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孩子入園準備

來源:時代範 1.46W

如何做好孩子入園準備,幼兒園是幼兒進入集體生活,步入社會的第一步,伴隨着又一批新入園幼兒的到來,如何幫助幼兒順利渡過入園關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那麼如何做好孩子入園準備?

如何做好孩子入園準備1

心理準備:

1、入園前一定要帶孩子到幼兒園參觀,次數越多越好。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熟悉感和親近感,這樣有助於孩子更快的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2、家長隨時向孩子灌輸幼兒園生活的美好,如幼兒園有很多的小夥伴,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有老師給小朋友講故事,帶小朋友畫畫、唱歌、做遊戲。如有類似的光盤也可讓孩子多看,讓孩子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嚮往。

3、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大多數的幼兒園在幼兒入園前會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親子活動,通過參加老師組織的各種遊戲活動,引導幼兒和家長了解本班的教室和班中的設施,密切幼兒、教師和家長三方面的關係,增進彼此之間的和理解信任,尤其是增強幼兒對老師的熟悉感和親切感,減少幼兒對教師的陌生感,同時也減輕了孩子因為和教師不熟悉而產生的哭鬧現象,使幼兒對幼兒園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何做好孩子入園準備
  

物質準備:

1、在幼兒入園前應瞭解幼兒園的設施,是否是統一牀上用品,是否允許攜帶褥子(既衞生又便於孩子尿牀後晾曬)。

2、為孩子準備一個貼有名字的書包,裏面給孩子準備一套可替換的衣服,便於老師在孩子出現拉尿情況下給孩子更換。

3、如幼兒園所在的班上允許,可以給孩子帶一兩個喜愛的.玩具,給孩子起到寄情的作用。

4、給孩子着穿脱方便舒適的衣服上幼兒園。

能力準備:

1、養成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

在幼兒入園前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對幼兒順利渡過入園關至關重要,.如培養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孩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良好的就餐習慣等等。

2、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大多數入園幼兒哭鬧的主要原因是對家中成人的依賴,而且越是自理能力弱的幼兒依賴感越強,哭鬧現象也越嚴重,因此需要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如教會幼兒學會自己大小便,學會自己穿脱簡單的衣褲,學會正確的使用餐具等等。這些能力的養成,對幼兒是否能順利渡過入園關至關重要。

如何做好孩子入園準備2

第一,先天因素導致孩子出生就敏感,害怕分離。

有一類型兒童在出生後就表現出來焦躁不安,哭鬧不停,很難養育,給養育者帶來很大的困難。

這類兒童多是先天性氣質敏感類型,性格多疑、敏感、擔心、怕光、怕聲音、很難入眠、入眠淺、入眠時間短等。

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因素:有可能父母性格偏向內向敏感,屬於先天基因遺傳;還有一種情況是媽媽在懷孕期間情緒不穩定,或者發生重大創傷事件等。這類的寶寶在日後養育過程中都會表現出來比較難養,分離困難的現象。

第二,出生後沒有及時跟媽媽待在一起。

比如因為體弱、生病放在保温箱裏的寶寶。

嬰兒從孃胎出生後就是人生第一次重大分離,每個寶貝都會或多或少有分離焦慮問題。減少分離時間能夠很好的弱化這樣的焦慮。

而保温箱寶寶因為身體原因無法跟媽媽待在一起,因此而帶來的無法滿足內心的安全感需要。這類孩子比較容易出現情感需求方面的問題,會容易出現分離問題。

彤彤是我班剛入園的孩子,他在羣體裏表現非常好,唯一表現出來的問題就是跟奶奶分離困難,早上各種的纏人,每天都要上演一出分離哭劇。奶奶説在彤彤出生後一週就在保温箱裏待了一週,孩子經常表現出來害怕分離,害怕被拋棄的感覺。

如何做好孩子入園準備 第2張
  

第三,孩子入園引發的親子間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並非僅發生在孩子身上,不能忽視掉養育者的分離焦慮。事實上,有嚴重的分離焦慮的孩子多半養育者存在着嚴重的分離焦慮問題。

在我帶孩子的經歷中,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養育者的問題特別是祖輩帶孩子因為自身的問題導致孩子上學之路異常困難。

去年,我班一個小女生,在入園後經歷一週的不適期之後逐漸表現適應,姥姥在這個時候卻表現反常,一直都在暗示女孩想姥姥嗎?

上課怎樣啊?可別哭啊!小女孩聽到姥姥的.暗示,原本説説笑笑馬上哭起來,説不要上學了。回家後,女孩流點鼻涕,姥姥就心疼寶貝,不讓她再上學了,結果等到一週後小女孩再來完全拒絕入園,悲痛欲絕的樣子。結果姥姥“如願以償”地帶着女孩回家了。孩子第一次入園經歷失敗。

第四,依戀關係導致的分離困難。

晨晨(化名)出生後媽媽一手帶大,從來沒有跟媽媽分離過,入園表現最強烈的焦慮,媽媽跟班待了半個月時間,晨晨分離問題才解決,能夠獨立上課了。

大概瞭解原因,作為新手媽媽該如何應對分離問題呢?

根據不同的問題針對性地對症下藥。

第一種情況:媽媽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點之後,會不同程度降低自己因為寶寶的問題帶來的焦慮。

很多媽媽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容易出現自責的心理,感覺自己做得不夠好,會引發自我懷疑。

寶寶的問題並非是父母的錯,父母的責任是如何幫助寶寶建立自信,克服困難。

困難型的寶寶,媽媽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耐心,去包容接納自己的孩子,善於利用他們的性格發揮他們的優勢。

多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多接觸人,多鼓勵孩子,建立其自信心。

所有的孩子都一樣,只要有自信心,就會自然減低與父母的分離問題。

第二,對“保温箱”寶貝,要了解孩子內心的恐懼,多增加有效的陪伴時間,特別是在孩子害怕的時候要儘可能給孩子安撫,這類的孩子主要是增加孩子內在的安全感,通過與父母的情感連接逐漸修復內在恐懼,從而自然就能夠接受分離。

第三,因為養育者的分離焦慮引發的孩子的分離困難,需要養育者有足夠的自我覺察能力,去反思自己是不是存在不忍心放手的問題。

在生活中適當地每天創造一些讓孩子獨處的時間,孩子需要足夠的空間成長,父母更需要成長,覺察自己的“內在小孩”,看看自己的童年是否存在缺失,沒有得到滿足。

這類父母需要多充實自己,把注意力一部分轉移到自己身上,減少對孩子的關注,增加自己對孩子的分離能力。

第四,專職媽媽的問題多是容易寶寶出生後失去自我,完全圍着孩子轉,導致跟孩子太過黏連,沒有距離。

這類父母需要多學習兒童養育知識,根據孩子的各階段發展特別來養育孩子。

0-6個月是寶寶和媽媽的共生期,媽媽和寶寶是共生關係,寶寶的需要就是媽媽的需要,孩子需要在這個時候建立自己的“全能感”。隨後就是需要媽媽跟寶寶逐漸分離,有些距離,這個階段爸爸可是適當參與,加長與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媽媽抽離做些自己的事情,孩子逐漸適應沒有媽媽的時間,可以跟不同的人互動。這樣孩子在入園時候就不會出現強烈的分離困難。

總之,養育孩子並非是我們所想依靠本能、慣性,而是需要大量的學習,懂得兒童心理,懂得發展的特點,能夠在他們成長過程起到更好的高質量陪伴作用,做孩子的“及時雨”。真正的能為他們人生保駕護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