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絕不能通婚十大姓氏:你中槍沒

來源:時代範 5.29K
中國歷史上絕不能通婚十大姓氏:你中槍沒

中國文化可謂是淵源流長,姓氏文化也非常的悠久,據説下面這些中國歷史上絕不能通婚十大姓氏:你中槍沒?原來姓氏還有這麼多的講究,通婚、稱呼、排名,這些學問你都知道嗎?
 
在我國曆史上,由於種種歷史原因,造成了一些姓氏之間在很早以前就不準備通婚。
 
如今,我國還存在某些姓氏之間不通婚的例子,而之所以不通婚,大都源於歷史或小説中的國仇家恨。
 
商朝末年,理徵因直言犯諫觸怒了紂王,得罪而死,其子理利貞為避難逃至伏牛山區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實)得以保全性命。
 
為感謝“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同音之故,遂改理氏為李氏,後定居於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不斷髮展繁衍。
 
據唐人林寶《元和姓纂》記載,道家的創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即是李(理)利貞的11世孫。
 
歷史上絕不能通婚十大姓氏:你中槍沒?
 
秦、嶽不通婚
 
嶽秦不通婚的根源當然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宋朝抗金英雄岳飛被秦檜害死後,岳家立下嚴厲的家規:不準和姓秦的聯姻,連當朋友都要保持距離。誰違背此家規,就會從族譜上除名。故而乾隆時,曾有某秦姓狀元來到岳飛墓前留下感慨之句:“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據媒體報道:在合肥,載入族譜的岳飛後人有近萬名,一直以來,岳家男子不準與秦姓通婚,到新中國成立,這個家法才放寬。但如今翻族譜,還是幾乎沒有和秦姓通婚的。
 
嶽姓祖先不允許後人與秦姓通婚,也有一個姓氏的祖先不允許後人與嶽姓通婚,那就是女真後裔完顏氏。凡姓完顏者,皆女真後裔,即滿族人。女真人的第一次輝煌是建立大金國,伐遼滅北宋,與南宋劃淮而治。在與南宋的攻伐當中,完顏宗翰、完顏宗弼等與南宋的岳飛爭鬥,流傳下來的《精忠報國岳飛傳》膾炙人口,可是女真完顏氏後裔與岳飛後裔也因此成了永遠的仇敵。女真後裔都表明一個祖訓:女真後裔不和嶽姓通婚。
 
潘、楊不通婚
 
歷史上潘姓曾被楊、武兩姓列為不通婚的對象,甚至有楊姓後人將“潘楊不通婚”的家訓寫進族譜。這完全是被虛構的歷史故事害慘了。其實,《宋史》中並沒有“潘仁美與楊業不睦”的記載。而後來的小説《楊家將演義》中,將潘仁美(原型潘美)描述成了陷害楊業的奸臣。
 
一部《水滸傳》,本是故事,潘金蓮紅杏出牆害死武大郎,這才有武松殺嫂……誰知從此後,武潘兩家勢如水火兩不相立,互不來往。想要結親,自然不被允許。《水滸傳》裏的故事,對清河縣武潘兩家造成了深久的影響。為此,施耐庵直系後人施勝辰曾專程趕赴清河,代祖先向兩家後人致歉,武植祠堂裏至今仍裱糊着他的詩作:“杜撰水滸施耐庵,潘武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武植祠裏斷公案,施家欠債施家還。”
 
此外,樑、祝不通婚,源於《梁祝》中國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希望悲劇不再重演;施、鄭不能通婚,源於清朝施琅與鄭成功後人的家仇。
 
其實,説到這個,不得不提歷史上對潘仁美的誤解。
 
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明朝有本叫《楊家府演義》的書,在歌頌楊業一門忠烈的同時,把潘仁美寫成了一個大奸大佞。

潘仁美——大宋名將,竟變千古奸臣
 
隨着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的廣泛流傳,潘仁美的形象也被破壞怠盡,怎麼看都如那天下的烏鴉一般,橫豎都成了黑的了。潘仁美其實是北宋一名有着赫赫戰功的開國名將,把他寫成大奸大佞,實在很冤枉。
 
