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來源:時代範 1.06W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系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各種有益於自身、社會和全民族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提高衞生科學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兒童少年某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儘可能避免意外傷亡事故,增強體質,促進身心發育,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

二、學校健康教育的任務:

1、提高學生衞生知識水平;

2、降低學校常見病的發病率;

3、提高生長髮育水平;

4、 促進兒童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心理衞生問題;

5、 改善學生對待個人公共衞生的態度;

6、 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證學生們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2、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和衞生習慣。注意飲食衞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讓學生知道暴飲暴食的危害。

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課的效果。

四、健康教育的內容:

1、通過課堂內外的教育,向學生傳授衞生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個人清潔習慣,使他們自幼養成講衞生、愛清潔、維護環境的良好品德。

2、培養學生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制度,養成早睡早起、定時定量進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過量進食。懂得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自覺地保護環境,並懂得預防接種的好處,自覺接受預防接種。

3、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瞭解兒童期的正常生長髮育,並注意生長髮育期應注意的事項。知道保護眼睛、牙齒、耳朵、鼻子的重要;

4、認識到陽光、空氣、水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5、瞭解均衡飲食對身體發育的好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6、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知道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知道常見傳染病及其預防。

7、懂得體育與健康常識:運動前後的注意事項;過量飲水也會中毒;玩與心理健康;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總之,加強學生的體育、衞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壯的體格、健康的生理和心裏、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鬥、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學校教師的職責;學校體育、衞生工作,必須抓緊抓好,使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身心健康,體格健壯,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衞生管理工作再上一個台階。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國小階段是孩子心理髮展的重要階段,幫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為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了國小中年級階段的學習與生活,從心理髮展過程來看,從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學生的學習任務與活動範圍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比低年級有了顯著的變化,學習活動的遊戲性特徵減少,學習過程的組織性、認知過程的規範性、嚴謹性更強,對學生進行的科學教育一般從三年級開始。

一方面身體的發育、學習與生活的變化使三年級學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發展,他們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獨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見了,能夠參與大人的談話,而不像以前那樣隨意插入大人的談話。初生牛犢不怕虎,敢嘗試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麼聽從權威。這些現象表明了三年級學生知識經驗的擴大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三年級學生又表現出行事理性不足的特點。在這一時期,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分化,學生對於不同學科的學習動機出現了差別,學科偏愛開始出現。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得到發展,情緒表現的方式和強度與低年級學生相比,其適宜性更高,一般較少出現忽哭忽笑的現象。進入少年期後,隨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學生之中開始出現關係較好的、比較穩定的好朋友。

三、教學目標

1、鍛鍊有意識記的能力,增進記憶品質;

2、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勤于思考,不甘落後;

3、有集體榮譽感,並掌握一定的社會行為規範,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4、自覺地控制和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初步學會休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四、教學重點

1、通過面向全體普及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自測、自控、自我調節、正確認識自己。

2、加強針對性訓練,採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3、在集體中體驗人際交往的樂趣,在學習中品嚐解決難題的快樂,在活動中學會調節情緒。

4、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及表現自我的慾望與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邁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六、教學進度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這學期六年級教材主要內容為: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學會控制不良情緒,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具有健全、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主動參與活動的能力。中高年級教材在低年級教材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健全、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在活動和體驗中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的快樂,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教材針對國小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立足於教育實際,重點突出了心理訓練的操作性。課堂教學以學生的活動和體驗為主,教師不是一個人説教者,而是啟發者、參與者、合作者,因此,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模擬演練等多種學習方式在每一堂課上均有體現。教材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一個好機會,在課堂上,師生彼此鼓勵,共闖難關,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悦。

二、學情分析

學生的心理問題從大類上分為障礙性問題和發展性問題。障礙性問題在學生中極少出現;發展性問題是伴隨學生心理髮展階段和交際範圍擴大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不適應。

學生的心理問題多表現在人際關係、學習動機和自我認識等方面,如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同學關係、異性關係緊張;學習上出現焦慮、緊張、厭學情緒;自我感覺、體驗和評價失當等。

