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不該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來源:時代範 8.97K

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在你不瞭解某些東西的時候,孩子一臉鄙夷地説:“這你都不懂?”岸君表示曾被刀無數,説多都是淚。更嚴重些,他們會肆無忌憚地嘲弄他人,覺得自己比別人都聰明。

父母該不該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美國許多兒童教育心理專家和教育機構認為,孩子缺乏對他人的尊重,跟父母放棄自己為人父母的角色,把孩子當朋友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當孩子的朋友”這種教育方式是如何教會了我們的孩子不尊重他人,以及該如何糾正孩子的不尊重行為,來看看美國的兒童教育專家是怎麼説的吧。

當孩子的朋友為什麼會讓孩子不尊重他人

Leonard Sax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是一名心理學家和醫生,他在《華爾街日報》中記錄了他在醫院裏看到的孩子不尊重父母的現象:

Kyle的媽媽帶他來看病,在診斷的過程中因為他全程低頭玩手遊,我便問他媽媽他的肚子大概痛了多久,他媽媽告訴我大約兩天,Kyle頭也不抬,露出令人很不悦的笑,“閉嘴,你什麼都不知道。”他還只是個10歲的小孩。

Sax表示,這種粗魯無禮的言行舉止在上世紀80、90年代是很罕見的,但今天卻是司空見慣,孩子對父母、老師或其他人,常常很無禮。

因為在“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這種理念的衝擊下,父母陷入了角色混亂,他們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對孩子説不,該怎樣規範孩子的言行舉止。

一位媽媽為自己8歲的女兒選擇了一所學校,但被女兒否決了,這位母親對Sax説:“好的教育應該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她為自己做決定,不是嗎?”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很疑惑:讓孩子自己決定怎麼就跟尊不尊重他人扯上關係了呢?

Sax表示:“這種教育方式會讓8歲的孩子相信自己懂得比大人多,會讓孩子不懂謙卑,他們會相信自己是天才,進而表現得不尊重他人。”

在“不尊重文化”大行其道的時候,仍有小部分的孩子謙恭有禮,Sax認為,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保持了父母的權威。

尊重他人並非是天生的技能,它需要父母的後期教導。

“把孩子當朋友”,實際上是把孩子放到了成年人的位置上,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一旦孩子不尊重他人,長大後他可能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Sally Berenzweig是2011年文學獎獲得者,她説:“父母的職責是教育和引導孩子,讓他學會以禮待人,用希望別人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為孩子設定行為準則,讓他在力所能及內做到最好,如果他違背了這些行為準則,他需要承擔後果和責任。”

如何糾正孩子不尊重他人的行為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的辨別能力並不強,很多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讓他決定所有的事情,是件比較危險的事。

孩子與青少年、成年人爭吵,用詞粗鄙行為粗魯,該反思的不應該是孩子,而是父母。

岸君今天説這些,並非是為了批判“把孩子當朋友”這種教育方式,只是希望能引起各位爸爸媽媽的注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平衡好權威與尊重孩子的關係。

咳,扯遠了。

那麼,如何糾正孩子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呢?

Janet Lehman從事兒童與青少年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如何糾正孩子的不尊重行為,她總結了一下幾條方法,大家看完也許會有所得:

1、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朋友

別把孩子當朋友,他是你的孩子,你的職責是指導他,讓他能在社會上立足,這意味着你要教他尊重別人。

當你認為你的孩子可能越過了這條底線,一個好的經驗法則是問自己:“我能讓別人對我説這些話嗎?“如果不能,讓你的孩子不要這麼做。

孩子成年後你們的關係可能變得像朋友,但你現在是他的父母,他的老師,而不是讓他逃避責任的好朋友。

2、儘早揪出孩子的粗魯行為

當孩子表現得不尊重他人時,不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可以這樣阻止他,“在這個家中,我們不會對對方説這種話。”

另外,孩子還小時就讓他們承擔這些行為帶來的後果,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幫助。

3、與你的伴侶保持立場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行為習慣上,要與另一半保持立場一致,避免出現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的情況。

與你的另一半好好談談孩子的行為底線並制定行動計劃,當孩子不尊重他人時你們可能給出的懲罰。

4、教孩子基本的社交互動技能

這可能是老生常談,但教會孩子基本社交禮儀方式,如説“請”和“謝謝你”非常重要,這些技能對他與老師打交道或找工作大有裨益。

一個簡單的“打擾一下”或“謝謝你”,都是同理心的一種表現。它教會你的孩子尊重他人,並意識到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當孩子懂得社交禮儀後,才會明白不尊重他人是一件極無禮的事情。

5、糾正孩子時要以禮貌的方式

當孩子不尊重他人時,這往往是教育的契機,但注意,教育時父母要以禮貌的方式,叫喊或生氣往往只會導致事件升級。

與孩子心平氣和地交談,表達你對他的期望,有必要的話,告訴他們不尊重他人將要面臨的後果。

6、給孩子設置行為目標

嘗試給孩子設置可行的行為目標,這意味着你可能要降低對他的期望,例如,孩子無法適應大羣體,那就不要強迫讓他參加大聚會。

如果你設置了可行的行為目標,並認為孩子可能無法達成,可預先聲明他要面臨的後果。

如你要出去吃晚飯,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們在公眾場合怎麼做,如果做不到,會面臨着什麼。

如果他們達成你的目標,表揚他們。

如果他們未能達成目標,別急着懲罰,跟他們聊聊當時發生了什麼,對家長來説,這也是個聆聽的機會。

在孩子還原現場時儘量讓他保持客觀,你可以説,“如果當時有攝像頭,我會看到什麼呢?”

7、正確看待孩子的不尊重行為

許多父母無法正確看待孩子的不尊重行為。

放輕鬆,不尊重他人是許多小孩都會有的行為。

當沒有有效的方法來處理這些事情時,父母可能會覺得失控,害怕,往往會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

反應過度時,父母會變得太嚴格;當反應不足時,父母會忽略這種行為或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性的。

無論哪種方式,它都不會幫助孩子有效地管理他的想法或情緒,變得更加尊重他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