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個人資料簡介 概述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來源:時代範 1.81W

武強簡介

武強縣,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南臨衡水,北通京津,東接滄州,西近石家莊, 武強縣總面積445平方千米(2013年)。 武強縣境內滏陽河、滹沱河穿境而過, 石黃高....

武強個人資料

武強縣,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南臨衡水,北通京津,東接滄州,西近石家莊, 武強縣總面積445平方千米(2013年)。 武強縣境內滏陽河、滹沱河穿境而過, 石黃高速和307國道橫貫東西,屬温帶季風氣候,無霜期為18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54毫米左右。

1993年武強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木版年畫藝術之鄉"。2006年武強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2012年,武強縣完成生產總值45.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0.2%。

武強個人資料簡介 概述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武強照片

武強概述

武強縣隸屬河北省衡水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京津石三角中心,既是環渤海開放地帶,又是內陸開放前沿。全縣轄2鎮4鄉238個行政村,面積445平方公里,耕地45萬畝,人口21萬。由於地處滹滏滯洪區,歷史上水旱災害頻繁,1985年、1994年兩次被國務院列為革命老區貧困縣,2001年被確定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武強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富民強縣為己任,以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為主旋律,凝聚民心,鼓舞幹羣士氣,激發全民創業熱情,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6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22.5億元,全部財政收入7913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8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028元、2682元。

武強自然地理

武強縣南距衡水市55公里,北距首都北京260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市135公理,東距黃驊港160多公里,石黃高速和307國道橫貫東西,正港路、武小路穿境而過,油路通車裏程294公里,是河北省交通最發達的縣之一。通訊發達,程控電話、移動電話直撥國內外,京九、京唐、京滬光纜和微波幹線均在武強設有出口,在衡水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寬帶。電力供應充足,是農村電氣化達標縣,年供電能力3億千瓦時。

武強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辣椒等農作物。境內還藴藏着豐富的石油資源。利用當地花生、紅薯等農產品精製加工而成的風味小食品享譽國內外,“綠源”、“北谷莊”無公害棚室黃瓜暢銷京津和東北三省,並出口俄羅斯。

歷史沿革

虞舜武強縣之際,大禹治水後,分天下為九州時至周武強縣地屬冀州域。

春秋時期,武強縣地屬晉。

戰國初,武強縣地屬燕,後屬趙。

秦並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武強縣地屬鉅鹿郡。

西漢初,武強縣地北部為武隧侯國。《河間府志.世系志》記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舉列侯功臣思食其封夫疥為武隧侯。武隧侯城在今田沙窪村西南。南部為武強侯國。《畿輔通志》記載: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功臣嚴不識為武強侯。武強侯國在今李家城、吳家城村址處。《河北通志》記載:武強侯國至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國除。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武隧侯國除,改為武隧縣。治所在武隧侯國城邑,屬河間國。武強侯國除後均屬武隧縣。

新莽時期,武強縣改名為桓隧縣。東漢時,建武初年(公元25年),又封王樑為武強侯國。建武二年(公元26年)國除復歸武隧縣。同時,武隧縣改“隧”為“遂”,稱武遂縣,屬安平國。

三國時期,武遂縣屬安平郡。西晉時,武遂縣初屬安平國,後改屬武邑國。晉惠帝分武遂縣,析屬武強縣名之始。縣城治所在原漢侯邑武強城,今李家城、吳家城村址處。武強縣之得名有二,據《畿輔通志》載:是因漢古城以得名。據《武強縣誌》記載:因有武強山(又名弓形山,已淪沒)而得名。武強縣始屬長樂園。

東晉十六國時期,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武強縣和武遂縣同屬武邑郡。南北朝時,北魏皇始二年(公元397年)於武強縣境內,今舊城村址處築郡城。皇始三年(公元398年)遷武邑郡於武強。轄武遂縣、武強縣。神瑞二年(公元494年),撤銷武強縣併入武邑縣。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復置武強縣。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除武邑郡,撤銷武遂縣併入武強縣。原武邑郡址改為武強縣縣城。復屬長樂國。

