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

來源:時代範 1.37W

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同性戀不是一種病,不要帶有有色眼鏡去看他們,也不要覺得他們是個奇葩。他們和我們都是平等的一個羣體,他們的愛情也和我們一樣美好。那麼要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

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1

1、看法

中國社會絕大多數人羣都不能正確,寬容,理性地看待同性戀。由於相對保守的社會主流思想和傳統性別角色觀念,部分社會成員對同性戀的認識和了解較為狹隘,造成了部分人無法接受同性戀這種社會現象,甚至歧視和排斥同性戀者。這一人羣主要是年長的,較為保守的家庭成員,思想文化相對落後的地區,傳統觀念較為強的人羣。絕大多數同性戀者不僅面對來自自身心理上的壓力,還要面對來自自家庭與社會的壓力。

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
  

2、社會

建議與家人和朋友積極溝通,嘗試改變家人與朋友對同性戀者得看法,得到家人和朋友的認可與支持對於同性戀是一種極大的鼓勵與安慰。由於不瞭解,所以大多數人對同性戀者有偏見,嘗試與家人與朋友積極溝通,讓他們能客觀正確得了解同性戀,這對改變他們的'看法非常有效。

3、對待自己

作為一個同性戀者,在儘量讓別人正確看待自己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自己。不要逃避現實,往往在逃避命運的路上,卻與之不期而遇。不自信,自暴自棄等做法更能反映自己的懦弱。不自己爭取,怎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不管你處於怎樣的境況中,只要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就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我們要過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要做的是我們自己。只要充滿希望,努力爭取,同性戀者也能追求到自己的幸福。社會是包容的,相信在未來同性戀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加油,同性戀者!

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2

同性戀心理是如何產生的

1、心理動力學的解釋

很多心理學家提出,同性戀形成的原因和異性戀沒有什麼不同,二者都是人們可以採取的生活方式,其差別只是選擇對象的性別不同而已。

但是也有不少精神分析學者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神經心理失常症,是弗洛伊德所説的戀母情結在青春期未能克服,他希望佔有他的母親,而結果卻產生了被閹割的恐懼,因此產生了與異性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另一種解釋則強調了父親在同性戀行為中的作用,產生男性同性戀的家庭是由於有一個過分強悍的飛揚跋扈的母親,和一個膽小怕事、軟弱、被動的父親造成的,這使得男孩在認同男性氣質方面產生障礙。

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 第2張
  

2.生物學的解釋

有人提出,同性戀行為可能有生物學的根源。對動物和人類的觀察發現:大多數哺乳動物,特別是雄性動物中會發生同性戀行為。偶爾還會發現一隻公狗、公牛或雄猩猩甚至會只採取單一的同性戀行為。同時觀察還表明,人類同卵雙生子中同性戀的發生率高於異卵雙生子。

由於男性和女性身體內部都存在雄激素和雌激素,可能由於胎兒期或者青春期激素分泌的某些不平衡導致了同性戀行為的產生。因激素在人類性發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初胚胎發生的原始性腺有雙向發展的趨勢,這取決於胎兒體內的雄激素水平,睾丸酮促使原始性腺向男性化方向發展,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而缺少睾丸酮則使原始性腺朝女性化發展,生長出女性的內、外生殖器來,而一旦決定了男性或女性的性徵之後,另一種性器官就逐漸退化,只是作為殘跡存留下來。這種情況是否可能成為同性戀的形成的一個生物學原因呢?這只是一種假説而缺少可靠的證據。

3.學習理論的'解釋

根據心理學的學習理論,人類絕大部分的行為並非屬於本能,而是通過學習才能獲得的能力,因此,學習理論不同意精神分析理論的下述看法:人生來便具有同性戀和異性戀兩種傾向,後來的性慾定向是兩者之中的一種受到抑制的緣故。學習理論認為,人類並非生來就有同性戀或異性戀的傾向,而只有產生性反應的能力。

在嬰兒時期,所有的人都是中性的,由於文化的影響和社會結構的強化作用,使大部分人學會了對異性刺激產生性反應,而具有異性戀的傾向。同性戀的產生從本質上説與異性戀並無不同,也是學習的結果,只是同性戀者的個人經歷使他們走向了另一條通向同性戀的學習途徑。

