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肖恩·康納利尋找最長一日電影 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

來源:時代範 2.96W

導演肖恩·康納利尋找最長一日電影 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

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最真實的反映海灘登陸作戰的影片無過於本片。超過4000人被絞殺在奧馬哈海灘佈滿地雷,反登陸障礙的沙灘上以及冰冷的海水裏。但背後宏大的佈局以及對整個二戰的影響都是戰爭史上的經典。出於興趣所在,我曾經翻錄過所在軍事院校裏有關二戰的史料,認為除卻電影的藝術渲染之外,登陸前數年的策劃以及欺騙手段才是影響後來戰局的關鍵。從宏觀到細節,每一個環節都影響到這場超過200萬人登陸作戰的成敗。但兵者詭道也,盟軍正是利用德軍決策者在某些思維上的盲區進行了突襲。甚至某些運氣的成分也在不同程度上讓戰局朝有利於盟軍的方面發展。比如隆美爾在登陸前一天回國為夫人慶生,希特勒在登陸發生時正在睡覺,而醒後也沒有馬上派最精鋭的裝甲預備隊進入戰場以扭轉戰局。但這都不足以使歷史改變其進程。從部隊素質來説,德軍的指揮官戰術素養,單兵軍事素質,裝備水平,部隊組織能力和紀律性都不遜色於盟軍。但策略上的失誤使整個戰侷限於被動。在6.6日登陸開始時,5個登陸場的正面總長度不會超過20公里,但在諾曼底的九萬德軍(並非最精鋭,精鋭配備在加萊海岸)需要面對數量遠超N倍的盟軍。但盟軍登陸士兵沒有重武器,只能靠海上艦隊的遠程炮火予以火力支持。即便在盟軍海空軍打擊之下,德軍海岸防禦工事也有80%得以保存,而正是這些堅固的工事成了盟軍士兵的噩夢。如果德軍精鋭裝甲部隊能及時投入戰場分割包圍盟軍,則可能將已登陸盟軍消滅在海灘上從而挫敗“霸王計劃”。可歷史不會有回頭。美軍上校泰勒是這場戰爭的一個縮影,登陸場上的士兵只有2個選擇:已被打死或者將被打死。當勇氣超越了死亡帶來的膽怯與血腥,勝利就成為必然。如果説《拯救大兵瑞恩》帶來的是人性在戰爭中的思考,那本片就是謀略在戰役成敗時決定作用的體現。不同的視角演繹出不同的經典。戰爭是殘酷而現實的,但它帶給人的創傷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含義,無論心理還是生理上。代價慘痛,而精神永存..15萬盟軍將士,在經過了兩年多的準備後,在這一天的清晨乘船抵達英國南部的懷特島海域集結。幾個小時後,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行動拉開了序幕。柯尼利厄斯·瑞恩這位敏鋭的愛爾蘭記者,以其特有的眼光,利用各種資料,甚至親自訪問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等親歷者,為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

導演肖恩·康納利尋找最長一日電影 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  第2張

1962年這部與同名紀實文學一樣永垂不朽的電影誕生在當今最著名的電影巨頭20 century Fox的攝影棚裏。在黑白片時代,如此宏大的場景令後人也歎為觀止。六七十年代是一個激情四射的年代。在經過近二十年的恢復建設後,歐美已經回到了甚至大大超過戰前發展水平。物質生活的豐富帶來精神生活的需求。而那場刻骨銘心的戰爭給人的記憶猶新,電影題材由此紛紛瞄準二戰。各國戰時的英雄主義氣氛尚未消去,為了表現英雄主義和宏大的戰爭場面,各大電影公司不遺餘力地動用最新的拍攝技術的效果製作。《最長的一天》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誕生的blockbuster,大量的航拍鏡頭與5位數的羣眾演員外加一 在當時的電影界恐怕也是luxury。因此它無可爭議地成為諾曼底登陸題材電影中的經典。六七十年代的二戰電影,一般都有大牌加盟,如1965年的《坦克大戰》(the battle of bulge)請到了亨利·方達和羅伯特·蕭;1970年《中途島》(midway)則有亨利方達,查爾頓·赫斯登(主演《賓虛》),羅伯特·米切姆,三船敏郎(《羅生門》《山本五十六》)。

導演肖恩·康納利尋找最長一日電影 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  第3張

瑞恩的絕筆《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請到了肖恩·康納利和安東尼·霍普金斯。而作為這一系列電影的起點,《最長的一天》彙集了空前的整容。你能看見羅伯特米切姆飾演的美29步兵師副師長科塔准將在奧馬哈海灘上大喊:“留在海灘上的只有兩種人,死人和將死的人。現在讓我離開這個鬼地方!”;亨利方達飾演的美第4步兵師副師長小西奧多羅斯福准將忍着病痛向師長雷蒙德巴頓少將請纓;理查德伯頓飾演的RAF飛行員在酒吧裏發牢騷;肖恩康納利飾演的英國小兵在水裏栽跟頭…這部與原著一樣史詩般的作品,閃動着那個時代激情的火花。 因為離二戰相去不到二十年,電影中不少細節都做得和原來一樣,一些道具也不難找到。這在後來那個動輒用現代武器硬充二戰武器的時代(《坦克大決戰》《巴頓將軍》)實在是難能可貴。即使是《大決戰》這樣應官方要求不計成本的“政治片”也做不到這一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