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乖是好事嗎 如何讓孩子有個性的成長

來源:時代範 1.18W

孩子“乖”是真的乖嗎

孩子太乖是好事嗎 如何讓孩子有個性的成長

“乖孩子”這個稱號,在大多數大人的眼裏,是對於孩子最高的讚譽,一些敏感,早熟的孩子,為了努力做出乖模樣來討大人喜歡,甘願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壓抑到一邊。

多數乖孩子長大以後,便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説過: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普遍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誠如龍應台所説,我們需要的是給孩子一雙飛翔的翅膀,而我們是大地上默默注視她們的眼睛。

所以孩子的乖並不一定是孩子想表達的,但是一定是父母想看到的。

怎麼讓孩子從乖上釋放天性

1、尊重孩子。如果不尊重孩子,不管孩子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沒有可能實現,都一味地給予否定,孩子因需要總是得不到滿足而產生不滿情緒,進而產生對抗心理,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正當要求,一味順從大人,行為畏縮,膽小怕事。

2、不遷就孩子。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給予滿足,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孩子必然為所欲為,自私自利,不講道理,任性胡為。因此,只有得到尊重又不受遷就的孩子,心理才會健康發展。

3、與孩子平等對話。瞭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別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才能區分任性與有個性的界限。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讓孩子明白需要的滿足是有條件的,不能隨心所欲。很多家長都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如要吃什麼菜、穿什麼衣服、玩什麼遊戲等,都徵求孩子的意見,這是很好的現象。但要注意一些條件限制,如讓孩子只能在幾套方案中選擇,超過了條件限制便不能滿足要求。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放棄不合理的要求。

不過一味地聽話的孩子是比較不自信的表現,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太乖長大後就會不懂拒絕別人,因為擔心對方覺得他不好,不和他交往

怎麼培養孩子自信心

1.認識自我

在孩子剛剛開始有自我意識時,教他多説“我”可以加強他對自己的認同。剛剛學習説話的階段,孩子還不會正確使用“我”,如果大人稱他為“寶寶”,他也自稱“寶寶”;會説自己的名字了,就用名字代替“我”,比如“安安的車”、“妞妞要吃”等。從大人所看到的自己,和由自己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存在,其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教孩子稱自己為“我”,才能促進自立心的萌芽。

2.肯定自我

一個能肯定自己、尊重別人的孩子,會有更大機會享受健康身心和愉快的社交生活。他們和人交往時,能自如地調節關係。要學會肯定自己,就要學會——

3.接受自己

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的溝通、別人的評語、參與遊戲活動時的表現,讓孩子清楚自己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強勢弱勢,同時建立一個接受自己強勢弱勢的態度。這樣還有一

非要讓一個生性靦腆的孩子在陌生的客人面前表演節目。

4.鼓勵自己

每個人每天經歷那麼多人與事,要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每個成就並加以讚許,是件不可能又容易令人失望的事。所以,從幼兒時期就告訴孩子,首先做自己的好朋友,對自己感到滿意的行為進行自我讚賞,遇到挫折時鼓勵自己,自己打氣,這樣的孩子當然能夠肯定自己了。

不過,父母最好也能注意到孩子的行為表現,比如他能逐漸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可以適當地予以肯定和嘉獎。

5.充實自己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基礎,能努力不懈地充實自己,克服弱點,發揮長項,才能維持自我肯定的狀態。父母多帶孩子參加户外活動或訓練,鼓勵孩子多看書多發問,都是讓孩子充實自己的好方法。

孩子的自信心,是要通過“自我照顧”的成長任務建立起來的。這包括個人生活起居的常識和技能,比如當一個兩歲的孩子會自己拿勺吃飯時,完成這個“自我照顧”的任務,對他來説就是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非常有成就感,也就增強了自信心。

6.面對失敗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挫敗對於孩子來説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太多挫敗卻會令孩子氣餒。因此,父母對孩子來説便非常重要,孩子遇到什麼困難,最終必定是向父母求救,依賴父母的幫助去解決問題。

但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也應有技巧,當孩子正埋頭苦幹,也做不好的時候,父母應給予他信心再做嘗試;如發覺孩子始終都做得不得法,應該向孩子提示,但切勿太明顯,使孩子感覺是你幫他去解決困難;當孩子得到負面評價時,提醒他的強勢,可以幫助孩子儘快走出失意,找回自尊。

7.建立自尊

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心,首先要給他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有來自父母的足夠的愛與關懷。不要過多限制孩子的行為,或者過分責備孩子的過錯。父母應該協助孩子處理問題。但不要過分呵護孩子,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表現出不滿、處罰孩子都是正確的做法,培養孩子自尊心並不等於讓孩子任意妄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