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板螳螂拳的由來

來源:時代範 2.56W

一、光板螳螂拳的由來

光板螳螂拳的由來

光板螳螂拳始創於清朝乾隆年間,始祖候福,候喜陝西商卅候坊人氏,孿生兄弟,綽號候大俠,候二俠。幼時習得螳螂手擊術,好與人較技,中年為印證武功,遊走四方,拜師訪友。一日聞商卅石佛寺來一道人,精通拳械。便前去拜訪與其較技,言談中道人問二兄,所學是何門路,候福曰螳螂三十六手擊術,道人笑曰:古傳昔日民間有習螳蟲六藝者,是取其首微神足,臂長不拘,進身不回,出爪無相,分心擒物,雙爪互幫之能研悟而得,不知二兄是練此藝否?候福曰:不言,吾二兄弟所練乃魯人王郎(王化雲)所傳螳螂三十六手技擊術。道曰:聞三十六手螳螂手變化無窮。

今曰吾以太乙玄門十八式會汝螳螂三十六手如何?候福曰:來之便是此意。言罷,道人與二兄弟至庭院研手鬥技。道人用 招鐵桿挑山,由下至上直逼候福氣海大穴,候福急用地手按去,道人借力發力,變招力劈華山直至候福百會穴面門。候福即起翻天手棚打。但因功力不足不及道人,退出三五步方可立。候福曰:道兄功力勝吾。道人曰:吾功力勝汝,但手法不及汝。吾先出手以佔先機,汝能扶吾變中求變,可見吾聽探之法不及汝,汝若有道家內功法門“強內壯,現外勇。”

候福曰:聞內功法門,以氣催力,但氣聚速滯,螳螂手精於手,得於快。吾如練內功法門,得功而速滯。與人交手如何取勝。道人曰:內功法門文修得壽,武修得功。得功而修得罩,拳功罩都得方為習武之人外相……得外相者也不過是以快打慢,慢打遲。遲打無招。所謂精拳不及精功,精功不及精罩。以力求順達,法求適應。比功鬥力而矣。汝若年過半百,光陰似箭,年不如年,體不如少壯。那時與人交手談何取勝。汝練拳而不練氣快力都得,以到顛峯,如雨擊石,匯則即散。如氣拳同修,則如圍堤聚水,洪水破堤而出,何人能敵。候福曰:道兄所言拳功罩得不為奇。何為上乘?道人曰:得倒者方為上乘。候福曰:吾兄弟二人周遊南北,遊走四方。説道者多,而得道者少。道人曰:那因説道者末得,而得道者不説。如聞不如見。

見不如學。學不如悟,悟不如解,解不如修。自修方能身覺,身覺方為心明。心先知而後身覺曰:修。身覺而後心明曰:得。得而後方為萬法盡通。萬法盡通方為道。道本自然。如氣騰煙渺,水火不匯無氣,火不得風不燃,不燃那得煙矣。候福曰;道兄談吐高深,另人難解。今見道兄是吾兄弟二人之緣分。聞道兄所言,吾二兄弟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吾二兄弟願拜道人為師。還請收納。道人曰:吾道家太乙玄門以心法為要,今見螳螂三十六手,可以説手以研究。但內功法門汝所不知,今將到家太乙玄門六部內功心法傳於二兄,如日後修練得法,不要妄傳於人,拳術及殺人之術,與交手汝不傷人,人即傷汝。因不可輕泄於人,切記。

吾傳汝法術。汝應拜吾、敬吾、求吾、尊吾。汝拜吾何?拜吾傳汝其術,汝敬吾何?敬吾技在汝之上,汝求吾何?求吾盡心授之於汝。汝尊吾何?尊吾身懷其術,吾把心法完全授之於汝。汝之身體勝吾強壯,魄力勝吾雄厚。加以拳法決竅,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拳非小技,乃通大道法門。如汝二兄弟日後修練得法,授徒時要遵守吾玄門之規,先察彼心而後授之。此技君子得之可固體,小人得之可輕命。何不慎之?如授心兇險惡之人則更壞矣,固吾道家太乙玄門收徒不善孝者,心兇險惡者不傳。汝兄弟二人日後修練得法,與人交手必要忍讓一步,拳無善動。如遇君子可取其長而悟已短。如遇小人,出手輕他則不知,傳汝拳功不精,出手重難以承受,引其憤怒之心不好收場,習武之人必要以此醒悟。

候福曰:今吾兄弟二人,拜道人為師還不知吾師尊姓何稱?道人曰:吾自幼隨師入道,師賜號“火龍子”此號以隨吾一甲子。本門收徒所傳乃鍾呂大道,習武一事乃道家末學,今傳汝兄弟二人太乙玄門內功心法,汝看後必得心知。日後勤加修練,得法相於身覺,達五梢棚園,匯三花聚鼎,轉八卦通融,分四相往來,返兩儀相匯,固太極一處。

在化無極,更為道家巔倒巔法門,倒本尋源。從心知達身覺為修,從身覺反心明,方為得道。修練達此境界習武乃舉手投足之事。

二兄弟回鄉。研悟修練數年之久,得法相於身覺。覺知螳螂鈎手氣難達梢頂。斷氣不通難求五梢圓通。固將螳螂鈎手化為無形光板手相,似掌非掌,融於自然,因覺知手聚於形變化遲滯,體聚子形騰展不合,以聚展求變化,遠不如一氣貫通。固將螳螂三十六手擊術手法鈎摟掛化為吞吐連隨。融匯於太乙玄門內功心法以氣貼力。得法“氣貼”隨封即打。光板螳螂拳即由無形光板手相一氣貫通而得名。因取於道家太乙玄門內功心法,又曰:玄門螳螂拳。

此乃二祖問道於石佛寺,開創光板螳螂門,又曰:玄門螳螂拳之祕。至今本門授徒拜祖,堂上祖師乃“候氏二兄弟”。

二、螳螂拳的主要流派

分北派螳螂與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傳為明末清初山東即墨縣人王朗所創。他比武失敗後,看到螳螂捕蟬的靈巧激烈情況,有所啟發,便捕捉螳螂,觀察其運用兩個前臂的搏鬥技巧,從而創造了勾、摟、採、掛、刁、纏、劈、滑等多種武術手法,成為別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

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據傳是清代廣東人周亞南創始的,其技術和理論與山東傳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與南拳各派技術卻極相似。

上述南北兩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礎上又經多年傳習或與其他拳法混合,還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產生。

螳螂拳主要流傳於山東膠東各地。主要流派有“太極”、“七星”、“梅花”、“六合”四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動作的組合結構上更為相近。這兩種螳螂拳的許多套路名稱,動作組合,攻防辦法等方面都大同小異。

三、光板螳螂拳之手法

螳螂拳術語曰:螳螂手,即稱手,手上一定要有功法。光板螳螂出手要以手帶肘,以肘領肩,為順式手法。以鼎貫背,以背分肩,以肩催肘,為蕩鼎貫力法門。手無定行似掌非掌,曲指為拳,展指為手,勾腕為裏肘,曲臂為有臂肘,提臂微曲曰:棚手。腕內纏為掛領,腕外轉為採化,總之手之勁是由手、腕、肘、肩、背、鼎而來。

外行以手至肩,內勁以鼎至手,靈活勁力缺一不為圓滿。若達圓滿內功必須達五梢棚圓,手手可氣貼彼勁,得法“氣貼”。所應之處能查彼之千變萬化,無不應靈者曰:手法圓滿,方為上乘手法。

光板螳螂十六字訣:劈挑擁推,圈滾棚按,鈎採牽放,吞吐連隨。

熱門標籤