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封神失敗,愛情片為什麼越來越難打動觀眾?

來源:時代範 8.87K
《愛樂之城》封神失敗,愛情片為什麼越來越難打動觀眾?

作者:正陽

《愛樂之城》封神失敗,愛情片為什麼越來越難打動觀眾?

公眾號:開屏映畫(ikaiping)

一部有望衝擊“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的年度佳作《愛樂之城》,日前終於姍姍來遲地登陸中國熒幕。這部集結了歌舞、時尚和焦點的話題之作,因其“席捲金球七個大獎、奧斯卡呼聲最高”的光環效應,吸引不少情侶選擇在情人節的夜晚慕名而往。

男主塞巴斯蒂安和女主米婭

可惜,該片在中國觀眾中的印象,卻似乎並未對上海外影迷、中國資深影評人的交口盛讚,許多觀眾都抱着“不過如此”的失望悻悻而去。

請點擊此處輸入《愛樂之城》劇照圖片描述

這部披着“愛情”主題,同時填入音樂、時尚和經典元素的《愛樂之城》,給予人們豐富的觀影體驗;男女主角歌舞琴並舉、多棲全能的表演,也處處可見主創團隊打造經典的誠意和企圖。然而,這終究是一部“愛情”電影,若一部愛情片不能用“愛情”本身來打動人,而是通過夢想、音樂、主角的華服來喧賓奪主,也着實令人失望。

男女主角一言不合就跳舞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 .6分的愛情片,距離奧斯卡的最高榮譽僅有一步之遙,但你能説這是一部愛情片的典範之作嗎?無論如何都有些過譽。

《愛樂之城》豆瓣評分8.6,上映5天票房1.4億

曾幾何時,愛情片曾是最能激起觀眾共鳴的片種,《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莎翁情史》、《亂世佳人》這些雋永之作賺盡了全球觀眾的眼淚,但似乎也掏空了謳歌愛情的所有激情和選題——近年來,各種味同嚼蠟的國產愛情片充斥大小熒幕,口碑票房雙撲街,人們好不容易盼望好萊塢鉅製《愛樂之城》能帶來驚喜,結果發現照樣水土不服。這也令人陷入深思——什麼時候,男歡女愛的愛情故事,居然成了最難拍的片種?

《亂世佳人》

《廊橋遺夢》

《泰坦尼克號》

01愛情片創作空間已經被前人過度開採

《愛樂之城》到底説了啥?

其實故事本身並不複雜——一個酷愛爵士樂的落魄青年小塞,與一個心懷演員夢的米婭,在各自追逐理想的路途上不期而遇……熱戀中的他們攜夢同行,小塞逐漸成長為知名樂隊的黃金鍵盤手,米婭成為大片主演——然而,追夢成功的他們,愛情卻漸行漸遠,最後情滅於距離,緣盡於庸俗……

男女主角:不得志的爵士樂愛好者和不被欣賞的女演員,因夢想的共鳴而產生愛情的火花

恩,就是這樣一個版本的“愛情”,平淡如水,説不上惡俗,卻也談不上出彩。

然而,這個只能打70分的愛情故事,居然已經是競逐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最大熱門,現在的愛情電影,真的匱乏到了這種程度?

“矮子裏拔高個”的《愛樂之城》折射出了愛情片的困境:它是愛情故事創作空間越來越逼仄的大環境下,一次力不從心的試驗性探索。

塞巴斯蒂安和米婭在夜景中親吻

畢竟,與上世紀的觀眾相比,閲片無數、口味刁鑽的當代觀眾越來越難伺候:愛情故事的些許漏洞,總能被火眼金睛的影迷悉數識穿;愛情故事的結局,又總是被高IQ的觀眾從一開始就預知了結尾。愛情片導演越來越難覓超越觀眾預料的創意。

塞巴斯蒂安和米婭在雲層中的舞步極致唯美

也是,一男一女這點破事兒,經過數百年戲劇影視的開採挖掘,還能剩下多少可以發揮的故事空間?更何況,連同性戀(斷背山)、人鬼戀(暮光之城)、SM戀(五十度灰)這些重口味題材,都早已被搜盡枯腸的電影人搬上了熒幕,不斷抬高着觀眾的欣賞闋值。

《斷背山》劇照

以至於後來者無論在愛情故事上如何翻新花樣,如何挑戰倫理道德的邊界和禁區,情節橋段仍免不了與昔日經典雷同撞車,搞得任何一部愛情新片都像是前作的山寨版。長此以往,愛情片這趟渾水裏還能剩下多少可以汲取的養分?