隋時,武強縣屬信督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武強縣歸屬冀州。貞觀元年(公元674年)屬深州,唐末又屬冀州。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縣治所往北遷五里在今街關處重建武強城。《武強縣誌》記載:周顯德二年冀州刺史張輝始建今治。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武強縣仍屬深州。 元時期,太祖十九年(公元1224年),於武強縣升置東武州,屬真定路。轄武邑縣、靜安縣。太宗六年(公元1234年),撤銷東武州恢復武強縣建制仍屬深州。十一年(公元1239年),割武強部分屬祁州。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恢復武強縣改屬晉州。明朝時期,初,武強縣屬正定府。永樂年間建都燕京時改為滹川郡。後仍名武強縣,屬晉州。清代,百餘年循明制,武強縣屬晉州。雍正二年(公元724年),武強縣改屬直隸省深州。

中華民國期間,中華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武強縣直隸省深州。中華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州制廢,改為道制。武強縣屬直隸省冀南道。中華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冀南道改名為大名道,隨之武強縣屬大名道。後改屬真定道。中華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七月,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武強縣屬河北省。中華民國十八年,國民黨縣黨部成立。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暴發後日寇南侵,國民黨倉惶南逃,從而結束了數千年的封建王朝和國民黨對武強的反動統治。抗日戰爭時期,一九三八年,武強縣屬冀中第八專區(河間),一九四六年改屬冀中第十一專區(辛集)。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強縣屬河北省衡水地區。一九五一年,武強縣人民政府從武強(今街關)遷駐小范。一九五二年十月,武強縣改屬河北省石家莊地區。一九五四年六月,武強縣屬河北省滄州地區。一九五八年,撤銷了武強縣建制併入獻縣,屬滄州地區。後改屬天津市管轄。一九六O年三月,武強縣區域改併入深縣,屬河北省石家莊專區。一九六二年一月恢復武強縣建制,屬石家莊專區,七月改屬為衡水地區至今。

2000年,武強縣轄2個鎮、4個鄉:武強鎮、街關鎮、北代鄉、周窩鄉、孫莊鄉、豆村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1215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武強鎮59536街關鎮33519豆村鄉31216北代鄉29675孫莊鄉33131周家窩鄉25081

行政區劃

2002年底,武強縣面積444.5平方千米,人口20.8萬。轄2個鎮、4個鄉,238個村委會。縣政府駐武強鎮滏西路1號。

武強武強縣鎮鎮政府駐滏東北路4號。面積98.3平方千米,人口5.69萬。轄45個村委會:南牌、北牌、東牌、何村、大屯、馬頭、小營、西廠、東廠、民興、民建、窪西、樂郊、林東、龐疃、琢家、菩薩、歐家莊、邵家莊、常家莊、楊家莊、肖家莊、牛王莊、陳家院、彭劉莊、西辛莊、南辛莊、北辛莊、東王莊、北里謙、南里謙、東里謙、西樊屯、北立車、南立車、武安莊、高莊窩、東中旺、西大過、郎子頭、北小范、西中旺一、西中旺二、西中旺三。 街關鎮鎮政府駐西北街村。面積79.5平方千米,人口3.28萬。轄54個村委會:西北街、西南街、東南街、東北街、洛沱灣、郝家莊、賈家莊、喬家莊、李家城、吳家城、北谷莊、南谷莊、五里屯、後馬莊、前馬莊、劉家頭、督府營、崔魏園、前台頭、北台頭、李德莊、大郭莊、蔡留貫、韓留貫、崔留貫、範留貫、西劉莊、郭家灣、李齊居、東郭莊、西宋、東宋、新合、李家、鄭家、河涯、小韓、大韓、喬疃、南關、北關、東關、西關、梅莊、王莊、康莊、蘆園、花園、鋪頭、拜口、夾壙、曹莊。

