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收穫和感言

來源:時代範 2.52W

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收穫和感言,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下面來了解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收穫和感言。

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收穫和感言1

古訓“民生在勤,勤則不愧”時刻縈繞耳畔,點滴的勞動匯成今日盛世之中國,我見證着祖國人民在勞動中一步步邁着堅定的腳步昂首向前。作為中華兒女,勞動已成為凝結在我血肉中的基因。我在勞動者的口號中,從懵懂少兒成長為少年,我在勞動中成長。

憶往昔,勞動與我同行

幼時鄉村田地裏辛勤勞作的人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勞動在我的童年中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9歲那年的秋天,秋日的餘熱依舊灼人,我一動不動地呆在屋內。玉米成熟了,爸爸媽媽專門從外地趕了回來幫爺爺奶奶收玉米,家裏便只剩下我一個“偷閒人”。

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收穫和感言

院子裏突然傳來的拖拉機轟鳴聲把我的視線拉向屋外,只見金燦燦的玉米棒從車上傾瀉而下,在烈日的照耀下匯成金色的瀑布,我不知為何心中湧出一陣喜悦,為着豐收,為着勞動。我不禁走了出去,灼熱的土地將熱度透過鞋底傳到腳掌,我感到輕微的刺痛,卻絲毫沒有停下腳步。

媽媽詫異地看着我走了出來,我拿起了一穗玉米,迎上她疑惑的目光,笑着説到:“我和你們一起剝吧。”問過媽媽如何剝玉米後,我開始自己動手。本以為只是簡單的操作,但雙手卻絲毫不配合,當我笨拙的剝完一穗玉米後,雙手已經變得通紅通紅的。

看着媽媽他們面前大堆的玉米粒,我倔強地又拿起一穗玉米。手上一個用力,卻聽見清脆的一聲,玉米竟然“寧折不彎”的斷掉了。見狀,媽媽他們都笑了起來,笑聲爽朗、乾淨,即刻便點亮了忙碌的`時光,勞動讓我流下了汗水,也給我留下了歡樂。

念今朝,勞動伴我成長

白駒過隙,我不再是那個剝玉米也會出洋相的小孩子了,我學會了各種勞動,成為了全能的女孩。如今升入九年級,老師也會給我們安排打掃教室的任務,我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各種勞動的工作。

掃地,擦窗户,擦黑板,塵土不見了,留下清潔的教室。同學們互相合作,有人掃地,有人灑水,教室不久便煥然一新,這是勞動的“魔法”。而這些場景都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裏,勞動的成果、老師的誇獎讓我心裏如吃了蜜一樣甜。

展未來,勞動築就盛世

今日之中國用汗水澆灌強國之基,“嫦娥”探月、“天眼”織網,明日之中國收穫勞動的果實。我輩用勞動書寫未來中國的新華章,是辛勤勞作的工人,是筆耕不輟的筆者,更是潛心科研的學者,他們秉承勞動之光,奮力前行。

新時代之中國在勞動中築就新的盛世輝煌。我輩願為明珠一顆,照破山河萬朵,用勞動之光照亮前路。

勞動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一幅幅絕美的圖景,勞動的口號彷彿精妙絕倫的交響樂在心中不停奏響。

願我在學習中也能發揮吃苦耐勞的精神,把勞動的精神發揚光大。從此,愛勞動,勤勞動!

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收穫和感言2

我家兒子還算是聽話聰明的,但是偶爾也會有丟三落四的毛病。我和孩子媽媽以前也多次責備,甚至氣極了也打過,但都無濟於事。後來,耐着性子和孩子一起找,一起進步,終於改掉了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

當孩子的東西找不到了,家長先不要着急去罵,去責備。而是先要陪着孩子不斷地尋找,尋找的時候,要分區域找,不要東一頭,西一頭地找,否則永遠也找不到,而且還越找越生氣。

在尋找東西的過程中,不斷地給孩子頭口講,丟東西是一件非常不好的`習慣,你看現在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你自己有多着急。因此,平時要把自己的東西管理好,什麼東西該放在什麼地方,心中要有數。

後來,媽媽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讓兒子寫備忘錄,把自己的什麼事,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都寫在一個小本本上。這樣,即使是忘記了,查一下備忘錄,就能想起來。