潘仁美當時乃河北大名人,軍校出身,周世宗時,已經是一位頗有才幹的年輕將領,周世宗徵西北時,命他為永興軍(今陝西省西安市)護軍。宋太祖趙匡胤未即位時,也對他格外信任。
 
登基時命潘美召集後周宰輔,曉以大義,使這些人對新朝俯首稱臣,甚至連改朝換代的聖旨,也是由潘美曉諭天下的。當時陝西軍閥袁彥心懷異志,趙匡胤擔心袁彥作亂,命潘美前往西北監其軍,膽勇過人的潘美單騎入長安,迫使袁彥入朝,趙匡胤對潘美此舉倍加讚賞。
 
979年,潘美北伐契丹,節節勝利,被封代國公。潘美南征北戰,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可與史稱“良將第一”的曹彬相提並論。
 
如此看來,潘楊不通婚也沒有歷史依據了。
 
完顏與嶽姓不通婚
 
元末明初,宗弼後代完顏佩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因戰功被封為“女真將軍”,封地在潞州(今安徽肥東,現有完顏牌坊村)。明萬曆年間,完顏佩的十世孫完顏必重由肥東赴京趕考中得探花,為官河南,落户鹿邑。
 
河南鹿邑完老家村的完顏姓村民也仍然守護着女真完顏氏的文化符號和民間信仰,恪守着三大族規:一是不聽不看《説岳全傳》;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禮》、《八大錘》等戲曲,據説,1978年古典戲解禁後,有一個劇團在鄰村演《朱仙鎮》,被完老家村村民上台阻止,併發生打鬥;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可與漢姓通婚,但不得與嶽姓通婚。
 
歷史煙雲過眼,這些不合時宜的舊俗早就應該扔進歷史的垃圾堆了,何況其中很多故事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杜撰。
 
以天體氣象為姓:天、日、月、星、風、雲、雷、虹、霞、雪、霜、露、冰。
 
以地形地貌為姓:地、山、沙、野、島、岸、坡、嶺、江、河、洋、渠、泉、池、湖、海。
 
以人體器官為姓:頭、耳、口、眼、鼻、舌、齒、眉、發、足、身、骨、心、膽、皮。
 
以親屬稱謂為姓:父、母、兄、弟、叔、伯、公、婆、姑、舅、娘、姥、哥、姐、夫、兒。
 
以家禽動物為姓:馬、牛、羊、狗、豬、鴨、鵝、虎、熊、龍、蛇、鹿、貓、蟲、魚、鳥、雀、鴿、象。
 
中華文化講究自謙,當人家為你:您貴姓啊?您回答:免貴姓x。免貴,從字面理解意思就是不需要用“貴”。免貴只是顯示自己的謙虛,表示自己和大家一樣,在姓氏上不比別人尊貴,我兩人是平等的。
 
中國歷史上這些姓氏不能稱“免貴”
 
但是,中國歷史上有三個姓不能用免貴,如果你用了免貴,不但會被人笑話不懂禮數,有可能還會招來殺身之禍哦,那麼是哪三大姓呢?
 
頭一個就是張
 
為什麼是張呢?因為玉皇大帝姓張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話傳説中的天地主宰。關於玉皇大帝未成仙時的俗家名字有很多説法,有的説叫張堅,有的説叫張百忍,張友人,張友仁。反正不管叫什麼,都是姓張。
 
所以姓張的人在別人問你貴姓時,不能説免貴哦,因為張是天姓,説天不尊貴就等於對天地不敬,古人很迷信的,害怕受到上天的懲罰的。不過在中國神話長河中,玉帝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天地主宰的。他的主宰地位是在宋真宗時期開始的。由宋真宗為道教高上玉帝加尊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尊極為特殊的天神,是天道眾神之領袖。所以宋朝以前張姓也可能説免貴。
 