學生由於學習適應不良而產生的苦惱學生經歷着許多變化,如環境、學習活動、人際交往以及角色的轉化等變化,有了變化就要適應而學習適應不良是困擾學生的主要問題。這種不良情緒大致有以下情況:對前途和未來過分擔憂,自信心下降;出現消極情緒不知如何宣泄,導致自己長時間處於壓抑狀態,影響學習的效果和人際交往。

三、途徑和方法

以心理健康課為載體,採用團隊活動、故事、心理劇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而設計不同的訓練活動等。

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

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極情感,體察與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

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係,知道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係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解決衝突、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未來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患,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狀態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生理與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心育是各育的基礎和中介,在素質教育中處於重要位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發展性、預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中國小生肩負着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任,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生理髮育的關鍵時期,不僅要重視培養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質,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國小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現代基礎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這對於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未來人才的質量,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分析:

國小二年級心理健康課本,按“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發展”這個國小素質教育目標培養,從生活心理輔導、學習心理輔導和人格心理輔導三個方面安排內容。通過故事和事例讓學生感受學習,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

結合本冊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未來人才的質量。

各部分教育教學重點如下:

自我意識方面:結合國小低年級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重點放在國小生自我社會角色認知和藉助他人進行自我評價,以及良好自我體驗等方面能力的培養上,認識到自己是一名國小生這一社會角色,受到老師或家長表揚和批評時,知道原因何在,學會自我分析,使自身言行向好的方向發展,有較強的自我體驗,善於發現自身優點,樹立自尊和自信意識。

智力方面:對國小二年級學生智力訓練重點放在觀察力和注意力的培養方面,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觀察及觀察的意義,引起他們對訓練觀察力活動的重視。教學生會使用常用的觀察方法瞭解注意及注意的作用,重視自身注意力的提高。

情感方面:認識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表現。體驗積極情緒,保持心境

愉悦。認識並分析消極情緒(煩惱)產生的原因,並學會用簡單方法驅除煩惱。抑制不合理需要,從而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

意志方面:提高他們對意志的認識。由於年齡尚小,理解力相對較差,故藉助於日常生活現象和故事進行。用外力或自己制訂規矩來約束自己,提高自制力。藉助於情境表演啟發學生勇於戰勝挫折和困難。

個性方面: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培養與大自然和諧和樂觀向上的性格特徵,增強環保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學會謙讓和合作。

學習方面:從最基本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興趣着手,培養學習興趣,注意養成良好的學習姿勢,保證身心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交往方面:激發交往慾望,訓練言語表達能力,為交往創造條件,懂得基本的交往禮儀。

四、教學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裏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五、質量達成目標

二年級學生具有獨有的特點:擅長於識別物體的特點、判斷物體之間的相同和不同點,能很快並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個物體所固有特徵的思維特點。二年級學生樂於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語言表達特點,這是在心理課上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和培養科學、文明的用語習慣的積極因素。二年級學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響,一是以個人為中心的社會交往和與人合作特點。

希望通過本學期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友愛同學,熱心幫助別人,不怕困難,努力克服困難的品質,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六、教學進度表

鏡子中的我第一週

學習真快樂第二週

學會禮貌待人第三週

猜猜它在哪第四周

為紅領巾添光彩第五週

大家一起做第六週

學優點共進步第七週

老師,您辛苦了第八週

“常有理的”東東第九周

電子遊戲雖好我少玩第十週

多彩的情緒第十一週

欣欣變誠實了第十二週

巧妙觀察的學問第十三週

讓想象飛翔第十四周

跌倒了爬起來第十五週

多姿多彩的作業第十六週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未來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患,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狀態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生理與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心育是各育的基礎和中介,在素質教育中處於重要位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發展性、預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中國小生肩負着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任,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生理髮育的關鍵時期,不僅要重視培養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質,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國小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現代基礎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這對於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未來人才的質量,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分析:

