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自我報告

來源:時代範 3.1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自我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1

學生從國小一路走到大學,然後大學畢業面臨擇業。一直以來從一所學校進入到另外一所學校,雖然周圍的變了,身邊的人變了,但是性質沒有變,始終是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大學畢業踏入工作崗位,變得不僅是身處的環境,身邊的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的主體內容的性質變化。畢業大學生們要從相對純淨的校園進入到五光十色的社會,從隨意性很大的課堂生活進入到不能曠工、不能怠工且在專業性、技術性都有諸多要求的工作崗位上。生活內容性質的轉變,周圍環境的變化,以及怎樣應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這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都是一個心理上的巨大磨練,都有一個漫長的心理蜕變的過程。

一、新鮮感和逃避心理

大學生以往生活的環境是相對比較封閉的校園和家庭,畢業之後進入工作崗位面對的就是在各方面都比較開放的社會生活。一部分大學生對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生活環境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對社會生活抱有過高的期望。這部分大學生會在剛開始接觸工作的時候精神頭十足,可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實際困難,就會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對社會身份的轉變不能很好的掌握,看不慣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世俗,無法很好的處理工作中上下級以及同事之間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從而對工作產生厭惡的情緒,負面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的調整,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工作不能得心應手,人際關係上不能突破,一部分大學生會把現在的工作生活與過去作為學生的校園生活進行比較,覺得校園生活簡單美好,想要重新回到校園藉此逃避現實。這種不能正確的面對現實的心態被稱為逃避心理。針對這種心理大學生要做好對自己的心態的調節,面對困難找到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用不切實際的想法來逃避現實。

二、自卑和自負

自卑心理和自負心理是兩個對立的極端。這兩種心理都是不正確的,都會影響畢業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畢業大學生以前所在的學校是一個相對純淨的環境,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以及人情世故。進入到工作以後也就意味着進入了社會生活。工作中首先面臨的是工作內容的實際操作,大學生之前在學校所學習掌握的知識在實際的應用中並不是很理想,這給大學生的心理上就造成了一個打擊。其次在工作中要面對的還有自己的領導、同級同事、以及下屬,在處理這三層人際關係上,沒有社會實踐僅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同樣會導致大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自卑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樹立信心是戰勝自卑心理的關鍵。畢業大學生剛剛踏入崗位在陌生環境陌生模式下產生的自卑心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真正的自卑。這種自卑心理只要稍加調試很快就能轉變成一股力量,成為成功的推動力。不能熟練的工作是因為剛剛入職,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給自己樹立信心,在工作上多加練習,儘快的掌握。這種自卑心理也會隨着對工作環境的熟悉,工作內容的掌握而消失。不要太早的放棄,給自己一點信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善於發掘、利用自身的“資源”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其次自負心理,往往出現在一些在校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比較突出的大學生身上。他們進入工作崗位之後,認為憑藉自己的文憑和工作能力做目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了,對公司現有的職位安排進行比較,會認為x人文憑能力都不如自己職位薪水卻都高過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工作態度不積極,總想着升職加薪。提高自己的認識是改變自負心理的關鍵。大學生要全面的認識自己,不僅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還要清楚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三、跳槽心理

有的人跳槽是為了能獲得更優厚的薪水;有的人是為了自己的特長能更好的發揮;有的人是為以後自主創業積累經驗和財富;有的人是因為不受老闆重視力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的是無法和諧的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等等。總體來看,跳槽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還是跳的對與不對,都是為了追求自身價值的肯定和對自尊意識的維護。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生總是在不斷跳槽,工作一段時間發現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標準,然後換另外一份工作,這種總是抱着下一份工作會更合適的心理,讓大學生不能對自己負責,也不能對用人單位負責。跳槽是一種對自己的價值的.追求和維護自尊意識的心理情緒,跳槽心理並不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懂得如何去跳,如何跳好,如果本身對工作很滿意只是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要懂得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時間的磨合。通過一定時間的相處,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會有好轉,不是非要通過跳槽來解決的。

初入職場的大學生經過在工作上的磨練,不僅工作業務水平會得到提升,心理素質也會有顯著的提高。在工作上遇到不懂得問題,要虛心向同事請教,要樹立集體主義思想,把公司當成一個集體,互幫互助。在處理工作中產生的負面心理情緒的時要及時的調整心態,樹立自信,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科學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經濟與技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在無處不在的競爭環境下,大學生要有居安思危的心理,做好自己崗位工作的同時要懂得學習充電,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便在以後的職場生涯中謀求更好的發展。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2

在大學生中,每個人的經濟條件都是不一樣的。對家庭寬裕的城鎮學生來説,大學的花銷完全不用擔心,但對那些來自農村的貧困學生來説,面對處處差人一等的窘境,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下面來看一個大學生自卑案例。

大學生自卑案例:

吳x,男,重點大學二年級。自進入大學後,一直很自卑,父母都是農民,家境貧寒。以前因為在中學時成績拔尖,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器重,自己也因此似乎忽視了家庭的`貧困和普通。為了他上大學,家裏負債累累。進了大學後,自己又借了不少錢以掩飾自己的貧困和普通。原以為到了上海,會有很多機會,可以通過打工來補貼自己,但實際上很難。曾想了許多辦法來提升自己的素質(比如參加社團、看書、看展覽會、考證書等),但實施之後,往往都是半途而廢,從而感到自己脱離不了貧窮,走不出社會底層的地位,自己不會有好的前途,不可能光宗耀祖,甚至找女朋友在上海成家都很困難。

案例分析:

來訪者的問題屬於適應障礙伴隨的自卑。由於其大學之前因為成績拔尖,一直受到關注和重視,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心理滿足,從而忽視了家境本身的貧困和普通。而進入大學後,一方面不再如過去那樣受關注,失去了原來心理滿足的基礎。導致其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家庭的貧窮與周圍其他人之間的差距,而他又過分誇大地看待了這種落差,妄圖以借錢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貧困。同時,其之前對於在上海的生存帶有錯誤的估計,換了一個新環境後,發覺並不如自己預期的通過打工補貼生活那麼理想化,造成適應障礙,導致了一種挫折感。另外,對於貧窮和成功的關係亦不能做到正確的認知,使得以偏概全地看待自己的未來,意志力下降,形成自卑心理。

自卑是土壤,自信是莊稼:

討論自信之前,先講一個奧修的寓言故事。説有一天,絕頂聰明的納斯魯丁跑來找奧修,非常激動的説:“快來幫幫我!”奧修問:“發生了什麼事?”納斯魯丁説:“我感覺糟糕透了,我突然變的不自信了,天啊!我該怎麼辦?”奧修説:“你一直是很自信的人呀,發生了什麼事讓你如此不自信呢?”納斯魯丁非常沮喪的説:“我發現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好!”

看起來非常自信的人往往也非常的不自信,如果真是這樣,自信滿滿的人可能正是那些不太自信的人,處處謙虛忍讓的人更像是內心篤定的傢伙。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我校按照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加強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規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服務,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求,紮實推動心理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一、來訪者情況

xx同學,女,20歲,連續兩年擔任學生幹部,深受老師喜愛,同學尊重。在同學們眼中是陽光開朗、熱心助人的班幹部,在老師心中是有想法、有個性的好幫手,在父母眼中是乖巧的女兒。但這位如此陽光的女孩有長達15年的抑鬱,因為過早被家長要求獨立,導致缺乏安全感,國小時開始出現幻聽,國中抑鬱難熬時主動向家長求助,家長不以為然,並予以斥責,後來xx同學開始偽裝,成了我們心中的陽光女孩。大學期間,xx同學擔任學校x中心主任時,因與x些學生幹部不合,進而人際關係緊張,加之本學期11門課程的學習壓力,導致xx同學病情越發嚴重,從而出現在上課期間上網搜索自殺方式的行為,後被網絡引導前往就醫。

二、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在人際關係緊張和學習壓力大的雙重影響下,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而長期存在抑鬱傾向的學生產生自殺想法的心理問題事件。

三、問題關鍵點

1、如何儘快找到該生,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2、如何幫助該生解決當前人際關係緊張和學習所帶來的壓力,幫助該生營造較為舒適的環境。