所謂的學習過程,主要是指一種行為發生後,周圍環境對其行為的獎勵或懲罰而引起行為者在心理方面的肯定或壓抑的過程。學習理論認為,人在開始階段,既與同性也與異性接觸,如果同性戀行為受到獎賞,便可能導致這種行為的強化,使人的性定向趨於同性戀;如果異性戀的嘗試受到挫折,也會削弱異性戀的定向形成而使同性戀易於產生。

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3

同性戀如何看待

雨薇的形婚一開始進程順利,2019年春節,她帶着對方回家過年。她在廚房攤餅,對方會跟她家人寒暄,“薇薇還會這個呀,她都沒有給我做過”,曖昧親暱,彷彿真的是情侶。家裏人十分滿意,催雨薇趕快去拜見對方父母,把婚期定下來。

表演並不是難事,父母會主動選擇看什麼,信什麼。來自安徽一個地級市的姑娘小安跟一位同性戀男性“結婚”已經兩年半了。小安高中時就談過女朋友,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考了公務員,跟父母同住,她媽媽偷偷翻看過她前女友寫給她的日記,但什麼也沒説,小安猜,媽媽永遠都不會問她,如果問了,小安回答“是”,那該怎麼辦?

小安的現任女朋友是她同事,外地人,很長一段時間都住在小安家,以閨蜜的身份。小安説,自己的女朋友甜美,勤快,每天跑步,逢年過節都給老人買禮物,小安媽媽很喜歡她,認了乾女兒,早上會做好面端到桌上讓兩個女兒吃。

小安望着媽媽和女朋友,心想,“離完美生活只有一層玻璃了。”但那層玻璃永遠不會碎,小安的媽媽偶爾會説,你怎麼用看愛人的眼神看你朋友啊,小安笑笑不説話,媽媽也笑笑不説話,還是在給她找相親對象。

小安找到同城的形婚對象小豪,從認識到結婚,只用了半年。婚後,小安和小豪住一起,每天回小豪父母家吃晚飯。結婚兩年多了,小安還是沒孩子,小豪父母也不催,他們是開明的父母,只是沒開明到能接受兒子出櫃的程度。

結婚後,小安的女朋友跟着她住到了新家,兩人睡卧室,小豪在客廳睡沙發。很快,小安的女朋友也找了一個形婚對象,房子買在同一個小區,房款是小安和女朋友一起交的,兩人一起住新房,小安女朋友的形婚對象則以工作藉口常年在外租房。但小安依然每天和小豪一起去她名義上的公婆家吃飯。

我問,“你們並不是真的夫妻,周圍人真的看不出來嗎?”她反問我:“異性戀夫妻之間,真的就有什麼愛的電波嗎?我們在飯桌上也會開玩笑啊,還互相夾菜。”

兩人曾唯一受到的阻撓來自小豪的前男友,原因是形婚前,小豪的前男友剛剛服完義務兵役,在家待業,他想和小豪遠走高飛,強烈反對他早早結婚,但小豪是技術人才,高薪,去其他城市能找到工作,他男朋友則不能,小豪否定了這個提議。隨後,小豪的男友又想拜託小安幫忙找個形婚對象,交流幾次後,小安不想理他了,“沒房沒工作,還找形婚,想啥呢?”後來,小豪和交往多年的前男友分手了,大哭了幾次,然後如期和小安領了結婚證。

在尋找形婚的路上,小安已是幸運的極少數。雨薇在第二次跟我提到她的形婚時,最初的輕快已經退卻了。最初她想和形婚對象領真的結婚證,她的小算盤是,以後有了孩子,就算和形婚對象沒有生物學關係,也有機會取得北京户口,在北京唸書。但對方早有考慮,提醒她冷靜,“你以後要買房的,婚後財產我也能得一半”。雨薇有種被看破心事的窘迫,這個提議隨後就擱置了。她變得越來越焦慮,大家看起來都是好人,都很靠譜,但他們只是因同一個目的產生交集的陌生人,卻要發生如此重大的關係,她無法消除心理的戒備感,她感覺對方也是。

如果雨薇的隱憂還只是未雨綢繆,來自上海的江川則切實經歷了利益較量。江川有的穩定多年的男友,但他從十多年前大學剛畢業就開始尋找結婚對象了,一開始不慌不忙,30歲後,他和男朋友都開始嚴肅地對待這件事,很快找到一對女同性戀,教育、工作背景、生活目標相似,準備組成兩個形婚家庭,領真的結婚證。

