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想過年

來源:時代範 9.35K

因為累,每逢佳節被催婚,串親戚就是受罪等等原因。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想過年1

一、累

小時候的我們是隻要享受氛圍就好,而此刻的年紀發現,原來氣氛是靠人來製造的,每天工作忙得四腳朝天,還要有應酬不完的客户和親戚朋友,禮儀的推動下,禮物的互換是必須要走的過場,不然就是失禮讓人不滿。

節日前工作一定彷彿堆成小山,要在放假前幹完,家裏細到衞生打掃。外到人際關係的交流一樣都不能少,一天下來似乎能夠休息的時間都少的可憐,甚至幾乎沒有,充足睡眠更加成為難以滿足的奢望。於是這個年紀的過年,看不到喜,只感受到累,所以不想過。

二、消費

拼命的加班賺年貨,但年終獎還沒到手,消費出去的數量早已超額完成。對客户不能吝嗇,對親朋不能小氣,對自己家人更要捨得,而錢的數字是有限的。

實在是苦,再加上春節去度個假旅個遊,仍然需要人民幣,假期走親訪友串個門家中有孩子,更是少不了給紅包,又或者是一年不見的一些好友聚會,

錢更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消費成為了過年的主旋律,沒有它根本不可能順利完成,但經濟的承受力,就成為了很多人的壓力和不願過年的原因之一。

三、鞭炮聲震天欲碎影響休息

過年本是節日中最長的一個假期,辛苦一年想好好睡覺幾乎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雖然各地明確命令制止煙花炮竹,但卻現實部分地區實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震耳欲聾的炮聲彷彿在相比攀比,實在是讓人耳膜都要穿孔,好不容易熬到炮聲漸漸減少,可又是到了該開工的日子。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想過年
  

四、每逢佳節被催婚

針對這一點是多少適齡或是剩族們的噩夢,好不容易熬到一年回家休息團圓,但被催婚的狀態甚至不想回家過年,因為每次回去的形成,都會被安排的滿滿根本沒有個人的私人空間,而其 節目內容莫過於,相親相親相親再相親,為循環模式進行。

五、旅遊純粹受罪,不去又覺得假期太虧

辛苦了一年,夫妻也好戀人也罷,難得有了相同的假期,有空閒一起去度各假,可人滿為患到處都是人,從旅遊觀光風景,變成了觀人海的現象,總之出去受罪,不去又覺得浪費整個假期太虧。

六、串親戚就是受罪

過年拜年是幾乎各地的.統一風俗,而拜年説完吉祥話,也不可能馬上轉身就走,於是坐下來,訴説着根本毫無瓜葛的對話,互動着一些言不由衷的對白,實在是心裏不舒服,又要壓抑的去做。恐怕這種走動,也是部分人不願意過年的一個原因。

七、又老一歲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但其實人都是怕老的,因為“老”意味着很多優勢的喪失,在競爭中會處於不利的地位,而新年的週期也同樣意味着青春的逝去,女人怕年老色衰青春不再,男人怕生活起來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無力阻止時間之餘,於是對過年產生了不是那麼期待的態度和感覺。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想過年2

1、打破自己的生活習慣:工作、飲食、睡眠、社交

對大多數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來説,春節意味着打亂了他們的日常生活節律。

春節調休,每年都會鬧上熱搜,大家抱怨的原因大多是打亂了原有的工作與生活的節奏——連休7天,連上7天;

過年期間大魚大肉,同時混雜各種各樣食物、零食,對於平時保持膳食平衡、保持身材的人士來説,大大影響了飲食的規律;

注重生物鐘、睡眠的人覺得,休息就應該温水洗澡、早睡早起,而過年卻是電視機前、麻將桌前、温暖的炕上、眼皮打架、睡思昏沉,卻苦苦熬着、玩着,為了所謂的“守歲”;