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收穫和感言 第2張

以前都是和我媽媽幫助兒子整理東西的,導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東西放在哪裏。甚至有時候他自己説自己放在某處的東西,經我們收拾後,他就找不到了。我和媽媽終於意識到,是應該讓兒子自己收拾他的東西的時候了。這樣他放在什麼地方,自己自然是清楚的。

早晨上學,孩子找不到東西是非常頭痛的。因此,我和媽媽也不斷地強迫他在睡覺前,一定要檢查好自己的東西,把第二天該用的東西,都準備到書包裏,並重複檢查是不是都準備得當。

慢慢地,我家兒子養成了各種檢查東西的好習慣,目前來看,丟三落四的毛病也逐漸消失了。甚至他還能幫助媽媽記住好些東西,幫助媽媽整理一些東西。對於兒子的這種進步,我和媽媽由衷表示開心,並針對兒子的進步,給予了充分肯定的同時,還給予了象徵性的物質獎勵。

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收穫和感言3

兒女的成長只有一次,與他們一起成長,是責任,是幸福,也是一門藝術。

厚厚的一本書翻完,作者對女兒的一片愛心躍然紙上,本書是作者送給女兒的一份生日禮物,也是作者對自己培養孩子全過程的一個系統總結,李鎮西老師既是一個學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視野全面客觀,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蓋全之説,正適合當下有心於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師,又是家長的我們閲讀。作者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闡述了教育其實並不高深,尋常處,見真諦。

書中,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家長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在我們教育子女的同時子女也在教育着我們,而且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是和諧的統一,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遠的老師,無論是學校老師或家長,其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可造之才。我從未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老師的事情,也從不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自己就完全放心,萬事大吉。但在實際行動中卻在這樣做,讀完本書後自覺慚愧。

李鎮西老師記錄女兒生命成長的歷程,是用心在記錄。從女兒一顰一笑到女兒許多的第一次,無不體現了一位偉大父親對女兒的記掛和關愛。第一次隨爸爸媽媽坐公交車,第一次呈現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獨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無不體現出偉大的愛心。十八年,父親從年輕到中年,從女兒呀呀學語到幼兒園到國小到國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學生,失敗則鼓勵,迷惘則開導,困惑則解惑,始終充滿期待充滿微笑。

李老師在書中強調:“和許多年輕的父母一樣,我非常愛我的女兒,但我不把我曾有過的'‘科學家夢’、‘藝術家夢’強加給她。我抱定一個信念:我要讓她成為一個快樂的人!而什麼是快樂呢?李鎮西告訴女兒:”快樂,源於善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知識:暢遊在浩瀚知識的無邊海洋,就是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童心:永遠保持赤子般的純淨無暇,就是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超越:戰勝自己並爭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樂!原來,快樂就是如此樸實的一個概念。

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收穫和感言 第3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萬別,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鑄成大器,不可能樣樣優秀,處處超越別人。但是,不論怎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把他們培養成善良和快樂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讓他們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所以,“讓女兒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和女兒一起快樂地成長!”是李鎮西堅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應該成為我們教育子女堅定不移的理念。

翻看多遍後,才發覺何謂“最好”?只有對比才有好壞,而此中的“最好”,卻不是讓家長們之間互相比較出來的“最好”,而是家長用心與自己比較後得出來的“最好”!此“最好”無固定的評判標準,無論工作性質的不同,無論貧富,無論地域差別,此“最好”只在家長自己心中,我們做家長的,在面對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説是我們自己一生最偉大的作品、藝術品)時,能夠做到問心無愧,傾心付出,盡職盡責即可。

正象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那樣,我們的教育,重點不在於教會了孩子語文、幾何、物理、化學等知識,一般人估計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幾何、化學之類的東西,我們的教育,重點是在於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長,就是讓孩子做個優秀的人!每個孩子都各有特長,都充滿自信,勇敢面對挑戰。

總之,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書,我覺得書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個小故事,每一個微小的人生片段,一兩句話的教育感悟……都給人一種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覺,一種愛的感覺。最後,再次用李鎮西老師的話共勉吧:“與孩子(女兒)一起成長,是責任、是幸福、也是一門藝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