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

來源:時代範 1.13W

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沒有經歷這一切的人們樂觀地認為,失去一個胎兒的傷痛相對一個孩子要小一些,或者,再生一個就好了,去多人都無法接受這件事情,下面就來帶大家看看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

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1

如果失去孩子,再生一個只是替代品……

前幾天在辦公室的時候,突然辦公椅搖動了幾下,我和同事相互看了一眼,脱口而出:“地震了。”隨即走出辦公室,和走廊上的同事簡單交流後又返回辦公室,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又繼續手上的工作。

果然附近有一個小地震,成都也有震感。

自從2008年經歷了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後,之後似乎地震這種本來是毀滅性的自然災害,卻因為小震頻發,在四川成了一個見怪不怪的現象。

那天甚至有網友評論:“地震這件事,在四川已經失去了尊嚴。”充分的道出了四川人特有的幽默與樂觀。

生活總要繼續,學會苦中作樂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那一刻,我想起了一件刻在我記憶深處的往事。

記得一年前,我帶着熊孩子在成都一個區縣的著名景點玩,有一對看起來像爺爺奶奶的老年夫妻,請我幫他們拍照。

我以為是拍他們兩個人,正準備比劃着他們遞過來的手機來一張,忽然聽見那位奶奶招呼:“兒子,快來,我們拍一張全家福。”

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
  

我內心驚訝了一下,難道他們是母子關係?

一個看起來七八歲的男孩這才磨磨唧唧的從旁邊不情願的過來,好像這個階段的男孩都不喜歡拍照,總之是一臉的不高興。

我看着這一對明顯顯老的老年夫妻,陪着他們耐心的等待孩子進入拍照的狀態,看到孩子毫無表情的比劃着一個剪刀手愛德華,我突然想,如果這對老年夫妻就是孩子的爸媽,這個孩子多半就是傳説中的地震寶寶吧?

要知道,零八年四川那場特大地震後,很多家庭一夜之間,遭遇了失去孩子的重大打擊。經歷了巨痛之後,很多家庭選擇了再生育繼續生活本來的樣子。

我曾在新聞上看到,很多四川當時40多歲的女性,都是藉助了醫學手段完成了再當媽媽的願望,還有一個基數龐大的統計數據來證明,這絕非個案。

10年過去了,當年這樣的高齡媽媽,現在不正好是眼前這對50多歲夫婦的年齡嗎?

一想到他們都是快要奔六的人,還在養育的路上與眾多年輕媽媽們一起煎熬,真心覺得不易。

但當時我就思考着一個問題,在這種巨大的悲痛面前,不知道這樣的失獨家庭,是否真正完成好了心理重建?

如果新生命被賦予了太多代替那個離世的孩子的意義,對現在這個孩子是不是並不公平?

我記得那個時候,在地震中很多喪生親人的家庭,在短短的幾個月裏進行了家庭重組,當時很多家庭很快迎來新生命,用這種方式走出思念親人的痛苦。

我覺得這雖是生命對抗自然傷害的`戰鬥狀態,也是當時在短時間內迅速地走出痛苦深淵的方式,本無可厚非。

但總隱隱覺得,在如此短時間內,生活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沒有做好真正的心理重建,也許會有更深的隱痛在心裏埋下伏筆。

我一直找不出合適的話語去訴説這種感覺,畢竟作為旁觀者,我們沒有權利用自己的臆想去揣測別人的生活,甚至一度,我還曾為自己冒出這種想法多少有點自責。

02

直到我遇見了《獨居的一年》這本小説,我才真正對這個我曾經思考過的問題找到答案。

這部小説始終有種特別壓抑的情緒,讓我一度非常迷茫,尤其是書中大量描寫與性相關的場景,讓我甚至在閲讀中質疑這本書具有的文學價值,是否真的值得浪費時間來讀?

耐着性子看完全書,我才在最後的最後,終於讀懂了那個藏在女主母親心裏永遠的缺口。

這位叫做瑪麗恩的女性,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兩個男孩的母親,當兩個上了中學的孩子人生已經進入了快車道時,她自己也準備去大學學習最喜愛的文學,不料兩個孩子卻因為一場車禍喪生,而她和丈夫當時也在車上,雖然這對夫妻僥倖活了下來,但還要在日後的生活裏,長時間的承受喪子之痛。

母親瑪麗恩始終沒有走出目睹兒子們離世的痛苦,她在家中所有的地方,掛滿了兩個兒子的照片,用極度悲傷的自虐方式,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遠在天國的兩個男孩。

也正因為如此,即便她後來又生了一個女兒露絲,但她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愛孩子的能力。

