的朋友?”門房説:“朱先生胖胖的……”周信芳説:“不敢認,請回吧。”門房回到門口,對朱闊泉説:“麒老闆不認識你,沒你這個朋友,請回吧。”朱闊泉一聽傻了眼,心裏説:周信芳好大的架子,於是,又懇求門房再去稟知麒老闆。誰知門房一聽就火了;“再稟知,麒老闆也不認識你,還是花錢買票看戲吧。”這句話,只羞得朱闊泉無地自容,氣衝腦門兒,一跺腳,好!這個朋友不交了!朱闊泉越想越窩囊,好你個麒麟童!我收徒弟就叫“麒麟童”!非羞辱羞辱你不可!後來朱闊泉收了三個徒弟,大徒弟姓李,起名“李寶麒”;接着收了“小酉兒”為徒,起名“侯寶麟”;後又收了姓王的徒弟,起名叫“王寶童”,結果“寶麒寶麟寶童——麒麟童”全齊了,遂了朱闊泉的願。解放後,侯寶林為了消除這場誤會,便將“麟”改為“林”了,這便是“侯寶林”的由來。

關於侯寶林的故事實在太多了,甚至在“文革”中人們仍編出許多關於他的段子。比如,有一次他等着挨批,結果人家沒鬥他,他便來了一句:等了半天白等了。

“文革”期間,有一次人代會把人大代表的名單送到毛澤東主席那兒,他專找姓侯的那一欄,問怎麼沒有侯寶林,工作人員説趕忙糾正。那時,侯寶林正在幹校勞動。侯寶林在地裏幹活兒,聽到軍代表叫他“回去洗洗腳,換雙鞋準備一下”時,侯寶林心裏直打鼓。他被送到火車站,問邊上的人怎麼回事,人家也不告訴他。他到了北京之後馬上去革委會報到,發現人們都衝着他笑,對他的稱呼也變了,都叫他同志。這時才有人告訴他有革命任務,讓他回憶傳統段子,侯寶林從此才“翻了身”。侯寶林留下來的錄像幾乎都是給毛主席在中南海説相聲時錄下的。

生活中,侯寶林的段子還有很多。比如他到美國訪問,當地記者問他:里根是演員,但他當了總統,你也是演員,在貴國可以當總統嗎?侯寶林説:里根我知道,我不一樣,他是二級演員,我是一級的。他的回答充滿了機智與風趣,令人叫絕。

有一家飯館讓侯先生給題個字,他題了三個字“不起眼”:這是一語雙關,一是説飯館的地方不起眼,二是飯館的菜有特色讓人抬不起眼。他從不裝知識分子,卻表現出了很高的文化內涵,他可以説是沒有學歷的高級知識分子。

侯寶林平時極其風趣,自謙中透着自豪。他有一枚印章,上面刻的是“一户侯”。他説,我姓侯,我的官印叫一户侯,意思是,我一家姓侯,我只管一家,過去的都叫萬户侯什麼的,我沒那麼多。

侯寶林於1993年2月4日14時42分在北京病逝,逝世前他還在錄音裏給觀眾留下這樣一段話:親愛的聽眾,尊敬的觀眾,侯寶林將去了,去世了,恕抱不周,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