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心理髮展的因素和過程

來源:時代範 1.28W

兒童的心理髮展的因素和過程,兒童心理髮展是一個複雜而豐富的過程,涵蓋了認知、情感、社交和行為等多個方面,現在分享兒童的心理髮展的因素和過程。

兒童的心理髮展的因素和過程1

1、言語、思維的發展

神經心理髮展迅速,語言、記憶及思維想象力、精細運動等發展增快,對外界環境產生好奇心,好模仿,向智能發展過渡。隨着年齡的增長與周圍交往增多,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情感多樣化,易產生同情感、榮譽感、信任感,正確引導下,可逐步區別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

幼兒時期具體形象性思維、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具體形象性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徵。具體形象性思維具有可塑性和動態性兩大特點,可塑性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這種表象經過幼兒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同化而被簡化、被壓縮、被添油加醋,而形成新的形象。

動態性。指頭腦中的表象不是以各自獨立的、靜態的形式存在,而是表象之間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動態活動,具有連續性和易變性的特點。

兒童的心理髮展的因素和過程
  

幼兒認知發展的趨向性主要表現為:

①由近及遠。認知內容所及的範圍由自身接觸的事物到家庭、幼兒園以及兒童世界。

②由表及裏。認知所反映的內容主要是事物之間表面特徵和非本質關係,並逐漸開始涉及事物的內在本質特性。

③由片面到比較全面。幼兒認知事物由局部到整體,由對事物片面的認知到比較全面。他們往往先是專注於事物的某一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以偏概全,逐漸才能認識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④ 由淺入人深。如幼兒掌握概念,是經由直覺的感知特徵到直觀的具體形象特徵,再發展到抽象的本質特徵的過程,是一個由外在表層現象到內在深層意義的遞進發展過程。

幼兒在進行判斷時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缺乏觀點採擇能力,不能從他人的立場出發考慮對方的觀點,而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這被稱為自我中心現象。

由於思維具有詞的概括性和言語的調節性,幼兒便可以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思考過去的經驗,聯想有關的形象,從而能計劃自己的行動,預見行為的結果,解決面臨的問題。這就是思維計劃性和預見性的表現。

2、邏輯能力的發展特點

隨年齡增長和知識欲求的發展,幼兒不再滿足於對事物表面關係和形象聯繫的認識,他們開始追求對事物的內在關聯和本質特徵的認識。這勢必促使思維從具體形象性中萌發出邏輯性。幼兒邏輯思維的初步發展主要表現在所提問題類型的變化和概念形成的特點上。

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高漲,好奇心強,他們經常不厭其煩地向成人提出各種問題,

2—~3歲幼兒的提問以“是什麼”為主,這表明他們的求知水平侷限在追求個別事物的特點上。4—5歲以後的兒童所提問題類型就變成以、“為什麼”為主導。這與兒童所渴望理解內容、與兒童的思維發展相適應。大量的“為什麼”説明兒童對客觀世界的瞭解慾望開始指向事物的內在道理、現象的本質和事物之間聯繫的規律性。

幼兒掌握概念的特點直接受他們的概括水平制約。幼兒的概括水平是以具體形象概括為主,後期開始進行一定的內在本質屬性的概括。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用詞來表示的。幼兒掌握概念的發展集中表現着他們的概括能力的發展。

實物概念的發展。幼兒掌握實物概念的一般發展過程是:幼兒初期的實物概念主要表現為指出或列舉熟悉的一個或一些事物(如蘋果是水果);幼兒中期能説出實物突出的或功能上的特徵,具有一定的外部特徵的概括;幼兒末期能夠概括出事物的若干外部特徵和某些內部特徵,對熟悉的事物開始能進行本質特徵的概括。

類概念的發展。類概念的掌握以兒童的分類能力為基礎。分類的主要依據是事物的本質屬性。通過分類,幼兒可以逐漸掌握概念系統。幼兒的分類能力可以分為如下四級水平:

①、一級水平是不能分類,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種特點進行歸類。

②、二級水平是能夠依據事物的感知特徵進行分類,即可以概括出物體的表面的`、具體的特徵進行歸類。

③、三級水平是依據知識和經驗對事物進行分類,即能夠從生活情境出發,按物體功能分類。他們考慮的事物特徵已脱離單一性,能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特徵及其間的關聯來界定類別。

④、四級水平是概念分類,即兒童開始依據事物的本質特徵來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該水平的分類能力,在幼兒期僅僅處於初步發展階段。

3、推理能力的發展

幼兒最初的推理是轉導推理。轉導推理是從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的事例的推理。這種推理尚不屬於邏輯推理,僅屬於前概念的推理。這是從表象性象徵向邏輯概念過渡的推理形式。如,媽媽告訴孩子喝涼水肚子痛,於是孩子便往魚缸裏倒開水,並且説:“小魚喝涼水會肚子痛的。”

