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寶寶的便便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況

來源:時代範 1.18W

新生兒大便的變化

如何通過寶寶的便便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況

孩子出生後24小時,將會排出粘稠、黑色的物質,稱作胎糞。胎糞為胎兒在子宮中的腸內容物,必須在開始正常的消化之前排除體外。以後孩子排便漸漸形成了規律,糞便也變得硬了一些。只要嬰兒(嬰兒食品)健康(健康食品)、幸福、增重,就沒有必要注意孩子的大便,不必為孩子的大便過份擔心。不同的孩子,每日大便次數也不相同,但隨着孩子的發育,大便的次數會越來越少。開始時,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數為3—4次,過幾周後,大便的次數可能會減少到每兩天一次,這都是正常現象。另外,以下現象也屬正常情況:稀薄、不均勻的糞便;綠色的糞便;吃過就有大便;有時每天大便次數達6次。

吃母乳的嬰兒的大便

孩子出生後,會排出顏色為綠-黑色、光滑、粘稠的胎糞。以後嬰兒將會排出淡黃色的糞便,為正常哺母乳時的糞便。孩子每人的排便次數並不重要,次數有多有少,多的每天幾次,少的每幾天一次。嬰兒的糞便一般為糊狀或是比冰淇淋粘稠一些,沒有氣味。吃母乳的孩子很少便祕,孩子幾乎能吸收所有的東西,廢物很少,這也説明為什麼孩子有時三天才排出一次糞便。請記住你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地影響着嬰兒,辛辣的食品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大便的變化

只要孩子正常,就不必關心孩子的糞便有無變化。顏色的深淺變化並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質地略幹略稀也並不説明孩子有什麼毛病。如果不放心,請向醫生、護士或者醫生諮詢,他們一定非常願意為你服務。糞便偶爾變稀,不能説明孩子有什麼異常或是有什麼感染,但是如果糞便水樣,伴有突然的顏色變化、氣味的變化和排便次數增加,一定要與醫生聯繫,特別是在懷疑孩子有病的情況下。總的説來,排便次數和顏色的變化不能表示出什麼問題,但是氣味和糞便中的含水量則可能會説明很多的問題。

O-1歲寶寶大便可能遇到的問題

便祕

便祕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堅硬。排便次數減少是指每三四天才有一次大便,堅硬是指排便時引起疼痛或不適。便祕本身並不能引起孩子生病,過去雖認為便祕會引起機體中毒,但現在觀點不同了。便祕如果不伴有其他症狀不屬於疾病,但是如果排便很費力,並引起不適,你就應該帶孩子去看醫生,不要擅自給孩子用緩瀉藥。很小的孩子不易發生便祕,發生便祕的原因大都在於喝水太少。一般給孩子多喝些水或在奶里加一些水就可以解決問題。不能使用過去在奶中多加些糖的辦法解決便祕,孩子不需要糖,那樣做只會形成孩子喜歡吃糖的習慣。

1-2歲解決好大小便問題

解決好大小便問題的方法是觀察大小便前的信號,而不是訓練孩子控制大小便。孩子在15—28個月時一般不能控制大小便,有甚至更晚。

學會控制大便

3個月內的孩子很可能會在吃奶時或吃奶後馬上大便。孩子的這種現象是單純的胃腸道刺激反射,是因為進食刺激了腸道。當孩子能把內部感覺與排便的生理現象結合起來後,對孩子的幫助才能生效。

你會分辨出孩子是否能夠注意到自己在排便,例如孩子突然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指着尿布或者哭喊以引起你的注意。孩子能夠意識到直腸和膀胱脹滿幾乎是同時實現的,但處理大小便時,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對大便的控制比小便的控制相對容易一些,孩子可能會先實現對大便的控制,所以可以讓孩子先坐便盆也是有道理的。

不要忘記洗手。

不要強迫使孩子坐便盆,這隻能起到相反的效果,下—次要求孩子坐便盆時,孩子公然反對或是大發脾氣。不要強迫,過幾天等孩子忘記此事後,很自然地要求他坐便盆。

隨着孩子的生長,孩子吃了不同的食物,都會排出不同的便便。而且通過便便,不僅能夠知道孩子的身體狀況如何,還能知道,孩子是否吃某一種食物。如果孩子吃了一種食物,沒怎麼消化,就被排出來,那就説明,孩子還不能吃這種食物,或是孩子的消化系統出了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