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

來源:時代範 2.39W

放任孩子、為孩子包辦一切、打擊式教育等等。

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1

1、放任孩子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説,讓他哭吧,小孩子哭一哭身體好,不要管他。這種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他來説,他都已經躺在地上哭了,爸爸媽媽還是無動於衷,那以後孩子就不敢再去信任父母給自己的愛。

2、為孩子包辦一切

看着孩子折騰半天做不好,一些家長忍不住上前搶過來:“你只管學習就好,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整天幫倒忙,別弄了給我吧”。

家長出面替孩子做,看似提高了效率,實則容易讓他養成拖延、依賴的壞毛病。要知道,除了學習知識,孩子的技能鍛鍊也不能缺。

3、打擊式教育

大部分“玻璃心”的孩子表現多是不自信,內心敏感脆弱。從小都沒有得到過家長的認可,以至於對自己的表現極度不自信,和小朋友的相處中也顯得小心翼翼,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表現自己去融入環境。

很多家長打着“我是為你好、我很愛你”的旗號對孩子進行打擊式教育,抓着短處痛批。同時還認為這樣的的行為是為孩子好,卻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對於他而言,只有傷害,沒有教育,這也是家長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之一。

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
  

家長教育孩子正確的行為

1、有效的.溝通

講道理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培養孩子安靜傾聽的習慣,建立良好的溝通,也能糾正他的錯誤行為,但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

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大多隻是協商、懇求、嘮叨。我們會發現,和孩子溝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也不要輕易打孩子、罵孩子。孩子和家長一樣,也需要自尊心。

2、教孩子承擔責任

如果孩子做錯了,就要鼓勵他勇敢地承擔責任。家長和孩子一起彌補過失,能讓他學會如何承擔責任。此外,在批評過程中,可以允許孩子對事件作出解釋,但也要讓他明白,解釋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批評本沒錯,讓孩子知道界線,知道對錯,才能幫助他成長。

3、做好孩子的學習榜樣

孩子都是父母們的模仿者,在成長的初期,他對於外界的所有信息都會處於一個無甄別的吸收狀態。也就是孩子無法分辨行為的好壞,但都會對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和模仿。

而這些信息就會不斷地塑造孩子的三觀和性格行為,並且影響深遠。因此,家長們就要規範好自己的行為,為孩子過濾掉一些劣質的模仿學習信息,將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

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2

教育孩子的錯誤做法有哪些?

1、過看重孩子的成績,忽略成長因素

有的家長,因為畢竟着急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導致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沒有耐心,比如經常説: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跟你説了多少遍了;你這麼那麼笨啊,別人的小孩子都不會像你這樣。以上的溝通方式不僅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會增加他對學習的厭惡。

2、表揚過多

不少家長喜歡誇獎孩子,認為這樣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僅僅完成一些力所能及或瑣碎小事父母就進行誇獎,會令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專家認為,父母這樣做可能使孩子不再努力鑽研,不知道自己需要付出多少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3、不聞不問

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將孩子託管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或者是託管班寄宿學校,覺得這樣就可以代替父母了,其實不然,學校與長輩的管理,到什麼時候都代替不了父母,父母的不聞不問,對孩子的放任自流只能造成孩子缺少温暖,情感缺失!

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 第2張
  

4、不講原則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最忌諱的就是不講原則,這不僅僅會影響孩子判斷事物正確性的能力還會破壞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給孩子長大後對事情的處理方式都會留下隱患!

5、指責訓斥

對待孩子沒有耐心,發現問題就會不分青紅皂白,指責孩子的錯誤,訓斥孩子的無能,往往這樣情緒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比較愛撒謊,也比較懦弱,這主要是源於家長的情緒化威脅,使得孩子無法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

6、言行不一

孩子會認為,這樣做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家長對他的要求都是充滿利慾的,虛假的.,不是真實的,是一時的,並不是真的要這樣做。所以他會選擇性的做,最終孩子根本成為不了,父母所期望的樣子。

7、要求太高

相信很多人都常從父母口中聽到“別人家的孩子”,好像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是最好的,即使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也會説人家學習態度好,聽家長的話,懂事,乖巧等等一系列的褒獎詞。但轉頭對着自己的孩子就覺得什麼都做不好。孩子期會考試考了98分,父母還期待期末考試能考滿分。

孩子會畫畫父母還要求他會唱歌跳舞,有些父母甚至希望或者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為全才。其實這種教育方法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的傷害很大,同時也限制了孩子任性獨立的發展趨勢。

8、不會和孩子溝通

家長處理問題,方式簡單粗暴。孩子的要求能滿足就滿足,不能滿足非打擊罵。這樣養成了孩子性格乖張,不善於和同學朋友溝通。甚至沒有朋友,進入社會以後,不會為人處世處處碰壁。

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3

家長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

1、過度干預

過度干預將會削弱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許多家長在孩子上國小甚至上中學之後,仍然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像對待幼兒期的孩子一樣“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從收拾書包、整理房間這些生活小事,到孩子的學習細節,有時甚至直接替孩子作決定。

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變得不愛動腦,懶得思考,懶得操心,自主管理的能力自然得不到鍛鍊和提高。

2、表揚過多

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折、內疚感。如父母總誇孩子“太聰明瞭”,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孩子就會產生深深的自責與沮喪,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體的事情表揚孩子,如“你今天的作業寫得很好!”這樣才不是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

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 第3張
  

3、放任型管教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放任型家長會説,讓他哭吧,小孩子哭一哭身體好,不要管他。這種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對孩子來説,他都已經躺在地上哭了,爸爸媽媽還是無動於衷,那以後孩子就不敢再去信任父母給自己的愛。

還有一個問題,放任型教育下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形成成癮性人格,這種教育方式也會容易讓孩子走向極端。

4、家長過於強勢

有太多的父母覺得自己強勢一點,就能逼着孩子自信勇敢起來。所以常常會看到恨鐵不成鋼的父母指着孩子的腦袋大罵着。孩子一旦做錯了,就會招來非常嚴厲的懲罰,從不與孩子溝通,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而這樣的教育之下也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如果家長們肯細心和他們多溝通,就會發現不少讓你感動的事,糟糕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大人複雜的內心。

5、對孩子過於溺愛

溺愛型教育常見於老年人帶孩子的家庭中,或者老來得子的家庭中。我們常常見到奶奶在孫子屁股後面追着吃飯的`場景,生怕孩子吃不飽。孩子哭鬧的時候,無節制的滿足,甚至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只為了滿足孩子無理的要求。這樣看似愛孩子,實則是害孩子。

溺愛孩子不僅害了自己,也毀了他的一生。這裏建議溺愛孩子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自己的未來,不要盲目的滿足孩子不合理的需求,要跟孩子講道理,不能一味縱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