對熟悉事物的簡單推理。在幼兒日常經驗範圍內,有時對熟悉的事物可以進行簡單的推理。如,鄰居家的奶奶生病,孩子的奶奶前去探望。孩子通過聯想進行歸納推理,説:“爸爸沒生病,媽媽沒生病,爺爺沒生病,奶奶沒生病,我沒生病,我們都沒生病。”這就是幼兒對熟悉事物的歸納推理。

4、想象力的發展

想象是指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整合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主要區別在於想象的意向性和目的性不同。幼兒富有想象,其想象又具有不同於其他年齡階段的獨特性。

幼兒初期的無意想象主要是在感知動作的基礎上產生的,在遊戲中各種表象的組合經常油然而生。隨着言語的發展,在詞語指導下,有意識、有目的的有意想象迅速發展,且越來越豐富。

根據想象的自主性、新穎性和創造性的不同,有意想象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再造想象:指依據原有經驗,或依照成人言語描述而再現或形成的想象。創造想象:獨立自主地將已有形象進行加工,重新整合成新穎、獨特形象的思維過程。多數幼兒的想象是以再造想象為主的。

5、幼兒階段的心理需求

自我價值得到認可和肯定。3-6歲的孩子開始對世界、對自己有了認知,這個階段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父母要給孩子起到一個模範作用,具體包括:

(1)情緒的處理。這點很重要,孩童時期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對以後的人格培養起到一個優秀的鋪墊作用。

(2)生活上的難題的處理。這時候需要大人的引導、教育、以及示範。告訴孩子怎麼做,為什麼,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

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可或缺。爸爸的行為和引導,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父子關係差,會導致孩子的自我感不強,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於父親。

兒童的心理髮展的因素和過程2

第一階段:0至1 歲信任與不信任

肚餓--被餵食物

受驚--被擁抱

哭泣--被擁抱

讓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長多麼需要他。

孩子會覺得生長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長大後,會是一個開朗及信任別人的人。

孩子會覺得生長在一個不安全的地方。

1、表現出一種異乎尋常及極度害怕被遺棄的表現;

2、拼命地尋找一個依賴的對象;

3、需要別人照顧;

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竭力維持毀滅性的感情關係,而且展示偏執狂症的傾向,如暴飲暴食,或過分地需要別人的誇獎。

兒童的心理髮展的因素和過程 第2張
  

第二階段:2至3 歲自主與羞愧

孩子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及注意到身體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如果有家長支持及受到尊重的對待,他會獲得充滿自主能力的感覺及覺得他自己對這個世界有一份影響力。

若孩子在這成長階段中得不到鼓勵,或受到惡意的批評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嘗試學習如何控制大小便的過程中,他很容易會產生害羞及慚愧的感覺。

1、經常覺得自卑、無用及不可愛;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必須依靠別人的人;

4、覺得自己生存的權利取決於對別人的重要性;

5、經常作出不恰當的道歉。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麼,不能拒絕別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經驗,害怕面對別人的憤怒。

第三階段:4至5歲主動性與內疚

1、喜歡幻想,創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2、發展出主動性。

如果在這階段受到家長的支持,他會説出他的想法及表達他的情緒,並且他會發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如果在這階段,家長不支持他,反而因他作出新的嘗試而處罰他,他會覺得內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動性,或會祕密地做。

1、害怕犯錯;

2、感到無助及內疚;

3、只懂得安慰別人;

4、迴避風險;

5、隱瞞錯誤。

6、不能認識或表達內心的感受;

7、害怕説出內心的事情;

8、對感情關係負上過分的責任;

9、不斷地去討好別人。

第四階段:6至11歲勤勉與自卑

這一階段的孩子,會開始與別人競爭及比較。

如果老師和家長鼓勵孩子學習及表示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有同樣的能力,孩子將會受到激勵而變得有活力。

如果老師和家長經常嚴厲地批評或忽略了孩子,孩子會不信任自己,或者不會自覺地做事。他會產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別人的感覺。

1、避免參與任何的競賽或極度喜歡與別人競爭;

2、覺得不安全及不如別人;

3、對自己或別人吹毛求疵。

4、凡事要求完美;

5、經常拖延及耽擱;

6、不知如何達到目標。

第五階段:12至21歲身份與對角色的困惑

青春期:

1、找出他自己怎樣去適合這世界;

2、接受自己身體生理上的變化;

3、界定自己對異性的身份;

4、界定在同性和同輩裏的.身份;

5、找出人生應怎樣過

若這階段容許他去探索他自己的夢想及感覺、改變想法及嘗試新的方向,他會發展成為一個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長及身邊的成人不支持他,又不引導他去探索,而只是過早地強逼他進入某一個角色,他會形成反叛的個性或者變成一個輕浮的人。

1、不正確地表現出青春期的行為;

2、對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3、不能訂立人生目標;

4、依靠情感關係或事業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5、需要不斷地談戀愛;

6、需要憑擁有的東西、認識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確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