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胸罩嗎

來源:時代範 2.65W

古代中國是沒有胸罩這一説法的

古時候有胸罩嗎1

據野史記載,楊貴妃與其胡兒安祿山嬉戲打鬧時不小心被其抓傷胸乳,楊貴妃怕唐玄宗發現,便用一塊布包裹住胸部,稱為袔(hè)子。

後宮女子見之,紛紛效仿,有好事者認為楊貴妃是發明中國式乳罩的鼻祖,甚至認為由於袔子的發明,推遲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野史戲稱權當茶餘飯後的消遣,讓我們回到真實的歷史中來吧,看一看在中華悠久的歷史中,中國女性胸罩是如何變化發展的。

古代中國是沒有胸罩這一説法的,現代胸罩是從西方傳入的。中國古人通常稱貼身穿的衣服叫“褻衣”,意思是隱私之衣,平時不能輕易示人。

古時候有胸罩嗎
  

在先秦時期,內衣還被稱為“澤”,《詩經·秦風·無衣》篇中“豈曰無衣,與子同澤”,澤就是貼身內衣,因為穿在身上,具有吸收汗液的功能,故名“澤”。到漢代,乾脆稱其為“汗衫”,傳説是劉邦發明了“汗衫”,當時楚漢交戰,劉邦從戰場中歸來,內衣已經濕透,遂戲稱內衣為汗衫,至今我們還沿襲汗衫的叫法。

漢代內衣形制多樣,主要有帕腹、抱腹和心衣。所謂帕腹就是在腹部簡單地橫裹一塊布帕;抱腹就是在帕腹的基礎上用兩根細帶子掛在脖子上;心衣就是在抱腹的.基礎上加上寬闊的“鈎肩”。

通過對中國女性胸罩歷史的回顧,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古代女性內衣的特點是平面的,是一種二維空間的審美意識,缺乏一種三維立體的審美情趣。

不得不説這是中國內衣發展史上的一個遺憾。總體而言,古代中國女性的身體處於一種弱化虛無化的狀態,直到民國時期婦女解放運動,女性身體才作為人權的一部分被凸顯出來。胸罩不只是一件女性的內衣那麼簡單,它是近代女性追求解放,實現人格尊嚴的一個縮影。

古時候有胸罩嗎2

古代內衣的大致演變過程

1、遠古時期進化出簡單服飾

人類對服飾的需求最一開始來源於對人體器官的保護。最早用來遮蔽身體的物件被稱為""——兩片動物的皮毛分別遮蔽前體和後體。這是用於對腹部和生殖系統的保護。在這之後,隨着各種工具的產生,人們用骨針將這兩片縫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最早的"裳"。

2、上古時期內衣形態初顯雛形

商周時期,人們開始注重上半身的私密。商朝時候出現了"心衣",也叫"衣"。"膺"指的是"胸部"。"膺心衣"顧名思義遮住了心、胸部位。根據《詩經·秦風·無衣》記載:"豈曰無衣,與子同澤。""澤"也是商周時期的一種吸汗的內衣。

東周時期的內衣被稱為"衵"。《説文解字》道:"衵,近身衣也。""衵,日日所常衣。"我們從這個字形就可以看出,這是每日都要穿的衣服。"衵"在現代字典中的解釋也只有一個:貼身的內衣。

《説文解字》中還提到過:"褻,私服也。""褻"的意思是:親近而不莊重。這體現了內衣在古代文化中是羞恥和隱蔽的,"褻衣"後來也成為人們較為熟知的叫法。

秦漢時期對於內衣的形制已經有了明確的記載。"汗衣"根據前朝"心衣"演變而來。相傳漢高祖劉邦發明了"汗衫"一詞:劉邦在一次交戰後,回到營地,發現自己的內衣已經全部被汗水濕透,於是他笑稱內衣為"汗衫"。

這個詞一直被沿用至今。漢代內衣還有多種形制,如:"襦褲"、"抱腹"等。其樣式寬大,包裹着身體的重要部位。

3、中古時期內衣種類變化多樣

魏晉南北朝時期內衣樣式被稱為"裲襠"。是北方遊牧民族流傳過來的。前胸後背各有一片布帛,中間用衣帶相連接。

樑代詩人王筠的《行路難》中記載道:"裲襠雙心共一襪,袙復兩邊作八撮。帶雖安不忍縫,開孔裁穿猶未達。""八撮",指裲襠邊的褶疊。"襻帶"指衣上的系絆。後來,裲襠被運用在軍服上,用鐵皮製作成了鎧甲,套在襯袍外邊。從此,襠就不再作為內衣使用了。