第二個是所在朝代皇帝的姓氏
 
理論上雖説皇帝的姓不如玉帝的姓尊貴,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皇帝的姓可是比玉帝的姓實用的多。古時賜國姓(皇帝的姓氏)可是無尚的光榮,也因此,賜國姓是一件莊重謹慎的事,一般的人不會封。只有大功之臣才會尊享。唐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婁敬建議劉邦都關中,為劉邦所納,劉邦便賜婁敬姓劉。所以和皇帝一個姓是很尊貴的哦,如果有人問你千萬不要説免貴,敢説皇上的姓不尊貴,小心惹來殺身之禍.。
 
第三個是姓孔
 
這個我一説您大夥一定能想到,和孔老夫子有關係。孔子的後人在歷史上也受到至高的禮遇。孔子的直系子孫都會受到冊封。冊封孔子後裔始於漢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的爵位,之後的千年時間裏,封號屢經變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為衍聖公,曾一度改為奉聖公,後又改回衍聖公,後世從此一直沿襲封號。
 
前後延續的2000多年,直到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民國政府取消衍聖公稱號,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才結束。衍聖公明清時期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其居住的衍聖公府(今孔府),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歷代帝王追封賜禮,譜系井然,世受封爵。
 
從漢代開始,統治者都把尊孔開看成統治思想的手段,所以孔姓在歷史上是十分尊貴的姓氏哦,孔子是最講究禮數的,古代社會也十分講究禮數。您如果説免貴那就是對孔聖人不敬哦,是古代是侮辱了所有古代人民的至聖先師,在古代社會是十分失禮的表現。
 
現代社會就不存在誰尊貴不尊貴了,所以現在這幾個姓也大都説免貴,既表示對人的尊敬,也是表示自己的謙虛,是中國千年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
 
令公楊繼業,一作楊業---碰碑而死
 
大郎--中毒酒而亡
 
二郎--亂刃分屍
 
三郎--被馬踏死
 
四郎--招為遼國駙馬,後討叛軍陣亡
 
五郎--破天門陣而亡
 
六郎--徵西夏病死
 
七郎--被潘仁美射死
 
八郎--被俘自殺
 
楊宗保--徵西夏陣亡
 
楊宗英--破天門陣死
 
孟良、焦贊最後均陣亡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
 
楊業確有其人,身死另有隱情
 
楊業是楊家將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犧牲最為壯烈。
 
根據傳説,北宋初期,遼兵來犯,朝廷立擂求帥。太師潘仁美之子潘豹想掛帥,於是擺台逞兇,打死多人,後被楊七郎劈死,楊家奪得帥印。不久老令公掛帥出征,潘仁美公報私仇,沒有按原定計劃接應,害死楊七郎,老令公楊繼業被困兩狼山,最後碰碑而死。其他楊家兄弟個個血染沙場,大郎、二郎、三郎三英捐軀,四郎、五郎或出家或流落異邦,只有六郎回到家中。楊繼業的夫人佘太君上書皇帝,斥責潘仁美按兵不動;加上八賢王等人的幫助,潘仁美最終被貶官。民間傳説中,楊繼業有七子和八姐九妹,楊業死後,宋帝勉慰其家,贈太君龍頭枴杖,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以上傳説有部分事實,但不盡然。
 
歷史上真正的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是麟州(陝西神木北)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後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河東節度使劉崇,他派少年楊重貴前去太原。後楊信投靠後周,楊重貴則留在了太原。楊信死後,楊業的弟弟楊崇勛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勛又歸附了後周。
 
雖然楊家這樣反覆地歸順,但是在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劉崇很看重年少英武的楊重貴,他認楊重貴為養孫,改其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先擔任保衞指揮使,以驍勇著稱,因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由於劉繼業戰功卓著,所向無敵,國人稱其“無敵”。
 
從上面這些小故事來看,歷史上絕不能通婚十大姓氏的説法雖然有跡可循但是也不能完全相信,歷史真真假假,很多都是被演繹了的,不過中華的文化卻一直流傳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