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國中生與父母的關係

來源:時代範 9.84K

調適國中生與父母的關係,少年國中生的父母常常為孩子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而擔心,少年國中學生也往往為自己不能與父母雙親搞好關係而苦惱,下面分享調適國中生與父母的關係。

調適國中生與父母的關係1

一、國中生與父母關係的變化

少年國中生生理、心理的急劇發展,使他們的自我意識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了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需要願望。他們開始對於父母和老師的無微不至的關照、過細的囑咐和種種限制,表現出強烈的不滿、甚至反抗,他們要擺脱雙親、老師的束縛。根據調查研究,我們把十一、二歲至十七、八歲的青少年與雙親關係的變化分為三個階段:

1.依賴階段。這個階段還保持着童年期兒童對父母的依賴,但已經嚮往擺脱父母雙親的束縛。

2.獨立階段。可稱為“擺脱父母束縛的鬥爭”階段。這個階段,國中少年學生認為只有擺脱對父母雙親的依附才能成為成熟的人。

3.成熟階段。隨着少年國中學生自身向成熟邁進和向父母雙親爭取獨立的持久衝突,父母往往會逐漸承認其獨立的地位。但在他們逐步取得成人地位的過程中,父母雙親的影響仍繼續起着作用。

由童年期過渡到少年期的國中學生,嚮往獨立的意向,之所以突然高漲起來,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由於身體外形的改變、性機能的成熟、內臟機能的健全,產生了對自己的強烈關注,產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這種成人感的自我意識,對別人的評價和批評極為敏感,也強烈抵抗對個人祕密的`侵害。

調適國中生與父母的關係
  

2.由於身心的發展,應付周圍環境的能力急速增強,在日常生活中幾乎不需要父母的幫助。國中生雖然還是靠父母對自己生活的照顧,但遇到緊急情況時,完全有能力單獨處理一些問題。這種獨立性的發展,促使少年國中生試圖擺脱雙親的保護監督。

3.國中生身體一開始成熟,要求他們獨立的社會壓力就驟然增強。老師經常告誡學生“不能依賴父母”;同學常説“我們不是小孩子……”;父母也常常提醒少年子女“你都長這麼高了……”等等。國中生的這種特殊的社會期待環境會變成他們自我要求獨立的壓力。

二、國中生對父母的“反抗性”

所謂反抗,是指在支配與被支配關係中,被支配者對支配者的各種攻擊行為。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少年對雙親的反抗性是普遍存在的。

少年國中生反抗性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簡單地列舉有以下幾個方面:1.強烈反抗父母的監督或干涉;2.批判父母的意見、行動、態度;3.固執自己的意見、興趣、愛好和計劃,拒絕父母的批評或評論;4.要求保障獨立行動的權力,特別是與同學朋友一道活動的自由;5.強烈抵抗對個人祕密的侵害;6.改變童年期培養起的良好行為習慣,如放學回家與父母打招呼,等等。一般説來,國中生對雙親的反抗按其性質可分為三種情況。

首先,國中生的反抗性是對家長不正確的教育、不合理要求的反抗。

其主要表現是國中生對父母陳舊觀念的不滿,常常與父母錯誤的教育觀念相沖突。許多家長只抓學習分數,不重視國中生能力的提高、個性的發展,限制交往範圍,使子女精神負擔重、生活單調枯燥。不少父母對少年子女交往的指導往往侷限於瞭解子女是否受到壞的影響,至於子女的交往內容、交往水平、交往能力等就不太過問與指導。這種封閉式、防範式的教育不能滿足國中生渴望與同齡朋友交往及獨立性的要求,從而與父母產生對立情緒而時常發生衝突。

調適國中生與父母的關係2

國中生對父母態度很不好怎麼辦

1、父母自我反思

孩子對自己的態度不好,不尊重自己,那麼作為父母首先要檢討一下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缺乏了關愛和尊重,畢竟尊重也是相互的。只要能夠理解了父母,尊重了父母,也能夠很好的尊重老師。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分析一下他的不尊重的原因是什麼造成的;只要找到了問題所在,才能夠對症解決。

2、父母應保持冷靜穩定情緒

國中生對父母態度很不好的情況的時,家長一定要平穩自己的心態,不能同孩子爭吵,並粗魯的辱罵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看看是否自己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再去保持耐心與孩子溝通。

而且在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主見,不能一味地順從孩子,要立刻點出孩子的錯誤行為,並且對孩子所出現的問題,要耐心的跟他們講解。

調適國中生與父母的關係 第2張
  

3、給孩子自己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

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如果想要改善孩子對父母態度很不好的現象,教會孩子互相尊重的話,那麼就一定要做到禮讓他人,尊重他人的習慣。

家長要給孩子自己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能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做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家長還要同時理解孩子當時所處在的環境而導致心情不好的因素,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平常的生活過程中,也要給予孩子最多的尊重。

4、讓孩子信任自己

想要改變孩子對父母的態度,首先需要讓孩子對分庫有足夠的信任感。當孩子信任父母的時候,才會願意敞開心扉去跟父母進行溝通,相信父母所説的話,減輕叛逆的.情緒。家長在平時不要侵犯孩子的隱私權,在孩子面前也要守信,才能夠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信任感。

國中生對父母態度很不好的原因

1、父母對孩子從小缺乏關愛。如果家長不經常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那麼孩子對家長的親密感會慢慢消變淡,從而讓孩子對親情冷漠。

2、青春期受心理影響。隨着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萌發,這些孩子有自己的祕密,有自己的思想,這種心理會驅使他們對父母的管教不滿,而出現對父母態度很不好的情況。

調適國中生與父母的關係3

國中生父母陪伴的重要性

1、家長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國中生家長經常陪伴孩子,可以言傳身教,將一些好的行為習慣傳給孩子。

2、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性格培養上會更加健全,從身邊的孩子來看,那些缺少父母陪伴成長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出現極端現象,叛逆期會更加長,性格上更容易自負或者自卑。這些現象會隨着孩子年齡的增大而變得更加明顯。

3、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可是,最值得信賴的人卻一次一次忽視他們,他們會感覺自己是一個被拋棄的孩子,讓他們很沒有安全感;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他們做事情可能會變得畏手畏腳,沒有自信心。

4、一般來説,家長是家庭環境的創造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正是因為有了家長的陪伴,子女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成長得到了一切保障,性格才會向着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調適國中生與父母的關係 第3張
  

國中生家長如果做到高效陪伴

家長要認知自我,改變自我,快速的成長起來。摸清孩子的`成長規律,有效的陪伴孩子,做好正確的引導。孩子在不斷成長,家長也要不斷學習進步,弄清孩子的成長規律,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來教育孩子。

國中的孩子無論是身體孩子是心理都有一定的變化,叛逆讓他們不願意總是聽從家長的意見,他們有了自己對事物的見解,認為不需要家長再旁嘮嘮叨叨的。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需要有耐心,不要用暴躁的脾氣對待孩子。

相互尊重是溝通和陪伴的基礎,隨着孩子長大,他們更迫切地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認同和肯定,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要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的。有了尊重和信任,才能讓父母和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好的親子關係能夠讓你和孩子的溝通更加順暢,更能夠讓你的陪伴更有效。

給予孩子尊重和自由,這個自由而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在一定的原則和約定之內。在國小階段,我會在孩子的選擇之前把把關,在讓他選擇,無論他怎麼選擇,都不會有偏差,而他自己也感受到了對他的尊重。到了國中,我們會有比較明確的約定,在約定之內,孩子都有選擇的自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