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先認識你自己很重要

來源:時代範 2.17W

在人際交往中先認識你自己很重要,認識自己是自我溝通的第一步。只有真正認識了自我,才能夠在此基礎之上做出正確的判斷,下面就來看看在人際交往中先認識你自己很重要。

在人際交往中先認識你自己很重要1

愛因斯坦説:有了朋友,生命才顯示出它全部的價值、智慧、友愛,這是照亮我們黑夜的惟一的光亮。達爾文説:談到名聲、榮譽、快樂、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相比,他們都是塵土。一個擁有許多好朋友和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富有的人。台灣著名潛能大師陳安之説:一個人的人際關係(人脈)等於錢脈,人之所以能賺錢是因為他有人脈,成功不是靠自己,成功是靠別人的。

人際關係是在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精神交往中發生、發展和建立起來的人與人間的直接的心理關係。人際關係是職業生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特別是對於職業人士來説,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條件。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幾乎所有人都一致性的認可,可以説人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幾乎都在和別人打交道,而人際關係卻是公認最難處理的事情,一輩子與人打交道,一輩子受到人際關係的困擾。

在人際交往中先認識你自己很重要

認清自己的人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要認清自己的人格特點,並對之的缺陷進行改進,塑造健康的人格行為,有助於處理好人際關係。在職場中存在三種不同模式的人:攻擊型、屈從型和超脱型,他們在處理職場人際關係的風格上有所不同。

攻擊型

這種類型的人傾向於通過攻擊的方式,把人推開,和人結束關係。他們的家教一般是嚴厲的,父母希望他們長大成為一個重要人物,一旦做不好就會被責備。長大後,他們成為既謹小慎微又叛逆的人,常與人搞不好關係。父母的嚴厲使他們想反抗,可是自己的道德觀念又不允許反抗父母,於是把生活中的權威當作父母一樣來反抗,以發泄心中被父母壓制的憤怒,他們長大後逐漸認同了父母的為人,也用攻擊的方式來向別人表明他是重要的。

這樣的人減壓辦法是:先了解自己的.特點以及自己性格的形成原因,逐漸從過去中走出來。

屈從型

這樣的人就算別人侵犯了他的權益,他也會忍氣吞聲,不去表達自己的需要,不去維護自己的權益,結果往往也面臨與人結束關係的結果。其實,他們不去維護自己的權益,也許是因為害怕,想討好別人,可是這樣做令別人也感到很不舒服。

屈從型人的減壓辦法是:要敢於表達自己的需要,敢於維護自己的權益,即使害怕,也要帶着害怕去做。當然,也不要走向事情的另一極端,變成了攻擊別人,只要心平氣和真誠地去交談,屈從型的人謙讓和氣是化解矛盾、化干戈為玉帛的重要手段。

超脱型

這樣的人好像什麼都與他無關,事事高高掛起,不太關心周圍的世界。職場需要適度的熱情,這樣的人容易被別人理解為冷漠、不合羣,導致被疏遠,搞不好職場人際關係。

超脱型的人處理好人際關係的辦法是,主動對人敞開心扉,增加參與精神,必要時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人際交往中先認識你自己很重要2

人生離不開交際,生活少不了友情。朋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使人在身心上愉悦,在現實生活中也使人受益匪淺。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首先須對自己有個較明確的自我認知,包括性格、興趣、脾氣等,只有在對自己有個認知,才能更好的避免摩擦,從而更好的贏得友情。

交往是門藝術,正如馬克思所説:“友誼必需用忠誠去援助,用熱情去灌溉,用友誼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呵護!”認識一個人不難,而要在深度的交往接觸後彼此產生值得信賴的友情,才是我所認為的人際交往的真諦。也正因如此,交往中就需彼此性格上的協調,就得對自己和他人性格有個認知,有心人才會贏得更多更長久的友情。

在人際交往中先認識你自己很重要 第2張

我們拿剛剛步入大學的舉個例:環境的改變,發現很多事情也改變了,也許與心中想象的有所差距,自己的性格也在慢慢地產生微妙的變化,待人處事也似乎有所潛移默化。也許在高中時候成績優異,學習生活很順利,學習之外別無煩惱和它念,每天都輕鬆開心的度過,有一種良好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對同學熱情幫忙和謙遜退讓,在加上老師的器重,很自然的有同學油然一片敬意。