過年大量的社交及過近的社交距離也會讓現在重視邊界、自由的年輕人感覺到社交習慣及界限被打破。

面對各種的`不適應,年輕人很難會喜歡上回家過年。

2、人際應對:走親戚與催婚

很多家長想不通,現在的年輕人為啥寧可宅在家裏刷手機、吃外賣,睡覺,也不肯去赴家族的聚會,熱熱鬧鬧地聯絡感情?但年輕人普遍認為,每次串親戚,

都是社會性死亡。對於親戚聚會這件事,年輕人們將其看成是一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放假前就開始焦慮怎麼應對了。越臨近聚會,內心就越焦灼、反感和逃避。

除了親戚之間的聚會與交流,年輕人最頭疼的是”催婚“的問題。有網友表示,只要在家,父母必然安排無數場相親。除了父母,還有七大姑、八大姨、鄰居們對“年齡到了卻不結婚”的行為説三道四。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想過年 第2張
  

3、經濟原因,心理落差

有人不願回家過年,是基於經濟現實考慮:“我也想回去陪伴爹媽,可這幾年行情不好,我沒掙到錢,想趁着這個春節,找個兼職多掙點,趕緊把銀行貸款還了,也可多寄點給爹媽補貼生活。回家過年的話,車票和人情份子,至少兩三萬。我還是現實點留在外地,先把錢掙了。”

“今年我選擇了留守,就是想避開親戚裏的吸血鬼。只要我回家,他們總會找上各種理由來借錢——結婚彩禮沒湊齊、孩子要借讀、老年人要蓋房子、想開個小賣部沒本錢。其實我一個月扣除房貸、車貸和日常開銷,也沒落下幾個錢。但在親戚眼裏,我是收入最高的人,理應把錢分給他們用。”

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回家過年?

1、自戀受挫

回家過年,對於很多人來説,意味着接受命運對其自戀的檢視。如果在外打拼得好,在外好不容易裝裱起來的一線精英人士的形象,在回家這件事上又瞬間被撥了個乾淨。如果再不幸因此和自己的個人歷史對抗,產生自我厭惡,就容易陷入一個怪圈:用不可改寫的出身傷害自己。

有時候,我們可以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但我們無法阻止別人看。我們希望戰勝這種規則,而我們不知道,正因為內心認同了這種規則,

才需要和規則進行搏鬥。事實上,如果我們內心深處並不為自己的出生而自卑,那這種規則對我們本身毫無影響裏。我們以為回不去的是家鄉,而我們真正無法接受和麪對的,是自己。

2、隱蔽性的優越感

現在的年輕人受過高等教育的越來越多,加上現代科技文明的洗禮,內心容易產生一種隱蔽性的優越感。他們其實不認同,也瞧不上老一輩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認為他們是一種落後的生存狀態。

在這種優越感的影響下,他們對老一輩人的行為習慣、言談舉止總是一味地否定。所以,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回家,不想接受老一輩的社交方式與相處習慣。但其實父輩身上的社會閲歷和生活智慧,有很多值得年輕人借鑑。

3、更在乎情感的互動與精神的共鳴

老一輩的人大多經歷過生活的艱難困苦和親人間的生死離別,內心有很大的不安全感。集體一致的行為,尤其是聚眾吃喝和娛樂,會讓他們產生莫大的安定感、親密感和幸福感,形成了一種美好的積極記憶,變成一種叫做“家的味道”的心理圖式,讓他們在農曆的新年期間,不斷地重複這種積極行為。

因為長期聚集的生活影響,老一輩人總會關心對方的點滴變化,加上長期經濟貧困,每個人的生活各方面發展比較受限,所以會非常在意別人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例如你找了什麼工作?工資多少?買的房什麼地段多大面積?買了什麼牌子的私家車?找男女朋友了嗎?今年打算結婚嗎?準備啥時候要個孩子啊?

但這些問題對於成長在物資富餘的環境下,有更高精神追求的年輕人來説,內心會非常抗拒,認為這些人以親戚的身份來侵犯自己的私人領地,自己有一種被冒犯的傷害感。他們更認同與接納有心理上的交流、理解和關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