國小二年級心理健康課本,按“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發展”這個國小素質教育目標培養,從生活心理輔導、學習心理輔導和人格心理輔導三個方面安排內容。通過故事和事例讓學生感受學習,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

結合本冊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未來人才的質量。

各部分教育教學重點如下:

自我意識方面:結合國小低年級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重點放在國小生自我社會角色認知和藉助他人進行自我評價,以及良好自我體驗等方面能力的培養上,認識到自己是一名國小生這一社會角色,受到老師或家長表揚和批評時,知道原因何在,學會自我分析,使自身言行向好的方向發展,有較強的自我體驗,善於發現自身優點,樹立自尊和自信意識。

智力方面:對國小二年級學生智力訓練重點放在觀察力和注意力的培養方面,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觀察及觀察的意義,引起他們對訓練觀察力活動的重視。教學生會使用常用的觀察方法瞭解注意及注意的作用,重視自身注意力的提高。

情感方面:認識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表現。體驗積極情緒,保持心境

愉悦。認識並分析消極情緒(煩惱)產生的原因,並學會用簡單方法驅除煩惱。抑制不合理需要,從而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

意志方面:提高他們對意志的認識。由於年齡尚小,理解力相對較差,故藉助於日常生活現象和故事進行。用外力或自己制訂規矩來約束自己,提高自制力。藉助於情境表演啟發學生勇於戰勝挫折和困難。

個性方面: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培養與大自然和諧和樂觀向上的性格特徵,增強環保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學會謙讓和合作。

學習方面:從最基本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興趣着手,培養學習興趣,注意養成良好的學習姿勢,保證身心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交往方面:激發交往慾望,訓練言語表達能力,為交往創造條件,懂得基本的交往禮儀。

四、教學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裏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五、質量達成目標

二年級學生具有獨有的特點:擅長於識別物體的特點、判斷物體之間的相同和不同點,能很快並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個物體所固有特徵的思維特點。二年級學生樂於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語言表達特點,這是在心理課上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和培養科學、文明的用語習慣的積極因素。二年級學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響,一是以個人為中心的社會交往和與人合作特點。

希望通過本學期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友愛同學,熱心幫助別人,不怕困難,努力克服困難的品質,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推動教育改革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顯示出其特殊的重要性。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社會變化的日新月異,學生的心理也隨社會環境變化產生了許多波瀾。他們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既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我校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説是一項基礎的教育工作。

本學期,將繼續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使全體學生保持心理衞生,健康成長。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這對於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未來人才的質量,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

二、內容分析:

按“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發展”這個國小素質教育培養目標,從生活心理輔導、學習心理輔導和人格心理輔導三個方面安排內容。通過故事和事例讓學生感受學習,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提高對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合羣,負責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卓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於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並具備個人發展能力。

四、對本學期的期望:

希望通過本學期的教學,提高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培養他們開朗、合羣、樂學、自助的獨立人格。培養學生善於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幫助學生克服孤獨、依賴、由學習和環境的不適所帶來的困惑和交往障礙。對這部分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安排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成長教育》就是為了使同學們都能健康地成長而精心編寫的。通過《成長教育》,既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鍛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35人,由於他們是農村孩子,模仿力強,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們的性格、世界觀正處於可塑性階段。因而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行為規範,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歷程的教育是至關重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冊地方課程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中國小教材審查委員會審定的書,內容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是面對災難,幫助學生掌握應對災難的自護、自救技能,瞭解防疫的知識,學會災難帶給我們的喪失;第二單元是行為規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第三單元是心理健康,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第四單元是安全自救,幫助學生學會保護自己,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不測與災害;第五單元是珍愛生命,幫助學生掌握保護自身健康的技能,瞭解生命的珍貴,從而珍愛生命。每課中又設計了四個基本欄目:七彩虹、辨辨説説、指南針和成長腳步。使學生在通過感受和體驗,實現心理和行為的轉變和改善。

四、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幫助學生學會保護自己。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不測與災害;

4、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珍貴,從而珍愛生命。

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應是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創設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強調從活動中學習。

