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帶領農村人致富

來源:時代範 8.4K

怎麼帶領農村人致富,農村致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主要方向,面對致富的不同道路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下面介紹怎麼帶領農村人致富。

怎麼帶領農村人致富1

新野縣一個叫朱豔霞的女碩士研究生,因不滿專業不對口的崗位,毅然放棄優越的工作環境,和丈夫一起從杭州回到家鄉創辦了一個養豬場。她不僅憑藉其所學的新技術為農村飼養業豎起一面旗幟,還吸引當地農民改變傳統觀念,走科技致富之路。

學非所用女碩士辭職當豬倌

新野縣新甸鋪鎮石橋村的一個豬舍內,30多頭品種豬又大又肥。豬舍裡,戴著眼鏡的朱豔霞正拿著飼料給豬餵食。

朱豔霞告訴記者,她和丈夫何鬆偉都是新野縣新甸鋪鎮人。1999年9月,兩個人雙雙考入河南農業大學,她學的是“農業資源與環境”,何鬆偉學的是“動物科學”。兩人大學畢業後,何鬆偉到杭州一家外企打工。2004年她考上了浙江大學碩士研究生,學的`是植物營養,2006年她從浙大畢業,取得了碩士學位。

朱豔霞說,畢業後她在杭州一包裝公司上班,月薪3000多元,但專業不對口,發揮不了自己的特長,覺得自己學非所用。

“而真正讓我們產生衝動的是,中央大力連續出臺的扶持‘三農’政策。我們覺得上世紀80年代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沿海城市,而現在應該在農村!”朱豔霞說,“當時,我們也積攢了20多萬元,也算撈到了第一桶金。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我們夫妻終於做出決定養豬。2007年底,我們夫妻倆一起辭去了工作,決定破釜沉舟當豬倌。”

怎麼帶領農村人致富
  

遭遇嘲諷堅信當豬倌不丟人

2008年1月,朱豔霞與何鬆偉回到了家鄉過年,夫妻倆將準備養豬的打算告訴了雙方的父母,但卻遭到了大家的反對。

提起此事,朱豔霞的婆母曾凡姣至今依然不理解,滿頭白髮的她攤開雙手:“你看看,一個碩士生,一個大學生,讀來讀去,成了一個豬倌,這倆人的學不白上了嗎?”

雙方父母的反對並沒有動搖朱豔霞與何鬆偉養豬的決心。說幹就幹,他們決定在家鄉辦養豬場。2008年正月十六,朱豔霞和何鬆偉兩個年輕人開始興建新型養豬場,購買了第一批新品種母豬。

聽說朱豔霞與何鬆偉夫妻倆回家辦起了養豬場,全村人一片譁然,各種風涼話從不同渠道傳到了他們的耳中,他們看到的,更多也是鄙視的眼光。但他們認為,自己幹事業不丟人,繼續幹下去。

試水成功村民前來求教

經過一年的努力探索,朱豔霞夫妻倆採取發酵床零排放生態養豬技術取得成功。經過有關部門檢驗,他們所飼養的豬不僅能實現快速育肥,還達到了“供港標準”。

見到朱豔霞夫妻倆鼓搗著電腦、培育著微生物養豬,且飼養的豬長得快,豬舍還沒有異味,原本不屑一顧的鄰居紛紛趕來看稀奇。一位老飼養員看了他們的豬舍後連連稱奇地說:“養了一輩子豬,沒見過這個養法!”

新甸鋪鎮白灣村的宋向清養了100多頭豬,採取的卻是傳統的飼養辦法。他找到朱豔霞夫妻倆要求傳授技術。朱豔霞二話沒說,登門免費傳授發酵床零排放生態養豬技術。

村民王安義、何東勝等8戶農民到朱豔霞家學習了養豬技術後,已經購買了仔豬,辦起了養豬場。

“我們回鄉創業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想帶動當地百姓共同致富。”朱豔霞說,“看到鄉親們由不理解到追著我們學技術,我們很高興!”

