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父母不能刻意的追求形式

來源:時代範 2.47W

大家都知道家庭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更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當前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現在和將來生兒育女做父母的責任要比過去複雜和沉重的多,因為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要比過去高的多,未來社會的競爭也將更加橄烈。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如何扭轉傳統的教育觀念?是當下做父母的所面臨的挑戰。

教育孩子父母不能刻意的追求形式

在我家樓上的住着一個小孩,平心而論,我覺得樓上的小孩子還是蠻乖的,我們很少因他在家裏的活動或吵鬧而受到影響,但不知小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幾乎每隔幾天我就能聽到他父親的用近乎於咆哮的聲調在對孩子進行高聲訓斥,每當這時我就不禁為那孩子感到悲哀。我不理解那做父親的為何要以如此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為何不能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也許他是受了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形響,在刻意營造或者追求一種嚴父慈母的家庭教育環境,信奉“打是親、罵是愛、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思想。

我是特別贊成對孩子應該嚴格要求的,作為教師我也信奉“嚴師出高徒”的至理名言,但“嚴”非彼“嚴”也,對孩子嚴格要求決不體現在態度上的聲色俱厲,或者人格上的高人一,那種蠻橫的、專制粗基的教育方式實際上是父母封建家長特權的思想反映,是對孩子的心靈摧殘和人格傷害,這和對孩子嚴格要求是根本毫不相干的。

著名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傅雷上的造詣是眾所周知的,並且他的家教方法也被許多的家長所信奉。傅雷對兒子的管教非常的嚴厲,他在樓上翻譯作品,兒子在梭下練琴,中間稍有停頓,他下來抓着兒子的頭就往牆上撞。傅雷的做法不僅使孩子受到摧殘,而且也使傅聰的母親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但由於傅聰後來成為知名的鋼琴演奏家而聞名中外,所以傅雷的教育方法也受到了很多家長的崇拜和盲目仿效,被當成了家庭育兒的成功典範。

在傅聰的家庭教育中,雖然父親過於嚴厲,但母親卻是非常慈愛的。傅聰的媽媽朱梅馥是一個非常好的母親,她本人雖然受的是完全的西式教育,在音樂、書畫、英文小説的鑑賞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但她的性格、氣質、接人待物方面又完全是東方古典社會資妻良母的典型。她在給兒子的信裏,這樣解釋自己:“我對你爸爸性情脾氣的委曲求全,逆來順受,都是有原則的,因為我太瞭解他。……(他)成年後。孤軍奮鬥,愛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舊傳統和殺人不見血的!已禮教,為人正值,對事業忠心耿耿,我愛他,我原諒他。”

不知那些既沒有像傅雷那樣有廣博的學識和嚴謹的學風,又不具備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教的優秀品質。只是盲目效仿傅雷嚴厲家風的家長,對此會有何感想。

“在每個孩子的身上都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埋伏在每個孩子心裏,往往是父母親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讓孩子幸福,你就必須自己處於幸福狀態:讓孩子自信,你必須自己自信。”“愛自己孩子就是要賞識自己的孩子,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不少下崗工人與普通家庭完全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父母把社會的壓力,自己的壓力都加在孩子身上,本身的焦慮心態造成孩子的不幸,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今天富人的兒子將來也可能為窮人的孩子打工,但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則可能會害了孩子一輩子。”“我們太不恨孩子,我們總是和別人比較,忘記了自己孩子的優點。讓貨罵時刻圍繞孩子。許多家長從不在孩子面前認錯,孩子成了大人不良情緒的發泄對象。”“中國的孩子受的是物質的溺愛,精神上的挫折教育。”像這樣的醒世警句應該引起每一位家長的深思,一個孩子在學習上的缺陷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在人格上的缺陷將會貽害他一輩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