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電影活着賞析 感受中國式黑色幽默影片

來源:時代範 7.68K

張藝謀電影活着賞析 感受中國式黑色幽默影片

《活着》是由年代國際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説,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等主演。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1994年,該片在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獎項。劇情簡介福貴(葛優飾)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家珍帶着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又帶着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着回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家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一家人繼續過着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文革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説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家珍走出來讓春生到屋裏坐。春生臨走時,家珍囑咐他好好的活着。後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最後,福貴説饅頭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會越來越好。

張藝謀電影活着賞析 感受中國式黑色幽默影片  第2張

創作背景電影《活着》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説。張藝謀選擇餘華的小説來拍攝,是因為這個題材正符合他想“向過去的自己挑戰”的願望。張藝謀最初看中的是餘華的另一篇小説《河邊的錯誤》,因為想全面瞭解他,所以張藝謀要求看他所有作品。餘華就給了張藝謀《活着》的清樣。張藝謀看完了這篇小説後,被小説寫出的中國人身上那種默默承受的韌性和頑強求生存的精神而感動。張藝謀決定拍《活着》之後,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和劇組主創人員討論故事、人物、影片結構和語言。最後張藝謀確定用最平常的方法講一個平常家庭的故事。

張藝謀電影活着賞析 感受中國式黑色幽默影片  第3張

《活着》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也是跨越年代較長的一部影片,被部分觀眾和影評人推崇為張藝謀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着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在福貴的一生當中,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到兒子夭亡時的悲憤控訴,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奈接受,影片結尾時吃飯時的辛酸苦樂,個人命運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詩性,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裏,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影片的結尾雖然很温和,但頗引人深思。福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片中對大躍進、文革等時期也進行了温和的諷刺。影片中的絕望、無助、無力在黑色幽默裏得到轉變,變為中國人在艱難生存狀態下的忍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