2、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繫,在探索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感知周圍是的特徵,讓探究成為地方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

3、主要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運用掛圖、實物、多媒體等組織教學,運用觀察、信息搜索、討論、調查、社區活動等形式,充實教學過程。

4、讓學生與社區、家庭建立聯繫,採用“問問別人”的方式,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一年學生進過了兩年的學習生活,已經適應了新的環境,在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對於國小生來説,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對於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上。從以遊戲為主的幼兒園和家庭生活轉變為以學習為主的學校生活,是一次質的飛躍。從進人校門開始,學校生活便成為國小生生活中最有意義的內容,成為他們心理髮展的主要源泉。能否逐漸的適應學校生活並且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社會關係的適應能力等等,對於國小生在整個國小階段的心理健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而一年級是國小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在認識和情感方面是一個飛躍轉型的發展期,主要體現在:思維方式多樣化,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情緒趨於穩定,情感有一定的選擇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級情感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所以他們更需要在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啟發下,使其更好地認識自我,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提高學習能力,發展人際關係,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以此為目的這部分教材安排了十次活動

1、自我認識(活動一和活動二)

2、人際關係(活動三和活動四)

3、守規矩(活動五)

4、思維訓練(活動六和活動七)

5、學習策略(活動八、活動九和活動十)。

三、教學重點

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技巧、人際交往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根據一年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課程以學生的活動體驗為主,老師作為啟發者,營造寬鬆、真誠、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有話想説,想説就説,敢於真實地表達自己心中所想。師生之間誠懇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

2、從每週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動課入手,具體來説,在課堂教學中,以活動課為主題化理論,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髮展施加影響。小品表演法、設境講解法、故事啟迪法、團體遊戲法、動畫演示法等,同時注意結合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直觀。

3、對少數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礙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個別諮詢或團體輔導,讓他們能儘快擺脱困惑,健康快樂成才。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切實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貫徹國家、省、市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推進我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努力培養學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讓每一位國小生都擁有健康的心靈,並真正成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貫徹在教師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貫徹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實施及工作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本着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的未發展的總體思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

4.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6.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

7.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

8.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

9.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三、教學目標和任務

1.最終目標: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開發個體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具體目標:初步制訂出適用於本校情況的心理健康課教材,將每週的心理健康課切實有效的開展起來,並在課程中做好觀察和預案,幫助學生應對各種“壓力源”,貫徹智力開發技巧在課堂中的應用。

2.任務: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和諮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四、主要內容

1.在健康教育課及日常生活中,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2.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1)生活規律與心理健康,適應新生活,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2)個性愛好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3)對不良行為的認識與矯正以及自信心的培養;

(4)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成功的快樂;

(5)學會人際交往中的健康心態;五、途徑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題討論、啟發式講授、團體輔導並重;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掌握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識。

2.強化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班主任老師在健康教育時間,每個月進行一到兩次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也在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作用;

3.設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和態度。

4.設個別心理輔導建立“心語信箱”、“心聯馨語”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地溝通,幫助學生排解心中困擾,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和心理問題進行診斷、矯治,對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5.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尋找心理健康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班級、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六、德育滲透

雖然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但德育不能“喧賓奪主”,削弱甚至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自己特定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等,其主要任務還是在於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切忌“德育化”傾向,避免將心理健康教育變成直接的道德教學,失去間接德育滲透的優勢。同時,也不能把某些心理問題“道德化”,只有理清了二者之間的關係,明確各自的目標和任務,才能確保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實施,凸顯德育滲透的效果。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xx年修訂)》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20xx年xx縣中國小心理健康教工作意見》,根據國小教育的特點和國小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小型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二、活動目標

1、心理教師要以“探索學習心理學”為抓手,突出學習策略指導和“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自我反思”等認知發展訓練,引領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學實踐、學習輔導有機結合起來。

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提高對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待人,誠實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向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使學生善於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並具備個人發展能力。

3、組織班主任教師參與“心育活動課課件的開發、製作和評選”。

4、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工作經驗。在悄悄話信箱形成本校的特色,爭取以點帶面,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長足發展。