北代鄉鄉政府駐北代村。面積80.2平方千米,人口2.90萬。轄35個村委會:北代、南代、馬莊、孫村、苑莊、樊堤、解村、杜林、前楊武寨、後楊武寨、東楊武寨、張北召什、楊南召什、尚北代、後西代、前西代、前韓旺、後韓旺、吳沙窪、葛沙窪、樊沙窪、張沙窪、王沙窪、田沙窪、慄家莊、朱家莊、韓家莊、西劉堤、東劉堤、青蓮寺、北平都、南平都、留寺林。

孫莊鄉鄉政府駐西五祖寺村。面積69.8平方千米,人口3.29萬。轄25個村委會:西五祖寺、東五祖寺、西北召什、劉南召什、北堤南、南堤南、東唐旺、北孫莊、東孫莊、鐵匠莊、大王莊、西復興、東復興、張法台、西王莊、莊窩頭、孫猛寺、北新興、南新興、耿莊、皇甫、陳莊、任莊、合立、古壇。

周家窩鄉鄉政府駐周家窩村。面積51.7平方千米,人口2.56萬。轄40個村委會:周家窩、大段莊、東段莊、前段莊、康家廠、鄭家廠、弓牛廠、簸箕廠、西安院、大安院、郭家院、吉家口、郭家院、止方頭、西小章、東小章、任家莊、閻家莊、張家莊、陳家莊、譚封莊、李封莊、崔封莊、西辛莊、東辛莊、張金莊、北王莊、後護駕林、杜王李廠、河南王莊、寨子、董莊、劉廠、舊城、關頭、菊裏、前王、東王、西王、大劉。

豆村鄉鄉政府駐豆村。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3.06萬。轄39個村委會:豆村、鄧莊、張莊、常村、後莊、西薛、東薛、谷家、蔣莊、丁莊、徐莊、前莊、吳家寺、後台南、前台南、西左莊、東左莊、大李莊、西張莊、閻五門、劉五門、李家屯、大楊莊、西岔河、東岔河、劉鐵房、宋古河、劉古河、大劉莊、南劉莊、劉小寨、黃家屯、侯家屯、吉家屯、南孫莊、楊家頭、趙褚桃園、閻鄧褚桃園、李馬褚桃園。

2006年,武強縣轄2個鎮、4個鄉:武強鎮、街關鎮、豆村鄉、北代鄉、孫莊鄉、周窩鄉。

2007年,撤銷周窩鄉,設立周窩鎮,以原周窩鄉的行政區域為周窩鎮的管轄區域,鎮政府駐周窩。

經濟發展

武強縣

武強縣緊緊圍繞“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業富民、工業強縣、開放帶動、特色興縣四大主體戰略,加快三龍三城一區一基地建設”的總體思路,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全縣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2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39530萬元,財政收入7035萬元,固定資產投入4096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4%、13.6%、15.6%。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22068萬元、86133萬元、31329萬元,同比增長8.6%、9.4%、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98元,增長4%。實際利用外資315萬美元,增長2.1%。 武強縣按照“區城佈局、規模經營、龍頭帶動”的發展思路,建成了糧食、辣椒、蔬菜、食品、養殖五大生產基地。特色產業發展迅速,先後被國家和河北省命名為“辣椒生產基地縣”、“10萬畝速生豐產林基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

農業武強農業發展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龍型經濟初具規模。按照“立足武強實際,促進農民增收,發展主導產業,培育龍型經濟,壓糧擴菜,增加畜產比重”調整思路,通過實施“西菜東草”戰略,全縣初步形成了西部以蔬菜為主,東部以林果、牧草、養殖為主的發展格局。建成了糧食、辣椒、蔬菜、食品、養殖五大生產基地,先後被國家和河北省命名為“小食品生產基地縣”、“黃瓜生產之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投資1500萬元的武強千畝蔬菜示範園,帶動了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完成了沿307國道28公里長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帶建設,全縣日光温室總數達20600個,蔬菜面積達10萬畝,被河北省確定為40個蔬菜生產大縣之一。林草間作高效種植模式初具規模,全縣經濟林、用材林達5萬畝,苜蓿2萬畝。以草帶養、種養結合,養殖業迅速發展。全縣蛋雞存欄達到200萬隻。羊出欄6萬隻,豬出欄9萬頭,千隻雞、百頭豬、百隻羊的規模養殖户達到了1200户。