去年9月,南陽市人才辦面向社會選聘大學生村幹部,朱豔霞與何鬆偉夫妻倆積極報名,經過考試、面試順利過關。去年11月,經過組織派任和所在村黨支部、村委會選舉,朱豔霞當選為新甸鋪鎮石橋村黨支部副書記,何鬆偉當選為新甸鋪鎮韋灣村村委副主任。

朱豔霞說:“我們倆成為大學生村幹部之後,雖然多了許多村務工作,但我們創業的激情更高了,信心更足了。”

怎麼帶領農村人致富2

“我的願望就是把水果搬到網上去,銷往全國各地。”眼前這位面板黝黑,卻精神十足的是白石水鎮良田村幫財番石榴專業合作社社長樑幫財,他慢慢地實現著自己的富鄉夢。

“來,這二維碼你掃一下,裡面記錄了水果的全部資料。”為了讓自己村的水果打響品牌、保證食品安全,樑幫財費了不少心思。

“現在每個水果都貼著二維碼,這樣消費者就能認準產品,吃得放心!”長期的品質銷售獲得了巨大口碑,網上創下了一天銷售1萬斤番石榴的歷史新高,讓村民興奮不已。

“2015年我們村就靠著齊心協力種植番石榴,實現了全村脫貧的目標,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示範點,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呢!”村支書甘榮興奮地說道。

“現在每畝田穩產番石榴8000斤左右,村民的年均收入提升到8500元,大豐收的場面讓村民幹事業的勁頭更足。”村支書甘榮親眼親歷了村子的整個發展過程。村子壯大一件件事歷歷在目,村民深刻懂得勤勞致富的道理。

“下一步我們還將番石榴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的本身價值。”村支書甘榮的一番話不難看出,良田村的發展之路越走越順暢,凝民心聚民力,致富點子一個接一個湧現。

番石榴種植面積已從當年的216畝增加到目前的1050畝。“四季飄果香,常年見綠景,綠從村中過,村中飄果香”的美麗鄉村已小露端倪。

城東鎮上坑村是梅縣區有名的養兔村,現存欄母兔2000多隻,年出欄肉兔10萬隻,銷售額超過400萬元。但養兔業並非上坑村的傳統優勢產業。上坑村從不成規模、零星養殖到規模養兔、成為遠近聞名的養兔村,養兔帶頭人郭旺明功不可沒。

“以前我們村規模養兔的不多,但現在養兔的共有13戶,其中最早大規模養殖的就是郭旺明。我們是看到他在養肉兔致富後,才逐漸加入養兔行列的。”上坑村村民阿勇說,以前他對養兔一竅不通,是郭旺明在養殖後琢磨出各種養殖方法與他們分享。如今,他靠養兔每年能增收五六萬元。

怎麼帶領農村人致富 第2張
  

對於郭旺明來說,如何養兔、如何發展養兔事業,花費了很多心血。“2008年,我回到村裡謀發展,在前期瞭解到上坑村臨近三鳥批發市場,且當時肉兔價格好,供不應求,所以就想到了養殖肉兔。肉兔投資少,繁殖週期短,第一批養了10多隻,開始琢磨養兔技巧,心裡有底後,就養了幾百只,那一年賺了一萬多元。”郭旺明說。

有了養兔的“第一桶金”後,郭旺明決定擴大養殖規模。但他也隨之遇到一些問題,出現兔子生病損失了數百隻的情況。“兔子易生各種病,尤其是梅雨季節,斷奶不到一個月的小兔子更易染病。傳統治療方法是給兔子喂藥、打針,可這也會陷入吃藥病好、停藥死亡的怪圈。所以要規模養兔,不掌握科學養殖方法、不創新餵養方式是不行的。”他看到其他地區把益生菌應用在養豬、養雞上的新聞,馬上想到將益生菌運用到養兔上。他一邊和梅縣區畜牧局技術人員討論益生菌應用方法,一邊從外地購買菌種進行培育,培育好後用來喂兔子,同時也在欄舍進行噴灑。一段時間後,郭旺明發現肉兔患病率明顯下降。在克服養殖難關後,他又琢磨將兔子排洩物利用起來。“傳統兔籠會讓兔子各種排洩物混合在一起,沒人願收,後來我自己改造籠子,糞、尿分離,這樣兔糞就可以充分利用起來。”郭旺明說,他自己現存欄約有4000只兔子,每年僅賣兔糞就能賺5萬元。

從2009年開始規模養殖到現在,郭旺明養兔事業逐步壯大,而村民們也從郭旺明的養兔事業中看到了“錢”途,紛紛向他討教並加入養兔行列。郭旺明也帶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向農戶們提供技術指導,為農戶們統一購買種兔、草料,噴灑益生菌等,保證養兔質量。在帶動部分村民共同養兔增收後,現在他還在思考如何進一步將養兔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