三、實施途徑和方法: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級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一至六年級雙週上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課,同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各科教學要善於從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有機滲透,從知識、意識上循序漸進地教育,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學校要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舞台,創設文明健康的校園氛圍,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設良好的環境。

3、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通過學校的各種途徑(心理諮詢室定時開放、悄悄話信箱、班級心理角、紅領巾廣播站),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事後建立好心理檔案。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校訊通),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5、開展個案研究。

逐步建立心理疏導的個人檔案,對有心理困惑的學生進行跟蹤性的,研究性的個案輔導,並進行具體分析,從而能夠確實的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加順利地完成學業。

6、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活動。

為了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學校將要求教師從我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我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需要為主題,撰寫有關的心得體會與論文,並進行交流,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

(1)心理老師都以“學習心理輔導”為主題,上一節校級以上公開示範課。

(2)經學校選拔,推薦教師參加縣級“學習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學技能大賽。

(3)開展“班主任心育活動(學會學習)課件製作比賽”活動。選送優秀課件到縣級。

(4)參加送教下校及相關教研活動

四、具體工作安排

3-4月份:

1、心理諮詢室新學期宣傳。

2、學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3、完善班級心理角。

4、確定學校課件製作模塊內容。

5-6月份:

1、學校舉行“學習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學技能大賽,推薦教師參加縣教學技能大賽。

2、組織教師觀看關於教育的心理視頻《地球上的小星星》。

3、出一期心理健康宣傳板報。

4、收集優秀設計及論文。

9-10月份:

1、班主任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件製作比賽。

2、參加“精品課、心理健康常規管理經驗交流”送教下校活動。

11-xx月份

1、參與心理課説課及觀摩學習。

2、就諮詢個案與部分家長溝通。

3、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經驗交流。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11

一、學情分析

三年學生進過了兩年的學習生活,已經適應了新的環境,在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對於國小生來説,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對於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上。從以遊戲為主的幼兒園和家庭生活轉變為以學習為主的學校生活,是一次質的飛躍。從進人校門開始,學校生活便成為國小生生活中最有意義的內容,成為他們心理髮展的主要源泉。能否逐漸的適應學校生活並且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社會關係的適應能力等等,對於國小生在整個國小階段的心理健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而三年級是國小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在認識和情感方面是一個飛躍轉型的發展期,主要體現在:思維方式多樣化,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情緒趨於穩定,情感有一定的選擇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級情感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所以他們更需要在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啟發下,使其更好地認識自我,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提高學習能力,發展人際關係,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以此為目的將這部分教材分為五個內容:

1、自我認識

2、學習策略

3、人際關係

4、思維訓練

5、其它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愉快的接納自己。

2、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培養一些學習的策略。

3、通過系統的人際交往心理和技能訓練,學會尊重、讚美、初步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學會與同學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過思維的訓練,開發學生的腦力,調動學生的潛力。

四、教學重點

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技巧、人際交往能力

五、教學措施

1、 根據三年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課程以學生的活動體驗為主,老師作為啟發者,營造寬鬆、真誠、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有話想説,想説就説,敢於真實地表達自己心中所想。師生之間誠懇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

2、 從每週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動課入手,具體來説,在課堂教學中,以活動課為主題化理論,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髮展施加影響。小品表演法、設境講解法、故事啟迪法、團體遊戲法、動畫演示法等,同時注意結合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直觀。

3、對少數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礙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個別諮詢或團體輔導,讓他們能儘快擺脱困惑,健康快樂成才。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12

一、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我校五年級有三個班級,男女生比例有點差異,男生比女生多。五年級學生逐漸進入少年期,身心的發展正處在由幼稚趨向自覺,由依賴趨向獨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錯的矛盾時期,在心理上具有以下特點:

能認識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觀念,對社會現象開始關注,開始有獨立見解,但他們的見解極易受外界影響左右而時常變化。道德感情開始多變而且不輕易外露。開始以一定的道德標準來評價人、事或社會現象,但仍有片面性。已有的行為習慣日趨穩定,但對新提出的行為要求則容易知行脱節。在親子交往方面,由於獨立意識增強,他們對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順從,對父母過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老師的威望在五年級階段開始逐漸下降,學生對教師不再像過去那樣崇拜,有時還會產生牴觸情緒,跟教師疏遠。

第二信號系統開始佔優勢,求知的慾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更為廣泛。同學間開始進行個人簡單交往,往往偏重於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識有所發展,開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進一步增強,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

二、輔導目標

1、情緒輔導:通過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能運用轉移注意力、自我放鬆、換位思考等方法來調節情緒。

2、學習輔導:圍繞抽象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智力品質;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如何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體驗“一分辛勞一分收穫”的愉悦感、成就感;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為畢業、順利進入中學做好心理準備。

3、人際交往:通過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訓練,學會與父母、老師溝通,學會尊重父母、老師、同學,形成正確的集體意識和友誼觀,克服不良的小團體意識。

4、進一步深化活動內涵,增加實驗演示、遊戲比賽、專題討論等新的活動方式,注意發揮學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組織潛能。

三、輔導重難點

1、培養學生具有能幹、負責的意識,學會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2、讓學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潛能、能成功。

3、學會男女生的角色意識,初步學會以正常的心態與異性交往。

4、學會自我保護意識、相貌審美意識、幽默生活意識和學習衝刺意識。

四、輔導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邁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加強全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維護校園安全穩定,以學校的工作計劃、德育計劃為指導,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努力創造條件輔助和激勵學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發展,達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教學宗旨:

留下你的煩惱,帶走我的微笑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學會調適。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化解衝突情緒,保持個人心理的內部和諧。矯治學生的問題行為,養成正確的適應學校與社會的行為,消除人際交往障礙,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

2、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心理輔導,引導學生認請自己的潛力與特長,確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發揮主動性、創造性,追求高質量、高效率的生活。

3、普及心理輔導。工作密切與班主任的聯繫,更好地與德育工作相輔相成。

4、認真細緻地做好疏導和跟蹤輔導工作,力求在個案上有所突破。

5、採用科學的管理手段,使輔導工作更加規範。

具體目標:

三年級: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四、主要輔導工作計劃: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

1、組織相關教師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資料,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實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輔導知識、方法、形式等,並提倡全體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運用心理知識及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積極組織宣傳,充分發揮各年級心理諮詢聯絡員(各班班主任)的作用,積極利用健康教育課和班隊課主渠道作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設立心理信箱,心理健康教師做到每封必回。

(二)常規工作:

1、綜合運用多種輔導形式,以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為主,以點帶面。還可以通過家委會、家長會等活動組織專題講座,學習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千家萬户,使家長逐步認識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進親子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2、值班與預約相結合。每日上午及下午放學時間為輔導教師固定值班,主要安排與個別學生見面輔導活動,其他時間的輔導,主要通過提前預約。

3 、利用各種宣傳手段,普及心理保健常識。可通過板報、講座等,讓廣大學生懂得日常心理自我保健,並增強心理健康意識。

4、接待登記制度。值班教師做好值班接待記錄,便於總結工作和定期檢查。

5、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更好地、更全面地做好心理諮詢記錄,對學生心理諮詢記錄的情況,並做好保密與保管工作。

6、對典型案例,實行跟蹤管理,詳細記錄,保持聯繫,全程服務。結合學生特殊情況反饋制度,建立與班主任的雙向反饋,必要時還與學生家長、任課教師取得聯繫,以保證輔導的綜合成效。

7、設立心理信箱,心理健康教師做到每封必回。

(三)開放時間:

輔導應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真誠面對學生,紮實開展工作,爭取在輔導面上略有擴大,在輔導成效上有所突破。每天上午開放。學生可以通過預約、上門或來信等方式與心理健康教師聯繫。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社會閲歷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新時期學習及社會競爭等各方面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所以,對中國小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當前教育的重點所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