表面上看起來,瑪麗恩是一個非常冷漠的母親,甚至從來都不願抱抱露絲,其實內心裏,她是覺得這個女孩和自己太像,擔心太過親近會把自己人生的厄運傳給女兒,而且也怕因為太愛最終又毫無徵兆地失去。

在瑪麗恩的眼中,所有的痛苦和不幸是可以複製的。

她以為通過再生育可以緩解自己痛苦的方式,最終失敗了。

在瑪麗恩39歲那年,她最終選擇了離家出走。

把露絲這個唯一的女兒留給了丈夫,而自己只是帶走了家裏所有兒子的照片。

從此渺無音信,只是後來一直在用筆名發佈着一些偵探小説,通過這種隱姓埋名的寫作方式,去釋放自己的喪子之痛。

而露絲在沒有母親的環境下,孤獨的成長。

雖然她後來也繼承了母親的才華,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小説家,但是對母親的所有記憶和想念,都停留在四歲那年母親離開的時刻。

母親瑪麗恩錯過了唯一女兒的讀書、婚禮,女兒生孩子後,又失去丈夫,在以為生活永遠都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寡婦的時候,露絲在毫無防備中,遇見了一位非常適合自己的再婚者,終於把自己,從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解救出來。

而這一切,都是露絲獨自去面對去消化,在人生重大的變故面前,始終失去了母親的陪伴。

直到瑪麗恩76歲那年,露絲才再次見到她。這一刻真的等得太久了,偶爾時間也會等人,也會暫停,如果你一直心懷期待的話。

最終這部充滿悲情的基調作品,劃上了一個温暖的句號結束。

母親瑪麗恩用了幾乎一生的時間才走出這種喪子的痛苦,儘管最初她以為再生一個孩子,就能夠減少她之前心裏淤積的悲傷。

可事實證明並沒有,並且還把人生更多傷害傳遞給了女兒。

03

瑪麗恩這樣的感受和經歷,也許只是這本小説作家筆下的極端案例。

卻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即使人生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我們也不能夠通過換一個人,就試圖逃避一種與痛苦狹路相逢的責任。

哪怕是再生育一個孩子,也應該從之前的陰影中走出來。

記住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請尊重第二個孩子的獨立性與完整性。永遠別只是用第二個僅僅代替第一個的失去,這樣對第二個孩子並不公平。

同理,婚姻也是如此。

昨天結合這部小説的閲讀感受,我與朋友討論了對婚姻的理解看法,他提出,生活裏不少感情出了問題的女性,通過快速尋找下一個戀人來填補感情的缺口,實際上缺乏了一種面對痛苦,真正成長的可能性。

一段關係的結束,終究是雙方都存在問題,很多女性很少反思自己,還總把錯誤歸咎於對方。

這種對自己缺乏反思的經歷,讓自己雖然很快能夠開始一段新的關係,卻又總是在下一段關係中繼續出現各種新問題。

如果把傷害總歸在遇人不淑上,就會發現,其實沒有反思的人生,沒有真正的收穫與自我成長的過程,新任同樣無法彌補或者輕易化解前任帶給自己的傷害。

每一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值得自己花時間、花精力認真去對待。

在此之前,請先忘記自己內心的已有模板與預設,用心發現一個全新的對方,才會真正經歷一段嶄新的親密關係。

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2

人生三大不幸,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可是作為孩子很少的今天,失去一個孩子,如果不能再生,無異是老年喪子,天都要塌了。

沈娟就是這種情況,唯一的獨女車禍身亡。她們夫妻欲哭無淚。拿着女兒的照片一路嚎奔,哭到武漢。然而世事無情,面對的是一句話不説的女兒冰涼的身體。

沈娟夫妻出身農村,都是工人,家境一般,又生活在城市,為了給女兒一個好的經濟,兩口子就只要了女兒張倩一個。雖然家庭一般,但是女兒要求的一切他們都儘量滿足。四歲學琴,各種學習班,天天迎風冒雨,接送女兒上學,不知不覺半生過去。女兒非常優秀,從小就是班級前五名,最低的就是第五名,一路順利考到大學,在武漢上學。最後考研。優秀,努力,乖乖女。然而蒼天無情。現實殘酷。那年是女兒考研的第一年。沈娟清楚記得張倩離家前,曾經暖心給媽媽許諾,一定要努力學習,找一個好老公,自己到哪裏,把父母也接到哪裏,決不食言。言猶在耳,人卻冰涼,再也喚不回鮮活的生命。

處理了女兒的後事,沈娟不是那種優柔寡斷的女人。她的月經已經紊亂,長期的.艱苦生活,讓她的身體不是太好。她很快要絕經了。她到醫院取了環。為了未來還能活着,不是行屍走肉一樣活着,她要和時間賽跑,再生一個孩子。沈娟清楚記得一件事,張倩五歲的時候,曾經非常怕死,經常問媽媽,''媽媽,如果我死了怎麼辦?“沈娟笑着説:沒事,我就把你再生出來。張倩説:生出來的還是我嗎?沈娟説:都是我生的,肯定是你。沒想到一語成畿