《五十度灰》電影海報

《不二情書》導演、編劇薛曉路在知乎上的回答也印證了這點:“愛情故事非常難寫,因為它太簡單了,誰還沒談過幾次戀愛呢?誰還不知道愛情戲都有哪些套路呢?想要出新,是特別難的。再加上它沒那種極端環境,所以不可能出現大張大合的事,也很難非常戲劇化,它是在大家可想而知的自然生活中,尋找那種意外。我覺得它是很難的一個方向。”

02勉強吃得下去的一份都市三明治

近些年,國產愛情片,更是被諸多影迷詬病最多、吐槽最狠的類型。

《北京遇上西雅圖》、《不二情書》、《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裏》、《情聖》、《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非誠勿擾》……這些片子票房賣座,口碑卻兩極分化。

《北京遇上西雅圖》劇照

《太平輪》、《羅曼蒂克消亡史》、《七月與安生》、《志明與春嬌》……它們口碑尚可,票房成績卻比較尷尬。

《七月與安生》劇照

看得出,這些作品裏,電影人都在努力嘗試用全新的方式詮釋愛情,賦予愛情新的表達語言。他們或宏大敍事、或家國情懷,或期期艾艾,或兩小無猜,或鄉村愛情,或邊緣視角,或逗比賣萌,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真真切切地暴露了電影人在愛情題材上的乏力和詞窮。他們所構築的愛情,總是與真實的愛情形態隔斷,只能感染經歷相似的少量觀眾,卻無法喚起大範圍共鳴。

《愛樂之城》劇照

《北京遇上西雅圖》的賣點是“中美文化差異”;《不二情書》的賣點是“微信時代的書信傳情”;《致青春二》的賣點是“俊男美女”和“校園青春”;《太平輪》的賣點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國恨家仇”;《志明與春嬌》的賣點是“被邊緣化的底層煙民”……這些“愛情”片,打動你的都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在經不起推敲的愛情故事之外,強行植入的情懷元素和時代元素。

《太平輪》劇照

電影人漸漸發現,愛情片不能再靠“愛情”來感人了,於是他們另闢蹊徑,大開腦洞,發明了“愛情+X”的混搭組合(X=商業或情懷賣點),目前賣座的“愛情”影片裏,基本都是這個公式套路。

當然,它們都比不上《愛樂之城》這般貪心,作者簡直把“X”玩耍到了極致——X這個變量裏,被填進了文藝、音樂、戲劇、夢想、情懷、成功學等種種點綴項,於是,看完一部《愛樂之城》,就好像吃了一頓五味雜陳的鴛鴦火鍋。

《愛樂之城》劇照

以“愛”為題,卻以“樂”聞名,這就是一言難盡的《愛樂之城》。

片頭高速公路上的魔性舞蹈奠定了影片的歌舞基調

愛情電影的作者們,原本都是奔着撰寫都市寓言的情懷去,結果卻偏偏都寫成了快餐化的“都市三明治”,花樣百搭卻內涵淺薄。他們以愛情吸睛,卻以X吸金——電影圈的投機分子,就這樣淘盡尚算可觀的商業價值,來給空洞的愛情片苟延殘喘。

03迴歸愛情本質才最難能可貴

愛情片越來越難拍,但在票房和口碑的紅海中,近年也並非沒有佳作湧現。《海角七號》、《失戀33天》、《那些年我一起追的女孩》——這些質樸精巧的作品告訴我,愛情片不一定非要在“大時代”背景下尋求宏大的故事設定,“小時代”、“小確憾”的愛情同樣能夠震撼人心。

比《不二情書》更早使用“書信傳情”這個元素串聯跨國愛情,《海角七號》堪稱小成本人文電影的典範。由於歷史原因,祖母輩的跨國戀情只能在書信中存放,兒孫輩這對歡喜冤家,差點又要重蹈祖母輩的覆轍,但一句“你留下,或者我跟你走”,點睛式地宣告了愛情的圓滿,也成為了廣泛傳誦的表白情話。

《海角七號》劇照

而《失戀三十三天》則將創作角度切入到當時的熱門話題“閨蜜挖走前男友”之中,用“婚禮策劃師”這個職業身份,與正在失戀的處境形成衝突,“分手後另覓真愛”也詮釋了工薪階層頗具代表性的愛情模式。

《失戀33天》劇照

而主打校園情懷的《那些年我一起追的女孩》則戳中了集體記憶的痛點,讓人們回想起昔日朝夕相處的“同桌的你”……

《那些年我一起追的女孩》劇照

這些愛情片之所以能獲得較大範圍的認可,正因為它們準確把握了不同背景、不同階層真實的愛情樣態,既沒有韓劇化的矯情,偶像化的空洞,也沒有霸道總裁和公主瑪麗蘇,小人物的愛情便生動地躍然熒幕之上。

這些堪稱“良心之作”的華語愛情片,將立意牢牢鎖定在了“愛情”這個核心上,並沒有混搭其他“X”元素強行煽情、強行炫目,不裝逼不深沉,不生硬設造觀影門檻,它們迴歸愛情本質,讓愛情片具有了穿透時代的力量。這也告訴我,即使在快餐愛情流行的21世紀,即使創作背景定格在“不夠浪漫,不善戀愛”的華人地域,愛情片同樣也有出彩的可能。

影片中純情唯美的鏡頭各種霸屏

另外,我也需要正視華語愛情片的“先天不足”。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上,愛情佳話屈指可數。國民的主流觀念曾是極端拒斥自由戀愛、兒女情長的,這種人性壓抑的歷史氛圍,自然不利於愛情題材和愛情佳作的誕生。

中國的愛情電影,可以説僅僅在改革開放後才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啟蒙,創作的指揮棒才剛剛對準人性之美,這樣的一片文藝荒地,與海外電影存在難以逾越的代差,華語愛情片可以完成“從無到有”的跨越,但想要追趕愛情電影的巔峯上限,顯然仍需漫長的時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