在這種本身就是優越者的身份去處理原本就很好的人際關係,加上在生活上的熱情謙讓和自己的樂觀微笑,在同學看來卻是平易近人和親切,這樣似乎都水到渠成,同學間關係自然很好。因此在以前看來自己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蠻好的,但其實那並不是在平等的交往環境中的關係,因為多數的`交往是在平等的環境中培養友情的。反而這卻讓我在內心深處多了一份驕傲。

但似乎那時我從沒想過和同學間的真友情多些還是大家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的同學關係的一種形式呢?因此在大學裏,我想保持原有的交往方式,也就很自然的在人際交往方面同樣很好。

但事實上在步入大學後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原有的優越已蕩然不存,同學們都是各地的佼佼子,本身就有很強的自尊心,在大學過度時期,大家都不會輕易信服他人,在沒有什麼優勢特長的情況下,大家都漸漸平庸下來,而在崇尚個性的大學裏,其實僅僅是熱情謙讓還不夠,這樣很難贏得同學太多的真情。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還沒從中意識到,根本就不用説改變自己來適應。而我不太和同學朋友有太多內心深處的交流,似乎有種天然障礙。

正如老師所説,我似乎與人保持較大距離。因此與同學的關係就定格在準親密狀態,這造成了人際關係和以前的不小反差,內心隱約有種失落,而尤其現在感覺到學習生活上壓力也隨之而來,似乎總有那麼一段時間低迷,生活上的激情下降不少,對同學間的關係也較為冷淡,在處理事情是不像從前那樣熱情洋溢,心態也變的不如以前穩定,有時倒顯得有些煩躁不安,感覺整個人沒有明確目標和計劃。因此在人際交往方面更有心而力不足,保持愉悦的心情才會交流舒暢。

在這半年下來,最大的收穫也許就是自己能夠經常考慮目前的狀況,自我認知,而後想解決的方法。而在漸漸意識到這些問題以後,便開始在這基礎上改變些,擺脱原有的包袱,朝好的方向發展,以便更好的與人交流。

於是在內心努力讓自己慢慢地做到,對於自己不大願意和人用心交流,必須努力讓自己願意把內心的不快或高興的事吐出來,因為人際交往只有彼此都用心交流才會更好的發展,高興的事可讓人也分享,有什麼不快説出來或許就沒事了,反正憋着也是憋着,還不如一吐為快,或許還會產生共鳴呢。這樣既可以避免誤會,更讓人心情舒暢。

在自己一步步的感悟後,除了固有的熱情、謙讓,慢慢地變得果斷、坦然,心若無物,旁騖雜念,才會輕輕鬆鬆,則可避免內心壓抑,情緒低落,倘若有好的精神狀態,便能很好地融洽人際關係。

我的一位同學是充裕家庭的獨身子,性格頗好勝自大,做事以自我為中心,先己後他,最先的確讓人感覺不好,或許大家都想有個安和的環境,事事將就將就,有什麼不滿開始大家都不願説,怕起矛盾,可時間一長,大家都有點躁。後來我想有什麼不滿,我們可當意見先提出來,如果他不接受也罷,但説清楚定會好些,於是有一次就我倆在一塊時,便果斷而委婉的提出説大家的意見讓他稍微注意點。

可就説了這麼一次,卻很有效果,當然其實他也不想這樣,或許只是沒注意到,如果能給他些反饋意見,結果便很不一樣。從這裏,更讓我堅定了坦然在交往中的作用。

固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交往方式與態度,但真正意義上的人際交往則要求彼此都應清楚的認知自己,什麼樣的性格、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態度在交往過程中都會有差異,儘量避免彼此間的摩擦點,若意識到自身某些不足,能克服的便努力去克服。

總之,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有些性格上的優點和不足,重要的是發現和避免。

認知自己是剖析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對自己有個較全面的認識在人際交往中很重要。

因此自我認知很有必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