3、如何協助醫生、學校心理諮詢中心開展心理治療,促進該生的健康成長。

四、解決思路

首先,立即採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其次,跟領導和家長彙報情況,妥善安排;再次,幫其規避壓力源,緩解焦慮情緒;最後轉介到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和醫院進行系統治療。

五、實施辦法

1、找到學生,確保安全

考慮到該生病情嚴重,且拒絕住院治療,當前安全無法得到有力保障,因此我以關心身體為由電話聯繫該生前往學院談心,要求其親戚護送到校。該生到校後,立即啟動“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學院黨委副書記—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四級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採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人身安全。

2、彙報情況,尋求配合

在確保該生當前安全後,立即將初步情況彙報領導,請求指示;向校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幫助,請求專業指導;聯繫家長,告知學生當前情況,要求家長當天趕往學校配合工作;立即聯繫該生所在班級的心理委員、所在寢室的朋輩心理輔導員趕往學院聽候安排。

3、用愛關心,用情溝通

該生到校後,以關心學生為前提,瞭解和掌握該生抑鬱症的形成過程。一是關心身體,詢問病情。在得到該生的同意後,查看該生病歷本以及各項檢查報告,熟悉病情,做好分析。二是探究原因,分析提煉。與該生的深入談話,讓我瞭解到該生之所以產生自殺想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導致長期存在抑鬱傾向,並日積月累無法排泄,病情越發嚴重;第二,擔任學生幹部後工作不愉快,人際關係緊張;第三,當前的學習課程過多,學習壓力大。三是提出解決方案,努力幫扶。我引導該生正確看待病情,對自己要有信心,引導該生住院治療,按時服藥,接受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的心理輔導,多向他人傾訴,學會排泄。四是安排心理委員和朋輩心理輔導員陪其聊天,直到其家長趕來學校。

4、暖心陪伴,全員幫扶

考慮到該生強烈拒絕住院治療,家長請求學校允許孩子一邊學習一邊治療的情況下,制定以醫院醫生治療為主、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輔導為輔的`治療方案,做好以家長為首、輔導員和同學為輔的暖心陪伴,建立領導—輔導員—系主任、專業老師—同學的全員幫扶機制,全員、全方位對該生進行幫扶。一是家長的暖心陪伴,安排家長在校陪讀,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為孩子提供良好家居環境;做到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課,保證孩子校外安全;帶孩子定期就醫,督促孩子按時服藥,保證有效治療。通過家長貼心、暖心地陪伴,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意,家庭的温暖。二是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的輔導,採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做好該生及時有效地心理輔導。

六、經驗與啟示

1、深入學生羣體,掌握學生狀態

只有切實地深入到學生之中,持續地關注學生,才能洞察學生每個時期的狀態,也才能發現問題,及時做到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輔導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掌握學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線下輔導員可通過下寢卧談、下課堂聽課、下場地參加活動等掌握學生狀況;線上輔導員可通過QQ動態,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關注學生網上動態,全方位關注學生、關心學生。

2、加強專業素養,提高鑑別能力

學生心理問題往往具有隱蔽性,而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心理委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鑑別能力,是進行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強輔導員、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心理專業素養必不可少。一方面輔導員需自我提升,經常去參加各類心理專業相關培訓講座,加強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一些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鑑別能力和處理方法,提升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等的專業信息隊伍進行專業培訓。首先進行崗前培訓,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其次進行理論培訓,將開展心理諮詢方面理論知識培訓,從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的溝通和陪伴技巧、危機預防和轉介以及班級心理活動輔導等方面展開。最後為實踐培訓,注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傾聽、共情等專業知識的實際操作,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更好的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3、加強家校聯繫,齊心協同解決

大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往往來源於家庭,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經歷會直接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家庭力量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的積極配合能夠有效改善孩子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在校出現任何異常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需及時和家長溝通,爭取家長配合,必要時聯繫家長到校,與他們進行深入細緻溝通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合力解決問題,形成以學校為主、家庭為輔,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4

一、調查結果

83%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處事樂觀、熱情誠懇。

當問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什麼時,處事樂觀、熱情誠懇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際關係(56%),心平氣和、與世無爭(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

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處理情感問題能力不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依次是人際交往帶來的壓力問題(67%)、就業壓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51%)、情感問題(48%)、人生髮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48%)、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45%)、學習壓力(44%)、經濟困難(26%)、不適應大學生活(16%)。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的擔心與自身素質的嚴厲要求。

人際交往:人際問題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己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就業壓力:隨着大學的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推行,大學生人數大幅增長,高校教育與企業的需要脱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難問題。

情感問題:大學生情感問題主要是友情、愛情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情感困擾主要集中在戀愛睏擾。愛情是校園裏一個敏感的話題,部分同學通過愛情排解心理壓力,有的女同學或者男同學過於靦腆,和異性在一起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係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38%的大學生遇到煩心事或感到壓抑時不向任何人訴説。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選擇傾訴的對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諮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

調查結果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願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

為什麼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瞭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瞭解情況,往往乾着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87%的大學生會開導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當週圍朋友存在心理問題時,87%的大學生會開導他、8%的大學生認為事不關己,無所謂、對外宣傳他有問題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遠躲多遠。表現了大學生熱心、樂於助人的一面。

85%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諮詢室。

在問及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諮詢室時,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一個學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選擇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諮詢室的大學生達85%。

3、高校心理諮詢機構發揮作用不大,前來諮詢的學生人數不多。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心理諮詢機構。

但是,由於學生對心理諮詢人員信任度低、諮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諮詢室諮詢的學生並不多。

95%的大學生表示會認真對待心理問題。

在問及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應引起重視時,95%的大學生表示要認真對待,根本不用在意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

68%的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依次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68%)、解答一些思想問題(56%)、介紹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50%)、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30%)、在我難以自己控制時給予警醒(39%)。

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在不同的年級、性別需要輔導的內容不同,當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渴求專業心理輔導員能對自己提供一些幫助。

近六成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加強的工作是深入學生中多溝通。

調查中:5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深入同學中多與同學溝通,2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舉行心理健康講座與諮詢,12%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僅有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諮詢機構工作人員對於大學生的心理諮詢要講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深入同學中去,及時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現苗頭及時給予溝通與輔導。

(三)常見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係,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提高認識,掌握技巧、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應儘可能地做到: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準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一個人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學生,在閲覽室是讀者,在商店是顧客。在交往活動中,如果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對方,瞭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這種心理互換也是培養交往能力的好辦法。

(四)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方面政府要繼續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加快出台相應的政策保證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持,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

(五)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己、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諮詢中心,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5

一項針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17%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交際困難、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成為困擾大學生的四大心理問題。

這項調查結果是6月25日發佈的,調查由福州博智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訪問了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大學、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福建醫科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6所大中專院校的1200名大學生。

調查顯示,約有23%的大學生在人際關係上存在一定問題。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一個多月來,我在公司部門領導和同事們的熱心幫助及關愛下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綜合看來,我覺得自己還有以下的不足之處:

除交際困難外,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擾大學生的重要問題。

約有30%的大學生感覺壓力很大。他們的壓力部分來自於所學專業並非所愛,這使得他們長期處於內在衝突與痛苦之中。另外,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各種大小不斷的考試、嚴峻的就業形勢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

即將畢業的小張,已經參加了4場招聘會,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職位,心情極度沮喪。“我今年要從醫大畢業,卻沒有辦法進入好醫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會是什麼樣子。我不是盲人,但卻是擇業時的盲人。”

還有近35%的大學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戀愛失敗導致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是最為突出的現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在大二時,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黃的學生説,“我始終無法忘記那名女生,至今覺得無法解脱。”

此次宣傳活動我們在準備宣傳材料期間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利用網絡、書刊等方式查閲各種環保知識宣傳資料。現將我此次環保知識宣傳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及心得體會(針對“白色污染”)進行分析。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調查發現,14%的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狀,17%的人出現焦慮症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而且,學生心理問題分階段各不相同,一年級大學生集中表現為新生活適應問題,兼有學習問題、專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二年級出現的問題依次為人際交往、學習與事業、情感與戀愛;三年級集中在自我表現發展與能力培養、人際交往、戀愛與情感問題;四年級則以擇業問題為多數,兼有戀愛問題、未來發展和能力培養問題等。而和城鎮大學生相比,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更多一些。