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 第2張
  

她一直祈禱女兒幫助自己,讓女兒投胎到自己身上。她還沒有做夠女兒的媽媽,她想再做一次女兒的媽媽。也許是祈禱有效。取環當月她就感覺懷孕了。去醫院做了早早孕檢測,果然懷孕了。一瞬間就在醫院的婦產科室的長凳上嚎啕大哭。她真的太需要一個孩子了。婦產科醫生看着她那蒼老的臉,同情地看着她。

懷孕的第二個月,她下面出血,醫生説有可能先兆流產。建議卧牀休息。她照做了。從二月開始躺在牀上,出來的時候,小區的杏子已經發黃了。懷孕六個月的時候,她開始浮腫,腿腫得像大象腿。她患上了妊高症。醫生建議她流產。她拒絕了,就是死也要生了孩子。

堅持到第九個月,因為有嚴重的合併症,醫生建議她住院治療。住院第三天,胎心音不好,醫生建議立即手術,雖然不夠月份。中午九點半做了手術。是一個女兒,非常健康,產科醫生開玩笑,”你這麼老了,還生這麼漂亮的一個女兒,今天是9月13號,記住她的生日“。沈娟聽到九月13號,終於忍不住哭了。大女兒張倩也是九月十三號的生日。陰差陽錯,二女兒又在這一天出生。那鼻子那眼睛,時間隔了24年,仍然長得一模一樣。沈娟已經感覺不到腹部的疼痛,看着女兒稚嫩的小臉,像雞爪子一樣細小的指頭,忍不住的淚水,盈眶而出。心中默唸,女兒,媽媽把你又生出來了。

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3

有些父母為了給自己家裏延續香火,就會選擇生二胎,哪怕自己還要經歷十月懷胎的艱辛,也會在所不辭,年輕父母可以理解,有些父母都已經年過半百,還是要拼二胎。

萌萌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和丈夫結婚之後生下了一個兒子兒子從小就特別調皮,沒少讓父母操心,兩個人擔心孩子長大之後誤入歧途,所以就讓兒子去當兵。

兒子在部隊裏經歷了一番磨鍊,脾氣也變了好了很多,看到兒子這麼爭氣,萌萌和丈夫心裏也是特別欣慰,然而好景不長,又一次噩夢降臨在萌萌的身邊。

兒子在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不幸犧牲,這個事情對萌萌夫妻兩個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差點讓家庭處於絕境當中,因為兒子是獨生子,沒了兒子就沒了希望,等於絕户。

自從兒子離開人世之後,萌萌兩個人在陰影裏走不出來,過了三年之後,49歲的萌萌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精力,所以決定再生一個。

兩個人就這樣開啟了備孕旅程,剛開始生老大的時候,萌萌就已經做了絕育,如今想要二胎並不是那麼容易,先後經歷了8次試管嬰兒,雖然特別曲折,但結局是好的'。

還以為有了孩子之後一家人可以恢復以前的幸福,畢竟兩個人的年紀都已經很大了,照顧孩子的時候難免力不從心,生二胎並不像他們兩個想象的那樣美好。

自從生了二胎之後,丈夫需要每天早出晚歸給孩子賺奶粉錢,萌萌在家裏照顧着孩子的日常起居,對於半夜餵奶這個情況,萌萌就哭了無數次。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只是萌萌有着這樣的想法,有些父母面臨失子之痛,只能選擇要第2個孩子,但生完孩子之後才發現各方面的壓力簡直太大了。

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 第3張
  

喪子後再生一個一模一樣 第4張
  

像萌萌這種高齡產婦,如果選擇生二胎的話也要考慮很多問題,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想的話,首先就是經濟問題,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做決定的時候也要慎重。

現在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太高了,再加上大家對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視,所以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容易,拋開孩子的吃穿用行,孩子的學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次就是年齡問題,如果父母的身體比較健康,等孩子長大之後父母也依然健在,可如果父母的年齡已經很大了,身體也不太好,沒等把孩子撫養長大,父母的身體就已經吃不消了。

真的到了這個時候,父母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自己還沒有長大,父母就已經老去,所以每一個父母都不能為了自己的心願而忽略孩子的成長。

最後就是高齡產子,高齡生子不僅對產婦有着危害,孩子患病的機率也是很大的,如果孩子出生之後有着缺陷,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説簡直是雪上加霜。

結語:面對失獨婦女想要再生的想法,也一定要慎重考慮,養孩子並不容易,如果可以的話,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轉移自己的喪子之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