和一些異性戀的真假離婚相似,領結婚證與住房有關,但後來,也是因為住房問題,兩個約定的形婚都破裂了。江川不想公開談論任何細節,我認為那些細節中充滿了心酸和無奈,但他覺得哪怕證是真的,結婚依然是假的,這讓他驚恐不安,作為邊緣人羣,他習慣了低調和保密,一件平常的事情也讓他感到有無法預估的風險。還有誠信問題,江川的朋友裏,有人在領了真的結婚證後才發現,對方有數額不低的婚前債務。

隨着年齡增長,江川越來越確定,他一定會選擇形婚,但他更慎重了,他覺得,和真正的婚姻一樣,很多人未必清楚自己會面對什麼。他給我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女方跟着男方回老家,兩人同睡一牀的可能性很大,這讓許多女生感到恐懼,江川理解這種情緒,他也抗拒跟陌生人睡覺,但男女的生理差異決定了,女方的感受往往會更糟糕,而克服負面感受,正是形婚需要做出的犧牲之一。“這件事的本質就是,你撒了一個謊,然後在餘生中用無數個謊來圓。”江川説。

真實的和被建構的慾望

而在維護了形婚QQ羣一段時間後,東北的於淼淼總結出,形婚之前,雙方需要約定的事情太多了,最重要的有三點:第一,要不要領真的結婚證;第二,要不要住在一起;第三,要不要孩子,如果要,這個孩子如何到來、如何成長。

對多數異性戀夫妻來説,這些似乎不言自明,但走入形婚的同性戀則發現,他們被強迫思考的,正是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愛情、婚姻和性別。

於淼淼的`一個男同性戀朋友早就向家裏人出櫃了,為了追隨愛人,家處武漢的他去了一座東北城市工作。他在那座城市形婚了,一是為了給一位女同性戀朋友幫忙,二是因為他發現,對外保持單身會阻礙他升職。另外,他的男朋友也認為,一張法律上的結婚證可以更加牢固地把愛人拴在身邊,雖然那張結婚證與兩人的愛情毫無關係。

但形婚裏面,問題總比想象的多,比如一開始約定經濟AA制,直到結婚後雙方才發現,男方認為應該同居,因為異性戀就是這樣,而女方則覺得奇怪,為什麼要住一起,雙方的標準明明南轅北轍,卻以為自己的想法不言自明。事實上,於淼淼發現,選擇形婚的絕大多數男同性戀會希望雙方婚後住在一起,女同性戀則相反,因為她們並不想和異性戀婚姻一樣,天然承擔更多家務和生育撫養孩子的責任。

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 第3張
  

孩子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於淼淼的一個同性戀女性朋友,曾有過一個形婚對象,兩個人一開始都不想要孩子,也沒有領證,沒有住在一起,只是舉辦了婚禮,定期去對方父母家裏扮演夫妻角色。於淼淼的朋友以為,這段關係可以維持下去,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男方突然帶着一個女孩出現,並告知,他和於淼淼朋友之間的形婚關係解除了,因為他改變主意了,想要孩子,新的形婚對象已經懷孕。於淼淼的朋友一臉懵,覺得自己“假結婚,卻遇上了真出軌”。

事實上,雖然中國內地的法律規定,只有異性男女可以一對一結成合法夫妻,但每個人對婚姻的需求和期待顯然是不同的、動態的,而反過來,婚姻作為一種制度對人的塑造同樣令人玩味。

拍形婚紀錄片的導演袁園記得,一個男同性戀就曾告訴她,雖然他的身體慾望只與男性有關,但他理想的家庭生活場景就是和老婆孩子在沙灘上度假,那樣的畫面在他腦海裏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他並不認為和異性結婚,同時保持同性愛戀有何衝突。

袁園還發現,性別的刻板印象在形婚中會被複刻甚至強化,那些尋找形婚的男女,和對方約見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問:“你娘不娘?”“你man不man?”明明是形婚,但男同性戀總是希望找到的女性更甜美,女同性戀則總是希望找到的男性更陽剛,“既然演戲,為什麼不演得更真一點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