過度的.壓力使大學生們在情緒上容易失落苦悶。一名接受調查的大二學生説:“我總是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和抑鬱,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覺得索然無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即使遇到喜事,也毫無喜悦的心情。現在我睡不好,經常做噩夢。”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閲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針對本次調查中顯示出來的問題,心理測評師、哲學碩士張小平分析説,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大學生處於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時期,這一階段中,會出現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衝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衝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衝突如果存在過於強烈和持久,在遭遇x種刺激時,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影響個體的健康發展。

從現實生活來看,大學生們在中學時形成的優勢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脅,也會使之產生失落感和恐懼感。此外,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佔了很大的比重。獨生子女常常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社會鍛鍊,心理較為脆弱,也容易引發上述問題。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

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粧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尋找兼職,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過熟人尋找兼職,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過中介機構尋找兼職,還有部分同學通過廣告尋找兼職。調查還發現,80%以上的同學認為學校非常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以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並確保兼職的安全。

又是一年暑假,大學生活已經匆匆過了一半,是時候該想想步入社會該作何打算.所以今年暑假便想提前體驗一下作為一個社會人的感受.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6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得出,產生這方面原因是由於專業本身,藝術生的精神取向自由,他們側重於自身自由,藝術工作比較特殊。對於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這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價位。低於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於此價位又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2500-3499,城市學生高於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於農村學生。具體數據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於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為他們的背景。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為嚴重,他們渴望儘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為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鬆,但由於在城市長大,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為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於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後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願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願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xxx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製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製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7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餘x,女,22歲,大學三年級學生。父親是牙科醫生,母親在一家制造企業做銷售主管。在早期生活無憂無慮,家境相對優越,家教嚴格,自我要求甚高。性格內向,行為謹慎,個性敏感多疑,自我保護和心理防禦意識較強,閲讀過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刊。

二、個人主述與症狀表現

當事人的母親從小經常教育她養成愛清潔,愛衞生的良好習慣,要求放學回家後洗手要一洗二清三消毒,還要求每週對學習用筆消毒。受到母親的影響,當事人對“細菌”概念非常敏感,並且總是把細菌與“生病”“骯髒”等聯繫起來。在生活中特別害怕“髒”的東西,懷疑有細菌存在,平時洗臉要花很長時間,總覺得洗臉池裏有細菌,必須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洗,每次洗手要求自己洗20下以上,少了就得重洗。晚上放衣服時,總要小心謹慎,有時要反覆放好幾次,不然就覺得有細菌在上面,非常難受。早晨穿衣服也是如此,有時穿上了,覺得不符合自己要求,就得脱下來再穿一次,甚至多次。在與人交往方面,不敢接觸別人,懷疑別人身上細菌會傳染給她,甚至連上學時為避免在公共汽車與他人接觸而弄髒自己,每天竟花去1個小時走路。室內哪怕有一點不潔之處都會讓她心裏十分地不舒服。她總是強迫自己做一些清潔工作,否則內心就感到煩躁空虛,以至最後這種清潔工作成了其生活的一個不可取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診斷與心理分析

根據當事人的症狀表現,她的心理障礙問題被診斷為“不潔恐怖症”或者叫“清潔潔癖症”,該病症是高焦慮類恐怖症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症狀特徵是:患者對與不潔淨有關的一切物體或情景,都會產生持續的緊張、毫無理由的焦慮和恐懼情緒,並出現迴避反應;患者明知該物體或情景並無威脅,該反應不合理,但不能自控,常伴有強迫行為、儀式動作發生。患者的完美主義人格,膽小羞怯、謹慎內向、依賴性強等個性特點,是該病症發病的重要內在條件。不潔恐怖症患者的強迫行為、儀式動作是患者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條件作用的結果,是在x種應激情景下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由於這種反應能在客觀上減輕當事人的焦慮感受,因而也就起着負強化的作用,並最終發展成為自身習得性行為中的一部分。

四、病源條件分析

(一)病源信息

小余小時候母親對她十分嚴厲,一切與小余相關的東西,不論是她的.身體和衣服,還是她的牀與桌子,只要有一點髒和亂,馬上就會遭到愛淨如命的母親的一番沒完沒了的訓斥,並非要勒令小余馬上收拾乾淨。天長日久,小余對髒與亂產生了一種病態的恐怖。一旦看到哪個地方有點凌亂,她馬上會聯想到母親那嚴厲的面孔和刻薄的語言,進而產生了心理上的緊張感。於是漸漸地,她同母親一樣,不能容忍自己及其周圍有那麼一點點不乾淨的地方,哪怕那“不乾淨”在別人眼裏並算不了什麼。

小余的父親是醫生,家裏常有病人看病,有一個病人來家裏找小余父親,父親不在家,她找到小余的房間裏,並坐到了牀上。後來,雖然父親告訴她,這個病人得的不是傳染病,但是小余對她摸過的門把手、她坐過的椅子之類的東西還是非常敏感、恐懼,從此就非常懼怕與生病有關的一切東西了。大學一年級時的暑假,在校外租房子與一朋友合住做家教。朋友的女友來玩,在小余的牀上躺了一會,但她覺得這個女孩身上不乾淨,會有性病之類的東西。第2天就把牀單洗了,並且反覆洗了好幾遍。從此儘量不與這個朋友交往,並且開始對別人身上是否潔淨就特別關注。

(二)認知領悟

引導當事人分析病源條件,特別是症狀首次出現的條件,是促進當事人產生認知領悟的基礎。當事人明知大多數細菌不會傳染,也不會對自己真正構成威脅,但仍然產生恐怖情緒和迴避反應,這説明當事人恐懼的不是病菌,逃避的也不是病菌,那麼,當事人真正恐懼的是什麼?她又在逃避什麼?幫助當事人尋找和領悟恐怖情結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當事人克服心理障礙的關鍵。

(三)分析

首先,當事人的不潔恐怖症可能是由生活經歷,即出身和家庭環境而產生引起的,小余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往往就是一個潔癖者,她們對子女的潔淨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要求。

其次,當事人表現出的強迫清潔行為可能是一種代償行為。所謂代償行為,就是人在x種心理慾望得不到滿足時,通過它來獲得替代滿足的一種方式。小余的父母因為工作關係,不能經常性在家照顧小余的生活起居和關心她生長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小余常常一個人在家無所事事。於是,她把在家的時間花在反覆地梳洗打扮上,一會兒照照鏡子,一會兒又聞聞手,總覺得還不夠潔淨,於是又擦又洗。顯然,小余的強迫性清潔行為背後隱藏着一種不能得到滿足的心理欲求,她企圖借外在潔淨來增強自己的被關注程度,滿足自己被愛的強烈心理需求。

另外,小余對世界確認感的喪失和自我自主感的扭曲往往會導致其對外部世界和自我的強求,產生絕對確定的需要、完美主義的需要、絕對安全的需要等,當這種不合理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自我就會感到焦慮、恐慌,非要做些什麼來安慰自己不可,從而成為當事人不潔恐怖症發病的重要內因條件。由此可見,當事人的強迫行為、儀式動作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逃避,是滿足其病態的心理需要,這種病態心理需要主要與其強迫型人格產生的不良適應有關。

五、諮詢治療過程中採用的幾種主要心理干預措施

1、運用精神分析療法的認知領悟療法

通過解釋來使當事人改變認識得到領悟而使症狀得以減輕或消失,使當事人領悟到自己對不潔的恐怖反應是其強迫型人格對現實不良適應的結果,是對焦慮的一種自我防禦反應。當事人對不潔概念的恐怖迴避反應以及強迫行為、儀式動作是一種幼稚的逃避行為,進而促使當事人勇敢地面對和積極解決自我和自我面臨的問題,不再逃避。

