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啥在校在家兩個樣?

來源:時代範 2.18W

學校家庭表現兩重天

孩子為啥在校在家兩個樣?

菲菲在北京市某示範中學念八年級,因為學習成績好、工作認真負責,被同學們推舉為班長。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好孩子”,回到家中不但驕橫跋扈,還常常動手打姥姥。有一次,菲菲放在桌上的摺扇被姥姥不小心碰到地上,沒等姥姥反應過來,菲菲就從沙發上跳起,撿起扇子往姥姥的胳膊上打了一下,嘴裏還説着:“笨死了”。姥姥望着被打紅的胳膊氣得説不出話來。

與菲菲姥姥有同感的還有很多家長。“如果不是家長來告狀,我怎麼都想象不到孩子會這樣。”得知孩子在家裏和學校的巨大反差,北京某國小四年級班主任劉老師很驚訝。

劉老師班裏有個叫倩倩的小姑娘,斯斯文文的,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媽媽先後給倩倩買了小金魚、小鳥、小貓等小動物,希望培養她的愛心。誰知道,這些可愛的小動物陸續被女兒弄死了,兩條小金魚甚至是被倩倩用圓珠筆扎死的,手段之殘忍令家裏人難以理解。

“我和倩倩爸爸都是知識分子,平時也沒怎麼嬌慣她,我們感到很惶惑,不知道以後該怎麼教育她了。”倩倩的媽媽一籌莫展。還有一些父母,即使發現孩子有暴力行為,也不願聲張。

對此,一位從事一線教育20多年的資深老師説:“這種‘兩面派’的孩子,反映出教育的缺失,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專家:前期教育的結果

一份針對1585名國中生及其家庭情況的調查顯示:國中生存在敵對、攻擊行為的佔5.1%。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孩子在學校裏多是討老師喜歡的乖孩子或優秀學生,但在家中卻是“小暴君”。

小小年紀為什麼顯現出如此極端的兩面性?北京市中國小生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温方認為:這是家長前期教育的結果,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首先,家長平時不注意言談舉止,家庭成員之間不夠禮貌。比如那位打姥姥的菲菲,就是因為父母平時吵架時,總埋怨姥姥慣壞了菲菲。看慣了父母對姥姥的不尊重,菲菲自然而然地認為姥姥“沒水平”,不值得尊重。

其次,有些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嬌生慣養,導致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人際關係差、情緒不穩定、不易適應新環境。有的孩子則常常感到自己是弱者,導致自卑、煩惱和苦悶。在學校受到挫折,更不敢表達,只能回家發泄到父母身上。

第三,有的父母只關心孩子的考試分數,忽視了對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在學校時,有的孩子被各種榮譽架了起來,便開始偽裝自己,以維護自己的形象;有的孩子則是為了在學校獲得小夥伴的認同,表現得很蔫、很順從,回家後才顯現出“小霸王”本性。

此外,孩子的學習負擔比較繁重,家長忽視了孩子對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支持的強烈需求,久而久之,孩子會出現情緒障礙,心煩或苦悶,道德規範和約束力降低,嚴重的就會出現暴力行為。

專家建議家長: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把孩子當成家庭的一分子來看待,家裏有什麼難事、急事,不妨跟孩子説一説,讓孩子有“主人翁”的感覺,共同分擔煩惱。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讓孩子為家裏“操操心”,共同參與策劃家庭大事,這將是一種拉近情感的有效方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