2006武強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72億元,利税7644萬元,化工、線纜、樂器、玻璃纖維四大產業集羣初具規模,完成增加值佔全縣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了78%。化工行業以立車集團、匯泉集團為龍頭,擁有化工骨幹企業32家,從業人員2000餘人,年銷售收入6.1億元,被省列為“萬噸染料基地縣”,“匯泉”牌靛藍粉是省名牌產品,“立車”牌熒光粉是省優質產品,立車企業集團的熒光粉產銷量位列全國同行業第一;電線電纜行業有線纜生產加工企業23家,從業人員3500多人,年銷售收入8.5億元,主要產品有35千伏高壓電纜、低壓交聯電纜、阻燃電纜等30多個系列10000多種規格,暢銷國內10餘個省、市和自治區,龍頭企業北方電纜集團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線纜生產廠家,被國家定為全國電網改造入圍企業,“宏發”牌電線電纜榮獲河北省免檢產品、河北省名牌產品稱號;樂器行業有河北金音樂器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從業人員3200多人,年銷售收入2.6億元,主要生產薩克斯、長笛、單簧管、提琴四大系列80多個品種400多種風格,產品90%以上出口,暢銷歐美、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西管樂器產量位居世界第四、全國第一,“金音”牌樂器及其商標被評為河北省名牌產品、河北省著名商標;玻璃纖維行業主要分佈在街關鎮,現有玻璃纖維企業30家,產品有無鹼紗、中鹼紗、無鹼布、玻璃紗、導風筒基布、玻璃鋼基布、平織窗紗、魚杆布等30多個規格,從業人員1500餘人,產品銷往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並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行業年銷售收入1.5億元,龍頭企業津武玻璃纖維公司生產的玻璃纖維單絲塗塑平織窗紗產量位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

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全縣城鄉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2.5萬門,農村通話率達100%;正在建設的省重點工程--石黃高速和307國道跨越全縣,形成了“五橫三縱”的交通網絡;被國家命名為“農村電氣化達標縣”。年畫博物館古樸典雅,展示着武強特色。武強賓館,匠心獨具,迎接着八方來客。城區80餘座大樓鱗次櫛比,生活、服務、文化、娛樂設施齊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縣已建成高標準教學樓18座,以年畫為基調的縣職業教育中心工藝美術專業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跨省招生,併成為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實習基地。小康建設步伐加快,1997年一舉甩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並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脱貧工作先進縣”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96元,社會環境穩定祥和,人民羣眾安居樂業。

武強武強縣縣是久負盛名的“木版年畫之鄉”。武強年畫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大的年畫產地之一,被譽為河北藝術的象徵,以其深厚的民間民俗基礎,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享譽國內,馳名海外。武強年畫博物館是我國年畫業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始建於1985年,是全國第一家年畫博物館,館舍古樸典雅、藏品珍貴豐富,是河北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民間木版年畫出版研究會”就設在該館。建館以來,先後接待日、美、英、法、德、加及東南亞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及國內觀眾38萬餘人次,深受好評。 交通電力發達,擁有各級公路里程達282公里,公路密度達63公里/百平方公里,石黃高速和307國道跨越全縣,“五橫三縱”公路格局初步形成。全縣建有110KV變電站2座,35KV變電站4座,年供電量達2億千瓦時,被國家命名為“農村電氣化達標縣”。

