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回家吧!”過年別讓孩子繼續留守

來源:時代範 1.01W

媽媽心事:無奈!不在孩子身邊問題多

“爸媽回家吧!”過年別讓孩子繼續留守

其實留守不僅僅侷限在與孩子相隔兩地的家庭,有些家庭孩子平時跟爺爺奶奶等長輩住在一起,週末或節假日才能見到爸爸媽媽。只是這短短的分離與忽視,也會給親子關係帶來不少問題。

不在孩子身邊不少媽媽感到親子關係疏遠了

媽媽不回家過年留守兒童失望自殺

其實,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最大問題不只是與父母的親子關係疏遠,還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這些都是各位家長在離開孩子時需要考慮到的問題。

一年大部分時間見不到父母的留守兒童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在距離20xx年春節還有11天的時候,一名年僅9歲的留守兒童在接到媽媽“不能回家過年”的電話後上吊自殺。此事讓很多人感到震驚、難過甚至心痛。但這僅僅是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的冰山一角,有調查研究顯示,在全國6100萬的留守兒童中,因為缺乏關愛而產生自殺念頭的比例高達20%。

留守兒童往往由爺爺奶奶等長輩照顧生活起居,有些甚至早早擔起了照顧老人和弟弟妹妹的重擔。這些孩子很少有人依靠,總覺得自己缺乏關愛。由於缺乏父母親情的滋養,這些幼小心靈,有的走向消極、孤僻,有的變得任性、暴躁。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這些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據調查,約有近三成的留守兒童存在自我封閉、抑鬱等傾向,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為生活而奔忙的父母,請停下來聽聽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回家過年吧!”畢竟這是為數不多,卻又彌足珍貴能與孩子團聚的時光。

1歲半前讓孩子“留守”還請三思!

父母是孩子出生後最親密、最信任的人,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絕對不可缺乏的。尤其是在孩子1歲半前,親子關係的好壞關係到孩子成長髮育的方方面面。若過早讓孩子“留守”,會造成很多問題:

孩子1歲半前,請儘可能地做好親子陪伴

更容易感到惶恐、不安

有不少留守兒童,從1歲甚至更小的時候就缺少了父母的陪伴。1歲半前,孩子處於完全依賴期,也就是説,對於1歲半以下的孩子來説父母親人給予的安全感是第一位的。當孩子已經適應了與父母在一起,若突然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或是將孩子帶到陌生環境都會造成孩子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能力發展受到抑制

1歲半以前,還是孩子感官成長的最佳時間。父母既不能替代、剝奪,也別缺席孩子成長的過程。讓孩子自己從摸爬滾打中學習站立,很多孩子讀一年級後才發現感官、手指、視覺等身體不能協調就是這個時期沒有發展好。有安全感而沒有受到過多限制的孩子會發展得很好。老人帶孩子,大多會有過度保護的問題,從而使孩子感統發展受到抑制。

表面乖巧實際內心壓抑

在1歲半前,忽視對孩子的陪伴和關愛,影響絕不僅僅在當下。過早成為留守兒童的孩子,表面上看可能會“很乖”,實際上可能孩子在壓抑自我,這樣的孩子往往在12歲左右,即心理獨立後會變得十分叛逆。

支招:不在孩子身邊如何彌補缺失的關愛

孩子擁有怎樣的童年生活,會對以後的性格、行為有很大影響。父母不在身邊的影響,不全是負面的,也有正面的,比如孩子的獨立性、自立精神、生活自理能力等比別的孩子要強等等。但是,父母不在身邊,對孩子來説,始終是一種欠缺。那在非不得已的情況下,該如何彌補缺失的關愛呢?

要囑託照顧孩子的長輩經常給孩子看爸爸媽媽的照片

請堅定真誠地告訴孩子,你是愛他的。

例如:“爸爸媽媽是非常愛你的,只是因為工作的地方沒辦法照顧好你,所以先讓同樣愛你的奶奶替爸爸媽媽照顧你。説這些的同時,還可以做好下面這些事:

1)經常打電話給孩子,關心他的一切。

2)寄照片給孩子,讓他對爸爸媽媽不陌生。此外,也可以讓家中親人定期拍寶寶的照片給爸爸媽媽看。當然,現在完全可以通過網絡視頻一解寶寶和爸爸媽媽的相思之苦,但拍照片是一種“儀式化”的過程,在此期間孩子就會認為這是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的“大事”。

寫在最後:為生計而奔忙的父母,哪怕初衷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也請記得關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即使不能常常陪在孩子身邊,也別讓關愛缺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