2、運用行為療法的系統脱敏技術和思維阻斷技術

首先為患者提供了一個詳細的行為訓練計劃,並取得了患者的認同。該計劃主要包括3項內容:4周的暴露訓練;4周的反應阻止訓練;家庭作業和自我管理內容要求。在實施暴露治療的操作過程中,主要採取了系統脱敏技術:讓患者接受一個“手髒”了的現實,把一塊帶有“細菌”的紗布放進患者手裏,要求暴露1小時,在患者體驗焦慮期間不允許洗手,並要求患者每10分鐘報告1次焦慮感受,直到患者不再有明顯焦慮時,才允許患者洗手。在進行暴露訓練的同時還配合使用了思維阻斷技術。當事人在接受1小時的暴露治療過程中,往往會因關係聯想而產生強烈的焦慮體驗,這時配合使用思維阻斷技術,主要作用是阻斷

當事人的關係聯想,減緩焦慮感受,延長暴露時間,具體操作是:在當事人出現關係聯想後,引導當事人運用計算機鍵盤的“回車”原理,進行“回車”訓練,要求當事人停止當前的關係聯想,並對刺激變量重新賦意,進而產生新的選擇行為,建立新的反應模式,改變自己的經驗感受。同時還鼓勵當事人把這種“暴露”訓練、“回車”訓練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管理。

3、運用了合理情緒療法的“情緒認知ABC模式”技術

首先,幫助當事人消除原有的非理性觀念,建立合理的`、理性觀念。如下:意識不能決定物質,與其庸人自擾倒不如勇敢面對;態度影響行為,與其自我強求倒不如順其自然,坦然地承擔“災難”;行動改變感受,與其關注症狀倒不如為所當為,主動採取積極行動。

其次,為便於當事人在自我管理過程中更好地貫徹“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治療原則,運用了合理情緒療法的“情緒認知ABC模式”技術,使當事人進一步認識到,恐怖事件並不必然產生恐怖反應,當事人對恐怖事件的態度會影響當事人的主觀體驗;當事人不是因為焦慮、恐怖而產生迴避反應,而是當事人的逃避行為(態度)加重了自己的恐怖、焦慮感受。如果當事人改變對恐怖事件的態度,不再逃避,那麼,結果就會發現:沒什麼可怕的事情出現,雖然有些不舒服,但自己還是能戰勝自己的,多次實踐之後,自信心就會逐漸增強了。

六、諮詢效果評估

面接治療1個月後,當事人的焦慮、恐怖情緒有明顯減緩。從第2個月開始,面接改為每週1次,諮詢內容以人格輔導和家庭作業、自我管理指導為主。3個月後,當事人對不潔恐怖和強迫行為、儀式動作基本消失。一個學期後追蹤調查,當事人已完全恢復正常,情況良好。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8

前言: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説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暴風雨的洗禮?誰説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我們不能辜負他人的期望,我們要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

調查背景與目的:

大學生是社會上最為活躍、最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羣體之一。近幾年來,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在不斷地進行着變革來適應這個社會,使得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調查的基本方式:

我們主要通過會議和訪談等形式來了解我係各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次調查共分為三部分:

1、資料收集:整理原有的相關材料,查看文獻,收集相關信息。

2、調查走訪,開展會議。

3、問卷調查

4、資料整理:問卷分析研究,並且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成文。

各年級的調查情況及解決方案:

一、xx級新生

1、關於學校初進大學後,一些學生不適應教學方式的改變,面對寬鬆的學習方式有些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打斷的空餘時間。解決方案:校方應開展一些講座,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學會自己怎樣規劃人生,使他們更加了解大學生活。

2、學習方面存在調劑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課不是很感興趣,總覺得上課無趣,沒有用處,且難以理解課程內容,學習壓力大。解決方案:班委應積極主動營造學習氣氛,引導同學主動學習,建議制定學習計劃,儘快投入到大學課程中。

3、人際關係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發覺與周圍的同學無法溝通交流,無法投其所好;與舍友相處不和睦,對於一些小問題無法合理解決。解決方案:多開展一系列互動活動,增添班級同學間的交流,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學會寬容,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4、性格問題相對自閉,自卑,不敢表現自己,否定自己,無法自信、快樂地面對生活、面對大學——這個小社會,不知如何做到取捨。解決方案:多參加一些團體活動,加入到集體中;而班委對於這些同學應多加關注,多與其溝通交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大學裏基本是學生自主管理,班委擔負的責任就更重大,工作與學習時常發生衝突。解決方案:學會信任他人,將一些工作分與其他班委,但要在不涉及一些隱私及重要性大的情況,明白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協作,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

6、環境適應進入大學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認識新的人、事、物等,會感到迷惘、失落、甚至想回到曾經的衝動。解決方案:學會適應,慢慢調整心態,激勵自己。

總的來説,新生們已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但仍存在小部分孩子有着不適。

二、xx級學生

經過大一的適應,生活和學習都比較平淡了。很多大二的學生會面臨一個相對艱難的緩和期,有些同學會對周圍的事物提不起興趣,時常感到無趣,有壓迫感,愛瞎想等問題。這時,我們需要對這些同學進行積極正確地引導,鼓舞他們在不影響課業的情況下,積極參加一些團體互動活動。例如,可以與同學三五結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與人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心情。

通過對我係大二學生的調查瞭解到,大二學生有些存在“三慌”,即“年齡恐慌”,“學業恐慌”,“愛情恐慌”。

1、“年齡恐慌”很多學生存在着這樣一種觀念,“邁去入二頭,已經開始奔三了”,覺得自己的青春正在快速地悄然流逝,且當有新生稱呼“學長”“學姐”時,表示會有壓力,所以不禁對自己的年齡產生恐慌。其實,只要我們以客觀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年齡這個問題,認清事物總在發展的原則,不必太過在意,這個恐慌是能得到合理地解決。

2、“學業恐慌”一進入大二,每個人都覺得學業壓力加大了,看到大家都如此努力,我也要去努力才行,不甘落後,從而對學習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其實,做好自己,給自己制定適宜的.學習計劃,並落到實處,你也能做一個很棒且不一樣的自己。

3、“愛情恐慌”愛情是校園裏一個敏感的話題,對於大二的學生來説,已度過了一個懵懵懂懂的大一時光,因而便會開始擔心自己這四年裏沒有機會去體驗愛情,對待校園愛情便產生了恐慌。針對這一類問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制定一份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相信能得到一定的疏導。

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必須給予重視,並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積極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要求深入學生中,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的給予溝通與輔導,為在校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營造出一種更友愛,更和諧的氛圍。

三、xx級學生

1、學習壓力大三學生面臨更大的學習,各種考試考證接踵而來,深入學習難懂複雜的.專業知識,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解決方案:身為班委,應主動學習,平常與同學多溝通討論學習上的問題,為班級營造學習氛圍,有人請教時,應耐心解答。

2、戀愛問題戀愛在校園裏司空見慣,告別了大一大二的輕鬆日子,隨着學生的年齡漸長,許多同學有了依戀。解決方案:校方應對學生戀愛進行積極引導;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護好自己。

3、人際困難有的同學較孤僻,喜歡單獨行動,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解決方案:班級有活動應多鼓動同學們參加,讓其感受到班級的氛圍,融入班集體中。

4、學業加重,班委的工作與學習容易發生衝突,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解決方案:若工作不涉及隱私問題,班委應懂得信任他人,適當將工作分配給他人幫忙,同時也能讓其他人瞭解班級內務,提升班級凝聚力。

5、更換季節,天氣變化也帶來了心情改變。解決方案:不要把時間排得太滿當,節假日應多與同學出去放鬆放鬆,懂得認真工作,輕鬆玩。

四、xx級學生

1、本學期大四學生已在緊張準備着畢業論文,選擇導師,根據自己的課題準備着實驗,查找文獻,一切忙碌而有序進行中。部分學生已有明確的奮鬥方向,如:參加考研、公務員隊伍,但據説我校考研壓力大,因為多數人選擇報選外校,然而授課方式及資料差異,造成難度加大。

2、據調查仍有部分學生未通過英語四級,因其與我們的學位證書密切相關,大家十分擔心,正在緊張準備着即將到來的考試,但有小部分學生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棄。