郵政電信事業發展迅速,實現了電話交換程控化,傳輸光纜數字化,交換機容量達到3.3萬線。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3.6部。IC卡電話、智能公話遍佈城鎮和鄉鎮。

武強縣立車村是“全國創造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河北省小康建設示範村”、“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紅旗黨支部”,村辦企業衡水立車企業集團,生產的熒光粉質量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立車”牌熒光粉被評為“河北省優質產品”,無放射性夜光粉是國家民政部唯一指定的標牌專用產品。企業發展成為集發光材料研究、開發、生產、經營於一體的科技企業。用户發展遍及國內近三十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日本、馬來西亞、荷蘭等國家,是全國最大的熒光粉生產企業。

特色產業

電線電纜行業起步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近幾年來,各骨幹企業緊緊抓住農網改造、西部大開發和申奧成功城網改造的有利時機,紛紛增投入、上項目、搞技改,使電線電纜行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現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擁有河北北方線纜集團、沈強線纜集團、武春線纜集團等骨幹企業16家,主要產品有35千伏高壓電纜、低壓交聯電纜、阻燃電纜等30多個系列10000多種規格,其中"宏發"牌電線電纜年榮獲河北省免檢產品,河北省名牌產品稱號。產品暢銷東北地區及京津等十幾個省市和地區。電線電纜行業的龍頭企業河北北方線纜集團2001年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並引進了國際一流的生產設備及檢測設備,使產品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並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擔產品質量保險,在國家機械局機械行業企業綜合指數排名位居第30名,在全國電工電器工業行業位居第10名,兩項排名列河北省第一名。

樂器行業起步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十幾年來,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優勢,擁有河北金音樂器有限公司、錦泰樂器公司、錦華樂器公司等十四家骨幹企業。特別是近幾年來,樂器行業通過增投入、上項目、抓開發、搞技改,實現了快速、健康發展,從業人員達到8000人,其中各類樂器生產技術人員5000人;各項經濟指標連年翻番增長,產業基礎日趨雄厚。主要產品有高音薩克斯、長笛、單簧管、提琴四大系列80餘個品種,暢銷歐美、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西管產量在2000年底就已躍居全國同行業首位。樂器行業的龍頭企業河北金音樂器公司圍繞“金音樂器讓世界充滿音樂和友誼”的目標,2000年出資10萬美元與美國布魯克林大學共同建立了樂器研究所,為研製開發新產品、快速佔領市場制高點、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基礎上,2002年又投資100萬元從美國引進了ERP網絡化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為形成樂器生產規模化、系列化,武強縣以河北金音樂器公司為核心,在307國道以南、石黃高速公路以北規劃了中國武強樂器城。到“十五”末,將初步建成集科研、開發、生產、集散於一身,涵蓋所有西洋樂器、全國最大、世界知名的工業園區。

武強縣是河北省“萬噸染料基地縣”,化工行業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縣工業經濟的第一支柱產業,擁有化工骨幹企業19家,市級化工企業集團1家,行業資產總值2.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1.8億元;現有幹部職工1500人,其中技術人員500人,具有較強的技術開發、應用能力。主要產品以染料、染料中間體和染料助劑、熒光粉、硬質膠、化工機械為主,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在迅猛發展化工行業中,湧現出了河北匯泉染料化學有限公司、立車企業集團等一批優勢骨幹企業,顯示了較強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競爭力。“九五”期間,全縣化工行業保持了20%以上的遞增速度,部分骨幹企業增速達到30%以上。

根據化工行業發展現狀,武強縣謀劃了集科研、生產於一體的武強工業園,引進了投資5000萬元的東北橡膠助劑項目。“十五”期間,化工行業將依託武強工業園區的建設,狠抓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對外開放三個重要環節,推動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食品行業起步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後,食品行業蓬勃發展,成為立縣強縣的支柱產業和盛名遠播的特色行業。1997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食品生產先進縣”,從1998年開始,連續四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食品工業強縣”,2001年被衡水市政府確定為食品飲料業龍型經濟“重點實施縣”。 全縣擁有食品生產加工攤點300多家,從業人員30000多人,骨幹企業100家,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企業10家,銷售收入超500萬元的企業20家,主要產品有花生、署脯、辣椒、脱水菜、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飲料、糕點等10大系列200多個品種,其中“甘順”牌小食品、“振興”牌小食品被評為省優質產品;產品銷售網點遍佈全國除西藏、台灣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並遠銷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食品行業連續五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

