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主題曲歌詞 盤點其經典的背後

來源:時代範 2.71W

上海灘主題曲歌詞 盤點其經典的背後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甚至在公交車上聽到有人的手機上響起這熟悉的音樂,我也能感到胸中肅然一清,彷彿格外獲得了某種豪氣。這當然要感謝香港TVB1980年推出的那部電視劇——《上海灘》。好玩的是,這部電視劇熱播的時候,我不過兩歲。即使進入大陸,等我家有電視的時候,我也已經七八歲了,其時TVB早已推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和《魔域桃源》等很多深受歡迎的作品。確切地説,我是在上七年級的時候第一次看到了這部電視劇。但似乎,當時一看就喜歡上了。喜歡許文強的風度,喜歡主題曲的大氣磅礴。導演這部經典的招振強導演不會想到,在中國一個極普通不過的小鎮上會多了一個《上海灘》的小粉絲。作曲的顧嘉輝和作詞的黃沾也不會想到,他們的風采在無形中深刻影響了一個小孩的精神追求。也許,這就是經典的意義。而今,我已年過而立,再次聽起這熟悉的旋律,腦海中浮現着一個又一個經典的片段,忽然有了點不同以往的想法。從音樂的角度,顧嘉輝先生是香港流行樂壇的教父級人物,是將粵語歌提到超越英文歌爵士樂和老上海的時代曲與時興的黃梅調的大腕。他創造的中式小調流行曲以傳統的宮商角徵羽為旋律創作主要模式,即譜中很少出現“4”和“7”,作品簡單而有意境。《上海灘》主題曲正是中式小調流行曲的一個典型。可如同電視劇一樣,主題曲傳達出來的是香港人對民國時期大上海的想象。《上海灘》主題曲的旋律風格無論如何讓人不能和老上海的流行音樂聯繫起來。顧嘉輝運用了小提琴、長笛、法國號、鋼琴、電子吉他、低音吉他和爵士鼓等西方樂器,營造出很香港的配樂。歌詞的節奏及旋律的分句力求配合粵語的語感。而老上海的流行音樂講的是民間旋律、白話歌詞加中西混合樂隊。從歌詞的角度,黃沾先生的成就和地位人所共知。沾叔的作品大致涵蓋俠歌、民歌(民族情懷之歌)和情歌,數量超過兩千,風格豪氣干雲、內涵深沉。許多作品讓人感覺作者傳統文化功底深厚,名家林夕説:“以文言筆法寫詞有如行鋼線,一不小心便會一面倒。只有學貫五經才能欣賞。”

上海灘主題曲歌詞 盤點其經典的背後  第2張

浪奔 浪流 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淘盡了 世間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 是愁 浪裏分不清歡笑悲憂成功 失敗 浪裏看不出有未有愛你恨你 問君知否 似大江一發不收轉千彎 轉千灘 亦未平復此中爭鬥又有喜 又有愁 就算分不清歡笑悲憂仍願翻 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夠愛你恨你 問君知否 似大江一發不收轉千彎 轉千灘 亦未平復此中爭鬥又有喜 又有愁 就算分不清歡笑悲憂仍願翻 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夠仍願翻 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夠

上海灘主題曲歌詞 盤點其經典的背後  第3張

黃沾創作《上海灘》,前後只用了20多分鐘。後來,他還專程去黃浦江看看有沒有自己寫的“浪奔浪流”。可見,歌詞也是傳達着香港人對大上海的想象。這首歌詞大氣又深沉,典型的沾叔風格。但作品傳達出來的上海情感,是典型的江湖恩仇,身在江湖中心在江湖外。但老上海的情感似乎沒有這麼簡單。老上海有黃金榮杜月笙,更有戴望舒張愛玲,還有那種中國老牌殖民地的複雜糾葛。香港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迅速發展,當時其經濟、文化均在上海之上。但與此同時,香港也興起了一段懷舊上海的熱潮,李小龍的《精武門》和周潤發的《上海灘》是其中的典型。大眾文化對老上海的想象似乎聚焦在非主流的幫派組織,並藉以彰顯個人力量和民族正氣。與這種想象對應的是當時武俠劇的風行。耐人尋味的是為什麼選擇上海而不是北京作為故事的發生地。學者李歐梵早就發現香港和上海的鏡像關係。曾幾何時,上海人是瞧不上香港的,但崛起後的香港卻懷舊起了老上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