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的微生物與出生方式有關

來源:時代範 1.59W

據英國《自然》雜誌19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指出,人類體內的微生物,與出生方式有關:剖宮產嬰兒的腸道菌羣容易發生改變,且較易受到潛在致病菌的定植。這是同類研究中已知規模最大的項目,證實了人類在生命最初幾周內,分娩方式才是決定腸道菌羣的主要因素。

人體內的微生物與出生方式有關

人類體內的微生物會不斷變化,但從嬰兒期到成人期的變化過渡,人類尚未能全面理解。新生兒從母體和周圍環境中獲得各種微生物,並進行腸道菌羣定植,這一過程受到破壞,被認為與童年時期及成人後的疾病發展有關。研究人員曾試圖理解,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嬰兒出生後第一個月裏(新生兒期)的腸道菌羣組成,但一直受到樣本量過小和菌羣分辨率較差的制約。

此次,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科學家特雷弗·勞雷及其同事,對醫院出生的596名足月嬰兒的腸道菌羣,進行了詳細的全基因組測序,試圖明確剖宮產會如何影響新生兒期的腸道菌羣組成。這些嬰兒中,314名是陰道分娩,282名為剖宮產。

分析顯示,剖宮產的分娩方式與母體共生菌傳遞受到破壞以及耐藥致病菌的定植率較高有關,而後者可能來源於環境。研究還發現,約83%的剖宮產嬰兒,攜帶了潛在的致病菌,而這一比例在自然分娩的嬰兒中只有49%左右。此外,孕期使用抗生素是造成自然分娩嬰兒腸道菌羣組成最大差異的原因。

研究團隊最後表示,對與人類生命早期腸道菌羣紊亂以及攜帶致病菌的臨牀後果,這方面研究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總編輯圈點

科學家已經意識到,人類基因組並不能完全解釋疾病與健康的關鍵問題,因為人體其實是一個包含微生物的“超級生命體”,作為數以億計微生物的宿主,理解人體與它們的互作,其實就是理解疾病的最佳途徑。不過,迄今為止我們對這一龐大菌羣尚缺乏認識,因為微生物組會因個體、羣體和環境而異,其背後的機制並不能一概而論。只有步步深入地研究這些與人體共生的羣體,我們對生命和健康的瞭解才會迎來真正的變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