為加快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於1999年開工建設了總投資1.2億元、佔地200畝的武強食品城,目前食品城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即將開工建設。全部建成後,食品城將成為集生產、交易、科研、服務為一體、我國北方最大的食品生產交易集散地;也將帶動食品行業向高檔化、功能化、多樣化的綠色食品方向發展。

武強縣蔬菜產業始於九十年代中期,幾年來,縣委縣政府以農民增收目標着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通過政策扶持、加強服務,大力發展以無公害黃瓜為主的温室大棚。以石黃高速、307國道兩側三帶為主的蔬菜龍型經濟格局初步形成。全縣現有蔬菜面積10萬畝,日光温室蔬菜5萬畝。年產蔬菜34萬噸。無公害黃瓜種植堅持“四統一分”(統一規劃、統一技術、統一物資供應、統一銷售、分户種植),99年開始連續三年被省評為優質農產品,2000年武強縣黃瓜被給予無公害農產品標誌使用權,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無公害認證面積5萬畝,力爭全部實現無公害生產。已在省商標局註冊了“武綠”牌商標。2002年被河北省農業廳命名為河北黃瓜之鄉。2001年投資520萬元建起的縣鋪頭蔬菜批發市場成為蔬菜產業的龍頭,無公害黃瓜遠銷東北三省、山西、內蒙及京津等大中城市。

武強縣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發揮科技示範作用,向周邊輻射發展。內建40棟高標準連動式智能温室,全部配備電動捲簾、微滴灌、反光幕、陽光燈等先進設施,另有500個普通日光温室用於新技術、新品種的示範推廣,引進温室油桃、蘆薈、食用仙人掌、火龍果等花卉名優新特產品蔬菜品種60個,新技術15項。

玻璃纖維行業

玻璃纖維行業,主要分佈在街關鎮,現有玻璃纖維企業11家,生產產品有無鹼紗、中鹼紗、無鹼布、各種型號玻璃紗、導風筒基布、玻璃鋼基布、平織窗紗、魚杆布等30多個規格品種,從業人員900餘人;產品銷往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並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行業年銷售收入8300萬元。龍頭企業津武玻璃纖維公司生產的玻璃纖維單絲塗塑平織窗紗產量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天津玻璃纖維總廠,位居全省第一,年銷售收入6500萬元,上交税金220多萬元。

發展藍圖

今後的一個時期,是實現第三步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為武強擴大開放、吸引外資、調整經濟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武強縣人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貫徹“抓好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全面實施科教興縣和開放帶動兩在戰略,促進全面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再經過10年努力,到2010年,武強縣經濟和社會將發生巨大變化。

經濟實力雄厚。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億元,平均增長速度12%以上,在2000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半。一、二、三產業年均增長分別達到5%、11%、18.5%左右。產業結構基本實現合理化,農業形成產業化、專業化、市場化新格局,工業基本完成由傳統向現代型轉變,三次產業比例調整到11:60:29。

經濟體制健全。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市場體制發育成熟,宏觀管理靈活高效,經濟發展外向度較高,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

基礎設施完善。形成開放式、立體化、快捷暢通的交通通訊網絡,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城鎮化,城鎮人口達到10萬以上,城鎮水平達到50%以上。

人口、環境實現了持續發展。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上,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工業廢氣處理率達到95%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人民生活富裕。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8811元,年均增長7%以上,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753元,年均增長6%以上,吃、穿、用等生活資料更加豐富,住房和交通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鄉環境理更加優美,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