3、面臨畢業,意味着即將踏進社會,即使已是足夠優秀的學生也擔憂着進入社會後無法適應激烈地競爭。

4、積極應戰的大隊伍中仍隱藏着自我墮落的小羣體,經尋訪得知,當看到同學或舍友前去自習、做實驗,發覺自己缺少了目標,會感到不安、失落。

5、本學年首場畢業生招聘會已開展,據調查得知,此時,我們的簡歷還未準備好,或是發現簡歷上唯有榮譽缺少經驗,或是簡歷上一片空白,種種問題令他們越發感到擔憂和恐懼。

總而言之,大多數學生已準備好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一份子,問題是有的,但總會解決的。我們已長大,要學會思考,學會承擔,學會忍耐。

結論:

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進程的關鍵力量,他們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從整體上看,我係大學生羣體是好的,儘管他們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大學生這個隨着高教改革日益壯大的青年羣體仍保持着強烈的獨特性,他們以出色的知識背景和極具魅力的年齡優勢吸引着人們的視線,他們以其追求不同凡響的衝動和多夢的青春參與了社會的脈動。現代社會充滿着機遇和挑戰,競爭的日益激烈,事業的艱辛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給每一個人,尤其是希望獲得知識、贏得未來發展先機的大學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心理壓力。

一切都會從大學開始,大學雖然是人生中不長的幾年,但因其匯聚了人們青春最熾熱的年華而影響深遠,是我們人生的黃金歲月,有人在這裏立下了一生的宏願,也有人在這裏走向了永遠的迷失。大學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驕傲和沮喪,也充滿了青春的美好與苦惱。大學風景線,永遠是最動人的篇章。而大學生羣體,永遠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羣體之一。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9

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近幾年來各大高校大學生殺人、自殺的案件不斷髮生,壓力已不單單存在工作人士當中,大學生心理壓力也在逐漸加大。那麼為什麼大學生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是什麼引發什麼其心理問題?

一、大學生心理現狀

1、高年級的心理狀況優於低年級學生:低年級學生對陌生的環境還較為迷茫,遇到挫折的時候容易造成心理負擔,嚴重的後果就易導致心理不健康;

2、非獨生子女心理狀況更好:非獨生子女從小與年齡相仿的人相處較多,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強;

3、城市學生心理狀況較好:城市生長的`學生競爭意識強,承受壓力的能力也較強,非城市的學生遇到壓力容易產生反抗意識;

4、性格開朗的學生心理素質好於內向學生:性格開朗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較為積極,面對困難能夠自我調節;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1、交際困難因素:通過調查顯示,交際問題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因素。大學比高中的人際範圍更廣,大學校需要交往的範圍也更廣,有些想試着跟別人交往,卻交往失敗,導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語,有些是因為從小的教育導致其自私,在集體環境中充分暴露,導致自閉偏執等心理狀況;

2、依賴網絡: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現實中交際出現問題於是在網絡中尋找,久而久之更加不願意跟人交往,產生封閉自己,影響人正常的認知,還有可能導致人格分裂;

3、角色轉換適應不來:有些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身邊的同學換了,學習的環境換了,學習的模式也換了,無法去適應,進而導致成績與預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懼感,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只會變得更加自卑抑鬱;

4、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大學學習沒有高中的高強度,但是自己的學習能力要很強,有的學生學習方法不當,或者各類考證帶來的壓力,使之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張,久而久之易出現焦慮甚至精神分裂;

5、情感因素:很多大學生不能正視戀愛問題,一旦失敗就易導致其心理變異,走向極端;

6、就業壓力因素:社會競爭的加劇及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導致合適的工作越來越難找,這也造成了大學生精神負擔加重;

三、解決建議

1、學習並掌握心理學知識:可通過自學、講座等途徑,學習並掌握好心理知識,有益於大學生從理論上正確理解和認識自身所出現的心理問題;

2、豐富業餘生活:加入感興趣的校園業餘社團,豐富生活和身心健康發展,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不但可以正確認識自己,加強人際交往能力,也可以鍛鍊社會適應能力和增強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學會調節自己:合理使用調節自己的各種方法,合理宣泄、目標取代等辦法,調節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和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4、正確認識困難和挫折:人生總是會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沒有人的人生是順風順水的,一個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夠在挫折中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

大學生只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適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更好的處理現在和將來的各種問題,這樣,社會才能穩步健康的發展。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10

面對學業與就業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逐漸的增加。為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更早的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了調查與分析。此次活動以人文學院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為形式,以青島農業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調查目的,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為90%。報告從有效問卷採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公佈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問題中“考試前後您會有心情緊張嗎?”,其中有44%的同學認為,考試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説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大學聯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鬆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於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脱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

二、業餘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業餘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學網玩遊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三、經濟生活

如今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餘,與此同時,在第12題中“你的生活費用最大支出在哪兩個方面?”有60%的同學用在飲食和娛樂。以上都説明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於經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四、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對於“與一羣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範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於是羞於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於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12題“你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為“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映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還是有欠缺的。針對這一問題,我校與院也都設立了心理諮詢辦公室,希望能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早日心向陽光!調查數據也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參加此次調查的同學表示衷心感謝!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11

一、調研基本情況介紹

本次調查方式是在我的同學之間採取隨機抽樣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本次調查藉助騰訊QQ進行問卷發放,也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支持。這次調查一共發放了120份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本科及大專的在校大學生,男70名女50名,一共收回108份具有分析價值的問卷。這次調查得到了同學的大力配合具有一定的分析價值和較高的可信度。

二、調研分析

(一)、人際關係問題

根據調查可發現,有的大學生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往往表現出自負的心態,待人處事以自己為中心,總想表現自己,經常抱怨別人不理解、不體貼、不關心。有的大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表示自己的思想,例如調查中發現有4%的同學當自己不受到別人理解時會和別人衝突,缺乏理性,15%的同學會有不同程度的怨憤和心情壓抑!不願和同學交流、合作,一心只讀聖賢書,導致大學生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另外,大學生之間由於個性、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也容易產生衝突,導致有些大學生相互冷漠,甚至仇視打擊對方,長此以往,她們就會在內心積聚心理問題,極易產生心理疾病。

(二)、學業問題

調查發現14%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活就是三點一線之間教室、寢室、食堂缺乏激情與熱情枯燥乏味。據瞭解學業上的主要問題是:

(1)學習壓力大;

(2)學習動力不足;

(3)學習目的不明確及學習成績不理想;

(4)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三)、戀愛與性的問題

大學生大都處18~25歲的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髮展過程已進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趨向成熟的階段,不少大學生開始談戀愛,但在如何處理戀愛與性問題上常常感到困惑。

(四)、情緒問題

在情緒方面調查發現,12%同學不敢在同學面前大聲説話,這反映了一些情緒問。進入大學後,社會角色的換位引起了大學生許多的心理衝突,從而產生內心的痛苦和不安。大學生易出現的情緒困擾主要有:

(1)抑鬱。抑鬱是大學生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如得不到及時的心理諮詢及治療,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疾病,造成嚴重後果。

(2)焦慮。一般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喪失、失敗感、罪惡感的增加等,是由幾種情緒混合而成的情緒體驗,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生活。

(3)自卑。自卑的人大多性格內向,常常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不敢與人交往,不敢實踐,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華和進取的時機。

(4)冷漠。一般表現為對外界的任何刺激都無動於衷,漠不關心,既不與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閒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樣子。從表面上看,冷漠的學生是無動於衷,實際上一些學生內心十分痛苦,有很重的壓抑感,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將產生嚴重不良後果!

