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情

來源:時代範 2.69W

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情,人性是複雜的,一個人不能同時擁有太多選擇,太多的選擇,也許會導致人做不出正確的選擇,下面分享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情相關內容。

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情1

有時候,選擇太多,未必就是好事,過多的選項往往讓人很糾結,會讓人無所適從,甚至不知所措。

這就好比是肚子餓了,只要能填飽肚子,只要對身體沒有直接的毒副作用,什麼類型的食物,原則上其實都能接受;但如果此時你並不是很餓,而且面前既有面條,又有米飯,還有水果,隨便給你哪個,你也許都不會滿意的。

想起小時候看電視,許多人都會提早在電視機前等候,即使中間插播廣告,也很少換台,只是靜靜地等待廣告過去,而現在我們雖然擁有了更多、更精彩的影視資源,但我們往往卻無法靜下心來,把一部影視作品專注地看完。當年,我們之所以可以如此的專注,是因為外界的誘惑很少,可選擇的範圍太窄。

人性是複雜的,一個人不能同時擁有太多選擇,太多的選擇,也許會導致人做不出正確的選擇,或者痴迷於做選擇的過程,而無法在選擇之後專注於所選擇的東西。人是理性的,善於比較和計算,如果選擇一樣東西的'機會成本太高,改變選擇的想法,就會一直在其心中縈繞,而如果改變選擇的成本低廉,人就會變得浮躁,甚至善變。

人經常會犯類似的錯誤,總感覺不知足,總感覺後面還有更好的,這往往是自我認知不足導致的,有時候反而會害了自己。

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情
  

有這樣一個故事。

“布里丹養了一頭小毛驢,他每天要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

這天,送草的農民出於對哲學家的景仰,額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乾草之間,可把它為難壞了。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於兩堆乾草價值相等,客觀上無法分辨優劣,於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終無法分清究竟選擇哪一堆好。

於是,這頭可憐的毛驢就這樣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分析顏色,一會兒分析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最後,它竟然在無所適從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頭毛驢最終之所以餓死,導致它們最後悲劇的原因,就在於它左右都不想放棄,在兩堆乾草之間不懂得如何決策。在經濟學上,人們把這種決策過程中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稱之為“布里丹毛驢效應”。

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時代,造成許多人都有“選擇困難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誘惑太多,鋪天蓋地的信息、琳琅滿目的商品、千奇百怪的事物、豐富多彩的世界等等,常常令我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而且,有些事情的選擇,幾乎都快要變成我們的心病,比如,大學聯考之後選擇專業,大學畢業選擇就業、讀研,還是出國,工作之前選擇國企還是私企等等,這些選擇的背後,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博弈的過程,如果看不清選項的實質,不明白我們的真正需求和方向,只會讓我們變得更焦慮、更棘手 。

其實,面對這些,大可不必想得過於紛亂,只需把雞肋之事盡數剔除,就好像給一個荔枝剝殼一樣,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只要剝到最後,留下是晶瑩剔透的果肉,這就足夠了。

所以説,有時候,選擇太多,未必是件好事。

遇到這樣的情況,關鍵在於如何正確認識和看清自己,明確自己目前的真實處境,明白自己的最終目標,從一個選項或者一個角度出發,一經選擇,便義無反顧,果斷執行,適度調整和改進,並堅持不懈,方能有所收穫。

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情2

人生時刻面臨着選擇,大到人生方向,小到在哪吃飯,可以説,人生就是一次次選擇與將選擇付諸行動的過程,通常來講多一個選擇就多一個機會,但有時並不是選擇越多就越好。

首先,如果選擇多,我們的決策成本就會增加,而幸福感就會降低。選擇越多固然越自由,但人也越容易疲憊。比如,在高中的時候,我們看似無從選擇的忙碌,但我們每天都有問心無愧的充實,而到了大學,我們被提供了種種可能,各色社團各類選修,卻變得力不從心。

而且我們經常會因為生怕錯過了哪一種選擇而變得寸步難行。這也是很多人覺得大學比高中還累的原因。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裏面有過論述,選擇越多,意味着風險和責任也越多,對人的知識技能的要求也越高,人有逃避選擇的天性。

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情 第2張
  

其次,選擇越多,就會有越多不確定性因素以及越多的預計後悔的可能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有更多的選擇往往是事後才能懂得。這種後悔就是痛苦的根源。比如與他人發生爭執後,往往會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會想我那句話這樣説能更好的反駁對方,我這樣説能把他懟回去等等,然而無論有多少有力的駁斥,事情已經過去了,結果只能讓自己懊惱、後悔、百爪撓心。

即使人們全神貫注,在大量選項中細心挑選,仍然很容易出錯,並隨着選擇數量的增加和決策過程的複雜而增加,沒有人可以在每個決定中都做對。隨着選擇性和控制力的.越多時,期待也就越高。一旦你為選擇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產生錯誤的可能性就會更大,而且錯誤引起的心理後果更嚴重。

再次,選擇越多,能夠集中的地方就越少。人的時間和精力和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而面對過多的選擇,人首先的反應是迷茫和不知所措,繼而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挑選,而且要面對更多的未知結果所帶來的憂慮。相信大家也聽過手錶定律,當一個人有一個手錶的時侯,他就能確定此時的時間,當他有個手錶的時候,他反而會不知所措,無法確定時間。

而且只要是選擇,必然帶來放、割捨的痛苦,而選擇越多則意味着要放棄的越多。從經濟學機會成本的角度,選擇越多,機會成本可能也會相應增大,而人的慾望是無限的,相比之下,就大大降低了選擇的整體滿足感,而失落和損失感則會越強,痛苦也就越大。

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情 第3張
  

最後,選擇具有不確定性。從概率論的角度,選擇越多,得到最優的概率就越。選擇意味着風險,而人的慾望卻是無限的,當你作出一個好的選擇的時候,你會想另一個會不會更好,你會痛苦;當你作出一個不好的選擇的時候,你會後悔作出這樣的決定,你會更痛苦。

所以在面臨諸多選擇的時候,人們反而會迷茫、無措,並不一定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選擇變的正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