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

來源:時代範 1.37W

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隨着個體的成長和生活經驗的逐漸積累,孩子的健康成長讓許多家長頭疼起來,作為家中的寶貝,父母對他們是喜憂參半,即打不得又怕嬌寵過頭,下面分享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

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也許,應該再加上一句,解放兒童的心理——家長,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4歲的張倩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

有一次,老師讓他們回家後,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用彩紙疊三個紙青蛙。回到家,張倩不敢和看報紙的爸爸説,也不敢和正在做飯的媽媽説,有幾次,她鼓起勇氣,想説卻又咽了回去。吃過晚飯,要睡覺了,她卻一直不肯回自己房間。

“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爸爸訓斥她。張倩哭了:“老師説,要你們幫我做紙青蛙。”聽了張倩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看牆上的鐘:“現在到哪去買彩紙?明天再説。”張倩想爭辯一下,説鄰居張爺爺家有,卻沒敢説。就這樣,張倩的紙工作業並沒有完成,最後,還是媽媽答應,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兒園向老師解釋,她才安心地睡了。

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
  

沒想到,第二天媽媽單位臨時安排她出差,她把張倩送到幼兒園門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時左右,媽媽在出差的車上,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説張倩沒到幼兒園。媽媽忙給爸爸打電話。中午,焦急萬分的媽媽終於接到爸爸電話,説張倩找到了,原來,她怕老師批評她沒完成作業,所以沒敢進幼兒園,就在不遠處的一個街心花園裏哭呢。媽媽這才長長地歎了口氣:孩子很乖、很聽話,可就是太聽話了

其實,張倩媽媽除了歎息,並沒有深入地尋找孩子這種行為的心理根由。

張倩原本並不是這樣的,二三歲的`時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歡冒險,但每當她要淘氣或和大人辯駁時,媽媽就會罵她,説她不聽話,爸爸甚至還打過她兩巴掌。慢慢地,在家長的管束下,孩子變了,變得越來越乖巧聽話——這也簡單,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們是喜歡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病:遇事沒有主見,獨立性差,而且膽小怕事。

這樣“聽話”的孩子,常見的特點是有問題提不出來、或不敢提出來,説東他往東,説西就向西,就算心裏不滿意,也會適應、服從別人的想法。特別是對長輩,無論是對還是錯,都不敢與之辯論,因為,他們的心裏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式:自己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這樣“聽話”的孩子,有的是遵從、禮貌、是對讚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説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孩子,性格已經被扭曲,被家長教育出了一種“奴性”的心理。

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2

教育乖孩子的心理

1、缺乏自信

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視野更開闊,因為父母會在孩子的教育上多花些錢,讓孩子經常出去多學習。而且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在衣食住行上都不如別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出去玩,只有相對豐富的.生活技能。

由於這個原因,他們變得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所以這些孩子往往更安靜。

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 第2張
  

2、缺乏安全感

父母在爭吵時,會把壞情緒直接暴露在孩子面前。無論你對他多麼和藹可親,一旦生氣的時候必然是圓目怒睜,這個樣子孩子看在眼裏是恐懼的,他的安全感會在父母一次次的爭吵中消失殆盡。

成長中缺乏安全感,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以及家庭、婚姻、親子問題。可以説,大人在孩子面前的爭吵,影響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孩子的孩子,這是一種嚴重的惡性循環。

3、相對成熟

家庭不好的孩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更加成熟。在生活中,他們就像成年人一樣,可以承擔一些責任。在與人打交道時,我們也發現他們説話的語氣與成年人非常相似。那是因為不好的家庭狀況使他們過早地接受了社會教育。

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3

乖孩子應該怎麼引導

1、自信與否,取決於心中的抱負

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必然是足夠自信的,因為他可以看得更遠,不會因為身邊的些許障礙而變得自卑起來。家庭不好,在他們看來,就只是一個小小的障礙,甚至這還是磨練他們的機會。

這個道理,孩子恐怕很難懂,但是父母可以引導他們去理解,一旦讓孩子理解其中的深意,並變得有抱負起來,自然就不會因為家庭的貧窮而變得自卑起來了。

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 第3張
  

2、塑造自己的.形象

其實窮人也完全可以體面,如果你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那麼就應該更加註重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覺得你沒有比其他的家長差。

因此,父母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休養和德行,這些都是可以在貧窮的前提下擁有。形象提高之後,孩子自然就不會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如別人,他也就會在同齡人中更有面子,從而變得自信起來。

3、給予孩子安全感

如果父母工作很忙,下班時間也應該儘量抽空陪孩子有一個小時以上的玩耍時間。有研究表明,一個孩子的性格形成,與父母之間的陪伴玩耍,有密切的聯繫。只有當孩子擁有充分的安全感,感受到父愛和母愛,才不會因為家庭不好就輕易否定自己,陷入自卑情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