(五)、做法分析

經驗與啟示存在問題及原因

據瞭解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也有發展過程中自身主觀的因素。社會因素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物質文明在不斷的發展可是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缺失使得她們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處於不穩定階段,心理素質還十分脆弱,容易造成價值觀的混亂和情緒的起伏不定,致使她們心理複雜而動盪不安。家庭因素現在的還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她們生下來嘴裏就含着金鑰匙是家裏的寶,從小的嬌生慣養導致她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身因素,大學生個體因素是影響和制約大學生心理個體的人格缺陷大學生的人格結構較複雜,影響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良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着其人格的健康發展,導致其人格發展有缺陷。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發展缺陷,表現為孤僻、冷漠、多疑、悲傷、急躁、衝動、固執、好鑽牛角尖、易偏激、驕傲、虛榮、以自己為中心等。自己的意識缺乏客觀性和正確性,大學生的自己的意識是大學生心理髮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個性發展的最集中的表現之一。自己的意識包括認識、體驗、控制等。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自己的評價有濃厚的興趣,但卻常常缺乏客觀性、正確性。有時自己的感覺太好而自負驕傲,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偏離實際水平,而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時,又因偏離而出現逆轉,走向對立面,產生自卑情緒,自己的評價過低,不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缺乏正確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問題是大學生最為關注也最感困惑的問題之一。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也影響到大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認知,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夠説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大學生產生心理困惑最多、最直接的原因。生活環境變遷,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所處環境的巨大變遷會使個體產生心理應激。生活環境的變遷對新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三、結論與建議

對於以上調研結果發現的問題我向大家提出我個人的看法以及意見希望能對大家未來就業有所幫助。

1、在處理與她人的關係中,我們應該應當更加積極主動,而不應該等待她人的主動。而師生關係中學生的積極主動顯得更加重要。大學中老師不再是中學時代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結合的老師了,大學中的老師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學習,任課老師也一般在課堂上才能見到。因此,在師生交往中的主動權就掌握在學生的手中。當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它方面的問題的時候,主動找老師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可能的話儘量與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繫,這也是對學生非常有利的。

2、同學之間的長時間相處,特別是舍友長期生活學習都在一起。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矛盾。當這些矛盾出現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尋求解決,而不應該激化擴大矛盾,儘可能地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同時,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時,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心理,設身處地地為她人想想,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置她人的感受不顧。

3、在處理異性關係,男生和女生都應該主動,不必感到羞澀靦腆。在人際交往中,異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該表現得落落大方。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不但能夠給人情感的滿足感,而且能夠讓不同性格類型的異性互相補充,更加嫩完善自己的的性格,培養健全的人格。

4、當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時候,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壓抑,這是屬於正常的心理反應。此時,自己應該儘可能地與別人增加溝通,委婉地表示自己的想法。在平時的交往中,講究誠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讓她人由衷地感到你是能夠信任的人。另外我們在發現自己已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等心理問題的時候,應當勇於正視,尋求方式解決。在解決方式的選擇上,儘可能地採取自我調節和與她人交流溝通相結合,解決方式應避免單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從心理問題的陰影中走出。

5、正確的價值觀是個人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是個人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實現奮鬥目標的燈塔。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學校園之後,就有必要對整個大學生涯進行規劃,對未來的人生、職業有一個較明晰的規劃,確立明確的目標,併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堅持不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但包括個人的人生規劃,還應包括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6、無論是大學生活,還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就需要大學生較強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儘可能地積累挫折經驗,豐富人生閲歷,讓自己心理日漸成熟,為培養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7、面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如何恰當地處理學習生活是大學生必須正視的問題。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對大學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大學學習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長期的目標,使大學生缺乏奮鬥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動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主積極性不高,或許是受到中學時代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留下了些許後遺症,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父母還存在依賴性,沒有完全從中走出來。因此,有必要努力培養獨立自主意識,這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進入社會前的必要準備。

大學生處於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的時期,加之社會壞境的劇烈變化,很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和心理失衡。近年來,隨着一系列由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惡事件不斷髮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本文經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總結了一些在實踐收到良好效果的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大學生心理潛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轉變觀念、改進管理、改進教學、拓寬社會活動領域和加強心理衞生知識的普及及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本人協調配合,共同努力,持續、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12

邁入大學的那一刻,每一位學子都是滿懷憧憬,滿懷期待,想像着大學生活得自由快樂、無拘無束,並認為自己肯定能在這片天空下有一番作為。但現實並不總是盡如人意,一些大學生就會遇到各種困擾的事情,譬如:想家想親人,不能適應大學的生活;身處高手如雲的環境,思想壓力大;太過於羞澀,不敢表現自己,與許多機會失之交臂;不能正確的處理戀愛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學會自我調節並能樂於幫助他人是一件積極而有意義的事。

一、案例情況

1、生活適應問題

這一問題在大一新生中存在的尤為普遍。新生們從五湖四海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園,與自己尚不熟悉的同學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在生活習性、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較大的差異,還沒能完全從高中的生活中走出來,轉換到大學生的角色。因此在各個方面都覺得不習慣,由此而產生心理偏差,並可能因此一蹶不振,對大學生活感到厭倦。

案例一

小郭上大學以後非常鬱悶,他在開學時積極參加社團面試,一心想着大展拳腳,然而心儀社團的面試沒有一個能順利通過,最終去了一個不怎麼喜歡的社團,而且一直都是做跑腿打雜的事情,與自己開始的設想相差甚遠。大學的學習方式和高中的存在很大的區別,小郭一時難以適應,再加上大學裏藏龍卧虎,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學習尖子優勢也難以繼續保持。最近和室友也常因為一些小事情發生摩擦,越吵越兇。似乎各種事情都不順利,小郭對現狀越來越不滿,一直心情低落,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更別説專心學習了。

案例分析:

小郭這是典型的對大學生活不適應,而且因為社團的不順心,還引發了對自己的認知失調,人際關係的不融洽。大學中難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因為他的消極對待,讓他不僅對社團厭倦,還讓他失去了自信,在學習上感到技不如人。大學本是一個收穫友誼的地方,但他卻因為消極的心理,和室友產生摩擦,心情也因此低落。面對這些問題,小郭應首先反思自己,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能因為這一點小風浪而倒下,他應該積極地去面對,機會失去了可以再爭取。在學業上,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便問心無愧,而且付出就有回報,將來成績肯定會上去的。與自己的室友應該坦誠相待,可以將心事向他們傾訴,從他們那裏得到安慰。另外,小郭也可以去尋求心理老師、輔導員以及同學的幫助。

2、人際交往問題

大學生生活在一個有着上萬人的校園裏,人際交往是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且,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大學生的信息交流,有助於大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是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完善的重要條件,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但是一些大學生因為性格靦腆,或者不懂與人交往的方式,只能孤獨一人,沒有可以談心的朋友,久而久之,造成性格孤僻,關上了心靈的窗口,每天生活在一個沒有關愛的世界裏。

案例二

小斌,知名大學一年級新生,他是x理科奧賽的.金牌得主,在普通學生眼裏看起來十分晦澀難懂的專業課對於小斌而言易如反掌。開學第一個月,和小斌同一個宿舍的三位室友有着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機會,時常會就專業課上的問題來請教小斌,而小斌也樂此不疲地充當起了課外輔導老師的角色。但是小斌這位老師義務有個不大不小的缺點,那就是喜歡在給別人講題時加上一句口頭禪:“哈,這道題目簡單!”對室友所犯錯誤的評價也是“一針見血”:“你這個地方犯的錯誤太低級了。”這樣過了沒幾周,小斌發現,三位室友漸漸地不再向他請教問題了,對他的態度也變得有點冷冰冰的。複習期會考試的那段日子,小斌主動問室友們有什麼可以幫忙,結果接連碰了三個軟釘子。更糟糕的是,小斌還聽到關於自己的傳聞,説自己“眼高於頂,好為人師”。沮喪的小斌在電話裏向父母抱怨自己好人沒好報,父母則告訴小斌要當心“樹大招風”,平時做人要懂得低調一點。這一席話讓苦惱的小斌更為摸不着頭腦,自己怎麼就“樹大招風”了呢?不願在宿舍受冷遇的小斌只好選擇把圖書館和自習教室當作自己的“避難所”。

案例分析:

小斌這是典型的因交往方式不當而引起的人際關係問題。他不懂得交往的藝術性,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或許會打擊到別人的自尊心,而造成友誼的破裂。他首先應學會的.是理解別人內心的情感,換位思考,將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上,考慮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然後,他應該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同一種意思,以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便會起到不一樣的效果,應該將自己的心意以一種關心的口吻傳達出來,而不是去中傷別人。再者,他應該學會以一種誠懇的態度待人在人際交往中講究端莊而不過於矜持,謙遜而不矯揉造作,在待人接物中,充分顯示出自己的誠摯之心。而且,當與室友有矛盾時,應主動去找他們溝通解決,而不是避而遠之,將關係弄得越來越僵。