隋唐時期的內衣開放、袒露。唐朝的"訶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訶子"是束在胸際的一種內衣裙,胸部呈"一"字包裹。袒露着雙肩、胸前與後背。同時使得前胸更加挺立。後來也訶子被稱為"抹胸"、"襦"。由此可見唐朝當時社會風尚的開放與包容。

《遼代文物叢書》服飾篇也描述了這種內衣:"一幅橫布帛,裹於胸部。"有趣的是,契丹族女子甚至將"抹胸"作為女子相撲的比賽服飾。

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內衣是"合歡襟"。這種內衣身前是一排密密的盤花扣,後背是交叉的兩根帶子相連,用於收縮。圖案相對簡單,更具有實用性

4、近古時期內衣樣式趨於穩定

明朝人們開始追求內衣的多樣性。不僅顏色鮮豔,花紋靚麗,同時以"露"來衝擊着當時的禁慾之風。當時代表的內衣是"主腰"。

顧名思義,衣服圍在腰腹前。外形與現在的背心比較像。不過其裸露肩部和胸上部,形成明顯的收腰效果。"主腰"不拘泥於樣式,有盤扣的有繫帶的,有各種各樣花紋的。明朝內衣的發展也已經到了鼎盛時期。

清朝時,沿襲了明朝的"主腰",逐漸演化成我們所熟知的"肚兜"。"肚兜"的形狀多為方形,用繫帶系在脖子上。布面上印有各式各樣的印花。根據當時的習俗,不同圖案擁有不同美好的寓意。

古時候有胸罩嗎 第2張
  

古代文化對內衣的.影響

從中國古代內衣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窺探出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內衣功能、樣式等的演變,無不受到歷朝歷代的思想、文化、政治的影響。正因為數千年來的悠悠歷史,才賦予了中華內衣文化獨特而深刻的內涵。

1、對功能的影響

最一開始,人類進化之初,從四肢行走演變為雙腿直立行走的生物。此時,衣服只是起到保護肉體的作用。到了商周時期,中華文明初步構建。殷商尊神敬鬼,周朝建立起政治權力統治,制定了相關的禮樂制度以及服飾制度。

人類有了階層與羞恥心,所以內衣此時已經不是為了保護器官,而是成為一種身份的體現,成為一種包裹住自己的隱私和羞恥心的衣物。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事不斷,朝代頻頻更迭。各民族相互融合滲透,相互學習。玄、佛、道三教並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此時盛行的"襠"便體現士大夫們不拘禮俗,崇尚寬博、坦蕩的境界。

發展到封建統治的高峯期——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發展一片欣欣向榮,整體對異族文化開放包容。當時"訶子"、"抹胸"的袒露程度,是連如今我們現代社會都沒有達到的程度。這種內衣展現的是一種錦衣玉食、繁華奢靡的生活。自此開始,內衣被賦予了一層情色價值。

遼金元時期,遊牧民族進駐中原。此時的內衣被加以改進,結構更加合理,簡單。更加符合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行動方便。

明朝程朱理學盛行。"存天理,滅人慾。"這種禁慾主義激起了百姓的反抗。人們通過內衣形式的豐富多樣與這種文化形式做抗爭。此時,內衣已經充當了一種禁慾主義的反叛符號。

而清朝由於頒佈生活風俗上"十從十不從",其中內容有"男從女不從",所以當時女性內衣仍然保持了許多明朝時期的特點。

2、對樣式的影響

上古時期,人們敬畏自然,崇拜鬼神。內衣裝飾質樸又不失神祕色彩。春秋時期禮樂盛行,一系列繁瑣的服飾制度約束了人們追求自由、簡單的願望,所以漢朝的內衣就走向寬大、不羈。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文化交融,中原內衣也被融入了異域服飾的特點。

到了隋唐時期,服飾文化隨着經濟與社會一同步入一個高潮。露肩、露胸、露後背,一字的布塊將女性胸部線條凸顯得淋漓盡致。與當時"以肥為美"的社會風氣相呼應。色彩上常見採用紅、綠對比鮮明的亮色來展現自信。

而到了宋朝,受到理學的影響,雖然顏色種類還是很多,但是款式更傾向於淡雅、素淨。

元朝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朝代,他們將繁瑣的內衣改成簡單方便的"合歡襟",同時簡化裝飾。整體形狀更加具有異域風格。

明朝被禁慾壓抑的人們追求內衣的多樣性、開放性。"主腰"以"露"來表達對身體神祕性的抗爭。《閲世編》卷八中"非繡衣大紅不服""非大紅裹衣不華"成為明代中後期的社會生活潮流寫照。

清朝的"肚兜",注重外形分割,胸前會用到"圖騰""瑞獸"等圖形當作裝飾,不同的顏色有着不同寓意,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到了清末,由於封建統治被大大削弱,當時"肚兜"的尺寸、形狀、花紋也愈發豐富多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