3、情感問題

大學不再像高中,以往還需遮遮掩掩、欲説還羞的愛情已然大大方方的走進了同學們的生活中。但畢竟還是稚嫩,有些大學生根本不懂得戀愛的意義,不懂得照顧對方的感受,原本美好的情感卻變成了對雙方的折磨,因為分手而帶來痛苦,並影響學業和以後的人生。由此,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也是十分重要的。

案例三

張x和李x是同班同學,也是同鄉。班開第一次班會,他們分在一組,從此就熟悉起來。因為都來自山西,感覺上比別的同學更親近一些,女孩有事就喜歡找男孩幫忙。後來,兩個人就開始像男女朋友一樣交往了。但在交往了兩個月之後,兩個人開始鬧彆扭,爭吵不斷,男孩提出和女孩分手。女孩因此深受打擊,再也不想和異性交往,而且心裏對異性總是充斥着敵意。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女孩是典型的由失戀引起的恐懼心理,女孩應正確的看待失戀。在遇到這種事的時候,首先要學會自我調適,正確瞭解愛情的本質,尊重對方的選擇,並祝願對方從此幸福快樂。如果自我調適沒有效果,不要將委屈悶在心裏,而是尋求他人的幫助。可以去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向他們傾訴內心的苦悶,尋求心理安慰和寄託;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像投身到自然,感受新鮮的空氣來釋放內心的苦悶;還要學會自我反省,總結失戀的原因,讓自我得到更新和昇華。

二、撥開心靈的陰霾,迎接美好的未來

大學是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在這個過程中,健康的心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學會自己解決遇到的一些壓力挫折,保持身心的健康是重要的,而且,還要學會尋求別人的幫助,因為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我們在擁有一顆自信堅強的內心之後,在有了朋友的幫助之後,更要有自己對於學業、未來的規劃,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並且要為之堅持下去,實現它。如此之後,我們的大學生活才是精彩充實的,才不會荒廢我們的年華和青春。

1、學會自助,完善自身

(1)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世界。心境對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若是有一顆積極的心態,不管你面對怎樣的逆境,都能隨遇而安,積極尋找事業的樂趣,發覺生活的光明面。

(2)正視現實,適應環境。馬克思曾説:“在框架的限制中尋求自由。”人不能改變自己所處的社會現實,所以應該正視現實,勇敢的去接受挑戰,不斷完善自我,是自己更加適應社會這個大環境。環境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如果對現實憤懣不平,更是無益的,我們要會換位思考,要轉變思路,要從實際的問題出發去尋求解決的途徑,而不是以一心之所想去看待現實。

(3)自尊自愛。一個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要清楚地認識自己身上的優勢和不足,這樣才會更好的發展自我,才不會被自卑的心理掌控。

(4)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大家庭,處處有合作,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合作的基礎。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我心換你心”。與其抱怨人心不古,不如儘自己所能幫助別人,學會溝通,理解別人也讓別人能理解自己。

(5)正確對待挫折。挫折在所難免,對此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斯賓諾莎説過:“不悲哀、不嘲笑、不怨天尤人、而只是理解。”這應當作為我們面對挫折的座右銘。挫折更是對我們的激勵,更是對我們的提高,我們在經歷失敗挫折之後,會更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哪裏,就會為完善自身提供一個方向,俗話説“失敗是成功之母”,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2、敞開心扉,樂於助人

心理老師和輔導員比學生有更多的經驗,因此他們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方法會更多更有效。但是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守在我們身邊,因此有時來自同學的幫助會更及時,而且交流起來不會有羞澀。

我們作為同齡人,對同學遇到的困擾能更好地體會,或許我們自身也曾有這樣的經歷,從而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向他們提出建議,給他們以安慰。換一個角度,幫助別人也會使自己的內心有一種成就感,當看到別人的煩惱褪去,又掛上昔日的笑容,我們自己的心中也會是一片爽朗。

3、明確目標,築夢未來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沒有航向的帆船,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有時也是因為沒有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從而每天會將精力放在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我們已經不再是往日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年,而是一個已滿十八週歲的成年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對未來有一個自己的規劃。從現在起,就應該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為將來做好準備。

總之,希望每個大學生都能敞開心扉,學會自助與助人,向着自己人生的目標奮鬥,讓自己的大學生活積極健康而富有。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13

一、案例背景

張x,女,廣西人,家庭成員結構相對複雜,系離異再重組家庭。在張x很小的時候,母親便帶着她改嫁到了另一個離異家庭。該生體型瘦小,性格非常的內向,在同學中朋友較少,是一個專業成績不錯,但不愛説話的同學。

二、案例簡介

在大學入學後,同宿舍的同學反映,張x在宿舍生活中,總是不敢一個人走出宿舍陽台的現象。剛開始同學們並沒有特別在意,認為張x只是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張x身邊的同學漸漸發現,張x不僅是不敢走出陽台,就是進入食堂或與同學共同參加在室內舉行的眾人活動這些人多的場合,她也會表現出不適應的狀態。漸漸的,同學們都覺得奇怪,也就和她越走越遠。但在班上,還有班長和小菊兩位熱心的同學,還總能出現在她身邊,和她在一起。

有一天,張x終於和小菊説出了自己在生活上,有這些不適的原因:因為她總是感到有人在説自己的壞話,特別在男生多的場合,總會感到有男生在議論她,説她笑起來很傻;自己在陽台洗漱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人在偷看她,並安裝攝像頭拍攝她,上傳至網上,讓她出醜。

輔導員通過同學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與其進行了談話,在談話中,輔導員並沒有感覺到該生的任何異常。相反的是,感覺到張x特別的有禮貌。與此同時,張x在生活上,朋友卻越來越少,小菊成了那極少中的一個。“小菊,我又聽到那種聲音了”,張x對小菊説。張x説的那種聲音,指的就是感覺到有人在罵她了。

又有一次,張x坐班車回家,在張x的後排,坐着一位與張x並不認識的先生,張x覺得這位先生也在罵自己,並且從上車罵到了下車。回到學校,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小菊。小菊也感到很不理解,卻沒有辦法與她溝通。

三、解決方案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中張x的心理症狀屬於偏執性精神病症狀。偏執狀態以突出偏執妄想而無幻覺為特點。它既無偏執狂那樣的系統性妄想,又與偏執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分散和荒誕離奇、伴有幻覺,且發生人格衰退等不同。有學者認為偏執狀態似乎是介於偏執狂和偏執型精神分裂症之間的一種狀態。

偏執狀態的患病率比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少,而比偏執狂多,目前尚沒有該病的確切發病率。該病病人可照常工作,甚至可圓滿完成任務,往往不去求醫。

偏執狀態的病因,是在一定個性缺陷的基礎上由長期持久的精神緊張所引起。急性精神創傷可作為誘發因素。偏執狀態的診斷和鑑別診斷與偏執狂類似,本病的妄想雖多呈持續慢性形式,但也有短期內消失的。

案例中的張x之所以出現偏執性精神病症狀,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就輔導員所瞭解到的,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該生家庭系離異再重組家庭,成員構成較為複雜,其繼父子女較多,據其繼父稱,兒女中既有副廳、正處級的幹部,也有x高校的副教授。其母親早年做生意,人生經歷較為豐富,有重大交通事故史。複雜的家庭組成情況,在生活中,就難免有相對一般家庭更加容易產生口角等家庭矛盾,極易在該生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一些影響,這時小孩一旦出現情緒管理方面的問題,就極易形成一些不利於成長的複合情緒。

第二,張x在高三的時候,曾經因為有男生向其示愛,由於示愛的方式比較猛烈,因而受到了一些驚嚇。因此在男生多的環境下,容易產生對示愛場景的回想和幻想。

第三,個性自卑,遇事較為敏感。研究表明,心理敏感的人往往害怕與別人交往,害怕暴露自己真實的想法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此例中,張x甚至不敢在別人面前笑,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笑的樣子很傻,害怕被別人拍成視頻放到網上去。

(二)解決方法

結合該生日常生活表現及輔導員所瞭解的情況,輔導員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把握事件發展態勢,理清事件發展脈絡,有條理的將事件上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分管領導,同時安排與其關係較好的同學細心的觀察她的日常行為,並做好記錄,為日後辨別其心理健康狀態作依據。

第二,積極聯繫其家長,將該生的情況與其家長作通報,瞭解其以往的心理情況並告知其在校表現的具體情況,爭取家長對處理此事的'配合。此案中,輔導員雖然積極聯繫了其家長,但其家長開始矢口否認一切不利於小孩的事實,並隱瞞該生過往的一些經歷,這為事情的解決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與交談,告知了學校對該生的關心,其家長才放下包袱,來到了學校,試探性的配合了學校的工作。

第三,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有關條款的前提下,尋求正規醫療機構的幫助與診斷。心理疾病的診斷往往需要患者敞開胸懷的配合治療,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診斷。在此案中,張x在心理出現異常初期(寒假前)及寒假結束後在家人和老師的陪同下,在專業的腦科醫院分別做了兩次針對偏執型精神病的治療。然而,初次治療和第二次治療的結果卻相差甚遠。初次治療,張x就醫生的提問,都能夠認真的回答,從整個心理諮詢過程及各項數據的綜合反映來看,醫生給出了疑似偏執性精神病的診斷,希望張x能去其它三甲醫院的專科門診進行復查。第二次治療是該生希望能回到學校學習時,再次做的診斷治療,但第二次的各項數據,卻均顯示一切正常,整個心理諮詢過程,她也迴避了(下轉第151頁)醫生的大部分提問。究其原因,是因為第二次的治療,張x開始有意識的封閉了自己,所有的選項都選擇了否定的答案,在答題時間上,也比第一次減少了很多。

四、處理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細緻而有節奏的工作,最終該生家長同意了學校的休學建議,並在一年的休學調整後,和學校協商,讓該生採用在家自主學習,相關指導老師視頻指導的方式,完成了餘下的學業。

在此案例的處理中,雖然因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欠缺,在處理中略顯力不從心;學生家長對事情的處理也未能充分理解和配合,但在學校相關部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系部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下,還是取得了雙方較為滿意的工作效果。

五、思考

大多數的輔導員畢竟不是專業學習心理學的,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學生心理問題處理上,只能做到發現與關注,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的判斷及處理,還有待專業的心理臨牀諮詢師或心理醫生指導、執行。因此,大力發展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成一定的層級機構,明確每個層級的責權及所扮演的角色,通力協作,才是處理好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渠道。但是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一線隊伍,對學生有着深入的瞭解,在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偏差初期,還是大有可為的:

第一,加強宿舍長、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的三級防控機制建設,制定適合自己所帶班級的信息反饋機制,並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對心理方面的學生幹部進行系統的培訓,使學生骨幹真正起到輔導員眼線的作用。

第二,對出現異常行為的同學,要加強對其日常的言行的記錄,找專人對其進行跟蹤與反饋,瞭解其心理變化規律,更好的為其總結出行為規律,為日後的工作作依據。這對後期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也是頗有裨益。

第三,一旦啟動事件的處理程序,輔導員一定要有耐心,因為此類疑似病例的確認和處理,註定是漫長而又充滿挑戰的,保持良好的心態,是解決此類事件的關鍵。

第四,輔導員應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習常見心理疾病、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基本特徵,能心理病症能作出初步的診斷,從而對其日常行為作初步的判斷和診斷,能更及時的使疑似病例能更好的接受相應的治療。

第五,加強心理特殊羣體的排查工作。在入學之初,利用專業心理測試軟件為每一位新生做心理普查,對有心理問題趨勢的同學要做深入的瞭解,掌握學生的全面信息。全面信息包括:

(1)學生家庭及各家庭成員的信息。

(2)學生本人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經歷。

(3)除家人外,第三方對其的綜合評價等。只有瞭解了全面的信息,我們在後期的事件處理決策中,才能儘可能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數。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14

在爸媽在線心理網,對有心理困惑問題的大學生進行心理諮詢。

4. 8月22-24日:總結匯報階段

整理材料,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最後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

三、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近年來,關於大學生由於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結合到大學生的實際大學生活,他們也確實面臨着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有複雜的感情問題。

2.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從中尋找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心理困難,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大學生們提出一些適當有效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建議,幫助大學生克服那些出現在學習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惑,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與信心。

3.調查對象

本校的學生和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學生。

4.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網絡以及實地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5.數據分析或問題與現狀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單選題(只選一個)

1.你認為在大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a.有必要b.無所謂c.沒必要

2.你目前的學習狀況:()a.很順利b.有困難但能克服存在很多困難

3.你對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滿意?()a.滿意b.無所謂c.不滿意

4.你在學校的朋友:()a.很多b.比較多c.很少

5.你想過自己的前途嗎?()a.沒有想過b.想過c.以後再説

6.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a.能b.基本能c.不能

7.你感覺自己的學習自覺性:()a.很高b.視情況而定c.比較低

8.遇到困難或壓力時,你會最先向誰求助?()a.家人b.朋友c老師

9.在大學生活裏,你最經常的感覺是:()a.比較充實b.無所事事c.鬱悶

10.你與舍友的關係:()a.很融洽b.有時會有小矛盾c.經常爭吵,難以相處

11.考試前後你總會心情緊張焦慮嗎?()a.總是b.有時會c.不會

12.你對所學的專業是否滿意?()a很滿意b一般c不滿意

13.你贊同婚前性行為嗎?()a.贊同b、不贊同c.不知道

14.你對校園未來的愛情是如何看待的?()a.無疾而終b.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c、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15.你認為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a.很健康b.一般c.存在一些心理問題

a.悶在心裏b.向朋友傾訴c.告訴父母d.求助老師e.自我調整f.尋求心理輔導

2.您的心理困擾主要來自:()

a.學習b.家庭c.就業d.感情e.情緒f.人際關係g.環境h.自己

3.您的情緒問題主要是:()

a.焦慮b.抑鬱c.嫉妒d.壓抑e.恐懼f.易怒g.其他

4.你對職業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a工作輕鬆b專業對口c收入高發展好d工作穩定e興趣f對社會貢獻大

5.本學期學院《智力與心理健康》課程以專題教學採取了一些新的教學方式,你喜歡的方式有:()

a參與式教學b互動式教學c案例式教學d啟發式教學e研究式教學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後,發現成績優異的同學有很多,他們在高中時代作為佼佼者的優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在思想上,大學生往往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認識不清。學生在考大學前往往被灌輸了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一生無憂等片面的觀念。但進入大學後,他們感到學習考試的壓力還是那麼大,競爭更加激烈,還要面對就業的壓力。這種現實與美好理想之間的差距,使很多大學生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2.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壓力

就業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着巨大的就業壓力,特別是對於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説,他們認為自己的文憑及學歷不如本科生,往往不能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有的缺乏自信,有的缺少積極進取的精神,有的處於眼高手低的情況中,形成種種矛盾心理,心理問題也就隨之凸現出來。但相對於城鎮學生,農村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等影響對能否就業就更為敏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比城鎮學生相對更多一些。

3.戀愛與性心理髮生問題

這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係問題、情感破裂後的報復心理等。隨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學生對性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生理髮育、兩性關係、戀愛等方面也經常出現心理困惑和障礙。

4.自我定位出現迷惑

大學生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己,探索自己,經歷着種種內心自己的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對於學習為了什麼,將來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麼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沒有適時的引導,很容易誘發心理障礙。

6.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諮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於同學們對自己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並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裏。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暗示自己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麼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調整自己,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為了保持學習效率、有規律的健康生活,必須科學合理的安排生活,堅持體育鍛煉,講究衞生。做到勞逸結合,科學用腦。

四、結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學生的不良情緒,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指導他們採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高校中重視學生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須向更深的層次發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加以實施,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來培養和維持學生健康的心理,增強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自我報告15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4月份,對我所在大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澄西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教育價值觀

部分大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16%的大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1、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x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2、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二)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大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大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找到好工作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大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